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求职 > 正文

[借势研发中心落地:维斯塔斯“造梦”中国创造]造梦天师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以“打开中国技术创新,提升中国风电产业竞争力”的名义,维斯塔斯“先人一步”在华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战略举措,无疑将使其在未来风电市场的竞争中再次抢得先机。   
  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的景阁宴会厅内,一百多名来自风电领域的专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相关行业协会及高校和企业界的代表们一同观看着会场大屏幕上播放的维斯塔斯的宣传片,并不时地小声交流着。
  “也看过很多企业的宣传片,但创意和制作的唯美性远没有这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业内记者感叹道。
  这是10月12日“创新风电科技,引领全球合作”维斯塔斯中国技术研发中心揭幕典礼上的一个场景。
  随着国家一再调高《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于风电装机容量的预测,以及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和能源消费第二大国的不争事实,外资风电巨头也在纷纷摸索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影响力的路径。
  然而,前景看好并不代表未来就是一片坦途。
  以2009年为例,尽管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创纪录的占到全球新增总量的三分之一(全球38吉瓦),但国务院却不得不将风电设备行业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因为仅中国国内已形成相当产业规模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就超过70家,而全世界著名的生产商加起来也不到20家。中国风电设备市场的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
  此外,对于跨国风电企业来说,如何提高风机的本土化性能、降低单位度电成本以及如何理清与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各大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亦是横亘在其前面的问题。
  而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似乎都可以从“研发”上找到突破口。
  按照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的说法,中国是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但不是风电发展强国,中国是风电制造大国,但在包括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风电运行效益等技术层面上的差距很大。
  “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会进一步提高风电设备质量,有助于根据中国市场开发出适合中国资源特点的新型风机,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于是,在一些观察人士眼中,通过建立在华成立研发(技术)中心,便成为那些意欲提高在华风电市场影响力的外资风电企业的新选择。
  而最近外资风电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布局,似乎也印证了这样的判断。
  9月12日,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印度风电巨头苏司兰董事长坦蒂透露,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一个研发中心,并考虑将其中国资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9月14日,西班牙风电巨擎歌美飒对外公布了今后三年增资中国市场9000万欧元的决定,9000万欧元是过去在华投资总额的两倍多。
  10月12日,维斯塔斯中国技术研发中心正式揭幕。
  维斯塔斯技术研发业务单元总裁芬恩?马德森称,两年之内,中国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将占到公司总研发人数的10%,且该中心95%以上的员工将由中国本土精英组成。“从长远来看,维斯塔斯中国技术研发中心将重点研发降低度电成本的技术,并就此拓展全方位的研发能力。”
  造梦“中国创造”
  作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风电企业。从1986年其第一台风机在中国大地上转起来,到现在业务遍及中国的13个省区,维斯塔斯见证了中国风电产业的成长。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国外诸多大象级同行开拓中国市场并不是非常理想的背景下,维斯塔斯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中国成长”路径。
  而此次“先人一步”以“打开中国技术创新,提升中国风电产业竞争力”的名义,在华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战略举措,无疑将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再次抢得先机。
  事实上,在科研层面与中国的合作方面,维斯塔斯有着一贯的传统,例如与国网能源研究院共同开展“风电与电网协调发展” 的研究,寻求破解大规模风电发展及并网难题的综合解决策略;在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赞助关于电网稳定性和提高电力系统性能的研究项目及博士生;积极参与 “中丹风能发展项目”为中国风能产业培训专业人才等等。这些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中国话题,也是全球风能领域内最具挑战性的话题之一。
  风电是一个快速发展且需要不断创新的产业。深谙此道的维斯塔斯,在30年的成长历程中,将风机的额定发电量从30千瓦增加到3000千瓦,增长了100倍。
  然而,维斯塔斯更知道,规模并不意味着一切,技术才是决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为了在高技术风能领域最大限度地提升竞争力,维斯塔斯已建立起了一个全球性的研发网络,区域性研发中心覆盖丹麦、美国、英国、新加坡和印度。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研制出最具创新性和最为有效的风能解决方案,以适应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
  “在过去在5年里,我们的研发投资和原来相比是增加了330%”在接受《中国外资》记者采访时,芬恩?马德森说,这使得维斯塔斯成为全球风能领域内在研发方面投入最多的企业。“五年前,我们的研发人员只有500多人,现在维斯塔斯全球已经有2000多名研发人员了,随着中国技术研发中心的建立,将来我们研发人员的规模还将进一步壮大。”
  而对于中国技术研发中心的定位,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唐玛勒(Jens Tommerup)在维斯塔斯中国技术研发中心揭幕典礼后接受《中国外资》记者专访时,将其概括为:“培养本地精英开展包括高电压技术、空气动力学、材料研究、软件开发等领域在内的研发工作,运用这些技术降低度电成本,并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进行维斯塔斯全系列产品的研发。”
  作为维斯塔斯中国区的总舵手,唐玛勒还特别强调,作为维斯塔斯研发系统最重要的成员,中国技术研发中心将致力于打造“中国创造”,推动中国风电设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维斯塔斯全球其他地区的技术研发中心将密切为其提供全面的支持。”
   “差异化”定位
  《中国外资》:北京是维斯塔斯在亚洲建立的第三个技术研发中心,相比印度和新加坡的研发中心,北京技术研发中心的定位和侧重点是什么?
  芬恩?马德森:维斯塔斯对世界各地的技术研发中心,包括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的技术研发中心,都有独特的分工和职责定位,他们彼此之间的工作是不互相重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方设立研发中心的时候,都特别注重运用当地人才的知识和才能。
  举例来说,我们在英国的技术研发中心的研发领域包括桨叶技术和材料技术;美国波士顿的研发中心则主攻发电机和变频器。而我们在北京的中国技术研发中心,既进行基础研究,也进行应用研发,还包括新产品的开发。
  《中国外资》:那维斯塔斯对中国研发中心的期望是什么?如何保证期望的实现?
  芬恩?马德森:中国技术研发中心将专注于先进的、世界一流的新技术的开发,因此,我们希望它不仅能够承担起进一步地降低度电成本、推动中国风能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任,而且还要能够推动全球风电产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对它的定位和期望都是非常高的。
  维斯塔斯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能在全球15000多台风机数据库中搜集大量的数据。这些重要数据包括:风速、温度波动、湿度、电网故障和生产功率。因此,我们比其他任何人更了解风能。
  另外,在不同的地区推广行业领先的技术需要具备丰富的地区性知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保证风电场因地制宜且准确无误地融入当地的系统和环境中。因此,维斯塔斯都会在当地的研发中心投资大量资金来培养当地人才,使其利用维斯塔斯全球知识来解决当地问题。
  通过全心致力于开放式创新模式,我们能够利用当地的专业知识更为实际、更有效地解决能源问题。我们的中国研发中心将通过不断的发展当地人才,来培养新的理念、创立新的风能技术。
  维斯塔斯雄心
  《中国外资》:刚才您提到中国技术研发中心的长远目标和重点是研发降低度电成本的技术,那么,现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和研发重点是什么?
  芬恩?马德森:就当期任务来说,首先我们是要扩大与中国高等院校的合作。我们正在加快进行和几家院校的沟通,比如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而且已经把维斯塔斯的全球大学项目带到中国,赞助几个相关领域的博士生和研究工作。
  另外,从当期的研发领域来看,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风电并网和电力系统优化,还有材料方面的研究,包括风电材料的进一步智能化、轻量化。
  还有一项比较紧迫的工作任务是,进一步把全球范围内风电行业的知识、经验和最佳实践带到中国来,加强对中国本地风电人才的培养,这样我们能够更快地推出创新、把新技术 带到中国市场。
  《中国外资》:在降低度电成本这方面,维斯塔斯有没有 一个具体的目标或规划?比如说具体在哪个时间点能降低到多少?
  芬恩?马德森:我们相信,五年之内,度电成本会再降低50%。这会由来自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新技术来推动。风机的细节上,我们会看到面积更大的风轮;风机进一步的智能化、轻量化;新软件的使用,以及更高能效的设计,还有传动链更进一步的改进。这些都会推动度电成本进一步的下降。
  《中国外资》:维斯塔斯过去一年在中国市场表现如何?过去的这一年主要着手做了哪些事情?
  唐玛勒:过去的一年,维 斯塔斯在中国,无论是产品、生产线还是整个价值链,都没有碰到任何技术上的挑战。我们对客户降低度电成本和产品品质的承诺都完全做到了。
  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现在客户衡量和考察产品质量的标准,和过去相比,涵盖的范围宽广了很多,也比以往更接近维斯塔斯产品的专长了。比如,一年前,很多客户在购买风机时首先考虑的是单位装机容量的价格,而现在客户则更多地强调长期运维成本以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取胜未来的法宝
  《中国外资》:研发虽然很重要,但对于风机设备来讲,售后服务也许更重要。维斯塔斯如何看待风电设备的售后服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唐玛勒:的确如此,所以过去四年中,我们在中国投入了很多的资源来培训中国的技术人员和售后团队。同时,我们也把全球的风场管理、计量和监控方面的经验引入中国,包括大量的风场诊断、监控工具,以及整合数据系统。有了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在北京的中心对全国各地的维斯塔斯风机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个领域全世界最先进的工具带到中国,使得我们能够对风场提供长期的运营维护和服务。
  现在,客户也越来越强烈地向我们表达一种愿望――希望能够让他们的技术团队和我们的技术团队合作、并接受培训。他们也在更多地谈论如何确保风机在今后5到20年、甚至更长期的时期内保持稳定的运行。我们认为,这就是一个积极的进步。
  对在世界各地使用维斯塔斯设备的风场,以及维斯塔斯风机的运营情况,我们都通过统一监控、进行指标评测和基准表现评测。
  芬恩?马德森:在中国,我们有一套专用的风机监控网络和专用的风机监控技术。举例来说,迄今为止,维斯塔斯对风机中的控制单元已经开发并使用了7000多种算法,对风场和风机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监控。这个监控系统能在每秒钟对于来自于风机的500多个信号进行监测、分析。所以,我们对在全世界的风电场和风机的运营维护情况,都使用这样一套非常先进的技术系统来进行监控。
  《中国外资》: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新的技术能够成为维斯塔斯未来在风机行业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芬恩?马德森: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一些非常重要的竞争要素――包括设计和交付整体风电场解决方案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全系统的能力。风电场作为完整系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未来的竞争因素还包括智能化输配电的能力等。FIC

标签:借势 中国 研发中心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