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求职 > 正文

[历史与做旧]做旧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业余时,我也尝试着自己写几部历史小说。写历史小说是件特别有趣的事,看着古人和往事在你的笔下活蹦乱跳,很有成就感。但写历史小说可不容易,必须熟知当时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地理制度、乃至于建筑样式、官场规则等等,须查阅大量资料,还得融会贯通。但这些都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历史小说中对语言的运用,实在是诸多限制,让人举步维艰。
  要知道,科幻小说也罢、现实小说也罢,至少在语言上是没什么限制的,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符合人物性格,根本不成问题。可一到历史小说这儿,就麻烦了。比如,我要写一部明代背景的历史小说,诸如“木石前盟”、“刘姥姥进大观园”之类的故事,就没法讲了,那会儿还没《红楼梦》,一些词汇像是“?嗦”、“埋汰”、“马马虎虎”,也都用不得,那是满人入关以后满、汉两个语种交融产生的词,明朝人嘴里说出来,就是穿越了。
  这还算是容易的。再如果我要写一部唐朝的小说,那不能用的词儿就更多了,什么“黄袍加身”、“雪中送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守口如瓶”什么的,都用不得了。“黄袍加身”、“卧榻之侧”是赵匡胤的典故,“雪中送炭”是赵匡义的典故,“守口如瓶”是形容名相富弼的。唐朝人断然不可能说出宋代故事,这一下子就把词典给撕去了大半边。
  这还是唐朝,年代再往前推上几百年,到三国时候,写作难度更大了。试想一下,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刘备上来就说:“今日我兄弟三人初出茅庐,定要叫那些人刮目相看,大家打仗的时候仔细点,可不要草木皆兵大意失了荆州,再事后诸葛亮――哎,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这猛地听着没啥问题,细琢磨实在不像话。
  这要是再往前推到商末周初《封神演义》那个时代,基本上什么话都没法说什么典故都没法用了。
  我拿这件事跟几个作者一说,他们也是源源不断地苦水往外倒,看来都碰到过类似的事。你说真这么讲究吧,举步维艰,几乎无法写文;可如果不管年代前后,任意而为,又会被方家耻笑,左右为难。我们哥儿几个一合计,最后想了个办法:把那些后世的典故俗语改头换面,用另外一种方式说出来,既显得古朴,又不会犯年代的错误――用古董术语来说,叫“做旧”,把新东西往旧了改。
  我试了一下,效果还不错。有一次,我在写作过程中碰到这么一个场景:汉代的主角需要表达一个主题――柔性劝说的效果胜过暴力手段,而且要配合一个小故事。我想了很久,发现最合适的故事,就是《北风与太阳》。可这是伊索寓言里的故事,不可能直接拿来用在汉代的故事。于是我就针对这寓言进行了一次“做旧”,把它改头换面了一下,变成这么一个故事:上古时代,风伯与曦和打赌,谁能脱下巨人夸父的长袍,便可做神主。风伯先召来北风,奋力狂吹,结果夸父觉得寒冷,把袍子裹得更紧了;曦和不慌不忙,从东海的扶桑之树上叫来了自己的十个儿子。她的十个儿子都是太阳,一起飞上天空以后,天气炽热,夸父满头大汗,把衣服脱光,裸身逐日,活活渴死在半途,曦和遂赢了风伯。
  尝到甜头以后,我又小试了一回。
  我上个月出了本叫《三国机密》的小说,背景自然是三国时代。稿子交给编辑以后,编辑指着其中一段说:“你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没见过?”稿子上写着四个字,叫做“踞溷不屙”,我告诉编辑你再仔细看看。他又看了一遍,一拍桌子:“什么‘踞溷不屙’,这不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么?”

标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