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党申请书 > 正文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_数学课堂利用错误资源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错误不断显生、修正和完善的过程。错误既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又是教学的巨大资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防范与回避本身就是教学中的“错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更应该凭借教师的教学机智,因时制宜,积极应变,善于将学生的“错误”合理利用起来,挖掘“错误”中合理的成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巧用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来自学生,贴近现实。“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巧妙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尤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案例】在教学“画角”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画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进行独立画角。在巡视学生的练习时,发现有两三个学生把一个110°的角画成了70°,是直接指出其错误还是……我想,既然学生有了这样的错误,何不把它当成“诱饵”抛给学生呢?于是,我请其中一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的过程。
  师:在刚才这位同学画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画错了,因为他在量角器上数刻度时数反了。
  师:他的错误对你有什么启发帮助呢?
  生1:它提醒我画角时要看清刻度。
  生2:它提醒我画好角后,可以先大致估一下是锐角还是钝角,这样可以减少出错。
  生3:我发现画错的角加上正确的角正好是平角。
  听完学生们的发言,我特意走到刚才画错角的同学身边,与他热情地握手,并连声说:“谢谢你,因为你的出错引起了大家那么多有价值的思考,使大家对于角的认识又加深了。”那位出错的同学开心极了,脸上充满了笑容。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对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有效地保护了出错学生的自尊心,使出错学生觉得:“我的错引起了同学们那么多有价值的思考,我也很了不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让他们能够勇敢地站起来,也能够体面地坐下去。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我们更应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在宽容、信任、鼓励中重拾探究、参与的热情。
  二、正视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许多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不拨“乱”反“正”,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阻挡了学生迈向“错”的脚步,也就打击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案例】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2厘米,宽16厘米,如果把它剪成直径4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多少个?
  教学时,我采用如下步骤:(1)先让学生自己去做。他们多数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用大面积去除以小面积,即32×16÷[3.14×(4÷2)2]≈40(个)。(2)让学生自己画草图,比较、辩思。顿时,学生豁然开朗:原来正确的解法是(32÷4)×(16÷4)=32(个),根本不可能剪出40个。(3)引导发散思维。这时,有学生想到也可以用(32×16)÷(4×4)=32(个)求解,也就是把直径4厘米的圆看成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
  这样做虽然会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产生较多的错例,但这些错例对学生来说却是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自主纠错,增强学生的发现意识
  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面对学生的计算错误,大多数教师感到头疼,其中部分原因是学生不良习惯造成的:抄错数字或计算符号;分数除法时,除数没有改写成倒数;小数乘除计算时,不注意小数点的位置,等等。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培养学生自主纠错的习惯,更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案例】有一次,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要求计算38.2÷2.7并进行验算。大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生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生2: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
  生3: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我再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因此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得0.4。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发现问题的意识。
  四、将错就错,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正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我们也可以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采用“化错为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案例】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后,有这样一道题目: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的直径和大圆的直径的比是(?摇?摇),小圆的周长和大圆的周长的比是(?摇?摇),小圆的面积和大圆的面积的比是(?摇?摇)。
  我在巡视检查时,发现王同学很快在三个空中都填上2∶3,显然答案是错误的。讲评时,我特意请他起来说答案,当他说完答案后,传来不少同学反对的声音。
  我说:“王同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他低声地说:“我先是算出小圆的直径和大圆的直径的比是2∶3,接着发现小圆的周长和大圆的周长的比也是2∶3,因此我想它们的面积比也应该是2∶3。”
  我说:“你真善于观察,会动脑筋!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的比,到底是不是有这样的关系呢?”
  这时,学生们有的议论纷纷,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举起了手。
  一位学生说:“我算出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的比都是2∶3,而圆的面积的比是4∶9。”
  另一位学生补充说:“我们几个同学得出的答案与前面同学的一样,而且经过我们几个人的分析,我们还得出以下结论:小圆和大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的比都是相等的,而面积的比是半径、直径、周长的比平方后的比,2的平方是4,3的平方是9,所以圆的面积的比是4∶9。”……
  案例中王同学虽然错了,但“2∶3”是他从前面的结果类推出来的,虽然是错的,但也闪烁着他思维的火花(而且蕴涵着类比的数学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做了一回“糊涂官”,没有否定他的意见,而是将错就错,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争辩”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分析、反驳、明理、内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数学错误随着数学学习的开始也产生着,对于错误,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灵活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发挥数学错误最大的作用,挖掘内在的“闪光点”,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机。

标签:数学课 堂中 错误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