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生活 > 正文

生活中的管理学

时间:2017-03-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生活中的管理学

 有组织一定有管理,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我们所在的(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生活中的管理学)学院或者大学、政府部门、街上的商店等等,这些都是组织。组织这个术语是指一种实体,所有组织都具备三个共同的特征:明确的目的、人员,和精细的结构。显然我们的家庭也是组织。我们成立家庭的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家庭成员即为组织人员;在家庭这个组织中,成员间形成了一定的长幼结构关系,各行其职,为实现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完成着各自的使命。

 当初选择管理专业主要是出于兴趣,结果十几年的管理学习与实践令我在工作中收获了成绩的同时,也让我的家庭生活在管理哲学的指导下幸福美满。女人是家庭的CEO,我就是家庭的管理者。要管理好一个家庭,管理者的四个主要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必须遵行。对于家庭未来的规划,或者说希望未来所达到的理想状态,每个家庭会有所不同,但要达到目标,就需要做出阶段性的计划,一步步地加以实现。实现目标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比如要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那就需要从小为他规划时间、培养音乐或美术方面的特长、爸爸负责什么,妈妈负责什么要有明确的分工,这就是组织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履行管理职能。

 

 领导是指影响、激励组织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管理员工行为的过程。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人际沟通的技能,解决组织成员的态度、情绪或者冲突问题,从而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高效绩。例如,培养孩子音乐才能——弹钢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即便是现在的钢琴大师们,当初在学习弹钢琴时,也会为每天枯燥地练习而有为难情绪。如何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而进行钢琴学习呢?作为家庭管理者,我发现:为孩子找一位好的钢琴老师很重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能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同时,我也会经常在家弹一弹,让孩子有一定的熏陶,起到影响、引导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一个家庭有了目标,家庭成员都充满热情地各司其职就能够实现家庭愿景呢?当然不能,因为还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控制。如何能够保证组织成员的一切活动都在朝向组织目标迈进,管理者必须监控、评估工作绩效,将实际的工作绩效与预先设定的目标绩效进行比较,如果存在任何偏差,管理者的职责要使工作绩效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个监控、比较、纠正偏差的过程就是控制职能。比如,通常家庭成员都会有一个未来健康长寿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家一定明白要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但是即使这样可能由于一些遗传的原因,有些人还是会血压高,这就需要提醒家庭成员注意放缓工作进度,或者用药物调理方能将血压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

 

 其实,生活处处皆管理:时间、财物,还有我们自身的形象、健康与思想都需要管理智慧。管理使生活更精彩、精致与精明!

 

生活中的管理学

管理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大到治国,小到管家,都是管理。探求管理活动和过程的规律,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这是管理学的主要目的。关于管理学的研究很多,比较常见的是把管理分为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在每一部分探讨了一个合理的计划(组织、决策等)需要考虑的因素、科学的程序等。领导、激励、沟通则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塑造成功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管理学的知识是对人类管理成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实践在变,管理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管理学不是给出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方法,但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凭经验来解决问题需要多年工作的积累和领悟,但是学习管理可以在没有经验之前培养管理的思维,在具体的实践中能更用更短的时间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先找一本《管理学原理》之类的管理基础书籍看看,再根据自己专业或者工作的性质补充相应的管理内容 。

很多人一提到管理学马上把它与“高深”联系起来,对它望而却步。就像是一个平民从来就不敢想有一天他能够享受贵族的待遇,不敢奢望,因为觉得得到的可能性很小。可是,不管你承不承认,管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点一滴。或许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在应用管理学原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罢了。

上个星期天,我带我们寝参加了寝室文化节的游戏比赛。之所以说带,因为我是寝室长,不过到这里为止,都没有涉及管理学。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我们玩的最后一个游戏——极地求生,我是领队的。我第一个走,在我后面有10个人,他们都蒙着眼睛,需要我在走的过程中不断提醒他们该迈哪个脚、上台阶了注意什么,还有控制整个队伍的节奏。那时觉得挺有压力的。因为平常我都习惯被人领着,还没有去领过别人。但那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让我体验了一把“领导瘾”。

我从这个游戏得到的经验就是:作为一个领导来说,我缺乏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事的风格,也就是自己的style。而我就是因为太顾忌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感受了,而没有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他人。相反的,我反而被他们影响了。对我来说,这是大忌。有句话不知道说的对不对,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坚定果断,不管是正确的决策还是错误的决策,都不能动摇。因为你身后有这么多人在仰望着你,在跟着你的脚步,稳定军心是很重要的。错了可以改,但如果是一个没有威信的领导,如何能重新树立起威信?当领导就要有远见卓识,要有“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概。当然,决策之前要有充分的考虑。

领导只是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管理涉及的面很广,并不是我们平常想的只有那些ceo、总经理、院长、校长级别的人才会涉及到。其实,你一天不知和它打过多少回招呼了。就从管理的五个职能说起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想想看:你没有做过大大小小的规划吗?你没有组织过班级或者是小组进行某个项目吗?如果这些都没有,你总该对自己的学业有一个计划吧,其实当你思考着如何让自己或团体效率最大化时,你已经在学习管理了。所以我会说,管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有时候,我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要如何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也许你会认为这话说得有点陈腔滥调,但是,今天我又有了新的理解。它不是一纸空文,而是确确实实流露在生活学习之中的。我们这一代终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甚至接班人,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我们这一代会出现很多的管理者,不管是行政的,还是经商的。有人说“大学是半个社会”,我的理解就是,在大学里,我们的一只脚应该是迈到了社会。我们必须尽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知道如何把自己所学的转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创造价值。

管理并不艰深,但如果你认为只是把《管理学原理》这本书学得很好就表示你在管理这门课上得了一个“优”,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管理更多的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我们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不是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作为一名管理学院的学生,我们肩负的责任尤其重大。在认真学习书本上知识的同时,不妨让我们多多仔细思考每天在生活中的收获,你点点滴滴的积淀可能在某一天会无师自通,帮你解决那些连泰勒、马斯洛都无法给你答案的问题。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启发,呵呵。管理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啊

生活中的管理学

  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断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 桑戴克提出的。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爱德华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先让被测试者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人形色、着装各不相同。然后让这些被测试者从特定的方面来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测试者赋予了那些有魅力的人更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征,比方说:和蔼、沉着、好交际等等。

  事实上,晕轮效应不仅仅表现在通常的以貌取人上,我们还常常以服装来判断别人的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断定他人的才能与品德等等。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晕轮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我们内心深处总是认为人的品质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方说,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 冷漠 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 热情 或 冷漠 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其实这种从外表知觉内心,又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正是产生晕轮效应的主要原因。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正如歌德所说: 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 ,晕轮效应的错误就在于:

  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有的领导看到一些青年官兵的个别缺点,或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之余的衣着打扮看不顺眼,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某人的字写得好,就认为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认真、有条理等。总之,这种带着有色镜去判断对方正是陷入了晕轮效应的迷宫,所以我们应该克服和避免这种错误的心理效应:

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己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

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

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这是一种类化作用,我们常常会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进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 文质彬彬 ,商人则是 唯利是图 等等。

不要以貌取人:我们要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应该不满足于表象,而是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

 最后,晕轮效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错觉,你在自身尽量避免时,也应该恰当利用来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比方说,你对人诚恳多一些,即便能力差一些,别人也会对你产生信任。在应聘时,你就更应该巧妙地运用晕轮效率,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给招聘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对方的赏识。

 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2、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带两只手表也未必能告诉你更准确的时间

 只带一只手表可以很容易的知道现在的时间,那是不是带两只手表就可以精准的确定你刚才看到的时间是正确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拥有两只或者两只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你更准备的时间,它只会让你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息。当然前提是这两只表时间并不一样。

手表定理常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

 对一个企业,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所适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

 手表定理的意义在于你只需要一只值得信赖的手表,以它为标准行事。一味地添加更多的手表,你只会无所适从,这也说明你并没有为自己建立一个基准。你要干什么,你就跟自己设定的手表走,贪婪地添加附加的手表只会让你增加压力、失去方向。

 举个例子,你想写一个博客,也确定了主题,并且希望自己的流量能够在3个月后达到多少,那你的手表就是为此设定好了。可是不久,你发现写这个博客主题不够吸引人,就换了一个。又过了一旦时间,你又发现一个流量巨大的博客,你就再次更换主题。最后,你的流量会达到你想要的水平吗?你的博客内容杂乱,会吸引很多读者吗?

 手表定理告诉我们:坚定一个目标,建立一个标准,自己才能成功。

 3、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英国奥卡姆的威廉所提出来的。在他主张的唯名论中,奥卡姆的威廉说到: 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这个定律在14世纪的欧洲,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其深刻意义,也在时间的沉淀中变得更加广泛和丰富。

  用简单的话语来说明奥卡姆剃刀定律就是,保持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决实质,我们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率的将事情处理好。而且多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有益的,相反更容易使我们为自己制造的麻烦而烦恼。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另外一种阐释就是: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

 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收到客户抱怨,买来的肥皂盒里面是空的。于是他们为了预防生产线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师想尽办法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一台出货的肥皂盒。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买一台强力工业用电扇去吹每个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肥皂的空盒。同样的事情,采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法,你认为哪个更好呢?

 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这些所提到其实就是驭繁于简。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所以奥卡姆剃刀定律对我们的启示是必须深刻记忆的。只要我们能勇敢地拿起 奥卡姆剃刀 ,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奥卡姆剃刀定律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

 4、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集体)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事实上羊群效应就是一种跟风行为,它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自我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法国科学家亨利 法布尔曾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远处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一连七天七夜,都未曾有一只松毛虫吃到松叶。相反,它们一直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饥饿劳累而死。也许动物世界的故事看起来多少有些讽刺,但是人类何尝又不是如此。就以前阵子的热火的股市来说,有多少人跟风入股现在却被牢牢套住的?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产生从众心理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有多少人坚持某一条意见,而非这个意见本身。人数多无疑表达了一种说服力,相信很少有人还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出头的椽子先烂 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 .com 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游行示威、大选造势、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5、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没修复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

 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 破窗理论 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读读下面这个例子: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要想引导一个好的环境,除了要维护外,还必须及时修好 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在环境暗示和诱导下行事的结果。在优雅洁净的场所,我们都会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喧哗;相反的,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四处可见的都是打闹、咒骂等等不文明的举止。

 因此可见,环境好,不文明的举止也就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则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人会被环境影响,但是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所以我们常常提到的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并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它确实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

 在公共场合,如果每个人都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而形成 破窗效应 ,进而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行动起来!

6、 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能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弥缝的地理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Study the Earth as a whole ,其意指世间万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蝴蝶效应说明的同样是这个道理: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周围事物的相应变化。

 自1979年,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上演讲时,说道 可预言性: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吗? 。蝴蝶效应的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便一直发人深省。

 在生活中,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整件事情的分崩离析。就像我们下棋,做生意一般,往往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和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读读这个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会让你更形象的了解到蝴蝶效应在生活中无形的影响力: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不要觉得这篇民谣显得有些夸张,就像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样,微小的事情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后果。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 长期 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可见: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一些微小的动作,可能改变我们的一生。你相信吗?如果弥缝把这个大家都应该看过多遍的范例给大家看,你一定会有所领悟:

  亨利 福特,福特(Ford)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从大学毕业,去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但是唯独他被录用了。因为他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把地上的一张废纸扔进了垃圾篓。

 福特的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使他迅速开始了自己的辉煌之路,也使得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其实这些看似偶然的事情,实则必然。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 詹姆士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总而言之,被科学家用来形象说明混沌理论地 蝴蝶效应 ,的确存在于我们人生历程中各个角落:一次大胆地尝试,一个灿烂地微笑,一个习惯性地动作,一种积极地态度和真诚地服务,都可以出发生命中意想不到地起点,它能带来地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地报酬。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防微杜渐,不能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以免造成大祸。

 7、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添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觉到与已有重量的差别

 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普遍引述的一个验证实验就是: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才会察觉。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

  其实,你若有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充满了 贝勃定律 。比方说,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再看看这个故事:

 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现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 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 面摊老板说: 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个人愣住了!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 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菜都凉了! 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却我们就感激不已。这便是 贝勃定律 在操作我们的感觉。对于亲人朋友,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都感动不已。

  事实上,对于陌生人的帮助,我们应当报以适当的感动。可是对于亲友的帮助,我们更应该报以更大的感恩。所以,珍惜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吧!

  除开亲情,生活的其他事件上也可以说明 贝勃定律 无形地作用:

  一个新人刚开始工作,在单位拼命表现,兢兢业业,然后慢慢熟悉环境后就松懈下来,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人矫情,前面的表现都是假的,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提出质疑;另外一个新人,开始就显得一无是处,懒散不守纪律,慢慢熟悉之后,懂得了单位的规矩。仅仅能做到按时上班,但大家立刻都会夸奖他进步,表现越来越好,觉得这个人要求上进,比前者好很多。其实,前者已经做的工作总量不知道比后者多了多少。

  俗话说,好人难做。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却因为做错一件事而把前面的功劳全部葬送;而坏人却可以因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称赞。从而,大家对事物的感觉也都产生错觉,似乎后者的 真小人 比前者 伪君子 更值得信任。其实这些都是贝勃定律在操控你的感觉而已。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理性的分析事实,不要随意凭感觉论事

 8、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酒与污水定律说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中国有谚语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 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 也指的是同样的道理。一个组织其实就是一群人的集合,这个组织的整体效率就是取决于其内部组员的行为。若其中一个组员总是把事件弄糟,或者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整个组织内部和谐,这样的组员就是一个组织内的污水。他们有着惊人的破坏力,使集体分化,组员相互猜忌,一个组织便因此而不再团结、不再高效.

 那些破坏集体的人就像箱子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

...
标签:生活中的管理学论文 生活中的管理学案例 生活中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