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诗词 >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古诗词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诵古诗词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衣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北宋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北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篇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版)

八年级上册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的太阳散步恩惠,万物欣欣向荣)

长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华,通“花”。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徒,白白地)

《长歌行》是南朝宋代文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就要枯黄衰败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开篇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用生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

2《野望》王绩

东皋(gāo)薄(bó)暮望, 徙倚(xǐ yǐ)欲何依。(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徙倚,来回地走。)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落晖,落日)

牧人驱犊(dú)返, 猎马带禽归。(犊,小牛,这里指牛群。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

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薇是一种植物。)

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第一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第二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晚景。最后两句说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燕南度,大雁南飞。)

我家襄(xiāng)水曲, 遥隔楚云端。(襄水,指汉水,流经孟浩然的家乡襄阳。曲,曲折转弯处。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

尽头。)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天际:天边。)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在某些句子中“津”的解释是“道路”的意思。平海夕漫漫:形容

长江水势很大)

选自《孟浩然集》。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

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济,渡。端居,安居。圣明,指太平盛世。)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出来。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聊,浪费光阴。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向张丞相发出呼吁。“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5《黄鹤楼》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指传说中骑鹤的仙人。)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地名,现在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选自《全唐诗》卷一三零。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的佳作。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6《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比喻游子的心情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比喻与友人难分难舍。) 挥手自兹(zī)去,萧萧班马鸣。(兹,此。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人教版八年级古诗词)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声色具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二句,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咀味。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7《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zh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碧霄,青天。)

选自《刘禹锡集》。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8《鲁山山行》梅尧臣(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a),心满意足。)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鹿在溪边饮水。修辞手法:对偶。)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修辞手法:设问。)

选自《宛陵先生集》。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诗人。

梅尧臣是宋诗开山祖师。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情景交融,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9《浣溪沙》 其二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唱黄鸡: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选自《东坡乐府》。

本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景,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抹上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

拓展:

《浣溪沙》其一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sāo)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其三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泗州,今安徽泗县。刘倩叔,生平不详。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远。

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色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

清洛,指洛涧,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怀远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词作日离立春不远,故先"试尝"。

此为一首记游词。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上片写南山之景,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清欢"二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给人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 清淡的欢愉,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浣溪沙》其四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下片虚实结合,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则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春天初晴,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放,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沈郎多病不胜衣”,用沈约的典故,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传书(典故),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 “此情惟有落花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僵卧:指卧病在床。僵:僵硬,僵直。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守卫。)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阑:夜将尽。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选自《剑南诗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此诗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教案

第三讲 课后古诗十首

一、学习指导

(一)文学常识

1、郭茂倩(1041—1099),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编有《乐府诗集》等。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2、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3、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4、崔颢(约704—754),唐朝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少年时作的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现存诗仅四十多首,最有名的一首莫过于《黄鹤楼》,连李白也自认不及。

5、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与杜甫合称大李杜。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古文运动参与者。政治上主张革新,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有“诗豪”之称,著名诗作有《竹枝词》《浪淘沙》《秋词》等。

7、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城古称宛陵,故又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等。

8、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书法、画等,成就都很高。词作大多豪迈奔放,慷慨激昂,与南宋辛弃疾形成“苏辛”豪放词派。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9、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二)课文把握

1、《长歌行》

(1)主题

【明确】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诗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2)整体把握

【明确】诗的前四句以园中郁郁青青的葵花说起,阐述自然万物得益于春光普照而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呈现出一片旺盛的生机的道理,暗示青春年少的美好、难得。警示世人要珍惜青春年少的美好

时光。诗的五、六句进一步从相反的一面指出自然万物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由少壮到老

大的自然规律。指出即使长得再繁盛秀美的自然植物也终究逃不脱衰谢凋残的命运。这一句暗

示了自然规律中盛衰更替的不可脱逃,并进而提醒了人的一生也有少壮老衰的变化过程。警示

世人要珍惜年华,把握现在。诗的七、八句以反问的形式,用百川归海,不可倒流的自然启示,

更深一层指出植物虽会由盛而衰,却仍能周而复始,而人生却不能死而复生的道理。暗示了人

生的不可逆转,时光的不可倒流,青春的不能复返。进而更深刻地警示世人要珍惜光阴。诗的

最后两句水到渠成点出诗歌的主旨所在:告诫人们不可蹉跎岁月,虚度年华,而要珍惜光阴,

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

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3)名句赏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确】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不要到

老的时候,一事无成,只能留下悲伤、后悔。

2、《野望》

(1)主题

【明确】诗歌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2)整体把握

【明确】起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次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

“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晚景。最后两句说

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

适思想。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3)名句赏析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明确】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

隐逸之士了。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3、《早寒江上有怀》

(1)主题

【明确】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中真切地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

描写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之情。

(2)整体把握

【明确】本诗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

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

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

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

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3)名句赏析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明确】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看着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

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想回乡,却又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

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作者勾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烘托出思乡怀亲之情和前

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主题

【明确】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愿——求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

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整体把握

【明确】这首诗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

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

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

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3)名句赏析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确】“济”,渡的意思。“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

里指太平时代。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

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

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明确】“垂钓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

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

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

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5、《黄鹤楼》

(1)主题

【明确】诗歌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乡愁。

(2)整体把握

【明确】本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表达了诗人日暮怀归之情,

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思乡的愁思,意境开阔,吊古伤今,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

(3)名句赏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明确】时至黄昏,眺望远方,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江,迷雾茫茫,归程正远,不由

得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乡愁!“愁”,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

开篇的暗喻相照应,点出了全诗的主旨。

6、《送友人》

(1)主题

【明确】本诗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

远的意境。

(2)整体把握

【明确】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表达

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表明心意,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

情意更切,马尚且不愿脱离同伴,更何况是人呢?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

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

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

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3)名句赏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明确】“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

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

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

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明确】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

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

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

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7、《秋词》

(1)主题

【明确】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

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2)整体把握

【明确】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第二句,诗人直率坦

言,形成鲜明比照,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

自馁。第三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鹤而写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

纸上。尾句,“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

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

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

吐露自己的意图,这种大开大阖之作在唐诗之中也不多见。

(3)名句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明确】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

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

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

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

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

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明确】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

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

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

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

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

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8、《鲁山山行》

(1)主题

【明确】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自得,

愉悦欣喜,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

(2)整体把握

【明确】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

出当时作者的心情。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

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路高迷糊了的优雅心情。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象看见熊在

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

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

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3)名句赏析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明确】“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

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

意思。“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

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

来了。

9、《浣溪沙》

(1)主题

【明确】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

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2)整体把握

【明确】上阕写景,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

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

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

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3)名句赏析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明确】“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

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面对着

眼前“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

华呢?人生之“再少”,这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

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

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主题

【明确】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

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2)整体把握

【明确】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

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

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

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

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

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由现实转入梦

境。“风吹雨”三字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一句。因为在陆游听来,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

马蹄声是很相似的。听着听着,诗人渐渐睡着了,但脑海中又出现了当年骑马飞驰的场景。“铁

马冰河”是“戍轮台”的传神写照。另一方面,这种场景如今只能在梦中实现,又给烈士暮年

增添了几分悲怆的色彩。

(3)名句赏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明确】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 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三)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初中的古诗词鉴赏应该在“读懂”的基础上。整理一些常见的诗歌鉴赏技巧,巩固提高鉴赏水平。古诗词鉴赏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鉴赏诗词的形象。

(1)感知人物: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人物描写+人物形象)

(2)感知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把握物象的特点,感悟情景交融。(意象+主旨情感)

2、鉴赏诗词的语言。

常见的考点:品味关键词语、句子和语言风格。

【答题格式】(1)品味词语:字的含义+主旨情感。(2)名句赏析:表层含义+深层哲理。

标签:古诗词 人教版 八年级 人教版八上古诗词默写 人教版1-6年级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