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诗词 > 正文

化用古诗词

时间:2017-03-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化用诗词在作文的应用

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

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

——《美丽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

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一是仿用诗词。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

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

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

[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

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

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

化用古诗词

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御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2002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就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04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巧用诗歌好作文

古人有诗联云“风化雨山山翠”,展示了一幅春风吹拂,春雨如丝,青山着翠的清新景象,引人浮想,可谓妙句。最妙处就在一个“化”字,显示了造化之奇,无“化”,那么大自然只会是面孔呆板了。

其实作文也是如此,多一点“化”便会新意层出,风光无限,这就是化用诗句。我国是古诗文的国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宝藏,名篇名句脍炙人口,恰到好处地使用它们,能更传神、凝练地表情达意,增添文章的典雅,秀出自己的风采,从而更容易得到阅卷语文老师的常识,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

一、以诗词为妙题

题目是文章之“眉目”,眉目最能传情。一个好的题目能一下吸引人关注的目光,令人称赏。 二00三年高考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取题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最末两句蕴意深刻,考生以它为题,形象地说明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当然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二、化诗文造妙句

这可以算是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古诗文,能言我所不能云之言,传我所不能道之情,或者传达的更巧妙,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篇二:化诗入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化诗入文 3、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4、用诗句写景,境界优美 5、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6、用诗句抒情,情感丰富 1、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 2、以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 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 直接引用诗句 2003年高考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题目取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005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就化用了王勃《滕王阁诗》中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苏轼《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叶剑英《八十抒怀》中的“老夫喜作<a name=baidusnap0></a>黄昏</B>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 巧妙化用诗句 《怎一个“情”字了得》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诗句“ ”) 《忙兮忙兮奈若何》 (200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项羽《垓下歌》中的诗句“”) 怎一个“愁”字了得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以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 2004年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佳作《独上高楼》的题记: “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 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生命的色彩》就这样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作者运用李清照、苏轼两个宋代词人笔下的名句开篇,形象而凝练地告诉我们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名句虽短,却含蓄深沉,极具概括性,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启迪人们对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用旁观的眼神》(2003年福建省高考佳作)就这样写到: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是谁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的悲喜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作者运用了苏轼《题西林壁》,杜甫《春望》。 用诗句写景,境界优美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

篇三:诗词化用

般有五种方法:

1、照搬法。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栏槛依晴空,山色有无中。”用王维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晏几道的《临江仙》“微雨燕双飞”用的是五代人翁宏的原句。

2、减字法。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化用韩琮“晓风残月正潸然”。秦观《满庭芳》“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化用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3、增字法。李白《送友人》“萧萧斑马鸣”,源自《诗经小雅》“萧萧马鸣”。秦观《满庭芳》“谩赢得青楼薄幸名”源自杜牧《遣怀》“赢得青楼薄幸谩”。

4、改写法。苏轼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分别源自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5、冶炼法。叶绍翁《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将陆游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吴融句“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张良臣句“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熔于一炉,加上自己的独到体会,冶炼出千古名句。

许多诗文名句出于化用: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源自李白诗“春风已绿瀛洲草”。

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源自强彦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源自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句子,源自《世说新语》“山不高则不灵,水不深则不清”。

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化用孔颖达诗“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苏轼诗“淤泥生莲花”。

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谙香浮动月黄昏”,源自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鲁迅的“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源自对联“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台湾作家琼瑶,谙熟中国古典文学,她的小说中有许多地方巧妙的引用,化用了古典诗词。如:

《在水一方》:《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碧云天》《寒烟翠》:范仲淹词《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昨夜星辰》: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心有千千结》:宋代词人张先“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青青河边草》: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还珠格格》的插曲:《汉乐府.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种对古诗词的引用,化用,仿拟,自然贴切,使作品诗意更加浓郁,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造性。

毛泽东诗词中引用、化用前人诗句的例子:

1 完整地引用前人的诗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引《论语》句)

“天若有情天也老。” (引李贺诗句)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引民谚)

2 更易个别字句:

“我欲因之梦寥廓 ”——我欲因之梦吴越(李白句)

“斑竹一枝千滴泪”—— 斑竹一枝千点泪(洪生句)

“雨后复斜阳”—— 雨后却斜阳(温庭筠句)

“飞起玉龙三百万”――战败玉龙三百万(张元句)

“人世难逢开口笑—-尘世难逢开口笑(杜牧句)

“挥手从兹去”—— 挥手自兹去(李白句)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宁饮长沙水,不食武昌鱼(吴人民谣)

3 颠倒前人诗句:

“萧瑟秋风今又是”—— 秋风萧瑟今又是(曹操句)

“一唱雄鸡天下白”——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句)

4 压缩变化诗句:

“黄鹤知何去”—— 黄鹤不知何处去(崔颢句)

“截断巫山云雨”。(仿李白句)

“ 可上九天榄月,可下五洋捉鳖” (仿谢眺句)

补充:

化用的例子俯拾即是。

元稹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源于《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晏殊“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应该是对白居易《长恨歌》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化用。

晏殊“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与白居易诗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几无二致。

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明明是化用翁宏《春残》诗“落花人独立,微水燕双飞”的句子。

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化用岑参《春梦》“枕上阕时春梦中,行尽江南几千里”的。

苏轼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读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何其相似?

苏轼“石榴半吐红巾蹙”,是来自白居易“山榴花似结红巾”的诗句。

还是苏轼,“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是化用《庄子·知北游》“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之语意而又不着痕迹。

周邦彦“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自然是韩翃《寒食》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翻拍。

周邦彦“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那是杨巨源《崔娘》诗句“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的再现。

可以说,不会化用,就不会写诗,或者说,写不出绝妙的好诗。诗词名家,多是化用的高手啊。

标签:古诗词 化用古诗词的段落 化用古诗词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