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盲目的悲剧【盲目逆势扩张的悲剧】

时间:2019-02-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3年初春,一年一度的年度销售会议在总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分公司的经理行色匆匆,满肚子的话要到会上去说,满肚子的牢骚要到会上去发,不乏通过私下沟通达成共识的经理们,准备在会上摆实事讲道理,尤其强调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将把我们置于一个非常艰苦的市场环境,希望领导改变公司连续几年的扩张政策,把来年的销量任务降下来,让分公司喘口气,也让张力十足的市场松弛一下。但是会议开始后,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控制了全场。
  
  扩张占了上风
  
  分公司经理普遍的观点是:中国市场经过连续几年的扩张,虽然销售每年都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了,市场需要调整。加上国内的经济不容乐观,宏观经济调整的后果开始显现,物价上涨,消费能力下降,公司的销售政策必须做相应的改变。
  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出现的压货现象,到2002年底愈演愈烈,经销商苦不堪言,2002年的增长有非常明显的“杀鸡取卵”效应,将下一年的销售提前预支了。
  但总部不这么认为:中国经济年年都是近2位数的增长,虽然不能否认中国经济出现调整的迹象,但是奥运在前,中国经济只会短暂地“打个盹”,特别是在对手不敢投入的时候,公司有必要采取扩张的政策,甚至提出不但要巩固市场第一的地位,而且要把市场份额增加到80%(号称是从韦尔奇的自传中得来的灵感),让对手退出市场。
  可想而知,总部的看法很快占了绝对的上风:扩张、扩张、还是扩张,要把竞争对手打垮!这种盲目乐观的思想成了会议的主导,那些心存疑虑的经理也只能将自己准备好的讲稿放进衣兜,或者埋下头,或者附和着会议的精神。
  会议最后取得“共识”,制定了来年的销售对策:
  1、渠道政策:学习苏南分公司,必须在巩固地市一级渠道的基础上,将销售渠道向三级市场延伸。中国还有大把的农村市场没有开发,每个县开发一个经销商,对他们要求不高,哪怕一个经销商卖一台机器,全国就有上千台的销量!
  苏南分公司这些年一直是模范分公司,无论是销量,还是管理,都走在各分公司的前列。在经销商管理方面,苏南分公司投入了较多的“兵力”,更多地干预市级经销商的实际操作,跟踪经销商的销售,有效控制了经销商的冲突,使得一个城市多家经销商和平共处。
  特别是苏南的苏锡常等地,每一个县级城市都设立经销商,他们与市级经销商具有相同的待遇,这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其一年的销售量甚至超过了很多地市级经销商,使公司的产品在苏南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促销:加大促销,给现有渠道足够的压力,推动经销商继续高速向前。特别是加大针对渠道的促销力度,让渠道获得更高的利润,吊足他们的胃口,让他们多吃货,吃了货就不愁他们没有足够的销售动力。
  
  先执行了再说
  
  这是一个有着强大执行能力的公司。分公司经理领着各自的任务,返回各自的分公司,不管有什么意见,同意不同意总公司的做法,任务压在头上,年终奖金捏在别人手里,甚至你的位置都有人等着,不得不低头,先做了再说。
  各分公司首先按照要求把渠道发展到县一级。其实分公司销售代表在各地都活动多年,县一级经销商也都认识,发展他们做经销商驾轻就熟。
  为了避免和地市级经销商发生冲突,分公司基本上都与地市一级经销商一起发展县级经销商,县级经销商销量算到地市一级经销商的头上,利润也保持不变,公司让出一部分利润,县级经销商也欢天喜地。
  频繁召开展示会,特别是开小型展示会,一个县城一个县城去开,甚至把机器拿到镇上去开展示会。至于有没有效益也顾不得许多了,只要能卖动机器就行。只有在“非典”期间,展示会才被迫短暂间歇。全国一片红红火火,销售开展得如火如荼。
  为了鼓励经销商,公司加大了促销力度:只要是当年签约的县级经销商,都能拿到一台特别优惠的促销机。为配合开展示会,公司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价格政策,保证终端能有现货销售,同时也能把宣传工作做好。
  其实县级经销商拿到这些优惠机后,大都低价卖掉变现,落袋为安。各种优惠政策也有不少被地市一级经销商截获,这更进一步推动地市级经销商压货――压货从此成了常态!
  
  空前的收获
  
  通过高压政策的执行,公司当年的销售再创历史新高,历年销售收入图表又出现了与1997年前后相同斜率的高速增长曲线,一扫几年来增长缓慢的阴影!年终的总结会上那些曾经持不同意见的经理们只能将头埋得更低了。
  公司年终总结会达空前纪录,销售业绩上升的分公司最多,成功的案例最多,介绍经验员工最多,受表彰的经理、员工最多,公司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经销商会议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出席代表最多。当然唱赞歌的人也是最多,大家欢欢喜喜度过大年。
  但是从公司公布的年度销售数据,也不难看出其中隐藏的危机:公司的销售虽然大幅度上升。但由于促销力度加大,促销费用突破了空前的纪录,公司的利润滑坡与销售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人们的情绪被胜利操纵着,没有人愿意再去探究它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
  
  注定的苦果
  
  但是好景不长,这种欢乐的氛围没能持续多久,隐藏的危机很快暴露出来。2004年第一季度,经销商基本上都在拼命消化上年的库存,公司的销售迅速下滑。为了将手上的机器快速变现,经销商开始砸价、窜货,好不容易规范起来的市场秩序重新变得混沌不堪,市场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
  1.经销商普遍压了货,有的甚至压了半年的货。于是经销商拿出上年的促销利润拼销售,恶性竞争、窜货事件频频出现。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的经销商,发明了“休克疗法”,签了新年的代理协议之后就束之高阁,根本不进货,明确表示先消化完库存再说。销售代表威胁要发展新经销商,立刻引起经销商的抵触和不满。不满情绪不断扩张,经销商忠诚度大受打击。渠道对立的情绪无处释放!
  2.县级经销商缺乏培训,良莠不齐,售后服务跟不上,效率下降。公司开始调整渠道政策,对那些不能完成任务的经销商或降低级别,或干脆取消代理资格。这种政策激怒了部分经销商,转投到竞争对手的怀抱中。很多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经销商被对手利用。
  3.由于销售出现阶段性的变化,时好时坏,销售代表的考核出现了困难,个人收入受到影响,积极性大受挫折,离职率明显上升。
  4.销售滑坡。这种滑坡不但带有普遍性,而且还演变成持续多年的下降。
  一味扩展埋下的隐患终于显现出来了。
  
  反省
  
  公司需要反省!
  这种反省是以沉重的损失为代价的。1997年宏观经济调整期,公司根本不考虑宏观经济的变化,采取了激进的市场策略。那时的扩张不但当年见效,也为后续几年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也助长了2003年的盲目乐观情绪。
  回过头看,1997年前后,公司的产品正好处于 成长期,公司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着市场活力,特别是经过几年的筹划,推出了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低档产品,由于其价格低廉,一上市就获得了市场好评。
  1997年的市场扩张是以产品线向下延伸为基础的,公司更加低廉的产品,迎合了原先消费不起的客户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公司的销售策略是将渠道延伸到地市一级城市,促销也是针对渠道的,在轰轰烈烈的展示会配合下,新客户不断冒出来,经销商卖一台机器就能挣上几千甚至上万元,经销商、公司都赚得盆满钵满。
  1997年的产品线下移政策,显然打了竞争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没有相应的产品应对,市场的份额不断被蚕食。
  后续的几年里,公司一直处于强势的进攻势头中,销量年年上升,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直到3年后竞争对手也推出相应的产品,公司的增长势头才延缓下来。
  从这个层面上,1997年的公司扩展主要依赖于产品线扩张,但是总结成绩时,以销售为主的中国总部,显然有意识地高估了销售部门的作用。但是这次产品线下移已经将产品拖入了低价格区域,产品线下移的空间基本被吃完了。这也为2003年的扩张失败埋下了苦涩的种子。
  2003年经济调整时,中国的经济也还是增长的,但是公司的扩张政策就显得非常粗暴了。苏南经验本身当时是没问题的,但公司在推广时显然过于粗犷了。苏南的经济在全国是排头兵,这是苏南经销商扩展政策的基础,但这个政策简单地往全国推广,就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在重重压力下,公司的销售部门实际上是没有退路的,没有新品的配合,新的市场从何而来?只能去挖地三尺,将渠道建到县一级,拼命地挤压渠道,希望通过压货给渠道推动力。新建的渠道没有成绩,老渠道也不堪重负。这些都为随后几年的销售下滑埋下了祸根。
  今年中国经济又出现了调整,这轮调整会调整到什么程度,现在是众说纷纭,谁也不敢轻易地下结论。每一次经济变化都为市场带来新的机会,这个机会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扩张。那些确实看准市场空隙的公司不妨逆势而上,而那些经过多年打拼的老企业或许可以利用经济调整期,把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这才是真正的、成熟的“拳手”,一味地冲冲杀杀未必能有好的结局。
  从渠道层面来说,经销商是参差不齐的,在经济景气时,公司想调整经销商是比较困难的,它会带来经销商强劲的对抗,甚至动摇渠道信心,或为竞争对手利用;而在经济调整期,经销商可能对公司的这块业务就不那么重视了,这时你调整它,兴许它还求之不得。
  退一步讲,经销商即使有意见,被竞争对手利用的可能也比较小。在经济调整期,公司其实有非常多事情可以做,如精减冗员,调整业务等等。学会有张有弛,不逞一时之能,才是一个成熟企业的作为。
  
  专题编辑 王晨

标签:扩张 盲目 悲剧 逆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