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土壤学实习报告四川

时间:2017-03-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土壤学实习报告四川

1、实习目的及意义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 研究其中的物质运 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 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 和分布; 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学习土壤学的目的 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 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农业大省,主要农副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四 川省,特别是川西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土壤分布、理化性质、主要耕作制度及 农作物对促进及保证粮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土壤学实习, 旨在加强同学们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加强对我省常 见土壤理化性质的了解,锻炼野外采土测样的能力,探究风华对黄壤的影响,淹 水对水稻土 H2S 以及二价铁含量的影响等问题。2、实习区域及概况邛崃市平乐镇及周边乡镇 邛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西南。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 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6.3℃,年可 照时数 1107.9 小时,年降雨量 1117.3 毫米,无霜期 285 天。

境内地貌起伏,山、丘、坝兼有。市之东部及东北部为平坝,大地形平坦、 开阔,略有起伏。中部西北缘为深丘,是浅丘与西部山区间的过渡带。区内气候 温凉,盛产茶叶, 。西部为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势起伏较大,山峦重叠,沟 壑纵横。境内河道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南河、绌(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 玉溪河流经境内,全长共 217.15 公里。3、实习时间12 月 3 日4、实习工具 铁锹、邻菲罗啉溶液、比色卡、土钻、盐酸、混合指示剂、卷尺、瓷块、小刀等5.1 实习要求:本次实习主要的观测土样为黄壤、紫色土、水稻土,因此我们在 邛崃选取了邛崃市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三处采样点。要求测定的参数主要有: (1) 、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的 PH 值 (2)若土层砂砾较多,还需用盐酸测定其碳酸盐的含量 (3)土壤的质地,采用人工捏土成片的难易程度,及其反光度 (4)土壤的结构,含水状况,松散度,及其植物根系分布情况 5.2 操作: 5.2.1 取土 黄壤和紫色土采用铁锹挖取, 每次自下而上取黄豆大小的土壤观察测定其基 本性质,水稻田由于被长年累月的熟化,表层土壤的性质差异不大,因此我们利 用土钻来取出更深层次不同深度的土壤。

注意

土壤学实习报告四川

取出土之后还要用洁净的小刀刮去 土样表层的土壤,避免土样受其他层土样的污染。所有采土之后都要回填土,尽 可能将采土点恢复原样。

5.2.2 测定方法 测定土壤的 PH 时, 直接滴加 8 滴混合试剂即可, 待两分钟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

注意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时取做空白对照, 并调整空白的 PH 为 7。

在野外条件下, 用待测土壤擦拭瓷块即可,严禁采用卫生纸擦拭瓷块,避免碱性的卫生纸影响测 定结果。

由于在野外无法直接测定 H2S 的具体含量, 因此我们采取向土壤滴加盐 酸后,硫化亚铁转换为 H2S,释放出臭鸡蛋味的浓烈程度来判断硫化氢的相对含 量。

而测定亚铁的相对含量则采用滴加邻菲罗啉溶液,观察土壤变红的程度来观 察。其原理为邻菲罗啉与 Fe2+ 在 PH2.0-9.0 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通 过观察生成的橙红色物质的含量及其颜色深浅来判断 Fe2+的含量。

5.3.黄壤(中壤) 5.3.1 概况: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的黄色土壤。

发育于亚热带 湿润山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 量针铁矿而呈黄色。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 型。

土壤的颜色主要与铁锰价态及其化合物形式有关。实习是可在黄壤中观察到 黄壤中有较多的鹅卵石分布,其中有部分白色鹅卵石经外力敲击即可碎成小块, 用手可直接将小块揉搓成碎砂砾,这就是被强烈风化的石英,滴加盐酸后可观察 到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冒出。土中常常具有铁锰结核,其成因是锰变为黑色的 二氧化锰胶结在下层土壤的表面,在外观上形成一层黑色薄膜。黄壤表层粘粒含 量较高,土质粘重。土壤反复的积水排水,淋溶作用使得表层土壤中的盐离子向 下转移, 表层盐基饱和度低于底层的土壤, 结果就是表层土壤 PH 低于底层土壤。

5.3.2 成土因素: 1.气候因素 雨量足、 云雾多、 相对湿度大(通常在 75%以上)、 水热状况稳定、 高温多雨、 岩石风化作用强烈, 在成土过程中硅酸盐矿物以及水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先后受到破坏和淋失,移动困难的铁、铝含量就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体中大量 的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使心土层呈黄色。

2.成土母质 黄壤可发育于各种母质之上,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此外还有第四纪红色 粘土及石灰岩风化物, 3、地形因素 地处川西丘陵地区,垂直落差较大 4、时间因素 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发育,沉积时间长久,使土壤黄化、酸化。

5.3.3 特点: 1. 2. 3. 风化时间长,风化程度深,采样点的黄壤普遍呈粉状 质地十分粘重,实习当天有降雨,黄壤粘在工具上十分难清理 透水性很差,当天降雨使表层土壤湿润,但下层土壤没有明显的湿润感。

5.3.4 测点数据: 层数 1 2 深度 0-22 22-46 名称 淋溶层 淀积层 颜色 淡橙红 红橙 PH <4 446-655-5.55.4.紫色土(重壤) 5.4.1 概况 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

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 色,层次不明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紫色土是在 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 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四川的紫色土分为川东碱性紫色土,川中中性紫色土,川西酸性紫色土,紫 色土。川西丘陵区包括雅安,邛崃等地,降雨大,土壤中的水分流动必然很强, 淋溶作用更强,使土壤表层的盐基离子向下转移,表层的盐基饱和度下降,土壤 呈酸性。坡地、丘陵地区,由砂岩形成的紫色土颗粒粗大,质地轻。而由页岩形 成的紫色土颗粒细小,形成的土壤粘重。

紫色土的分布影响该地区作物的种植,例如茶叶和猕猴桃是喜酸植物,其在 雅安和邛崃等地均有广泛的种植区。茶叶更被称为酸性土指示植物,其生活环境 在 PH4.5-5.5 最佳,更喜散射光,因此便有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说法。

5.4.2 成土因素: 1.气候因素 川西丘陵降雨较多,云雾缭绕,垂直落差较大,盐基离子淋失严重,表层土 呈酸性 2.成土母质 紫色砂岩和紫色页岩发育而来,其紫色可以保留很久而不褪色,而土壤中的 紫色大都富含钙质(碳酸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很是肥沃。

5.4.3 特点: 1. 2. 质地粘重 透水性能良好,土壤中有大颗粒的土粒,使土粒空隙较大,便于排水。

3. 易于改良,相对于黄土,紫色土质地均一,透水性更好,易于改良后用于种植果树、茶叶等作物。

4. 经过人为耕作后,分层不明显 5. 6.紫色土水土流失快,风化也快(主要是物理崩解作用) 颜色不易改变,土壤肥沃5.4.4 测点数据 层数 1 2 深度 0-20 20-40 颜色 棕色 红棕色 PH 4-5 4取紫色土底层的紫色岩(砂岩) ,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放出,含碳酸盐丰 富。

5.5 水稻土 5.5.1 概况 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 的耕作土壤。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1/5,四川作为水稻的 主产区,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川西的成都平原以及丘陵区的地平地区。水稻土是在 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 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

5.5.2 成土过程 1.人为影响 人为淹水后, 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 当土壤排水后, 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2.有机物含量丰富 人为施肥和植物残体的存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壤 5.5.3 特点 1.土壤肥沃 2.保水和透水能力均优良 3.经过长期灌水排水和耕作熟化,与成土母质差异较大。

5.5.4 测点数据 层数 1 深度 0-20 H2S 含量浓烈的臭鸡 蛋味酸碱度 干土<4 湿土 6.5颜色 暗灰色 暗灰色亚铁含量 浅红 浅红 浓烈的臭鸡20-40蛋味 浓烈的臭鸡6-6.540-605.5.5 改良建议 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过淹水和排水作用,人为的水耕熟化而成。

由于常年的耕作,稻田中含有较多的植物残渣,其中 S 的含量极为丰富,水稻土 表层(0-20cm)含较多的黑色物质,其实质是腐殖质,呈酸性(有机质在土壤表 层富集,有机质中的 S 分布到土壤中,被氧化形成硫酸、亚硫酸,溶于水,使土 壤表层的土壤呈强酸性。

水稻田常年侵泡在水里,土壤无法形成稳定的结构体,而产生的亚铁和 S 离 子会生产一些列化合物毒害植物根系,我们常见的中毒现象就是水稻根部发黑, 发黑部即覆盖了一层 FeS。因此水稻田应该适当的进行排水晒田,避免土壤常年 侵泡在水中。

同时, 开沟排水也会造成土壤干结酸化, 此时应适当的施用生石灰。

5.6 三种土壤对比: 土壤名 质地 含 水 状 松散度 况 黄壤 粘 丰富 颗 粒 大 透水性 小 粘重,坚 细小 实 较差 较差 肥力 植物根 系分布 表层有 较多根 系分布 紫色土 水稻土 粘重 粘重 丰富 粘实 中等 好 中等 较好 好 一般 表层有 较多水 稻根系 分布十 分 丰 越往下越 细小 富 粘重6、实习总结土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初步测定,这三种土壤的均偏酸性,综合土壤 的成土因素,我省土壤偏酸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我国土壤总体南酸北碱,与南北气候差异有关,南方降水普遍高于北方,气 候总体温暖潮湿, 淋溶强, 因而盐基离子淋失, 使表层土的盐基饱和度降低。

而北方降雨少,土壤中淋溶作用弱,盐基离子淋失少,盐基饱和度更高,pH 相对南方高。

2. 我省的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特别是成都平原,经过了世世代代的耕作,作 物产量高,对养分的吸收量大,从土壤中吸收走了过多的碱基元素,如钙、 镁、钾等,导致了土壤中的钾和中微量元素过度消耗,使土壤向酸化方向发 展。

3. 大量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如氯化钾、硫酸钾、氯化铵、硫酸氨等,随着栽 培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酸根离子积累越来越严重,导致了土壤的酸化。

4. 化学肥料用量很大,优质有机肥用量极少,连年种植以后导致土壤有机质含 量下降。土壤的缓冲能力降低,土壤酸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5. 施肥比例失调。高浓度的氮、磷、钾肥料投入过多,而钙、镁等中微量元素 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土壤胶粒中的钙、镁等元素很容易被氢 离子置换。

6. 由于工业污染,南方绝大部分地区降雨为酸性,有些甚至酸性很强。

7. 在同一块地连续耕种某种特定作物,即重茬。因为重茬,作物一直吸收某些 特定中、微量元素,例如川西丘陵主要种植茶叶猕猴桃,成都平原主要是水 稻。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则会造成土壤问题。

本次实习共观察了三种我省常见土壤, 并在野外实地简单测定了土壤的常见 指标。增进了同学们对这几类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的了解,并学会了野外采土、 测土的方法。

锻炼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参与相关实验或者从事相关工 作打下基础。同时,实践性的教学增强了对土壤学的兴趣,联系到土壤与植物分 布的关系,使书本上的知识更加立体化。

土壤学实习报告四川

2012年12 月18 日我土管专业在四川省邛崃市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土壤学实习。

本次实习途径三个站,分别观测了四川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土壤:黄壤、紫色土和水稻土。

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还是很多。

我以下的土壤学实习报告就将分别以这三个实习站点为基础,总结、探讨实习当天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也将以理论背景介绍、技术分析、图表对比、拓展延 伸等多板块多形式来全面总结土壤学实习中的有关知识,达到老师所要求的理论 +技术的目标,对土壤形成和性质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有一个新高度的认识。

邛崃,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南,总面积1384 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 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17.3 毫米,年均气温16.3,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1第一站:黄壤 3.1.1黄壤知识背景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壤终年处于相 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黄壤区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是玉米和薯类;有水源的地方,也种植水稻。黄壤地区是茶、桑的理想产地。

3.1.2实习中 在邛崃土地坡上,我们观测了此地的黄壤,由于地形较高,外来物质堆积在紫色土层,经过很长的时间,不断黄化、酸化,所以沿途种植的有茶叶。其来源有 冰积物和洪积物之说,在公路旁的土坡观察到有三角形,肾形和猴子脸型的卵石, 可以作为冰积物来源的佐证。候院士将其命名为老冲积黄壤,有别于蒙顶山发育 的砂性黄壤和近代冲积物。

观测黄壤时,我们学到一个重要的土壤学野外技术,即怎样选点挖土壤剖面划分土壤发生层 测定每个土层基本的理化特征。

土壤发生层划分: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一般由上至下有四层,分别为枯枝落叶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而耕作土壤由于有人为因素的作 用,我们一般由上至下划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颜色(内在性质的外在表现,用土壤比色划分观测土壤发生层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卡)2.土壤质地(砂土,壤土还是粘土,用手测法)3.酸碱性4.肉眼观察土壤 结构体(团粒、块状、片状等)5.紧实度6.根系分布状况7.土壤湿度(降雨量和 本身特性决定)8.测量深度 3.1.3第一站小贴士: 对比各小组的实习结果,黄壤剖面各发生层都显酸性,ph约为4。我们不禁要 问,土壤为什们会有不同的酸碱特性呢? 其实自然条件下的土壤酸碱性主要受土壤盐基状况所支配,而土壤的盐基状况又取决于淋溶过程和复盐基过程的相对强度。所以土壤酸碱性实际上是由母质、 生物、气候和人为作用等多种因子控制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 和土,并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而南方地区的大部分土壤盐基饱和度一般只有 20%~30%。相应的,我国土壤的ph 也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华北地区碱性土ph 可达10.5,而华南地区的强酸性土壤可低至3.6~3.8。

铁、锰、有机质是土壤的三大着色剂,土壤的颜色多与这三种物质有关。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铁可形成水合氧化铁,如褐铁矿,针铁矿。水和氧化铁少就偏 红,多就偏黄。在邛崃地区,降雨较为充沛,铁可以大量形成结晶水,水和氧化 铁较多,从而黄化。

在挖土壤剖面的时候我们看到有黑色的小块状物,老师告诉我们是铁锰结核,是土壤生长发育而来的粘粒。

这种物质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其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新生体可以按它们的外观分类,也可按它们的化学组成来分类。

按外观分,有盐霜,盐斑,结核等;按照化学组成分,新生体可由易溶性盐类组 成,如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钙等,还有由晶质或非晶质的化合物组成,如含水 氧化铁的化合物,氧化亚铁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和有机物等。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例如,盐结皮和盐霜,表示土壤中有可溶性盐类的存在。锈斑和铁结核是近代或过去,在水 影响下产生于干湿交替的特征。

3.2第二站:紫色土 3.2.1紫色土知识背景 紫色土是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的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四川盆地是全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地西部有将近10000 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盆地东部(华莹山以东)有几 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外,大部分为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构成的丘陵,风 化形成的土壤便是紫色土,故四川盆地称为紫色盆地。

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其有机质含量1.0%左右,其发育程度较同地区的红、黄壤迟缓,尚不具脱硅 富铝化特征,属化学风化微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 值为7.5~8.5, 石灰含量随母质而异,盐基饱和度达80~90%。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在四川盆 地的丘陵地区中为较肥沃的土 壤,其农业利用价值很高。利用中需防止水土流失和注意蓄水灌溉、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轮作等。

3.2.2实习中 第二站我们认识了紫色土并简单观测了其理化性质。有了第一站黄壤的经验,我们观测紫色土时就容易一些了。我们先选择了一个有两米左右高差的土坎挖剖 面,其上根系很发达,且有黑色土木灰耕作痕迹明显,看不出有什么分层,所以 我们重新换了一点受人为因素较小的土壤观测。挖至40cm 后,我们看到有土层 变化,便开始按照第一站的方法观测其理化性质。结果如下表 3.2.3老师小结 听取了各班的汇报后,我们发现结果差距较大,且明显感到有困惑,所以老师为我们做了解答。此地有房屋,修建了小蓄水池,种植有猕猴桃的小苗,人为因 素影响严重,所以不强调土壤发生层的划分。老师还讲解了一些四川紫色土的分 类、蓄水池等农田水力工程的修建、猕猴桃的种植等问题,下文将有较为详细的 总结。

3.2.4第二站小贴士 酸性紫色土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广大低山丘陵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磷、钾稍低。土壤呈酸性,pH 小于5.5,盐基饱和度较低。

中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土层较酸性紫色土薄,约30至60cm,碳 酸钙含量小于30g/kg,pH 值约为7.5,肥力水平较高,但有机质、氮、磷稍显不 石灰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滇中等地,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大于6%,土壤有机质在10g/kg 左右,氮、磷低,锌、硼严重缺乏,土体浅薄,保水 抗旱能力差。

在实习的第二站中我们看到种植猕猴桃的周围有一个未完工的蓄水池。它是为周围作物提供灌溉水源的一项蓄水设施。关于其修建的好不好,我们做了一些思 考。可以从选点、结构、材料、大小各方面来说。修建时,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 候类型、地形条件还有作物种植范围等,确定蓄水池的大小、可灌溉面积。还要 根据地表径流和坡度等因素配套修建沉沙池等过滤设施。也可在旁边修建小水 池,勾兑粪便,利用有机肥灌溉。

像蓄水池等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坡改梯等农地整理项目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应该不断完善和加强。

四川省的西北地区是猕猴桃在全国的五大产区之一,所以其土壤类型等各种自然条件是较适宜猕猴桃的种植的。

土壤是栽培猕猴桃的基础。猕猴桃借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适宜的土壤PH 值以5.5-6.5 为宜,但品种不同差异较大。所要求的土 壤类型是: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团粒结构好、湿润而不渍水。

3.3第三站:水稻土 3.3.1水稻土知识背景 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 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的具有水耕熟化层一犁底层一渗育层~水耕淀积层~潜育层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

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 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 下层较为粘重。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 南的平原、河谷之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其中以江苏建湖一带为典 型土质。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 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物。

3.3.2实习中 最后一站我们观测了低产水稻田,检测了其不同深度土层还原性物质的含量(Fe2+,S2-)。检测试剂分别为林斐罗琳和 HCL。因为林斐罗琳可将 价,显红色,氧化的越多,红色越深。而HCL 可以和 S2-结合生成有臭鸡 蛋气味的H2S。但如果Fe2+,S2-都较多,易生成FeS,很稳定。所以先滴加HCL, 在加入适量林斐罗琳试剂。结果如下表 3.3.3第三站小贴士 高产水稻土的特点是耕层深厚(15~18厘米),犁底层不太紧实,淀积层棱块 状结构发达,利于通气透水,其下为潜育层或母质层,剖面中无高位障碍层次(如 漂洗层、潜育层或砂砾层);质地适中,耕性良好,水分渗漏快慢适度,养分供应协 调。但高产水稻土仍须有相应的土壤管理措施才能实现高产。

此外,约有1/3的水稻土具有潜育化、土壤板结和污染等障碍因素,耕作困难, 有效养分低,保肥性能差,属于低产类型。水稻土的低产特性主要有冷、粘、沙、 盐碱、毒和酸等。加以改良,增产潜力大。

冷:低洼地区地下水位高的水稻土如潜育水稻土,冷浸田。在秋季水稻收割后,土壤水分长期饱和甚至积水,这样于次年春季插秧后,土温低,影响水稻苗 期生长,不发苗,造成低产。

粘和沙:质地过粘和过沙对水分渗漏不利,也不利于耕作管理。质地过粘,如粘粒含量超过30%,水分散的胶体含量高,淹水耕耙后,水稻土表面形成浮泥, 浮而不实,栽稻秧后易飘秧,称为起浆性,耕耙后土壤中多僵块,不易散碎,也 不利小苗生长,称为僵性。如质地偏沙,粗粉沙含量超过40%时,会出现淀浆性; 沙粒超过50%时,出现沉沙性。具有这两类特性的水稻土,耕耙后很快澄清,地 表板而硬,插秧除草都困难。

盐碱、毒害:盐碱和工业废水的影响,主要是在排水的基础上,加大灌溉量以对盐碱、毒害进行冲洗。

4.1四川土壤概况 4.1.1四川土壤主要形成特点 4.1.2四川三大土壤对比(见表) 4.2土壤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 通过一天的实习,了解了以上三种土壤类型,加上实习报告的总结,对老师所说的土壤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讲从五大自然成 土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来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土壤形成因素是指影响或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和强度)的基本环境因素。包括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成土因素。前者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年龄); 后者指人类的耕垦、施肥和灌溉等活动。

母质: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对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属性均有很大影响。1 母质的矿物组成和理化性质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如在我国亚热带区,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因新风化的碎屑及富含碳酸盐的地表水源源 不断流入土体,延缓了土壤中盐基的流失,发育成石灰岩土;而酸性盐 发育的则为红壤。

如花岗岩形成的土壤,富钾而缺磷;玄武岩形成的土壤,缺钾而富磷;砂岩形成的土壤,盐基养分较贫乏;页岩形成的土壤,盐基养分较丰富。

如对原生矿物来说,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能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而酸性岩发育的土壤则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 化能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

总之,成土过程愈久,母质与土壤性质的差别就愈大。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如华南地区的砖红壤是风化强度最深、成土时间最长的 一类土壤,母质对其性质仍有深刻的影响。

气候: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水分和热量两个因素,其直接影响成土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强度和方向。

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以及物质积累和淋失。如第一站中的黄壤,由于降雨充沛,淋溶作用强,土壤不断酸化。

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温度)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分物质循环的速度。

气候影响土壤中矿物质的迁移变化。从西北到华北,土壤中盐分的迁移能力不断加强。土壤地带性分布决定于气候地带性变化。如在我国东部湿润区,由北而 南热量递增,土壤分布依次为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和砖 红壤。土壤甚至是气候变化的记录者。气候的变化往往在土壤性质中可以得到体 现,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古土壤的性质,来追朔过去的气候变化。

地形:不提供任何新的物质,通过影响其它成土因素,特别是影响水热条件及母质的再分配,进而影响土壤的形成(间接影响)。

如在四川盆地内,丘上常分布林地,旱地,河谷中多分布水田。老冲击平原可形成黄壤,近代冲积平原(一级阶地)可形成潮土。

时间:土壤是一个历史自然体。时间因素对土壤形成没有直接影响,但可体现在土壤的不断发展中。

植被: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有机质;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吸收起来,同时伴随着矿质营养元素的有效化;植物根系可以通过分 泌有机酸溶解和根系的挤压作用来破坏矿物晶格,改变矿物的性质,促进土壤的 形成和土壤结构的发育。

土壤和植物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植物适应与不同的土壤类型。如石灰性紫色土指示植物为松树,酸性紫色土为马尾松,茶叶等。

人为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对土壤性质、肥力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影响。

如我们此次实习的最后一站,水稻土就是在认为耕作情况下,由紫 色土演变而来。

土壤学实习报告四川

[篇一: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土壤学实习报告。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土壤学实习报告。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 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

鹫峰c 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近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习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一致,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因而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一致,具体有所差异的结果。

[篇二:土壤学实习报告]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