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手抄报 > 正文

幸福家庭的手抄报

时间:2017-05-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秋电子小报中秋节手抄报大全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

班级:

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

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小朋友们,我们自己可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月饼哦,下面我就告诉大家怎么做冰皮月饼。 原料:

糯米粉45克、粘米粉35克、澄面(小麦淀粉)20克、牛奶185克、白糖50克、色拉油20ML、豆沙馅适量、手粉也称糕粉适量(炒熟的糯米粉或者是微波炉高火2分钟)。 做法:

1、原料:糯米粉45克,粘米粉35克,澄面(小麦淀粉)20克,牛奶185克,白糖50克,色拉油20ML,豆沙馅适量,手粉也称糕粉适量(炒熟的糯米粉或者是微波炉高火2分钟) 2、在盆里倒入牛奶、白糖、色拉油搅拌均匀。

3、倒入糯米粉、粘米粉、澄面。充分搅拌均匀,成为稀面糊。

4、搅拌好的稀面糊静置30分钟,然后入蒸锅,大火蒸15-20分钟即可蒸熟。蒸熟的面糊,用筷子使劲的搅拌至顺滑。然后等待其冷却,就是冰皮了。

5、把冰皮分成40克一个,豆沙馅分成30克一个。在手上拍点糕粉防粘,然后将冰皮放在手心压扁,放上事先揉圆的豆沙球,用冰皮把豆沙包起来。

6、在模具里撒点糕粉,让糕粉均匀粘在模具壁上,然后把多余的糕粉倒出来。这样可以方便脱模。然后把包好的冰皮面团放进模具。用手掌压实了。按压月饼模,月饼就出来了,冰皮月饼就做好了。

7、做好的月饼放进冰箱,冷藏一晚,就可以吃了。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

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 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 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 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

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阴时眠间寒恐是青晴圆。!

!圆?不起琼何天《缺人应转舞楼年。水不明调,有朱弄玉?知月歌此有恨阁清宇我天几事悲,,影,欲上时头古欢何低,

乘宫有》(难离事绮户何高风全合长,似处归阙?宋。,月向照在不去,把)但有别

人胜,今酒苏又夕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

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

作者:

学校: 班级:

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

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

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各地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水调歌头》(宋)苏轼

篇二:民风民俗小报

篇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手抄报内容

当代保尔:

在80年代称为当代保尔的人是张海迪。

张海迪是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她靠顽强毅力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3年,张海迪的事迹成为宣传的偶像,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她荣获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代表作品有《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

中国当代保尔

郑复生,1967年4月生,徐州市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自1997年4月起从事“扶老助残”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间56710小时,2009年以来累计6375小时。“他21岁时突患严重的“强直性脊椎炎”,全身关节严重变形强直,无法弯曲下坐,拄双拐才能勉强挪步。面对重大打击,他不仅没有倒下,相反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回报社会给予他的关爱。十几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无私地履行着一位志愿者的社会责任。他组建的徐州市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相继推出了“复生爱心书屋”、“心缘文化助残行动”、“心缘公益文化活动”、“心缘公益论坛”、“我在你身边社区行动”等公益项目,经常到社区为居民开展家电维修、医疗、法律咨询、理发等义务服务,还举办“心缘慈爱之夜”、“生命的呼唤”等演出,为失学儿童、

幸福家庭的手抄报

患重病的特困群众组织募捐义卖等。据不完全统计,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共组织助残济困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数万残疾人,向特困人群捐款捐物30余万元,社区服务150余场次,义务服务居民十几万人,公益演出200余场次,郑复生把他的经历写成《爱就是我的生活》的报告进行演讲200多场。激励了许多人投身社会志愿服务事业。

郑复生的事迹感动了社会,他先后被授予徐州市“十佳青年志愿者”、“感动徐州十大人物”、“江苏省优秀社区志愿者”、“江苏省十大杰出志愿者”、“中国公益之星”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称他为“当代保尔”,中央电视台誉他为“永不弯腰的硬汉”、“站得最直的人”,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被群众信赖地称为“残疾朋友的110”和“社区的爱心使者”。

经典书评: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曾高度评价这部作品:“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如此纯洁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肖洛霍夫说它是“生活的教科书”。但在一些西方

学者眼中它只是“斯大林的宣传机构炮制的神话”,马克·斯洛宁说它“文笔平淡,结构松散”,列·费·叶尔绍夫说它“简洁明快,几乎只用动词”。

1 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2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斗争。

3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4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且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

5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6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7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8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9只有像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些看透了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10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11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12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13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14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5.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

16.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17.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18.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 类别:人生

19.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类别:集体

20.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类别:劳动

21.幸福是多方面的。我也是很幸福的。创作产生了无比惊人的快乐,而且我感觉出自己的手也在为我们大家共同建造的美丽楼房——砌着砖块,这样,我个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 类别:青春

22.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类别:劳动

23.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类别:生活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会悲

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24.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25.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26.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27.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28.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人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29.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30.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特的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

31.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酿酒厂的制曲工人,也曾在外村或城里打零工.还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二十六岁,他着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十七岁完成第一部,次年得到发表和出版。三十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问世。三十一岁荣获列宁勋章;三十二岁,也就是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完成了另一部长篇《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校订工作,八天后,即十二月二十二日,他就与世长辞了。

标签:幸福 家庭 手抄报 关于幸福家庭的手抄报 我的幸福家庭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