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书 > 正文

干扰素说明书

时间:2017-03-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干扰素说明书

(1)干扰素分为α、β、γ三种,α和β属I型,γ属Ⅱ型,即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产物。I型抗病毒作用强,Ⅱ型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强。

(2)α干扰素粗制品或半纯晶只能用于局部涂敷或肌内注射。

(3)静脉给药必须缓慢点滴,以维护血中有效浓度,给药完毕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或消失。

(4)约5%病例用本品后可产生抗干扰素抗体。

(5)亦可用于局部涂敷。

(6)孕妇、乳母及18岁以下患者慎用。

(7)溶解后贮于冰箱中(不应冰冻),24小时内使用。

(8)治疗期间应严格监视血球计数和肝功能。

(9)禁与联用。

(10)本品可改变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因此可影响、、、、、等的正常代谢。

(11)干扰素(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干扰素说明书)α-2a,注射剂300万U,900万U,1800万U;肌内注射;一日3600万U,深部肌注,共4-10周,维持量一日3600万U,一周3次,治疗1-3个月。

(12)干扰素α-2b,注射剂100万U,300万U,500万U,1000万U,3000万U;静滴;卡波西肉瘤:一日5000万U/m2,静滴30分钟,连用5日,间隔9日,再开始连用5日,可重复使用。皮下;多发性骨髓瘤:一日200万U/m2,一周3次,渐加至最大耐受量500万-1000万U/m2,一周3次;:一日1000万U/m2,一周3次;毛细胞白血病:一日200万U/m2,一周3次,疗程6-12个月;:一日400万-500万U/m2,白细胞计数被控制后改为隔日1次。非霍奇金淋巴瘤:一日200万U/m2,一周3次,疗程12个月以上。

(13)干扰素α-n1,注射剂:300万U,1000万U;每瓶含氨基丁三醇-氨基乙酸(缓冲剂)和1.5mg/m1人血浆(稳定剂)。毛状细胞白血病:肌内或皮下注射,一日300万U,周围血液系统指标改善后12-16周,改为一周3次,如要从骨髓中清除毛状细胞,则需加长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慢性活动性肝炎:肌内或皮下注射,一次1000-1500万U,一周3次,12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长达6个月者,可采用500-1000万U,一种3次。

(14)干扰素p,注射剂100万U,300万U;静滴;成交质细胞瘤:一日100万-600万U。瘤体内注射;成胶质细胞瘤:一日100万-600万U,1疗程60日;恶性黑色素瘤:每1病灶40万-80万,注入瘤体或其周围,一日总量100万-300万U,1疗程30日。

(15)干扰素7,粉针剂100万U;肌注或静滴;肿瘤:肌注或静滴,一日100-300万U,4-6周或更长。为减少副反应,可采取隔日或间断给药。免疫相关疾病:肌注或静1滴,一次100万U,一日1次,或隔日1次,疗程4周、8周或16周。病毒性疾病、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肌注,一次100万U,一日1次,1周后改用隔日1次,连续14日为一疗程。重症肝炎:肌注,一次100万U,一日3次,3天后改成一日1次,1周后改为隔日1次,用药2周。乙、丙型肝炎:肌注,一次.100万U,一日1次,2周为一疗程。

干扰素说明书

来自河北石家庄 男 0岁提问时间:2011-12-09

性别:男年龄:0病情描述:刚刚开始时拉肚子,粑粑里有伴拌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专家给予帮助,解答,谢谢

干扰素说明书

6 干扰素的诱导及产生

正常情况下或血清中不含干扰素,只有在某些特定因素的作用下才能诱使细胞产生干扰素。Ⅰ型干扰素的主要诱生剂是病毒及人工合成的双链RNA,此外某些细菌和原虫感染及某些细胞因子也能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IFNα和ω的表达细胞非常局限,以白细胞为主;但IFNβ则可由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产生。IFNγ由CD8+T细胞和某些CD4+T细胞(特别是TH1细胞)产生,亦可合成少量的IFNγ;这些细胞只有在中受到或丝裂原活化后才能分泌IFNγ。

7 干扰素的生物活性

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即某一种属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相同种属的细胞。Ⅰ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较强,而Ⅱ型干扰素则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国均已利用技术批量生产重组人IFNα、IFNβ、IFNγ,并投入抗病毒和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1.抗病毒作用

在抗病毒方面,它是一个广谱,其机制可能是作用于蛋白质合成阶段,临床可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性、病毒性眼病、带状疱疹等疾患、慢性乙型肝炎等。Ⅰ型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病毒如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效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细胞的作用引起的。①对干扰素的细胞表面存在于干扰素受体,核内有“抗病毒蛋白”基因,受干扰素作用后该基因活化,产生的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mRNA,并促进病毒mRNA降解。②干扰素能提高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增加有助于向Tc细胞递呈抗原,引起的。③干扰素可增强NK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杀伤能力。在临床应用时常见的有发热和白细胞减少等,少数病人快速静注时可出现下降。约5%的病人用后可产生IGN。

2.抗肿瘤作用

Ⅰ型干扰素能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减慢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这种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正常细胞的作用强500~1000倍。另外,Ⅱ型干扰素也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加强免疫监督功能来实现其抗肿瘤效应。IFN的抗肿瘤作用在于它既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又可通过免疫调节发挥作用。临床试验表明,它对肾细胞癌、卡波济、多毛细胞白血病,、某些类型的、、等有效;而对、胃癌、及某些淋巴瘤无效。

3.免疫调节作用

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其免疫调节作用在小时对和免疫都有增强作用,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

(1)对巨噬细胞的作用:IFNγ可使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抗体的和肿瘤细胞。

(2)对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免疫增强的效果。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但不能促进其增殖。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

(3)对其它细胞的作用:IFNγ对其他细胞也有广泛影响:①刺激,增强其吞噬能力;②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③使某些正常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如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发挥抗原递呈作用;④使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更强,且可分化为高内皮静脉,吸引的淋巴细胞。

标签:注射用干扰素说明书 聚乙二醇干扰素说明书 干扰素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