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说大全 > 正文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专题复习(上)]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考点归纳   1. 地壳物质循环   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质循环产生的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例1】 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的字母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 图1中字母a、b、c、d所表示的内、外力作用,正确的是( )
  A. a为重熔再生作用
  B. b为固结成岩作用
  C. c为变质作用
  D. d为侵蚀作用
  (2) d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
  A. 页岩 B. 石灰岩
  C. 玄武岩 D. 砂岩
   【解析】 a、b、c、d分别表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上升冷却凝固作用。岩浆经上升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其中喷出地表的是喷出岩(玄武岩),未喷出地表的是侵入岩(花岗岩)。
   【参考答案】 (1) B (2) C
  2.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板块之间呈现两种基本关系:互相挤压碰撞或彼此分离。在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山脉和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海沟、山脉和岛弧(太平洋中的深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在张裂地带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或海洋。
   【例2】 读右面“西半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 墨西哥多山,该区域火山多发是因为处于下列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地带( )
  A. ①与② B. ②与④
  C. ③与④ D. ④与⑤
  (2) 新西兰多温泉的原因在于该国家位于下列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地带( )
  A. ①与② B. ②与③
  C. ③与④ D. ④与⑤
  (3) ③与④板块相互碰撞形成( )
  A. 安第斯山脉 B. 阿尔卑斯山
  C. 喜马拉雅山 D. 落基山脉
   【解析】 西半球指160°E向东到20°W的范围,墨西哥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参考答案】 (1) C (2) A (3) A
  3. 地质作用
  (1) 内力作用
  (2) 外力作用
   【例3】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读图3(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完成(1)、(2)题。
  (1) 该外力主要来自( )
  A. 冰川 B. 波浪
  C. 流水 D. 风力
  (2) 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A. 亚马孙平原 B. 浙闽丘陵
  C. 西伯利亚山地 D. 撒哈拉大沙漠
   【解析】 图示三个丙处分别表示高温多雨、高温少雨、寒冷干燥或湿润几种情况,外力侵蚀强度最弱,对应实例分别为:亚马孙平原、撒哈拉大沙漠、西伯利亚山地。甲处存在高温多雨与低温少雨两种情况,外力侵蚀强度最大,以浙闽丘陵为代表。
   【参考答案】 (1) C (2) B
  4.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主要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例4】 图4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5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地层P到K由老到新。据此回答(1)~(3)题。
  (1) 该区域所在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铜矿出口国,下列与铜矿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岩浆侵入 D. 沉积作用
  (2) 图中丙地的地质、地貌属于( )
  A. 背斜成岭 B. 向斜成谷
  C. 向斜成岭 D. 背斜成谷
  (3) 与乙河相比( )
  A. 甲河东北岸冲刷较严重
  B. 甲河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C. 甲河的水能资源较丰富
  D. 甲河的航运条件较差
   【解析】 有色金属的形成与岩浆侵入有关。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甲河流经地中海气候区,乙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小,航运条件好。
   【参考答案】 (1) C (2) D
  (3) D

标签:地壳 地表 形态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