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书信 > 正文

唐代书信研究

时间:2017-04-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比较唐代文化和宋代文化有什么不同

比较唐代文化和宋代文化有什么不同,唐宋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

原因

全面总结陈寅恪的学术论题及其价值取向,不是本文能力所及。由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陈寅恪文集影响广泛,所论问题也相对集中,以下主要以此次新辑的《书信集》、《读书札记二集》、《读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四种以及作了较大增补校订的《读书札记一集》为重点,就其所涉及的中国中古史的相关学术问题予以简要疏理和介绍。必须声明的是,我们对陈寅恪所涉及学问中的众多领域并无专门研究,仅就对以上诸书的阅读略谈体会并对其内容稍作介绍。最能够体现新版《陈寅恪集》在辑佚和增补方面的工夫的,是《书信集》。它收录了作者致数十位亲朋、学者及机构的二百余通书信,对于了解陈寅恪从事学术探索的环境和心态,了解他的性情与为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将《书信集》与陈寅恪的其它论学文字(包括大量的序跋和论文中的按语)结合起来研读,一个陈寅恪自己眼中的陈寅恪将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这对于了解其学术历程至关重要。实际上这是新版《陈寅恪集》提供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有待研究陈寅恪及近代学术史的专家进一步探究。该集的初步评介可参看钱文忠的书评。[5]至于其中一些信函年代可考而未考的问题,包括个别时间误植的问题等,则都已经有人指出,兹不赘。

从三集《读书札记》与《讲义及杂稿》中,可以看出陈寅恪后来成文的许多问题都已或多或少在读书过程中提出,或者说他的主要论文都是读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由于许多在读书和授课过程中经过认真构思的专题没有整理成文刊行,所以其《读书札记》与《讲义及杂稿》,对于我们了解陈寅恪的学术就显得更加重要。此外,《读书札记》所录读史眉批按语,更直接地表现了其观察视角。陈寅恪的思维方式并非从干嘉学派继承来,不是细密考证的归纳方法,而是带有强烈的西方逻辑推理色彩的演绎方法。

《读书札记一集》是作者读两《唐书》的札记,反映出陈寅恪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注重宋人对汉唐故实的研究,如在《旧唐书》卷首空页处注《石林燕语》关于宋代经筵进讲汉唐故事的记载;另一方面重视新史料的运用,包括敦煌文献和石刻材料,如在高祖本纪之批注中引用敦煌写本《唐忌辰表》和《金石萃编》所收大海寺唐高祖造像记等)。至于他所关注的内容,则涉及面非常广泛。陈美延在《编者说明》中指出,“作者一贯重视之民生、财政、胡族等问题,诸如霜俭、米价、汴路或追踪黄头军、银刀军、沙陀、回纥阿布思来龙去脉等等均一一标出”。除此之外,比较集中关注的问题依次还有李武韦杨婚姻集团、武则天与佛教、宪宗暴崩与顺宗实录、李德裕抑退浮薄与奖拔孤寒及山东旧门之好尚、唐代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两唐书所载与元白诗相关者、枢密使、宋人对三省制的议论、府兵制及其破坏、翰林学士、唐代开国背景及其与突厥之关系、山东豪杰、常何碑反映的玄武门事变真相、河北藩镇及五代将帅的胡化与蓄养义子、饮茶之普及、武则天的革命及其社会意义等。大量的批语还标出了与唐代各种制度相关的名词和概念。

《读书札记二集》涉及的史籍文献有《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后汉纪》、《资治通鉴考异》、《唐律疏议》等十九部,是作者研读两《唐书》之外的正史和其它与唐代相关文献的读书札记。这说明陈寅恪并非真的

不读三代两汉之书。遗憾的是大都没有标出札记所写的时间。其《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后汉纪》的札记主要是对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关注,包括后来成文的清谈与清议、王导处理东晋政权与吴姓士族的关系等问题。《资治通鉴考异》的札记,则多处指出司马光的疏忽和失误,其隋纪考异部分,则基本上是在做《说郛》本《壶关录》的辑佚,考证出今本《壶关录》乃后人掇拾而成,原书元时已佚。批注《唐律疏议》,则意在证明隋唐制度承袭北齐而不承北周的结论,是对其《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补充。

《读书札记三集》涉及的是三部《高僧传》,并附有《高僧传笺证稿本》。一般认为这是体现陈寅恪早年学问根基的成果,尤可显现他的语言文字功力。札记中标出了许多梵文、巴利文等外国文字,侧重关注的问题则主要包括来华译经高僧大德的国别与民族、不同佛经或教派之出处与传播路线、佛学与魏晋(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唐代书信研究)玄学的高下之别、佛经翻译问题及其解释传统、佛教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佛教名胜考辩等等。陈寅恪对僧传下的功夫很深,并着手撰写《高僧传笺证稿》,可惜只完成了引论部分。札记中对于佛教东传、佛教理论及佛教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皆参引佛教典籍互相补正,互相解释,是研究佛教史和研读几部高僧传的重要参考书。陈寅恪对僧传的史料价值高度肯定,对僧传中体现的文化传承十分重视,同时也针对其它研究者的错误予以批评。日本学者在佛教史领域的贡献突出,但陈寅恪毫不客气地指出境野《支那佛教史讲话》中对《释道猷传》的误读“可笑”!)。据杨联升听隋唐史的笔记,陈寅恪在课堂上对日本的所谓“东洋史”研究评价并不高。他说:“日本人常有小贡献,但不免累赘。东京帝大一派,西学略佳,中文太差;西京一派,看中国史料能力较佳。” 《讲义及杂稿》主要是备课笔记和讲义,以及未收录于其自定文集中的一些序跋文字,还有其夫人、助手和学生等人所做的听课笔记、学生论文的评语等。但未收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8]陈寅恪做备课笔记和讲义,主要是汇编史料,所要表达的观点并未明确标出,但参看所附几则听课笔记,则知其在史料汇编背后所要表达的观点非常明晰。如讲两晋南北朝史时,明确强调司马氏代魏是东汉儒家大族统治权的复辟,在讲隋唐史时,指出唐诗可以增补武宗以后历史的许多缺漏,并说李牛两党弄权,其实是两党宦官的斗争等等。陈寅恪治史的一大特点,就是他对史料的考察视角。一些学者曾提到过陈寅恪所选用的史料背后有其极强的主观判断在内。如本集收录的陈寅恪在中山大学时为中国高等院校所编的《两晋南北朝史》参考数据,此书印数原本不多,不易查考,今日重刊,恰可为考察陈寅恪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思路提供帮助。本集的价值,不仅如《整理后记》中所说,可见其早年备课过程及授课所涉内容之一斑,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陈寅恪敏锐捕捉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的许多题目和史料线索,也是中国中古史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前提。即使时至今日,拿陈寅恪当年备课笔记和讲义中提出的问题和揭示的史料来衡量,某些人发表的论著仍然显得落后。这也就是说,陈寅恪的备课笔记和讲义仍然具有作为研究前提征引的价值。

结合陈寅恪的长篇论著和《读书札记》、备课笔记及讲义,我们可以看出他关注的中国中古史的重大问题非常之多。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中古史研究的,至少还有如下数端。

关于《唐六典》的性质问题。至今仍是隋唐制度史研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陈寅恪虽然没有系统的论文和专门的读书札记,但他敏感地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标注出若干关键史料。在《旧唐书.礼仪志》载太常博士顾德章的奏议所引“定开元六典敕”之后,特别批出“六典”二字,注意到《六典》并非开元之

法。]在读《唐律疏议》的“书末补记”中,标出《玉海》卷五一引韦述《集贤注记》关于《唐六典》的说法,“(开元)二十六年,奏草上(六典),诏下有司,百僚表贺。至今在书院,亦不行用”。并引用韦述自己在《集贤注记》序,证明其时在天宝十五年,说明整个开元后期和天宝时期,《唐六典》都置于集贤书院中而未行用。在《唐诗校释备课笔记》中,陈寅恪引程大昌《考古编》九关于《唐六典》的若干考评文字,提示程大昌对《唐六典》是否行用问题的关注和考证。程大昌一方面“据(韦)述此言,即六典书成而不以颁用也”,另一方面,据白居易〈阳城不进倭奴〉诗中所说“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阳城尝援六典为奏,“岂是六典成而不用耶?”程大昌还据《新五代史·桑维翰传」说明“六典之书,五代犹遵用之,不知韦述何以言不用也。元佑诸公议更元丰故事,则痛诋六典,以为未尝颁用,殆有激而云耳”。很明显,程大昌的看法是《唐六典》是行用了的。陈寅恪很慎重,没有遽下结论,而是在进一步寻找数据考证,并加按语说明“杜牧上宰相求宁杭州书亦言及六典。余见四库书目史部职官类提要”。

关于武则天时代社会变革的性质问题。至今还在讨论的“唐宋变革论”和中古史分期便与此有关。《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这是从“关中本位政策”的崩溃立论的。在《新唐书.刘宪传》记吏部糊名考判条后批注,“若糊名则不能论门第矣”。在讲授唐代史时,特别强调武则天有许多改革,而体现为注重诗词以打倒门阀的科举制改革,更促进了政权社会基础的扩大。 关于李德裕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问题。这是理解唐代社会结构及其转型的关键问题。李德裕奖拔孤寒与强调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表面看起来似乎矛盾。陈寅恪在多处关注此事,其实也已揭示出其中的奥蕴。在读《旧唐书.武宗纪》的札记中,多次引用唐人笔记说明“李卫公颇升寒素”,在读《新唐书》诸多列传的札记中,也都特别注意李德裕恶进士与山东旧门之好尚,《唐诗校释备课笔记》又引《南部新书》载李德裕在涯州所作之诗。既然进士已由与李德裕另一路线之高官把持,成为高级官僚世袭高位的工具,抑进士与奖拔孤寒就并不矛盾,而公卿子弟与进士浮薄之间则有矛盾。这种矛盾陈寅恪往往称之为“气类”之不同。孤寒与公卿子弟则不对立,“八百孤寒齐下泪”中的孤寒,有的当是李德裕强调的未“成名”的公卿子弟。

关于唐代的种族与文化问题。这是陈寅恪中古史研究的核心论题,也集中体现了其学术取向。此类问题的提出,是那个时代“道”与“治”、“国”与“学”等论争背景下的结果,其影响也一直不减。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开篇,陈寅恪引用《朱子语类》所谓“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指出此简略之语句“亦含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而此二问题实李唐一代史事关键之所在,治唐史者不可忽视者也”。实际上,种族与文化,正是陈寅恪以中国中古史为研究重心的学术取向的关键因素。新版《陈寅恪集》的《读书札记》和备课笔记、讲义之中,种族与文化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许多地方都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陈寅恪的种族文化史观,以及这种史观背后的学术转型背景。

篇二:《13 书信传佳音》教学设计

通信与生活

第13课书信传佳音 (

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探究认识了书信通信方式的奇妙作用,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通信方式的多样化。 2、行为与习惯

了解书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礼仪的一部分,学习运用书信不仅掌握了一种通信手段,而且是继承民族文化和礼仪的表现。 3、知识与技能

渗透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教育。

4、过程与方法

经历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交流、合作、共享的学习过程,学习初步的观察、调查、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书信传佳音》是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个活动板块。本课分为三个活动部分。活动一故事讲述,了解书信的寄送过程;活动二书信展示,了解书信的种类;活动三探寻书信存留内涵,升华情感。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初步感知“书信”意义

1.同学们,唐代诗人杜甫在著名诗篇《春望》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课件出示,配乐)

2.这句诗中“家书”是什么?(书信)

3.一封书信如何能够抵得上万两黄金呢?(在战火连天的岁月,书信为家人传递着平安的信息,因而十分的贵重。)

4.小结并出示课题:不仅是战争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书信都是身处异地的人们沟通信息的唯一途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

就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道出了人人心中期盼:希望书信传来好消息。(出示课题)

二、故事讲述,了解书信的寄送过程

1.书信在社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异地间传送信息的唯一途径。(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版图。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相距最远的城市:最东部的黑龙江省的双鸭山市与最西部的新疆的喀什市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是4458.78公里。(距离怎样?长!)

双鸭山

黑龙江省

.

总长:4458.78公里

噶尔县

西藏自治区

.

2.让我们跟随信件“卡卡”(课件出示卡通设计信件图样)一同了解一下,它在漫长的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吧!(课件展示信件的邮寄过程)

3.闯关游戏

4.小结:小小的一封信,学问真不少。信封内包含着写信人的真情,寄送中蕴含着邮政人员的辛苦。看来,这书信传递不仅仅是“佳音”,更传递着一份浓浓的“真情”。(板书:传真情) 三、书信展示,了解书信的种类

1.过渡:随着时代的发展,书信的种类越来越多,应运而生的邮寄方式也越来越多。同学们,在你们每个小组都有几封信,请各小组的同学认真研究一下,这些书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课件出示:平信、挂号信、快递信件、航空信)。

自动分拣

人工分拣

2.关于这些信件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3.小组讨论,交流,课件出示比照表。

4.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传递的数量大、方式多、速度快。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传送信息的新方式?

(交流:电报、电话、传真、QQ、电子邮箱??)

5.实践选择

同学们,通过大家相互的交流,我们都获得了不少新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具体实践一下,根据以下这些信息的特点,你来选择一下你认为合适的传递方式?并说说理由。(课件出示选作题)

① 小A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挂号信)

② 小B的姐姐在美国读书,过生日时,李华想为姐姐送上一张生日贺卡。(航空信件、特快专递、电子邮箱、QQ、MSN)

③ 小C想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告诉在希望小学读书的手拉手小伙伴。(平信) ④ 小D非常想念在北京出差的妈妈。(寄信、电话、QQ)

⑤ 小E在作文竞赛中获奖,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所有的好朋友,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电话、QQ)

⑥ 小F要把自己做的一副厚厚的棉手套寄给在雪域高原当边防军的哥哥。(邮寄物品)

6.交流各自认识,获得知识储备 ①重要的信件、物品需用挂号信或快递。 ②新通信方式更加经济便捷。

7. 同学们,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最喜欢的通信方式,你会选择什么呢?请现场将代表你选择的小红花贴在展板上。 (出示展板,学生进行选择)

篇三:信鸽驯养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总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广德县信鸽训养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拟投资规模:550万元

1.1.3项目建设单位:广德县龙羽信鸽比赛中心

1.1.4项目法人代表:

1.1.5项目选址:誓节镇余枫村

1.1.6项目拟建时间:1年

1.1.7项目主要经营范围:信鸽公棚即信鸽(竞翔鸽)统

一饲养、统一训放、统一比赛、统一归巢、统一拍卖的经营服务业务。

1.2项目提出的背景

从人类把野生岩鸽训养成信鸽开始,这种极为普通而又极

具灵性的动物就穿越自然与时空,与人类及其社会生活变得密不可分了。信鸽是宠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军人的助手、是群众体育的一个载体、还是世界和平的象征。信鸽在介入人类生活漫长岁月中,逐渐积累、拓展、丰富,变成了一种大家所熟悉的特有的文化符号,其构成的多种元素,始终活跃在人类对和平、友谊和发展的永恒期待之中。

伴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信鸽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

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信鸽运动正以其特有的魅力诠释着全民健身的内涵,在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征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0 -2014年是信鸽运动发展的关键5年,在新一届中鸽协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国信鸽协 1

会将以筹备和举办第34届国际信鸽奥林匹克大会为契机,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争取早日实现中国信鸽运动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为世界信鸽运动和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人们利用信鸽是因为鸽子有天生的归巢的本能,无论是阻

隔千山万水还是崇山峻岭,它们都要回到自己熟悉和生活的地方,因为它们的恋家和归巢性被人们所发现,而培育,发展,利用来传递紧要信息。

古罗马人很早就已经知道鸽子具有归巢的本能。在体育竞

赛过程中或结束时,通常放飞鸽子以示庆典和宣布胜利。古埃及的渔民,每次出海捕鱼多带有鸽子,以便传递求救信号和渔汛消息。奥维德(公元前43年-公元17年)在一本著作中记述了一个叫陶罗斯瑟内斯的人,把一只鸽子染成紫色后放出,让它飞回到琴纳家中,向那里的父亲报信,告知他自己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赢得了胜利。古代中东地区巴格达有个统治苏丹·诺雷丁·穆罕默德,在巴格达和他的帝国各城之间建立起一个信鸽通讯网,形成一座著名的信鸽邮局。13非洲商业船队也将鸽子置放在船上作为海运帮手,不时放出鸽子通知岸上轮船到达等等。

相传我国楚汉相争时,被项羽追击而藏身废井中的刘邦,

放出一只鸽子求援而获救。五代后周王仁裕(公元880-956年)在《开元天宝遗事》著作中辟有“传书鸽”章节,书中称:“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可见我国唐代已利用鸽子传递书信。另外,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时,也是利用鸽子来传递信息。

2

至19世纪初叶,人类对鸽子的利用更为广泛,在人类的军

事冲突史中(一战、二战中都曾经有卓越的表现,至今的动画片都还有信鸽在二战中的传奇历史和卓越贡献),它是最早并最多效力于主人的。著名的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就是由信鸽传递到罗瑟希尔德斯的。在今天,人类利用它进行隐蔽通讯,海上航行利用它跟陆上联系,森林保护巡逻队有效地使用信鸽跟总部联系等等。

现在的信鸽,已经演变为蓬勃发展的赛鸽运动了。中国赛

鸽运动的通常比赛级别为短程(≤300km)、中程(300km-400km)、远程(500km-1000km)和超远程(≥1000km)等。

相伴而来的每次国家大赛的获奖信鸽,都是全世界信鸽爱

好者追逐的对象。与此衍生的各种级别的信鸽展示会、信鸽拍卖会也日渐发展起来。每年的巴塞罗那国际赛现今价格均在150万-200万人民币之间。

中国信鸽协会成立于1984年,之后,各省市协会也纷纷成

立。随着我国的信鸽事业的蓬勃发展,信鸽竞翔日益激烈,参与人数达30多万且有增无减。为满足全国广大鸽友丰富信鸽竞赛活动形式的需求,逐步实现中国信鸽运动与世界信鸽运动接轨,全国各地陆续建有公棚数千家(公棚为集中养鸽的场所。是交参赛费用后统一饲养、统一训放、统一比赛即信鸽统一归巢的竞赛场所),安徽省仅有的22家都分布在长江以北,在皖南地区还是空白。为了使信鸽竞赛体育运动在皖南地区积极开展起来,广德金三角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拟注册设立广德县龙羽信鸽比赛中心,投资建设广德县信鸽训养基地项目。

3

1.3项目的可行性

人们利用鸽子归巢的性能,先后用于通信和比赛,一直沿

用着信鸽这个名称,但信鸽已不再局限于“通讯”这个单一的含义,现在主要用于竞技体育运动了。

在通讯和应用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信鸽已经退出传递信

息的历史舞台。当今社会,无论外国还是中国,信鸽已经是另一场“战争”中的主角,那就是信鸽竞翔比赛。

现在社会发展了,信鸽已经成了一部分人们用来陶冶生活,发扬体育精神的比赛主角了。信鸽比赛细分得很复杂,且种类繁多,一般是将所有参赛信鸽带到某个地方(这是根据鸽子的品种来界定的),距离有短程、中程、远程、超远程等,然后同时放飞,看谁的信鸽先到达目的地谁就赢得了冠军,从而信鸽给其自己和主人带来荣耀和财富,也赢得了信鸽爱好者的尊重。

正因为这样的竞赛,导致信鸽爱好者开始对信鸽的品种和

血统(比如福乐血统,詹森血统等等)进行研究和培育,甚至对鸽子的育种、管理、训练都有了一门专有的学科。对信鸽的研究含盖甚广,包括生物学,气候学,地理学,营养学,甚至磁场学等,非常复杂且系统庞大!

以上原因导致信鸽产业在我国也盛行并迅猛发展起来,据

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全国信鸽协会会员已发展到千万之多,整个产业的经济链也达数以十亿计!

广德金三角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广德县和周边县市,

乃至苏浙皖沪相互接壤片区信鸽市场及其公棚的调查了解,信鸽产业在我国盛行并迅猛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广大信鸽爱好者萌发用鸽子竞翔取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争前恐后地并纷纷参入信鸽竞翔这一高尚的体育活动中来,致使全国信鸽协会会员已发展到数千万之众。目前在距广德数百km范围内,还没有发 4

现一家信鸽公棚,即信鸽(竞翔鸽)统一饲养、统一训放、统一比赛、统一归巢、统一拍卖的经营服务企业。广德县信鸽训养基地建设项目既是一个信鸽训养项目,更是一个陶冶人们情操,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文明竞技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社会地域性、广泛的群众参入性、休闲娱乐性和文明的竞技性。通过该项目的投资规模、训养环境、区位优势等比较效益分析,广德金三角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德注册设立广德县龙羽信鸽比赛中心拟建广德县信鸽训养基地项目不仅是需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1.4发展信鸽产业的意义

1.4.1信鸽为方便生产生活具有极大地意义。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悠悠数千年里,从来没有重视过国民之间赛鸽的群众组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体委虽然把信鸽列为军事项目,60年代初还成立了不少信鸽协会,但由于不少人抱有旧的传统观念,认为信鸽是游手好闲者干的玩意儿。所以,人民群众在十年动乱中饲养的信鸽被列为“四旧”给除掉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涉及到了各个领域,信鸽事业也恢复了它的生机,信鸽产业又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了起来。这对科研、生产、国防、地质、探矿和为人类生活服务带来了很多好处,为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1.4.2信鸽运动是一项陶冶人们性情的体育运动。信鸽饲养、训练、放飞、竞赛这项体育活动,既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又可以锻炼饲养者的聪明才智,增强文化科学知识。饲主们为了争取胜利,为国争光,花费了不少精力、物力、时间去搞科学管理和训练。 5

标签:书信 唐代 研究 唐代管理书信的机构 唐代金银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