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时间:2017-05-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今天下午,特级教师朱玉如工作室走进五山小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卫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学生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踊跃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一课给我的启示颇多。

学生在学习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已经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个已知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具备了学习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思想基础。

卫老师的课堂从一包棒棒糖开始,这是给课中表现好的孩子的奖品。别以为这只是一个奖品,这里它也引发了一个数学问题,猜一猜里面有多少根?顿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有各的猜测。当卫老师再给了一个提示,比他猜的24根少2根 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生活中的例子给了孩子们无穷的求知欲,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轻松愉悦的课堂就从这里开始了。

例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初步获得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体会。

小猴第一天摘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学生读题以后,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上面。教师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说说对这个条件的理解,把比较概括的已知条件尽量说具体、说详细。

出于对已知条件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的充分理解,多数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解题主张,很自然地依次计算第二天、第三天&&各摘多少个桃。这些想法,不是教材或别人告诉学生的,而是他们根据条件向问题推理的结果,是分析数量关系的结果。卫老师适时引导孩子讨论:说一说先根据( )和( ),求出( ),再根据( )和( )求出( ),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学会自己分析问题。

卫老师提供了教材中的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同时也鼓励孩子们能用自己的第三种解决这个问题。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解题的体会,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策略不可缺少的环节。从条件想起,向问题一步步靠拢应该是所有学生的共识。让孩子们体会自己是从条件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得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感受像这样思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巩固练习安排的实际问题,都是应用本课教学的思考策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从条件向所求问题的推理。

习题中有一题涉及到生活中球的反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落下高度的一半这句话,卫老师精心设计了视频进行演示,让孩子们的理解更直观,更具体。根据演示,孩子们可以依次填出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高度。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恰到好处,让孩子们数学的学习不再抽象。

小猴铺地砖的习题是对孩子们思维的提升。有170块地砖和50千克水泥,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求花地砖的块数。孩子们需要自己选择有用的条件来解决问题。这题有两种思路,既可以先求出白地砖的块数,再根据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求出花地砖的块数;也可以先求出白地砖块数,再根据有170块地砖来求出花地砖的块数。

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过程,是对问题情境里的数学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孩子们能够把比较复杂的问题化简,找到问题情境里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并利用它们得出新的数量。

以上我只简单地说了卫老师的课堂安排让我深思,更还有精心制作的课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老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和孩子的配合密切,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等,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篇二: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退》评课稿

寿宁县实验小学 吴金清

今天有幸再一次聆听了郑德华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在看似随意平实的数学课堂中,处处渗透着教师深刻的教学智慧,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不入痕迹”中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教材处理朴素而有创意,师生互动真实而有情趣,彰显灵性与个性。课堂的过渡语言,自然流畅,随意生态,让人折服。具体体现在:

1、注重对策略的感受与理解,让学生体会“倒推”策略在解决特定问题时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郑老师在教学完例题后质疑:“刚才我们用倒推的策略解决了这两个题目,你认为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倒推的策略呢?”引导学生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即要反思是如何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也要反思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的问题有些什么特点。通过反思,使学生对可以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共同点有更具体的感受,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善用学生的争论,突破易错点。

学生在课堂上的争论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果学生把这种争论展现于课堂,更是学生投入学习,融入课堂的体现,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争论,发挥师生、生生相互点播的作用,就能起到点燃思维,激活课堂的作用。在教学例2下面的练一练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于是教师就让学生把错误和正确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广阔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错误,这样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原因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确了用“倒

推“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注重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有效的学习气氛。

整节课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体验倒推,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样的课堂里,通过师生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从中发现学生典型的思考过程,然后再组织有效的集体讨论,这样的操作是高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课中,郑老师能再多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语言再言简意赅些就更完美了。

篇三: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陈敏宏老师执教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直观示意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画线段图、列表等方法来解答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整理画直观图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的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陈老师基于上述的理解,本节课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一个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给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为实现这一理念,自始至终坚持做到:

一、把握一条线:以学生为本,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整理信息,使学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多次提问“你有什么办法”“你是怎样想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二、体现了一个过程:情景的引入;出示一个长方形图片。喜羊羊说:这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米的面积大一些;懒洋洋说:这个长方形的宽增加3米的面积大一些;喜羊羊和懒洋洋的争论,为学生创设第一个情景;再以一个情景为主线(羊村的改建——从花坛、菜园、舞蹈室的改建)让学生从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把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诱发了学生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萌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画图的策略,“你能帮喜羊羊和懒洋洋解决这个问题吗?”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情感目标。

三、注意了三维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图像、文字、语言、和已有的知识等资源,让学生尝试用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应用策略、深化策略,发展了数学思维,“图中告诉什么”“你会解答吗?”“怎样解答的”……

从而进一步达到了学生掌握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注意了学法的引导:如,本节课教师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并注意发挥小组互动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的展示自我,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平台。注意了知识生成的方法的探究及能力形成的培养。从教学策略上讲,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层次分明

从例1到练一练2总共有4道题目,由于本节课知识难度在小学阶段是比较大的。所以,本节课在处理这四道题目时只能详略得当。因此,陈老师在本节课处理上很有层次。从例1到试一试,再到练一练1、2处理方法上看层次清晰。例1是扶,试一试是半扶半放,练一练1是放,练一练2让学生独立思考课后交流。从而体现本节课的特色,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再从例1的(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处理方法上看也能看出陈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很注重层次。在处理例1时:第一个层次是:问题导入激发需求(如课件出示例题后提问: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由此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二个层次是:自主尝试体验策略(让学生尝试画图,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播,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第三个层次是:探索思路解决问题 (这里采用了数学中最常用的综合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想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在长方形的长已知,还要知道长方形的宽,再由增加部分可以求出所要求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语言准确到位

课堂语言要准确简捷表达意思,要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激励性,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问的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要摸的到。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美羊羊有一个功能室需改建,村长要改建成一个舞蹈室和更衣室,要求更衣室的地面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但在规划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咱们四丙班的同学帮忙设计,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又如例1出示后老师问:你们认为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画好的图中要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如学生画好示意图后老师说:你觉得自己的示意图画得怎么样?﹙让学生自我

评价﹚需要修改吗?请需要修改的同学将自己画的图改一改。(这样的语言使学生感觉到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并能关注每位学生。)

总之,教师语言要明确、精炼、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要有层次感。特别是本节课知识难度较大,所以问的问题要明确,使学生得到信息后马上明白要考虑什么问题,使学生迅速理清解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得当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学生根据题意来画图的能力比较弱,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来解决问题。本节课出示引入题后让学生感觉到需要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在教学例1适时的出示课件呈现问题:

1、你们认为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在画好的图中要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并由此采用综合法理清思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既分散教学难点,又有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体现了老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又能给学生充分地提供探索和思考的空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练习形式多样,注重知识的巩固。

再次体验和深入体验是学完例题后的巩固练习,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再次体验这个策略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用小组讨论交流和上台介绍两种方式,主动反思和交流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反思中提升对策略的认识,体验到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课堂上老师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难度较大,但学生只要能正确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策略画图和已有知识,就能从图上找到多种解题的思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策略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课件制作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课件出示都是根据题意画出的图形,请大家回忆一下,每个题目出现都是以羊村发生的事情来提出的相应的部分实景图,然后先出示实景图上升,并抽象为图形。这样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待挖掘的优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吝指教。

谢谢大家!

标签:解决问题 下册 四年级 二年级解决问题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古诗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