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托福 > 正文

释道儒 [儒\释\道生态伦理观对我国宗教生态旅游的启示]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   摘要:宗教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旅游,它标示着人类追寻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同发展的愿望,最终达到人类自身的完善的目的。中国的儒、释、道三教的教义内涵博大精深,其生态伦理观对我国发展宗教生态旅游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儒、释、道生态伦理观宗教生态旅游启示
  宗教生态旅游的提出,是我国旅游学界在跨入21世纪后对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刻思考的结果。宗教生态旅游代表着人类尊重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同发展,重视人类自身完善,进而达到创建新型文明的目的。中国的儒、释、道三教的教义内涵博大精深,其生态伦理观对我国发展宗教生态旅游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时代呼唤生态旅游
  1、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与传统大众旅游有别的特殊旅游形式,其目的是保护旅游资源,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是在强调旅游对象不受到损害的背景下以自然景观为对象展开的绿色旅游。“回归大自然”是生态旅游的口号。旅游者除了在优良的生态环境里留下脚印外,不留下任何其他物质和痕迹;除带走照片、录像和感受外,不带走任何物质。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从精神上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生态旅游的概念不仅内涵丰富,其外延也是非常宽广的,原因是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对象不仅只是大自然,人文精神同样是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对象。
  2、生态旅游的必然性
  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旅游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比起其他产业更为显著,后果也更为可怕。传统的大众旅游,通过掠夺性开发自然以及人文资源来吸引游客,对旅游景区实行粗放式管理方式,在获得与追求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这必然引起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满足当代人对旅游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对旅游的需要?对旅游业的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促成了人们对新型旅游的追求与探索,生态旅游的出现就是其必然的产物。
  ??二、我国的宗教生态旅游
  1、宗教生态旅游
  宗教生态旅游是以宗教生态伦理观中的有价值的思想作为文化驱动力,以此来开发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让游客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祥瑞的宗教情怀与精神,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完善人类自身文明建设。
  2、宗教生态旅游理论及思想依据
  ①理论依据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宗教生态旅游的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游组织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为计划》两个纲领性文件,作为全世界共同遵守的准则。在我国,1992年8月在中共中央和国名院批准的文件《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第一条就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两年后,国务院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到各个领域。这些纲领性的文献为宗教生态旅游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思想依据
  宗教生态旅游的思想依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西方生态哲学――深生态学;二是中国道教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斯指出,深生态学是要“突破浅生态学的认识局限,对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事务提出深层的问题并寻求深层的答案。深生态学不仅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研究环境问题,而且要从哲学、伦理、政治、社会的高度来探讨怎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范型、经济活动等有益于人类从根本上克服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保证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也是宗教生态旅游的重要思想依据之一。
  3、我国宗教生态旅游的特点
  不同的宗教具有不同的生态伦理观。中国是多宗教国家,但主要宗教有三个:一是不是宗教的宗教――儒教;二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宗教道教;三是中国化的佛教。因此,本文是以儒、释、道三教的生态伦理观为范例,来分析我国宗教生态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以此来达到理解宗教生态旅游的目的。简单地说,宗教生态伦理观是指宗教中所包含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看法。
  ??三、儒家的生态伦理观对我国宗教生态旅游的启示
  确切的说,中国的儒家不是宗教。儒家是一个文化体系,是一种伦理规范,是一套道德秩序,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一套传统继承的思想。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宗教的作用,是准宗教。
  儒家把“天”和“人”看作和谐的整体,追求“人”和“天”(自然)之间的和谐。《礼记.中庸》说:“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认为遵循天地自然规律,则可以与天地和谐并立。《荀子.天论》又进一步说明:“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为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为不与天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为能参。”认为天、地、人应各行其职,和谐共处。这种“与天地参”的“天人合一”思想,明显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思想。把“天人合一”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思想突出出来,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天人合一”中所蕴含的生态意义。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对我国宗教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佛教的生态伦理观对我国宗教生态旅游的启示
  佛教是产生最早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迄今已有2500年悠久历史。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传入我国,逐渐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融合,演变成中国化的佛教,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中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生态伦理观。佛教认为“法”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无论是无生物、生物还是人,都存在于普遍的生命之法的体系中。宇宙间各种生命现象都是生命之法的安排,也是生命之法的体现。“佛教的第一宗旨要做到跟宇宙和生命中存在的‘法"相一致,并从中指出人和自然走向融合、协调的道路”。佛教认为“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清清翠竹皆是法身”,生命主体的存在是依靠自然界的健康存在来维持的,人类只有和自然环境融合,才能共存共获益。佛教主张无情有性,珍爱自然,重视自然物的价值和尊严。这种认为生命主体与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思想,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原则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相一致。
  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上的佛教生态观,对净化人心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佛教的“缘起论”认为:世上万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各种生物按照各自所做的孽轮回于六道中。他们在求生、追求安宁、幸福方面,在佛性上是平等的。佛教的世道轮回说对东方人保护生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佛教倡导众生平等,生命轮回,强调不杀生,要敬畏生命,大自然对人类有天履地载的养育之恩,人类对大自然应该感恩、不能无度地占有、浪费和恣意地破坏。人类要善待一切生灵,戒杀、放生,人与人要互相关心、和平共处。根据这个基本理伦,佛教认为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都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不能断然分割而单独存在。佛教的理想生态是西方净土极乐世界,那里秩序井然,有丰富的优质水、树木鲜花、鸟类、空气和风、花雨和音乐。
  ??五、道教的生态伦理观对我国宗教生态旅游的启示
  道教的产生以先秦至汉代的各家思想为资源。早期神话、易学、儒家以及道家已经萌发了不少生态思想,这些生态思想实际上也为道教所吸收,成为道教生态伦理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道教以“道”为根本。从自然哲学的层面上看,道教所讲的“道”,首先是天地万物以及人同根于“道”,并且在这基础上同构于“三气”、“五行”、“八卦”,且“皆含道性”。道教的这些思想揭示了天地万物与人的同源、同构以及同具有道性的本质。道教的这一天人整体观是道教生态伦理观的自然哲学基础,也是道教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出发点。
  道教生态伦理观并不只是停留在哲学的层面上,形而上地讨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就如何处理现实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不少具有重要价值的观点和思想。在自然哲学的基础上,道教生态伦理观进一步提出了“天人合一”、“天父地母”、“道法自然”三个基本的理论要素。“天人合一”,把人与天地自然统一起来,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是道教生态伦理观理论的逻辑起点;“天父地母”,把天地看成是生养人类并要求人与之相和谐的父母,要求人像孝敬父母那样尊重自然,是道教生态伦理观所要求的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道法自然”,提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原则,要求人的行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是道教生态伦理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奉行的基本原则。这三个方面正是道教生态伦理观就如何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所提出的基本观点。
  道教生态伦理观不仅在自然哲学本体论以及生态学理论上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且,还进一步通过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伦理关系,建构道教的生态伦理观。道教伦理以生命伦理为特征,而且道教的“生命”不仅仅是指人的生命,还包括动物、植物的生命以及天地的生命,因此,道教生命伦理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要处理人与动物、植物之间以及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就形成了道教生态伦理。道教的生态伦理主张以普遍的生命为中心,提出了“慈心于物”的道德认知,倡导“仙道贵生”的道德情怀,并且还建立“守道而行”的道德准则,从而形成了以生命为中心的生态伦理观,并且还通过劝善成仙和神明赏罚的宗教神学使生态伦理规范落到实处。
  道门中人的生活现实中也蕴含或体现着道教生态的思想以及生态伦理。道教的“洞天福地”位于自然山水之间,反映了道门中人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道教堪舆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顺从自然,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道教戒律是道门中人的 行为规则,其中也包含着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则;道教善书劝人为善,同时也劝人戒杀放生、保护关爱动物和植物。这一切都说明道门中人的实际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总之,道家给人类提供了最深刻、最完美的生态智慧。
  ??六、结束语
  宗教生态旅游的提出与提倡,从根本上结束了人们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观点。它重新摆正了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态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寓“教”于游的宗教生态旅游让游客感受到宗教精神的底蕴及其博大精深。同时,它也使游客自觉地培养起崇尚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以及回归大自然的心态。从宗教生态旅游中,游客发自内心地善待大自然,并且牢固地树立起保护大自然的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旅游文化概论》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方志远主编 2005
  [2]《基础旅游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 谢彦君著 2004
  [3]《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 朱路平译 2004
  [4]《宗教知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顾仲义主编 2003
  [5]《宗教概论》 人民出版社 段德智著 2005
  [6]《人的宗教》 海南出版社 [美]休斯顿.史密斯 2006
  [7] 侯冲,宗教生态旅游与21世纪人类文明 [J].思想战线, 2000;5
  [8] 陈星桥,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 佛教 [J].法音,1999,(5):11~12
  [9] 李辅斌,中国传统的人地观与生态旅游,旅游文化新视野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0] 郑培昕,纪玉国,关于遏制旅游资源破坏和可持续旅游发展之研究,旅游文化新视野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1] 马进福,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及深度开发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25;1
  [12] 颜亚玉,宗教旅游论析 [J].厦门大学学报,2000,143;3
  (责任编辑:王平勇)
  

标签:伦理 生态旅游 启示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