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秘公文 > 评语 > 正文

清明的节俗——扫墓与踏青_越俗扫墓

时间:2019-11-12 16:30: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清明节俗称鬼节,祭扫祖先亲人之墓,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当然是此节日最重要的活动。

祭拜亡人,岂能无悲!明人谢在杭《五杂组》卷二说"北人重墓祭,余在山东,每遇寒食,郊外哭声相望,至不忍闻。"寒食清明早合二为一,这里说的寒食,即清明也。谢在杭比较南北之人此日节俗时,对南方人微有讥刺:"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鞋履相错,日暮,墦(坟)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谢氏所说清明节南方人踏青游乐是事实,但清明节的游乐不限于南方,北方其实一如南方。唐代的长安,寒食清明,游乐风气已盛。宋代的汴京,清明这天,人们更是倾城出动,游赏欢宴。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谓:"寒食第三天,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直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明清以后,南人是日游乐开始胜过北方,可能与经济重心南移有关,这且不说。我从前一直纳闷,祭祖祀先,为尽孝道,古人常讲"慎终追远",讲"事死如事生",故吾人于此日,当肃穆尽哀,岂能流连光景,饮酒作乐呢?宋人高菊卿有《清明》诗:

南北山头多墓天,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清明》,显然是有感于人们虽于清明节祭墓,但这对于死者已毫无意义,人死后,再也享受不到人间的快乐了,所谓"一滴何曾到九泉"。你看世间儿女,扫墓归来,不是都在灯前笑语吗?所以人生在世,不如饮酒作乐。我读这首诗,直有心惊肉跳之感。清明之节俗,给他带来的竟是这样的感受。然我们又何能责怪诗人呢?清明节的游乐性内容还少吗?如踏青、荡秋千、拔河、放风筝、插柳等等。我们的古人赋予这个扫墓日那么丰富的游乐活动,其蕴意究竟何在?它难道是借此告诉世人,对祖先死者可以不必多介意,活着的人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能在这一天作乐,那么其他的日子更可以去寻欢了。但我不敢作这样的判断,因为我们民族的重祖宗家族、重孝道亲情更是有目可睹的。祭奠先人与游乐可以如此结合起来吗?我总有一些疑惑。于是我重新考察了清明节的一些游乐活动,发现它们开始时大都并不是游乐性质的。

先来说说踏青,踏青现在一般理解为游春。但踏青的时间,古代并不限于清明,而是因时因地而异。二月二日、三月三日,甚或正月八日、正月十五都有踏青之说。其中二月二日更有踏青节之名,而三月三日则另...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月,98元/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标签:
《清明的节俗——扫墓与踏青_越俗扫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6 - 2024 dxf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星资源网 版权所有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撤稿、投诉:QQ:179266880 邮箱:cptoo@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14009742号-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