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文明礼仪 > 正文

[女性哥特在《弗兰肯斯坦》中的渗透] 弗兰肯斯坦英国电影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女性哥特”被阐释为体现以男权为主导的性别身份观对女性个体造成的影响的有效载体。“女性哥特”恐惧的源泉就在于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在父权社会受到的禁锢。《弗兰肯斯坦》通过塑造怪物这一形象与男权社会的代表弗兰肯斯坦的斗争,集中体现了这种矛盾。同时,利用“封闭意象”体现了女性所处的现实环境。女性哥特小说是时代的产物。
  关键词: 女性哥特 小说《弗兰肯斯坦》 怪物 性别身份 封闭意象
  
  一、引言
  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是“历史传奇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种关于过去历史与异域文化的幻想形式”,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小说”。在情节上,它浓墨重色彩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思想上,它不是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侧重于正面表达其理想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而“女性哥特”是哥特小说的一个特殊层面。她更加注重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以哥特题材为载体,探究在父权制下女性的共同问题,如两性关系、自卑情节、恐惧源泉、身份焦虑、女性意识、负性生存状态等。
  二、“女性哥特”定义的阐释和产生背景
  “女性哥特”这个词语最早是英国女性主义文学评论家Ellen Moers在其著作《文学女性:伟大的作家》(1976)一书中提出:“18世纪以来女性作家创造的哥特小说。”她把哥特流派整体的核心界定在“恐惧”这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阅读体验上,认为“女性哥特”恐惧的源泉就在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同女性在父权制度社会特有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影响到女性个体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
  女性哥特文本的切入点是密闭的空间意象,这个封闭意象既象征着禁锢女性自我的父权社会,又是父权文化压抑下女性作家个人情感体验的载体。Juliann Fleenor认为这是理解女性作家笔下的哥特小说的关键,Fleenor在文集的导言中对“女性哥特”做出定义:“它基本上是无形的,除非是作为一个寻找过程:它利用了破败的古堡或封闭的房间等传统空间意象来象征文化和女主人公二者;作为一种心理形式,它激发恐惧,愤怒,敬畏等各种情感,又是引发女性对自身性别角色,女性性欲,女性生理和生殖的恐惧和憎恶;它往往采用一种质疑叙事本身的合理性的叙事形式。它反映的是这样一种范式,父亲在场而母亲缺席女性由于不是男性而残缺不全。”其定义正是围绕文本的主题特征展开的。
  女性作家在哥特小说中更注意对环境处理上,充满了“壮美”自然激发的“崇高”感。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强烈的参与感,通过环境描写来铺垫情感,展示感情变化,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在审美情趣上,女性作家更注重在心灵上得到的提升与成长。面临恐惧,虽然胆怯,却更有耐力,并最终战胜恐惧,逐渐成熟。女性哥特小说家虽然对恐怖场景极力渲染,但是并非最看重恐怖本身,而是恐怖的经历,以及这种经历会带来什么,更注重道德方面。女性哥特小说在作品中更加表现对安全感的渴求,而这种安全感正是来源于她们所处的社会。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刚刚经过工业革命的变革,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产阶级的生活相对富裕。但妇女仍然是父权制社会的附属品。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妇女虽然不用被生存的压力所迫去工作,但结婚后只能作为家庭主妇,活动范围仅仅是家庭,以外的活动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同,妇女并没有社会地位。中产阶级的妇女一生过着家庭生活,感到厌倦。生活的一成不变和缺乏激情,是妇女们渴望在幻想中寻求激情,这也是哥特小说有相当一部分是女性创造的部分原因。出自对自身地位的不满,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女性作家创造的哥特小说更具有现实性。
  三、《弗兰肯斯坦》内容“女性哥特”的解读
  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他在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岐视时,他感到非常痛苦。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妻子伊利莎白,朋友克莱瓦尔,还间接杀死了弗兰肯斯坦家收养的养女贾斯汀。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弗兰肯斯坦追随怪物至北极,在饥寒交迫、疲惫不堪中死在船上。怪物得知主人的死讯,跃入大海自杀,悄然随主人离去。小说《弗兰肯斯坦》是怪物对自身被抛弃命运的控诉,也是女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这部小说在一定层面上集中反映了“女性哥特”的特色。
  1.怪物的身世。
  一个生命的创造过程和开始都是由母体繁衍和赋予的。但是怪物并没有母亲,或者说他的出生是脱离母体,由父亲――弗兰肯斯坦所给予的。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就对生育权展开了争夺。宙斯把怀孕的妻子吞入,以便能够自己亲自生出孩子。另一位造物主普罗米修斯用黑水和黏土仿塑成天神的形体,借用动物的灵魂,造出人类。这些神话传说表现了原始的男性对拥有生育权的渴望,而女性生育主题被隐匿,话语的主题部分由女性变成男性。这表现了男女两性对此所进行的激烈斗争。而怪物是被弗兰肯斯坦用死尸的身体拼凑而成的,这本身就剥脱了女性的生育权,也正是Mary Shelley等女性作家在男权社会中的焦虑心态的映射。
  在怪物被创造的过程中,弗兰肯斯坦亲力亲为,全心投入,但当怪物被创造出来时,由于其丑陋的外表被主人无情地抛弃。他痛苦地呻吟:“我的朋友和亲属与配偶在哪儿呢?我小时候,没有父亲在一旁顾盼照看,也没有母亲的笑脸和亲抚为我祝福……我到底算个什么呢?”怪物的身份正是象征着女性的性别身份。在出生前精心照顾,但由于性别原因在出世后被抛弃,处在社会的底层。女性作家对自身性别的焦虑,特别是生育的焦虑和恐惧反映了19世纪女性作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中的身份困境和极端心理体验,传达了自身在人际关系中的焦虑不安。
  2.怪物的成长和反抗――弗兰肯斯坦。
  小说中怪物只读过三本书――《失乐园》、《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普鲁塔克名人传》。这三本书的作者都是男性,对怪物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们构建了怪物整个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理论框架。尤其是《普鲁塔克名人传》,怪物把它当做真正的历史传记,举止行为都模仿其中的人物。当怪物被人类社会所遗弃后,它遵从书中“智慧”的指引去反抗和杀人,最终和弗兰肯斯坦同归于尽。这正是对男权社会以单行历史愚化女性,造就了女性的悲剧,也使得自己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正是对男权社会的莫大讽刺。
  怪物被弗兰肯斯坦无情遗弃。他的矛头直指他的父亲,他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而弗兰肯斯坦正是父权社会的代表人物。在《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里,有三个跟弗兰肯斯坦相关的重要女性人物:弗兰肯斯坦的母亲,弗兰肯斯坦的妻子伊利莎白和佣人贾斯汀。而这三个人物看似都过着良好的生活,有着善良的人格,但实际都是父权社会的附属品。弗兰肯斯坦的母亲一生都奉献给家庭,伊利莎白是她从小收养的,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在她死后照顾好弗兰肯斯坦家庭,延续她的责任,而这已经被认为是根深蒂固、理所当然的观念。她们的生活中没有自我,只有一味地服从,活动的场所也被局限在家庭。而贾斯汀更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弗兰肯斯坦家,但最后原本是清白无辜,却被逼迫承认罪过,最终被男权社会处以绞刑。这正是对男权社会的控诉。弗兰肯斯坦在想象世界里对女性实施生殖置换和性别清洗的同时,还对现实世界的女性深怀恐惧。他梦见美丽的伊利莎白变成了去世的母亲。总之,这部小说体现了在以弗兰肯斯坦为首的男权社会对女性在生存空间和情感空间领域的界定。不但把女性变为私有,还约束在狭小的家庭空间。另外,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关系可以界定为父子关系。但最终弗兰肯斯坦的死亡实际是宣告了父权文化的破产,揭示了现代社会仇恨和非理性的根源。
  四、《弗兰肯斯坦》写作特点女性哥特的解读
  1.对环境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人物心理。
  哥特小说对环境的描写是非常注重的,总是不惜浓墨地渲染环境。而女性作家在哥特小说中往往接触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心情。《弗兰肯斯坦》小说中,Mary Shelley既有对自然风光的长篇描写,又会常常利用对环境的细致描写来烘托气氛,帮助配合表现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的情绪变化。小说是以叙事口吻,第一人称进行的,对环境的描写有强烈的参与感。“太阳已经西斜……送来沁人肺腑的花草的醉人芬芳。当我们靠岸的时候,太阳已经下沉,坠落到天幕后面,而我的双脚一踏上陆地,固有的重重忧虑和恐惧有蓦地控制了我……”,美丽的风光给弗兰肯斯坦带来了暂时的愉悦,但甫一上岸就被拉回现实中,苦闷而无助。这正是暗示了主人公将与这一切永别,这种宁静将永远离他远去。最后怪物和弗兰肯斯坦的死又使一切归于自然。
  2.密室,荒原与无人之地――女性封闭意象的体现。
  《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和怪物都置身于封闭空间。在实验室,弗兰肯斯坦创造出了怪物,怪物被遗弃,后来走出密室,前往去南美荒原,最后去了北极。从密室到荒无人烟之地,看起来似乎慢慢走出封闭空间,但实际上是从一个小密室走到了一个大密室,并没有突破空间这个限制。因为在封闭空间的特征是围困,无法交流,孤独,视野内景色单一,无处可逃。北极“海上一片片浮冰接连地从我们船边掠过,预示着我们正开赴的那个地带危机四伏”。实际上,怪物正是映射《弗兰肯斯坦》的女作者Mary Shelley自己。怪物对自己被抛弃的命运控诉,也正是Mary Shelley对自己及身份的反思。Mary Shelley的母亲是个女权主义者,被人指责是个“怪物”。当时在1793年的《世界箴言报》有这样一个评论:“罗兰夫人,一个哲学家,当时的女领袖,不管怎么看她,都是个怪物……尽管她是个好母亲,可是她试图提升自己,牺牲自然本性;想要博学多识的欲望使她忘记了自己的性别的美德。”Mary Shelley借怪物来发表自己的感慨。为了使作品顺利发表,她曾一度用了男性假名字。在创造过程中,她的表妹因为私生女的身份被发现而自杀。而Mary Shelley自己合法妻子的身份又是因Shelley前妻自杀而获得。她心中充满了他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弗兰肯斯坦》是对女人身份和既定命运的思考,但无法摆脱父权意识的束缚,又不能无视亲身经历的痛苦,这种矛盾思想集中反映在怪物身上。Mary Shelley夫妇看起来是幸福的,但实际上Mary Shelley从一个封闭空间走到一个更大的封闭空间,与生俱来的性别和出身是无法改变的,Mary Shelley走进更大一个无法突破的困境,这正影射了怪物的无法走出的困境。后来,Shelly在意大利溺水身亡,Mary Shelley终生孀居。
  五、结语
  女性主义批评家借助哥特小说的特质――情节的怪诞,内容的虚幻等作为有效的载体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批判。它强调给女性个体带来焦虑和恐惧的“幽灵”不是非人的神秘力量也并非家族的罪恶史,而是来自现实生活,源于性别角色的禁锢性规定和以性别为导向的人际关系、女性空间的束缚,特别是父权社会的家庭关系和婚姻制度等,从而揭示造成女性心理创伤和个性压抑的社会根源。《弗兰肯斯坦》正是借助怪物表达女性幻想、恐惧和对父权社会的抗议,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女性意识,鼓励女性为自己的平等和自由而战。
  
  参考文献:
  [1]Ellen Moers.literary woman[M].NewYork:Oxford UP,1976:90-110.
  [2]Juliann Fleenor.The female Gothic[M].Montreal and London:Eden Press,1987.
  [3]林斌.西方女性哥特研究――兼论女性主义性别与体裁理论[A].外国语,2005,(2).
  [4]郭方云.怪物魔镜中的自我――《弗兰肯斯坦》造物神话中的女性主义解读[A].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
  [5]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罗婷.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7]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标签:斯坦 渗透 弗兰 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