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文明礼仪 > 正文

古文关于文明礼仪

时间:2017-03-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文明礼仪古文

(南川西路中学 李婷)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中国

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是中华

民族文化永远的根。选入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反映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而且涉及礼仪的面

也很广。所以,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但能将文明礼仪教育常态

化,而且也是古诗文教学担负文化教育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根据传统文明礼仪的形式以及

在教材中呈现方式的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

一、直接讲解

教材中有些涉及文化礼仪的内容,因为时代久远,流传下来已不多见,与学生的现实生

活会有不小的隔膜,所以阅读起来会有一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直截了当做一阐释。例如,

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不少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一无所

知。这时,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后,为学生做详细讲解:“《后汉书·礼仪志上》曰:

‘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

物讫出,始洁之矣。’也就是说,‘上巳’这天,人们要相携往水边焚香沐浴,以祓除不祥,

这就是‘修禊’。修禊祭祀仪式后,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尤为文人所喜爱。流觞,也称‘流

杯’,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流下,停在何处,则其人取而饮其酒。”这样,学生一方面

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体会了文本中传达的那种魏晋雅士文人的流风

遗韵。

二、结合文本

古诗文中的很多篇章与传统文明礼仪的内容血肉相不可分割。这时候,教师只须结合文

本,适当点拨,就能水到渠成,让学生心领神会。《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的名篇,李密想辞谢

晋武帝的再三征召,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可不是那么好说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

之罪招致杀身大祸。为此他找到了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

孝治天下”的口号。在这里,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孝悌”这一传统文化礼仪:孝,指对父母

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

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

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再结合文本看,李密

在结构全篇时,就是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将他对祖母的深情,祖母病情加重,使他进

退两难、狼狈不堪的情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致晋武帝不仅没有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

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

传统文明礼仪的讲解与文本紧密相连,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研习文本和渗透礼仪的双重目的。

三、当堂演示

传统文明礼仪从交际的角度看是传统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方式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

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现场感。教学中,择机演

示一些传统礼仪规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可强化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记忆了解。教学

《史记·项羽本纪》,其中对座次的介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写道:“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座。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

位。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由

此可见,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身份地位

应该是相同的,但项羽却把自己置于尊位,而把客人置于卑位,这不但反映了刘、项的矛 盾,

更表现了项羽的惟我独尊的思想性格。此时,请学生分别以古代常规的座次礼仪和项羽 鸿门宴的待客座次分别演示,让传统的礼仪形式和项羽的人物特点,在演习的举手投足

间表现得形神兼备。

四、归纳比较

除了针对某一篇章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之外,我们还可以跳出文本的局限,从“面”

上加以整理,并进行横向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将古人宾主见面

的常用礼节加以归纳:“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

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长揖”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顿首”是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

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丘迟顿首。”“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然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古人分别时的常见礼仪:1 . 饮

酒作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音乐作别,白居易

的《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3.折柳相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

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设帐饯行。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教师与学生的归纳互动,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明礼仪的兴趣,锻炼举一反三

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计划每一个班级,都客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困生”,他们构成了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新学期开学了,为了不让一位学

生掉队,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现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 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4人,根据上学年的教学和了解,班级学困生还是有不少。根据对他们的

观察得知:这几位学生在以本班集体为样本团体参照下,显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

良,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家教方面可以说是属于放任自流型,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

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其总是落后于整个班集体。

二、 具体措施

1、建立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想方设法,尽快收集学困生的有关信息,建立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对症下药找出相应

的转化策略,制订个性化的标准方案,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2、师生沟通,直接点击学生心灵层面与学困生的心灵空间构建爱的驿站,让学困生的心

灵马车可以随时停靠。与优生比,要更加尊重学困生的人格,要用爱去温暖、关怀他们。多激励、少指责批评,更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之类的言词挖苦他们,以免加重对立情

绪。

3、营造关爱氛围,巧妙帮助学生脱困 对这些暂时在我心中定位为学困生的,不管是上课和下课,尽量做到:目光多关注,机

会多给予,鼓励多用心,纪律多重复,奖励多偏心,谈心高频率等,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

行补习,对这些学困生的作业尽量面批。

4、家校合力,共同促进。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做的是通过谈话,让这些家长知道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有不可推卸

的义务责任,并用乐观向上和真情赏识的心态,激发家长对子女的美好期望。

5、持之以恒,巩固习惯学困生在转变过程中,他们一定会出现多次反复。所以我必须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补差工

作中,持之以恒,巩固习惯,力争使我班的学困生告别落后,走向成功。 古诗文诵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她是宝贵的精神食

粮,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知性美和崇高的人格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为全面

落实新《课标》理念,结合我校工作计划的安排,将开展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系列活动,意在

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海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

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提升学生品味;扩大学生语文知识面,积累古代诗文材

料,为进一步鉴赏古代诗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

二、具体工作:

1、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及诵读古诗文

的方法。利用课前2分钟诵读古诗文,营造古诗文诵读的氛围。

2、古诗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古诗、写“学古诗、背

古诗、用古诗”的感受、诗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等形式来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3、高年级利用校本研修研究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

事等,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4、创设一种富有古诗文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古诗文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

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

5、为取得广大家长的支持,激发广大家长积极参加古诗文诵读活动,一学期下来,学校

将组织一次古诗文“背诵古诗文”比赛,并对各班背诵情况进行评比,并颁奖。

三、学习方法:

1、各班在学校划定范围内自由选读选背;

2、利用早自习或其它时间自由诵读;

3、观看或收听专家诵读指导视频资料;

4、老师适当作些赏析辅导,以便诵读;

5、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诵读或默写比赛。

四、选取材料:《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五、诵读大致时间安排每节上课前2分钟各班必背。每周的诵读课,低年级讲解背诵古诗三首;中年级每周四

首,高年级每周五首,共18周,共计90首。 三年级优等生辅导计划 优等生学习比较积极,上课专心听讲,能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措施办法: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

创新。

3、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4.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

高峰的意志品质。

5.严格要求。

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 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

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

学习,不搞特殊化。

6.着力培养。

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

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

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7.平等相待。

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

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

的三好学生。

8、教师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要完成一本课外书习题。 文明礼仪教学计划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礼仪教育,讲文明、重礼仪、守秩序、和善待人

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黄家沟小学为促进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弘

扬传统文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礼仪修养,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为了配合学校工作,

我班特制定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

行为。

2、举行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3、通过评选“文明礼仪之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二、具体措施

1、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根据每月工作重点布置有关的文明礼仪黑板报。

2、寓规范训练于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之中。在常规教育工作中,坚持把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关注

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平时仪表、言语为切入点,通过强

化训练,把《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让他们

从中受到影响,得到锻炼,养成习惯,从而提高。

3、寓规范训练于各领域教学之中 在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教材切合实际地把《规范》细

则渗透到教学中去。并根据文明礼仪教育的需要,创编文明礼仪教育的教材,使学生在开无

意识的学习中强化记忆,受到教育。

4、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使学生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

使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趋于规范化。

5、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 通过家长会和平时与家长的交流,要家长了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

并积极配合教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篇三:古代文明礼仪我国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

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

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他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后经过夏、

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得多了,形成了“五礼”。

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五礼”的内容: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

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

部分。

一、古代政治礼仪

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1.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

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

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

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 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

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

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

丘除地祭地);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

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举行过封禅大典。封禅活动实质上是

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4.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

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

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

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

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

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

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

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

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 用此大礼。

5. 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

沿用“释奠”礼,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

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

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

篇二: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答案完整版

t">A、尼格罗人种B、欧罗巴人种C、蒙古利亚人种D、非洲人种

2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A、语言B、文化C、地域D、心理

3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 4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我的答案:√

5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我的答案:× 1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名绛B、字忠清C、生于清末D、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2“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B、顾炎武C、严复D、胡适

3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

A、日本B、中国C、朝鲜D、韩国

4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我的答案:√

1“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B、严复C、朱自清D、梁启超

2《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A、高尔基B、顾炎武C、钱穆D、胡适

3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印度

4胡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我的答案:√

5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我的答案:×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A、南京大学B、南开大学C、北京大学D、清华大学

2中国考古学之父是()。

A、苏秉琦B、梁思永C、李济D、王巍

3世称“安定先生”的是()。

A、胡瑗B、胡修C、胡适D、胡讷

4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我的答案:√

5华罗庚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我的答案:×

1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为己任。()

A、天下B、个人发展C、自我价值观D、家庭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之口。

A、范仲淹B、陆游C、杜甫D、王之涣

3《正气歌》出自()之口。

A、李白B、文天祥C、杜牧D、王安石

4西方文化冲击下传统价值观被颠覆。()我的答案:√

5《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正确答案:√

1湘西的典型建筑是()。

A、吊脚楼B、白墙绿瓦C、四合院D、园林

2()是立国之本,中国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血液。

A、精神B、历史C、文化D、礼俗

3《文化领土论》中“在未来的世纪里,传统意义上的国界在实际上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按照()划分的领土”。()

A、文化影响B、经济发展C、价值观D、个人信念

4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文化自信、民族自尊、文化自主。()我的答案:√ 5东西方文化之争表明中国无法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我的答案:× 1关于王国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静安B、号观堂C、国学大师D、杭州人

2“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出自()之口。()

A、《史记》B、《礼记·表记》C、《诗经》D、《国学》

3现今存在有很多被确认的夏朝遗址。()我的答案:×

4商朝第23位国王,庙号高宗的是()。

A、后稷B、武丁C、康丁D、大禹

5殷墟王陵区每一个墓里面都埋着一个周王。()我的答案:×

1以下出自《周易·观卦》的是()。

A、观乎人文,化成天下B、关乎天文,以察时变C、观国之光D、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2关于周公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又称周文公B、西周初期神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C、周公旦为周文王第四子D、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

3()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

A、周公制礼乐B、大学C、中庸D、四书五经

4以下哪国的民本主义思想最浓?()

A、德国B、日本C、中国D、朝鲜

5炮烙,亦作炮格,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我的答案:√

6我国西周时期已经意识到了人的重要性,而且已经意识到社会的兴亡与道德有关。()

我的答案:√

1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的是()。

A、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B、礼,政之舆也C、礼,王之大经也D、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2物质生活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引发社会动乱。()正确答案:√ 3叔向是我国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家。()正确答案:√

1被后人尊为“述圣”的是()。

A、子路B、冉求C、子思D、颜回

2“礼学时代”指的是()。

A、商朝B、周公制礼作乐C、子思学派D、周朝

3新亚书院由谁创办?()

A、胡适B、钱穆C、严复D、唐君毅

4()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A、仁B、义C、勤D、礼

5“通过音乐解决心的问题”是道家的思想。()我的答案:×

6人的身与心要和谐一定要通过礼乐。()我的答案:√

1()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A、义B、信C、礼D、仁

2“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出自()。

A、《春秋》B、《论语》C、《汉书》D、《礼记》

3考古学家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

A、使用工具B、直立行走C、语言D、思考

4人的脑容量小于大猩猩的脑容量。()我的答案:×

5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是使后人可以见微知著。()我的答案:√

1“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出自()

A、《朱子家礼》B、《春秋》C、《原道》D、《逍遥游》

2从无知的本体成为有境界的圣贤,需要()。

A、学习、修为B、贵人相助C、机遇D、挫折

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出自()。

A、《左传·成公十三年》B、《周易·贲卦》C、《孟子·告子上》D、《毛诗故训传》

4韩愈著有《原道》。()我的答案:√

5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不能丢()。我的答案:√

1()是中国人立身的一个根本。

A、信B、诚C、义D、仁

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

A、《原道》B、《逍遥游》C、《中庸》D、《春秋》

3“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

A、《论语》B、《诗经》C、《礼记》D、《逍遥游》

4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我的答案:√

5人应该经常审视自己是否还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我的答案:√

1宇宙的规律是()。

A、义B、仁C、孝D、诚

2汉高祖指的是()。

A、项羽B、刘邦C、刘备D、曹操

3关于张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人B、思想家C、曾任丞相D、历算学家

4中国古人将宇宙之道哲理化用以指导人类的人生和社会()。我的答案:√ 5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我的答案:√

1以下哪项不是《礼记》中的内容?()

A、《中庸》B、《缁衣》C、《坊记》D、《史记》

2“君子与人之交,必须验行,不得以其言辞之善,则谓行之尽善”出自()。

A、孔颖达B、孔子C、孟子D、郑玄

3《礼记》的第一篇内容是()。

A、利主于敬B、毋不敬C、行五礼,皆须敬也D、君子不以辞尽人

4“不以辞尽人”的意思是不在人的面前说坏话()。我的答案:×

5孔颖达,字冲远,是宋代经学家()。我的答案:×

1“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出自()。

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

2表达敬意的原则不包括()。

A、尊老B、敬长C、尊师D、尊幼

3跟平辈相处时表达敬意的原则是()。

A、自谦B、谦卑C、自傲D、自信

4君子有九思,其中“九思”不包括视、色、疑。()我的答案:×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我的答案:√

1“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出自()。

A、《坊记》B、《中庸》C、《史记》D、《论语》

2“令尊”指的是()。

A、对方的父亲B、自己的父亲C、对方的母亲D、自己的母亲

3礼仪之始,在于()。

A、自谦B、正品德C、端言行D、正衣冠

4子路生来就格外注重个人着装的整洁()。我的答案:×

5进退亦步亦趋是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我的答案:√

1“长者先,幼者后”出自()。

A、《三字经》B、《论语》C、《弟子规》D、《礼记》

2“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出自()。

A、韩婴B、韩愈C、孟子D、孔子

3“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出自()。

A、《朱子家礼》B、《楹联丛话》C、《缁衣》D、《坊记》

4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清初军事家。()。我的答案:×

5彭林老师主张大家高调做事。()我的答案:×

1音乐里面最基本的是()。

A、曲调B、歌词C、十二律D、音符

2十二律是模仿谁的声音而发明的()。

A、鹦鹉B、鸬鹚C、鸳鸯D、凤凰

3尧典是《尚书》的第几篇?()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4“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出自()。

A、《坊记》B、《列子·汤问》C、《诗经》D、《礼记》

5十二律分为八律和四吕。()我的答案:×

6“八音”指的是金、石、丝、竹、土、革、匏、木。()我的答案:√ 1陕西人喜欢唱的是()。

A、越剧B、秦腔C、昆曲D、淮剧

2“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身”出自()。

A、《列子·汤问》B、《孟子·告子上》C、《礼记·乐记》D、《毛诗序》 3《吕氏春秋》不涉及音乐方面的内容。()我的答案:×

4音乐跟人的情感无关。()我的答案:×

1《大章》是哪个盛世的代表歌曲?()

A、禹B、顺C、汤D、尧

2夏禹时的圣乐是()、

A、《咸池》B、《承云》C、《夏迭》D、《唐歌》

3“宋之衰也,作为千钟。齐之衰也,作为大吕”出自()。

A、《吕氏春秋·侈乐》B、《毛诗序》C、《孟子·告子上》D、《列子·汤问》 4“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出自()。

A、《孝经》B、《孟子·告子上》C、《论语·卫灵公》D、《论语·阳货》 5《诗经》的十五个国风是采风采来的。()我的答案:√

6李德伦是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我的答案:×

1“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出自()。

A、《论语·阳货》B、《礼记·乐礼》C、《列子·汤问》D、《孟子·告子上》 2陶冶心性最好的就是()。

A、作画B、音乐C、静坐D、睡觉

3乡饮酒礼中有乐教。()我的答案:√

1关于郑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康成B、东汉人C、著名经学家D、法学家者

2“俗谓土地所生习也”出自()。

A、孟子B、孔子C、郑玄D、秦穆公

3“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体现的是()。

A、统一性B、多样性C、习惯性D、同化性

4俗是一定要遵守的规范。()我的答案:×

5风俗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我的答案:√

1中华文明的源头是()。

A、唐朝B、宋朝C、虞夏商周D、三国时期

2虞夏崇尚的是()。

A、质B、文C、理D、士

3“贤贤易色”中第一个“贤”的词性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4秦穆公,名任好,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我的答案:√

5“事父母

古文关于文明礼仪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讲的是不忠不义。()我的答案:× 1“吾日三省吾身”出自()。

A、子路B、曾子C、孔子D、孟子

2“巧言令色足恭”出自()。

A、《列子·汤问》B、《论语·公冶长》C、《左传·昭公五年》D、《孟子·告子上》

3“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出自《左传·昭公五年》。() 我的答案:√

1奥运礼仪小姐的训练是()。

A、文明的象征B、一种社会的进步C、精神的充足D、求形似不求神似 2“千手观音”的导演是()。

A、杨丽萍B、邰丽华C、张继刚D、张艺谋

3经调查,大概有多少女性对自己的长相不自信?()

A、0.2B、0.35C、0.54D、0.7

1以下哪个国家非常重视仪式?()

A、朝鲜B、日本C、意大利D、美国

2影片《铁人》讲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事?()

A、哈尔滨B、北京C、秦皇岛D、大庆

篇三: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

(南川西路中学 李婷)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选入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反映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而且涉及礼仪的面也很广。所以,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但能将文明礼仪教育常态化,而且也是古诗文教学担负文化教育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根据传统文明礼仪的形式以及在教材中呈现方式的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

一、直接讲解

教材中有些涉及文化礼仪的内容,因为时代久远,流传下来已不多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会有不小的隔膜,所以阅读起来会有一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直截了当做一阐释。例如,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不少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一无所知。这时,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后,为学生做详细讲解:“《后汉书·礼仪志上》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也就是说,‘上巳’这天,人们要相携往水边焚香沐浴,以祓除不祥,这就是‘修禊’。修禊祭祀仪式后,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尤为文人所喜爱。流觞,也称‘流 杯’,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流下,停在何处,则其人取而饮其酒。”这样,学生一方面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体会了文本中传达的那种魏晋雅士文人的流风遗韵。

二、结合文本

古诗文中的很多篇章与传统文明礼仪的内容血肉相不可分割。这时候,教师只须结合文本,适当点拨,就能水到渠成,让学生心领神会。《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的名篇,李密想辞谢晋武帝的再三征召,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可不是那么好说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招致杀身大祸。为此他找到了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在这里,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孝悌”这一传统文化礼仪: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再结合文本看,李密在结构全篇时,就是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将他对祖母的深情,祖母病情加重,使他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情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致晋武帝不仅没有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传统文明礼仪的讲解与文本紧密相连,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研习文本和渗透礼仪的双重目的。

三、当堂演示

传统文明礼仪从交际的角度看是传统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方式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现场感。教学中,择机演示一些传统礼仪规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可强化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记忆了解。教学《史记·项羽本纪》,其中对座次的介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写道:“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座。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由此可见,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身份地位应该是相同的,但项羽却把自己置于尊位,而把客人置于卑位,这不但反映了刘、项的矛 盾,更表现了项羽的惟我独尊的思想性格。此时,请学生分别以古代常规的座次礼仪和项羽

鸿门宴的待客座次分别演示,让传统的礼仪形式和项羽的人物特点,在演习的举手投足间表现得形神兼备。

四、归纳比较

除了针对某一篇章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之外,我们还可以跳出文本的局限,从“面”上加以整理,并进行横向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将古人宾主见面的常用礼节加以归纳:“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长揖”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顿首”是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然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古人分别时的常见礼仪:1 . 饮酒作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音乐作别,白居易的《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3.折柳相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设帐饯行。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教师与学生的归纳互动,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明礼仪的兴趣,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古诗文中蕴涵着深邃的道德观、伦理观,包含着礼仪之邦的精髓。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阅读古诗文中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个性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传统礼仪的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浸染炎黄子孙的儒雅之风、彬彬之仪,并将它内化为“诚实、谦让、大方、得体” 的文明素养,外化为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宽容态度和文明举止。这样,历经千年的传统文明礼仪,就能在我们的轻唱吟咏中被淘洗,在我们的与时俱进中被打磨,并最终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中被塑造成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礼仪”。

标签:古文 文明礼仪 关于文明礼仪的古文 文明和礼仪的古诗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