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和防范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及防范研究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当前,资金匮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阻力。信用担保应运而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基于这个背景,文章通过介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重点指出由这些问题引发的各类风险,包括风险的种类、特征及来源。最后,提出应由政府、企业、银行及担保机构四方共同参与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担保机构 风险 防范措施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担保机构的数量快速增加,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极大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普遍存在担保机构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出资分散且缺乏资金补偿机制、缺乏风险分散机制、内部管理欠佳、缺乏担保专业人才、监管主体模糊、担保机构抽逃注册资金现象严重等问题。研究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对策将会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的分类
  
  (一)按风险的诱因划分
  按风险的诱因可将担保机构风险分为系统性担保风险和非系统性担保风险。系统性担保风险主要是由不受担保机制控制的外部环境变化所引发,完全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宏观因素,例如国家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非系统性担保风险也称为个别风险,这类风险主要由担保机构自身的制度建设、管理水平等微观因素引发。
  
  (二)按风险的暴露程度划分
  按风险的暴露程度可将担保机构风险分为显性担保风险和隐性担保风险。显性担保风险一般可通过常规风险指标进行辨别,如担保业务中的代偿风险。隐性担保风险通常也被称为软风险,主要指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如由被担保方引发的违约风险。由于隐性风险不易辨别,担保机构应对此类风险多加重视。
  
  (三)按风险的受控程度划分
  按风险的受控程度可将担保机构的风险分为完全受控担保风险、有限受控担保风险和不受控担保风险。完全受控担保风险是指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担保操作规程、控制措施和监督管理进行规避的风险,如受保企业的财务风险。有限受控担保风险是指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的风险,如担保业务的代偿风险。不受控担保风险是指由无法预测的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引发的,无法通过相关措施进行防范的风险。
  
  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的来源
  
  (一)来自受保企业的风险
  这是担保机构承受的最主要的风险。受保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1.信用观念淡薄
  不少企业设立多套账簿,以应付税务机关等的检查,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规范,这就造成了对企业评级及项目风险审核方面的困难,无法准确评估申请担保企业的风险或者征信的成本很高。另外如果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获得担保贷款以后怠于还款或者投资于风险更高的项目也会加剧信用风险。
  2.经营风险较大
  中小企业多为家族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准入门槛低,竞争较为激烈;经营规模小、产品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欠佳;由于资金来源少,使得产品和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二)来自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担保机构起步较晚。1999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此引发的风险主要有担保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人员道德风险以及内部管理风险等。
  
  (三)来自协作银行的风险
  来自协作银行的风险主要是由银保关系不对等引发的。由于担保机构以及担保行业在我国仍属于新兴事物且存在较大问题,使得担保机构很难取得协作银行的信任。因此银行往往视担保机构为普通的保证人,要求担保机构缴纳较高比例的保证金、对担保项目实行全额担保、对担保债务负连带责任等。
  
  (四)来自国家法律、国内信用体系的风险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用于调控担保机构经济关系的法律。现行的《担保法》旨在解决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保护债权人的权益。而且1995年颁布该法律时,我国专业担保机构还处于萌芽状态,法律中所指保证人主要针对普通的第三方担保。由于法律的滞后性是的担保机构的一系列诸如成立、审批、运营、担保费率的确定、与协作银行的权利义务关系等行为无法可依。另外就是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信用环境较差阻碍了担保机构的发展。
  
  三、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提及的风险种类以及风险的来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担保构的风险:
  
  (一)政府方面的努力
  1.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信用成为每个经济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为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2)加大失信惩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
  2.加强监管,改变当前管理混乱的局面
  由于担保机构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事物,因此各项工作均有待发展和完善,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监管主体。当前对担保机构的监管主体没有达成共识。监管主体不明确造成行业准入混乱,结果造成很多部门都在管,但都没有真正监管好。对此,国家应当尽快确立类似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之类的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比如各地再担保机构或者直接成立信用担保机构监督管理委员会。
  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当前有很多担保机构的风险准备金没有按照规定比例提取或者根本就没有提取。因此政府应当加大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以确保担保机构健康稳定发展。其次就是倡导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基金,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督促担保行业自律。再者,对于各地财政出资的担保机构,应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财政预算拨款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出资,以加快担保机构的发展。
  4.税收扶持,奖惩分明
  担保机构是高风险低收益行业,因此税务部门应当增加对担保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以便担保机构吸收更多资金,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
  5.制定信用担保机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担保机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导致担保机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类比银行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等从业资格考试,国家可以举办每年卜2次的担保从业资格考试。充分考虑担保涉及金融、法律、管理及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设计考试大纲,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从业资格证书。担保机构据此招聘员工,以此提高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6.加快“再担保”进程
  再担保机构具有增强担保机构能力、规范担保机构行为以 及改善担保机构和银行的关系等多方面的作用。随着担保机构数量的增加,其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建立再担保机构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信用再担保也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一部分。
  7.引导资金流入,变直接拨款投资为问接融资投资
  当前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较小,注册资本较少,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既然担保机构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政府的介入有其必要性。对此,我们可以发行类似于国债的专项政府债券,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专门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及信用担保机构,专款专用,这样可以减少财政拨款带来的弊端。
  8.完善立法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规范担保行业,就必须有法可依。本文前面已经指明当前我国有关信用担保方面的立法及其不完善。例如担保法中强调保护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担保机构处于弱势,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政策,明确银保关系以改变当前二者地位极不平等的局面。同时还要让担保机构的成立、审批等有法可依,规范担保机构行为。
  
  (二)与协作银行实现双赢
  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当商业银行遇到符合发放担保贷款的中小企业时,可以向企业推荐该行认可的担保机构,既可以满足自身业务需要,也能够为担保机构招揽客户。担保机构可以为协作银行提供有关企业的信用评级资料等,帮助银行决策,一方面节约时间成本,可以让受保企业及时拿到贷款,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受保企业的融资成本。
  2.与银行共担风险,不足额担保
  根据国际经验,担保机构承担责任的比例一般为70%80%,其余部分由协作银行承担。以信贷担保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在美国由联邦政府成立的小企业管理局负责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小企业管理局提供85%90%的担保,其余部分风险由商业银行承担。因此担保机构应与协作银行确定各自承担风险的比例,并依据该比例分配从受保企业获得的收益。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信用状况及管理情况逐步认可担保机构,转变对担保机构的看法。
  
  (三)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政策性担保机构问题较大。其主要领导一般直接由政府或财政官员担任,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担保业务不熟悉,对风险的防控极其不利而且在决策时不能十分客观,存在人情担保、行政指令性担保现象。另外,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都缺乏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经验较少,风险意识较差,职业道德有待提高。对此,担保机构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奖罚、公私分明,严惩为牟取私利而与受保企业合伙骗取担保机构及银行信用的行为。
  2.组建民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
  借鉴台湾互助圈担保基金的成功经验,可以成立地方担保机构协会,实行会员制,会员每年缴纳会费作为协会的运营资金。协会负责收集本地区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例如信用等级、在银行的还贷记录等,信息由会员共享。另外担保机构每年将信用不良客户报至协会,以防其他成员再遭风险。协会应当加强与当地商业银行的合作,共享信息,以便更好地为会员机构服务,为担保机构提供一个信息和业务交流的平台。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1)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机制
  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该环节的结果直接关系到风险的后续管理是否有效。担保机构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识别,例如列举法、SWOT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现场检查法等。针对识别的风险,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法等结合担保机构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
  (2)风险的处理机制
  在对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处理,采用的方法有风险控制、分散、转嫁、补偿。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最佳处理方式及最佳的风险和收益组合。
  (3)风险的监督考评机制
  这是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在一定时期内对各个部门或单个项目的经营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案。以担保机构经营目的为导向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奖罚分明,激励员工的同时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担保机构的方向,增强担保机构的业务能力及管理水平。当然,该机制应当是一个循环机制,担保机构可以逐步积累经验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4.适度提高对受保企业的审核标准
  担保机构的审核标准不能高于商业银行,否则就失去了担保的意义,但也不能放的过宽导致代偿率偏高,将资源用在信用低的中小企业上,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担保机构的信誉发展。
  5.简化担保程序,适度降低担保成本
  针对目前担保手续过于繁琐、担保成本过高的现象,担保机构应当简化担保程序,例如可以对每笔业务指定一个负责人,由其负责该笔业务的程序指导工作,积极配合、辅助中小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以节约时问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仍以河南邦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动车组融资业务为例。通过动车组融资方式,审批时间2个工作日以内,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一般在3-5个工作日内放款,最快可达24小时。这就符合中小企业对资金的要求特点,能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

标签:中小企业 担保机构 防范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