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密云告别“三农”融资难】 密云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用“金融社会化思路”理念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其解决问题的实质在于用批发的方式解决零售问题,用统一的标准模式解决千家万户的共性问题      “在密云,现在不存在‘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在连续九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力求为农村金融破题之时,密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主任王良忠的话,估计超出了很多人对于“三农”融资难、“很复杂”的固有理解。
  是哪家银行让他有如此底气?相信大多数人在听到王良忠说出这番话后都会发出这同样的疑问。毕竟对于“三农”融资而言,政府想破解,“三农”有需求,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银行是否真的在行动。
  “早在几年前,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便提出了用‘金融社会化思路’理念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其解决问题的实质在于用批发的方式解决零售问题,用统一的标准模式解决千家万户的共性问题。”略做铺垫之后,王良忠揭晓谜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了2009年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下称国开行北京分行)与密云县在涉农贷款方面的试点合作,双方合作到今天密云‘三农’融资已经不再难。”
  事实上,多年以来,对于银行而言,涉农贷款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市场。
  市场很大,庞大的金融需求使其有条件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风险更大,信息、信用尤为缺失,还贷能力和不良贷款率难有保证。
  此外,“三农”融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及农村经济实体,由于其数量众多且单个主体资金需求少,银行若大举进入这个市场,也就意味着面对众多“小客户”的资金饥渴,必然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应对激增的业务量,但问题是投入成本的增加却难以实现与之相对应的收益增长。
  更重要的是,“三农”融资本身也存在先天不足,如信息的不对称、担保和抵押品不足等等。既摩拳擦掌表示看好,又举棋不定不肯下重注,这似乎是大多数银行对涉农贷款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开行北京分行与密云县的合作又是基于怎样的共识,双方合作成功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开行主动抛出橄榄枝
  区别于大多数银行只针对“三农”中的相对优质客户设计不同产品,一方面响应政府号召,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实现小覆盖、少风险,国家开发银行倡导的是“金融社会化思路”理念,其实质在于银行要主动创新自己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去面对整个“三农”群体,这是“治标”到“治本”的一个根本转变。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内,破解“三农”融资难只停留于银行的 “宣传口号”,而难有付诸实施的实质举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大银行对涉农贷款风险的理解。
  “世界上最没有风险的事就是原地不动。”国家开发银行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局局长王敬东,2009年时任国开行北京分行行长的他对于涉农贷款的风险如此看待:为鼓励银行支持“三农”发展,政府往往会通过担保补偿等机制分担一些贷款风险,但银行也应该主动提高风险容忍的限度,适当提高坏账的风险准备。
  理念超前,眼光长远,国开行北京分行的主动出击便顺理成章。在王敬东看来,作为货币的提供方,银行具有贷款的主动权,因此在涉农贷款创新方面发起者必须是银行,政府也要有一定的积极性,这样双方的合作才不会流于形式。
  基于这样的理解,王敬东主动致信北京郊区县的一些区县领导,希望共同探索出一条涉农贷款的新路,“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很重要,但方向更重要。”王敬东对以“金融社会化思路”理念破题涉农贷款难的方向充满自信,“只要方向对,细节的创新便不是问题。”
  银行的主动出击成为郊区县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契机,在王敬东抛出橄榄枝后,密云县成为了最积极的响应者。
  而陈元的“金融社会化思路”理念、王敬东的主动出击、密云县的积极响应,直接催生出了密云县在全国“三农”服务创新方面的“两个第一”,发展到今天的结果便是“密云不存在‘三农’融资难”。
  “两个第一”是指,2008年6月,密云县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密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下称“密云农合中心”),并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共同致力于破解“三农”融资难;紧接着2008年11月,为“三农”融资提供配套服务的全国首家地市级的农业担保公司――北京密云农业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密云农担)成立,县政府授权密云农合中心代表政府对担保公司进行管理。
  肩负着破解“三农”融资难的使命,“两个第一”首先要搞清楚的便是:谁真正需要贷款?经过调查了解后,王良忠发现,密云的农村经济已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而通常情况下,龙头企业大多兼具农民合作社双重身份,合作社与农户这两类群体,出于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的需要,正是银行需要面对的主要客户。
  找准了“两个第一”服务的对象,又有银行、政府的积极主动支持,大家都以为涉农贷款的推进将会顺风顺水,但很快王良忠又发现了问题,“按照银行的规定,申请贷款的主体必须要有国有土地或房屋产权证做抵押担保,而对于农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而言,根本没有国有土地证,生产经营占用的土地也多为集体用地,房屋产权证也没有,农户除了有宅基地,其他抵押物更无从谈起,确切地说,‘三农’借款主体根本不具备贷款的基本条件。”王良忠感受到了破解“三农”融资难的真正压力。
  “双方的合作,就是要在现有的瓶颈上打开一个突破口。”王良忠认为,既然找准了服务的对象和存在的问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考验双方智慧和创新尺度的事。
  
  合作社贷款:逐级审核 财务托管
  银行是放贷主体,承担着放贷的风险,双方的探索自然是依据“金融社会化思路”理念――“批量审批、统一标准模式”来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智慧碰撞,双方达成这样的共识:由密云农合中心和农担公司共同受理涉农贷款的申请,并对贷款客户进行初步筛选,以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现有资产如厂房、大棚、机械设备、鸡舍等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抵押,对这些抵押物进行评估之后,由密云农担对估值的50%提供贷款担保。同时担保公司在收取的2-2.5%担保费中,除去0.5%的评审费,需要在2%中拿出80%用于违约风险的偿付准备。
  王良忠告诉记者,在接到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贷款申请时,密云农担首先要看贷款客户是否已经形成固定资产,如果有固定资产,一周之内密云农担要完成考察,并出具具备条件的汇报材料。
  “这只是开始,更严格的是后面的逐级审核。”王良忠透露,首先担保公司内部要对具备条件的贷款申请召开项目评审会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评审会由包括密云农合中心各个部室在内的13人组成,经密云农担负责人汇报后,半数通过才能进入下一轮,密云农合中心主任担任评审会主任,拥有一票否决权;评审会通过后上报评审委员会,由密云农合中心主任、副主任、农担公司经理分别汇报,县农委主任担任初审委员会主任,拥有一票否决权;若担保项目额度高于100万元,通过评审委员会后还需提交决策委员会审核,由县农委主任负责汇报,密云县政府主管副县长担任决策委员会主任,拥有一票否决权。密云农担依据三级委员会最终审批结果,向国开行北京分行提交借款人申报材料和担保函,银行经审核同意贷款后,密云农担与担保人签订反抵押担保合同。
  为什么是一票否决而不是一票通过?王良忠解释说,农合中心主任之所以拥有最初的否决票,主要是基于密云农合中心对各个合作社或者涉农企业的情况比较熟悉,能够对其贷款的合理性和风险做出评价,而县农委主任更多的是从全县农业布局的角度进行衡量,主管副县长则是基于对区域产业发展与功能定位的综合考虑。“一票否决体现的是对项目可行性的审慎态度,若变成一票通过,则难免出现偏袒嫌疑。”
   一切看起来近乎完美,但忽略了一个问题:一旦出现贷款风险,密云农担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执法主体,虽然有风险代偿准备,也被密云县政府赋予了处置贷款抵押物的权力,但是否真的具有执行能力却值得怀疑。
  在耗费了双方参与人员的多个脑细胞之后,一个颇具创新价值的“财务托管”模式得以浮出水面。自国开行北京分行2009年初专门成立针对涉农贷款的客户五处(富民业务处),就任主持工作副处长的王峥告诉记者,由于涉农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资产规模较小,尚属于家庭式经营模式,这使得涉农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有的涉农企业、合作社甚至没有专职会计,考虑到贷款发放之后的资金使用风险,国开行北京分行建议密云农合中心专门成立社账托管办公室,建立社账财务托管制度,对于有担保贷款支持和使用政府扶持资金的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实行强制性的财务托管。“托管后的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账务就变成了出纳,财务全部由农合中心进行统一核算,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均在农合中心的监控掌握之中。这样既可更好地监督和使用银行贷款,又可使有限的资金真正投入到项目的需求上,还可进一步增强密云农合中心的服务范畴和执政能力,降低银行、担保公司、涉农企业等有关各方的风险,从而使各方支农资金都能用到刀刃上,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王峥表示,通过长时间对涉农企业和合作社的实地调研,在实际操作上,涉农企业所能抵押的固定资产并不真正具有执行的价值,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从某种程度而言相当于信用贷款,只有通过机制建设和设定才能将涉农的实质性风险转化为形式性风险并锁定。
  “这种制度也符合国开行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因为银行放贷时需要借款主体提供专业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虽然涉农企业的贷款额度小,但这笔费用也需要几万元,而建立财务托管之后,国开行北京分行对密云农担公司义务承担的借款主体财务审计而出具的相关报告也给予了认可,省去了涉农企业不小的贷款成本。”王峥说。
  在此基础上,在国开行北京分行的建议下,密云农担公司不但建立了风险准备金和风险补偿机制,还建立了对诚实守信借款人的奖励机制,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涉农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王峥强调,其实奖励机制也仅是一种支持方式的创新。“从政府支农的角度讲,起初密云县计划对信用良好且按时还贷客户返还1-2%的担保费,但我们觉得,要让所有的贷款客户和想贷款的客户都要感受到政府对诚信的支持鼓励态度,所以我们提出变担保费返还为差异化的奖励机制,如积极主动按时并足额还款的,以不超过2%担保费的标准进行奖励,还款主动性稍差的、或被动靠催收的,则相应的奖励比例就会降低或不奖,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涉农企业对信用意识维护的自觉性,并极大的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基于各种保障制度的建立,国开行北京市分行推出了农合中心、农担公司双重机制项下采用“见保即贷”表单式评审报告的简化评审机制(贷款金额500万元以下),改变了以往对单个项目的审批为批量化审批密云推荐的涉农贷款担保项目,并经分行领导同意,由主办处室提交表单式评审报告,经相关处室会签、主管行长和行长审批同意后,就可以直接放款,大大节约了贷款审批时间。
  “表单式审批,也是考虑到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具有‘短、频、快、急’的特点,要满足这些特点,就需要银行不断简化信贷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王峥说。
  在双方开创的首批机制项下审批的6家涉农中小企业,国开行北京分行从项目现场调研到贷款发放仅用了7天时间,2009年一年发放贷款金额便达5215万元,对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快捷化、批量化支持的目标顺利实现。
  
  农户贷款:一套标准 三个协议
  相比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户贷款的需求尽管很大,但额度更小,且信用等级也相对较低甚至很差。
  经调查后王良忠发现,由于“公司+合作社+农户”是密云乃至北京市的农业发展模式,作为农产品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农户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同样较为迫切。
  他以北京百年栗园柴蛋鸡养殖合作社向记者举例,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方式为,由合作社制定建设标准鸡舍的标准,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自筹资金按合作社的标准进行建设,农户统一购买合作社提供的鸡苗和饲料,合作社进行鸡的防疫和免疫,以及鸡蛋的回收,如今,建一栋鸡舍的投入在3.5万元左右,根据密云县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政府补助1.5万元,合作社考虑到农户的生存现实,对每栋鸡舍酌情给予补助0.5万元,剩下的1.5万元就需要农户自己出钱,“现实中,农户往往是投入了建设的钱,就没有了买鸡苗和饲料的钱,而从投入到鸡产蛋后带给农户的收益,期间也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银行给农户贷款,大多数农户都难以维持和坚持到底。”
  “用统一的标准模式解决千家万户的共性问题”让合作双方再次碰撞出了火花。经过探讨,双方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信用放贷、入社入保、按约还款、照供照付不议”的运作模式,银行借款给农户,由合作社对贷款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农户之间进行联保,合作社提供反担保。
  “仍以百年栗园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对贷款农户提供反担保,缴存一定的风险准备金,银行放贷之后,由合作社监督管理农户的资金使用,合作社持卡,农户社员持有卡的密码,农户在建设鸡舍和购买鸡苗、饲料需使用资金时,向合作社提出申请,经合作社审核确认,双方共同去银行提取资金,同时,农户向合作社交付鸡蛋时,合作社在支付给农户的收购款中,扣除一部分费用用于银行的还本付息。”王良忠对于这套标准模式的风险控制相当自信,“合作社是资金管理的主体,农户是资金使用的主体,双方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共同保证农户贷款的专款专用并按时还款。”
  在统一标准的模式下,相关三方需要签订“三个协议”,即银行与农户签订借款协议,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贷款使用协议,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照供照付不议协议。
   “照供照付不议,就是指合作社必须按约定向农户提供种苗、饲料等生产资料,农户也必须依据协议向合作社交付最终的农产品,双方均不能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做出改变。”王良忠解释说。
  经过检验,“一套标准、三个协议”在实际的使用中运行良好。据了解,目前实施该模式的北京百年栗园柴蛋鸡养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及农户的风险准备金已经缴存,按商品销售款数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还本付息预留款均能保证按时到账,由于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了封闭运行管理,农户贷款的使用既符合各方监管规定要求,又有效避免了合作社和担保公司的代偿风险。
  
  未来的创新空间
  创新正沿着比预想更好的轨道前进,王敬东最初为国开行北京分行假设的违约风险不仅没有出现,让合作双方颇为自豪的是,密云自2009年以来,甚至没有出现一例不良涉农贷款,有经营较好的涉农企业还做了提前还款。
  密云农合中心也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平台、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服务平台、市场营销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农业保险服务平台、财务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等,有效推动了密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壮大。
  但2010年的大环境突变却让王良忠始料未及,2010年6月,按照有关部门文件要求,密云整合原有的金融平台,成立北京云政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并将原有的六家担保公司整合为四家,密云农担亦在整合之列。
  从长远看,密云农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为整合之后密云县所有涉农的贷款担保业务,包括旅游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全部划归由密云农担负责。
  但从近期看,由于云政金融控股对整合后的密云农担未进行业务授权,近两年来,密云农担能未开展担保业务。
  而让王良忠略感欣慰的是,由于此前与国开行北京分行成功开创了涉农贷款的新模式,让更多的金融机构敢于涉足密云的涉农贷款。据统计,借助“逐级审核、财务托管”平台,在没有密云农担提供担保的前提下,通过与银行不同产品的对接,近两年来,全县近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汇丰村镇银行获得贷款7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行业在生产发展中的燃眉之急,促进了合作社生产和销售活动;借助“一套标准、三个协议”平台,密云有418户农户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获得贷款3365万元,有效地支持了农户的农业生产。
  供需双方资金对接成功的规模逐步增大,在带给王良忠工作成就感的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新的担忧。他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密云农合中心成立时,他就曾对密云涉农的贷款需求做过摸底,合作社的年贷款需求大约在2亿元左右,农户需求在1亿元左右,但新农村建设的缺口较大,年需求大约在15亿元左右,而密云农担公司的资本金只有5000万元,依据担保公司1:10的放大功能,满足合作社与农户的需求问题不大,若加上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需求,密云农担公司的担保能力还远不能满足未来可预见的担保需求。
  另一方面,他敏感地注意到,近几年在银行贷款助力下快速发展的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一些大型的专业合作社已经走出了前几年对基建贷款的需求,而对流动资金的依赖逐步增强。“有些合作社需要在种苗、饲料价格上涨之前,提前做好相应的储备,在农产品成熟之时也需要大量的现金进行收购,这些合作社什么时候用钱、每次用多少均需要根据其发展情况进行确定,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银行提前给予其贷款授信,以备其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及时满足其贷款需求,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资金使用成本。”王良忠说。
  争取授信额度,银行到底能有多大的创新空间?王峥坦言,涉农企业若想与银行享有对等的贷款话语权,除了政府当前的担保补偿支持、相关企业的抱团增信外,更多的还是有赖于涉农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在这方面涉农企业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自身不断发展过程中,注重自身信用记录的积累。
  “若能发挥政府支农资金的杠杆作用,将其与金融资金进行有效对接或有机捆绑,将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对于持续创新服务“三农”的方式,王良忠认为,如果将政府支持农业建设的资金拿出一部分注入到具有政府行为职能的农担公司里面,将资本金扩大,再通过担保向银行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用于合作社和农户的建设经营,并根据合作社与农户的生产经营效益给予奖励,制定一套“以奖代补”的标准,只要做的好,就在贷款贴息、农业保险、产品销售等诸多方面给予扶持和支持,这样政府资金的放大效用将会得到更好地体现。
  “反正这笔钱的目的是要给到合作社和农户手里面,换一种给法将不,将不失为一计良策,甚至可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王良忠言语中对此充满期待。
  
  密云农合中心主任王良忠指出,按银行的现有标准,“三农”借款主体根本不具备贷款的基本条件

标签:密云 三农 告别 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