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优质范文 > 现实表现 > 正文

课程类型化内逻辑价值取向及实践

时间:2020-06-03 08:17:46 来源:东星资源网

 课程类型化内在逻辑价值取向及实践 摘要:随着课程分科的弊端愈发显著,教育界对课程类型化整合的呼吁愈加强烈。然则,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课程改革的价值定位及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但课程类型化整合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课程类型化整合存在的实践误区,探析课程类型化整合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取向,可明确路径选择的主要方向。课程类型整合须从制度、环境及师资力量等维度实现课程类型化重构,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在课程类型化构建中的主体作用,打造出以学科为重点、以学校为平台、以社会需求为向导的类型化育人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类型化;内在逻辑;价值意义;实现路径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根本,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点,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为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形势,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发展,2014 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课程类型整合有助于强化各个学科纵向有效衔接以及横向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校本课程类型化发展成为课程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旨在探索的主题。然而课程类型化建设中仍裹挟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对课程类型化认知不准确,课程建设盲目性、功利性等,多数学校停滞于观望及模仿阶段,并未将课程类型化整合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因此,为解决课程类型化建设中方向不清、路径不明的现状,分析并理清课程类型化的内在逻辑及价值取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类型化的内在逻辑 1.课程类型化的概念 课程类型化是以知识序列作为基准,对学科知识、网络资源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课程类型化与当前学术界提倡的“深度学习”理念相契合,是基于学生的人工神经网络类实现层次化及系统化的学习方式。课程类型化可改善教学内容散点状的问题,转向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建构。基于教学目标维度分析,教学的任务为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及发展认知能力,但完成该目标须要经历一个认知的过程,其中由众多相对独立的环节组成,学生能力获得须要由感知到理解再掌握知识并付诸实践,因此,决定了课程类型的多样性...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月,98元/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标签: 价值取向 逻辑 实践
《课程类型化内逻辑价值取向及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06 - 2024 dxf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星资源网 版权所有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撤稿、投诉:QQ:179266880 邮箱:cptoo@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14009742号-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