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校园作文 > 正文

文化一小步融合一大步: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什么意思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月9日,由两岸专家共同编撰的中华语文工具书在台北和北京两地同时宣布完成,《两岸常用词典》大陆版及“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成为两岸首度携手完成的文化整合工程。虽然两岸目前并非“书同文”,但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资产,两岸通过合作不仅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也能逐渐认同对方的文化形式。
   由于两岸使用的文字不同,两岸交流之初,许多人初次到大陆,看不懂简体字,大陆人赴台,也看不懂繁体字,总觉得同样是中国字,为什么就要搞两套,让大家为难?而且初次对话有些用语完全不同,不解释还真搞不清楚,等到彼此间听惯对方用语之后,也觉得挺有意思的。这就是因为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文化震惊,经过彼此了解后产生了文化谅解,最后达成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硬要通过一个强制的方式,很可能会扼杀了文化自主发展的契机,许多文化面临绝迹就是因为受到过大的冲击所致。台当局认定的台湾少数民族有14个族群,其中几个族群的语言已经完全流失了;虽然客家人有350万,但年轻一代不会说客家话的比例占70%;年轻人会说英语的比例超过母语,由此可知语言因为文化融合的关系流失得特别快。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如何不伤害到文化的生机,既需要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又需积极的态度。
   中华文化自秦朝一统以来都是书同文、车同轨,当简体字碰到繁体字时,应该如何融合呢?采取交集还是联集?如此的讨论早已在海峡两岸学界热议多年。大陆使用简体字,称为规范字形。台湾也不认为自己使用的是繁体字,而是标准字体,也就是正体字。台湾所使用的是源自于中华文化的正体字,大陆发展出来的简体字也有它的文化背景,这要如何标准化呢?有学者建议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让文化自行整合,走出一条它自己的路。
   如今在网络世界中,两岸合作的“中华语文知识库”终于上线了,在文化浩瀚的领域中,语文只是小小的一步,但这小小的一步涵盖着两岸间彼此的包容和理解,却是两岸分隔60年来文化融合的一大步。
  共同的文化记忆打动两岸观众
  从2008年魏德圣的《海角七号》开始,台湾本土电影这几年确实是火了。年初,《阵头》和《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先后突破亿元新台币。岛内评价是:台湾电影业已告别多年低迷,迎来“小阳春”。
   在岛内红火,在大陆也吸金。九把刀导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去年年底西进大陆,上映一周票房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对于电影这个文化产业来讲,岛内有限市场制约成长,“登陆”对台湾电影而言,绝对是加了把火。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大陆取消台湾电影进入大陆市场的配额,这一利多效果正逐渐显现。去年11月以来,大陆电影市场出现台湾热,几乎每隔半个月就有一部台湾电影在大陆上映。恋上台湾电影,成为大陆电影市场的一道风景线。
   台湾本土电影对大陆观众的吸引力在哪儿?导演和演员,不少对台湾民众而言尚且都是新面孔,对台湾文化的关注才是重点。电影像记忆的匣子,又似街边的一扇橱窗,或记录往事,或呈现当下,对于不少大陆观众而言,他们在看的就是流动的宝岛影像。喜不喜欢看?反应不一。台湾电影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轻松搔到台湾人的痒处,大陆观众有时候却很难明白。比方说,讲述夜市文化的《鸡排英雄》就有一些大陆观众觉得看不明白,这也是因为两岸文化有差异。
   看电影之于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意义,大概没有几个大陆观众是冲着这样的命题去买票的。然而,他们每个人却都实实在在参与其中了。通过电影,看对岸的文化。打开一扇窗,看到不同的就是消除隔阂和误读的开始。电影本身又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大陆观众与台湾导演的交流、看同一部电影两岸民众的交流、两岸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渐次展开。两岸拥有许多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一起拍电影、说故事,会打动两岸的观众。

标签:小步 一大步 融合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