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景的作文 > 正文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能让学生感到生活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
  一 运用“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
  教学中,我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有兴趣的生活素材代替教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趣味问题”时,首先让两名学生介绍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注:两名学生分别住在学校的两边),介绍自己每分钟走多少米,然后现场编题,替换课本中的原有例题,然后让两名学生登台表演。这样使学生感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也存在数学问题,因而有一种亲近感,激发了兴趣,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通过表演,学生明白了相遇问题中的“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有关术语的含义。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 运用生活语言,让课堂充满乐趣
  数学语言抽象、枯燥、乏味,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始即以故事入手讲了“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给一群猴子分桃,先给第一批(4只)小猴3个桃子,第一批猴子嘟囔着走了。第二批(8只)小猴上来了,嘴里不停地叫嚷,3个桃子不够吃!不够吃!猴王说:“那就给你们6个桃子吧!”第二批猴子听了高兴地拿着桃子跑了。第三批(12只)猴子又上来了,嘴里不停地叫嚷着:“6个桃子太少了!”猴王又说:“那就给你们9个桃子吧!”第三批小猴一听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分到的桃子最多,连忙抱着桃子跑了。同学们想一想:你觉得猴王分得公平吗?学生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后,热情高涨,兴趣极高,学习积极性甚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
  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剪窗花感知对称的意义,再搜集、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然后用纸折一些对称图形让学生猜对折后形成的图形来理解:对称轴是一条直线,直线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最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结果发现了教室的黑板、门窗、课桌等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发现面具、树叶、风筝等也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发现数字0、8也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发现英文字母A、C、D、E等是轴对称图形;还有的发现汉字田、中、口等也都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意义,最后由小组合作去创造轴对称图形。这样学生从生活入手,在活动中创作,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学习,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 展示数学知识来源,让学生掌握概念
  数学是大量概念的集合,而概念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它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舍弃了事物的非本质方面的同时,又失去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变成了一段抽象的数学术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数学学起来很枯燥。因此,在教学新知时,应从学生实际入手,通过展示数学知识来源,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现实社会中的数学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能了解知识的实际背景,再把它抽象出来,获得相应的数学概念。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长方体的应用,收集长方体实物或图形、照片等。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收集到的各种实物或图形、照片等。通过摸、看、议等方式,初步感知它们的共同特征,再选择典型的实物通过反复拆卸与组装,使学生体会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及其具有面、棱、顶点三个具体特征。
  这样通过实例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数学概念的来源,也掌握了概念。
  五 再现数学的现实应用,实现生活化教学
  通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抽象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生活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情境,充分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我在教学“比例尺”时,让学生回忆观察: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例尺,怎么用?有的说,画地图时应用比例尺;有的说,建房时画房屋的平面图时应用比例尺;还有的想到了电视、电影画面、画画等;更有的想到了军事作战的沙盘模型和测绘图等。因此,当学生面对一幅中国政区图时,要求画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或标出学校在这幅图中的位置,或要求把学校操场画到作业本上时,他们都会兴高采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解决什么问题等,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六 强化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会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小学数学学习,不但要注意贴近生活,还要注意及时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不仅可以用实践来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学习了利息、纳税等百分数的应用后,让学生给家长当好参谋,就如何把自己家多余的钱作储存更划算,为家庭设计一个较好的方案。结果学生通过调查、计算设计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案。例如,方案一,把多余的钱存三年定期,因为得到的利息较多;方案二,把多余的钱存一年定期,因为得到的利息虽不如三年的多,但是回笼资金比较快;方案三,把多余的钱买国债,既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又可以多得利息,因为国债利息高且免征利息税。
  在“简易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去解决旅游消费中的数学问题:国庆节老师准备去大连游玩四天,请帮老师调查一下有关这方面的消费情况。通过师生的共同调查,收集从朝阳到大连的有关费用的数据(图略)。在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大连四日游的全部开支并加以整理后,设新议题:请大家帮助老师计算一下,这次旅游带多少钱比较合适。这里渗透根据未知数的值求代数式的结果的内容知识,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设计方案,出谋划策。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数学知识,而且经历了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和作出判断这一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
  七 在生活化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以实际事例为背景,用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去解决数学中比较抽象的问题。
  第二,通过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课堂双向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真切切地存在于生活之中,养成爱数学、用数学的习惯。
  第三,从生活中大量采集感性材料,善于用生活中的原型建立数学概念,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第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可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责任编辑:庞远燕〕

标签: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 能力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