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如何在语文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代表固有的现成的知识,“渔”则代表探究知识的各种方法。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才能终身受用。可是,当我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深入研究之后,还应当加上一句“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其中,“欲”代表着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发挥80%以上,反之则不足20%。所以,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语言的魅力――听觉刺激
  所谓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想和感情的外壳。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所以,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智力劳动效率;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功底,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的组织效果。因此,不断锤炼课堂语言,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用富有艺术感和审美变化的课堂语言,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让课堂出现生机盎然的景象,使学生在诗意的情境中充分享受语文的诗意,从而激起学生良好的审美体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情感性、激励性有神奇的魔力,能唤起学生的所有灵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语文课上还有一种极其重要的语言形式――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知,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强化了情意的熏陶,阐释了人文的精神。通过朗读,我们可以领略到《春》的希望和活力,领略到《听潮》中海的温柔和狂野,领略到闻一多的浩然正气,领略到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当一篇篇课文经过学生的声音演绎成为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旋律时,朗读已经悄悄扣开了学生的心门,学生不仅爱上了朗读这种有声的语言艺术,也爱上了充满无穷魅力的语文课。
  二、形象的魅力――视觉刺激
  荀子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善假于物,其中,电教媒体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值得一借的“宝物”。电教媒体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它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尤其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把多媒体引进课堂。例如,在教《岳阳楼记》时,我播放了录像短片,让学生通过荧屏上的洞庭风光,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的气势。又如,在教《爱莲说》时,我利用电教媒体出示图片并带领学生观赏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高洁。再如,《斑羚飞渡》一文,那群生性温柔的老斑羚,在生命的悬崖上,在生死的抉择中,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以生命做桥墩,心甘情愿地选择了死亡,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斑羚那献身的壮美,我适时播放了斑羚飞度悬崖时的动漫,让学生震撼不已。
  多媒体教学就这样把学生带进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当然,多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万不可忽视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单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滥用。
  三、问题设疑――激活思维
  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和培养。巧妙设疑,就是一个有效的重要手段。古人都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准确、鲜明的设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越过理解障碍,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掀起教学高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和教学的需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使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积极思考,从而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例如,在教《风筝》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和问题: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那是老师的偶像。(“偶像”一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他是谁呢?先看看别人是怎样评价他的吧!(展示毛泽东和老舍先生对他的评价,宕开一笔,既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又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同学们都猜到老师的偶像是谁了吧?他就是――鲁迅。(然后,我出示鲁迅的基本情况。有了前边的铺垫,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今天我们要用别样的方法来认识他,通过解读他的文字,来解读他的性格,他的心灵。下边我们阅读课文,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此刻,适时地抛出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等原则,掌握好质疑设问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我们都记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我们多角度、多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以饱满的热情,专一、持恒的自觉性投入到学习中时,我们就开创了教育的新天地。
  (责编 张翼翔)

标签:激发学生 课上 语文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