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本质\问题及模式的完善] 高校学生的本质属性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当前,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高校的重视,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培育企业家精神,但目前各个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指出,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功利性、课程和实践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构建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包括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孵化四个阶段。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 模式
  [作者简介]刘万兆(1979-),男,河北唐山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李学东(1973-),男,辽宁海城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业和市场营销。(辽宁 鞍山 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辽宁省新时期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辽教发[2009]141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085-03
  一、引言
  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比例不到1%,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很低,只有2%~3%,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以失败告终,这不得不让人对高校的创业教育产生思考。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培养,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从当代大学生特点出发,构建符合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因此,本文将以创业教育的本质为主线,结合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培育企业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开拓精神,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我国向创业型经济转型的大潮当中。由于对学生特点理解不够准确,创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充满功利性
  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来源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构建与实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是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所以这种应急式的创业教育导致了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知识、技能的层面,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创业的方法,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放在首位。学生创业的动机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谋求个人的高层次发展。所以,功利性创业教育的结果会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创业者数量不会很多;另一个就是创立的企业寿命很短,即使成功也是个别的现象,也不具有可持续性,不能体现高校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近些年大部分省、市的高校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相继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并以必修的形式,面向各个专业开设。然而仅仅一门课程不能形成一个体系,难以形成对素质的培养。以辽宁为例,从开课内容来看,更多的高校停留在“创业的基本理论”,一般在12~24课时不等。这样的内容是必要的,但是从内容上不能培养大学生对创业问题的深刻思考,这种素质类课程和其他课程几乎是一样的。从授课形式来看,由于要面向全校开课,所以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合班上课,班级人数都在100~200人。这种形式的授课效果不能保证,且难以互动。对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存在较大局限性。另外,很多创业教育老师是学院派,授课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有些高校在授课方式上采取了讲座的形式,但授课内容、教师等都是没有变化的,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撑体系不健全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更大的责任在于整个社会,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社会支撑体系要求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与高校建立一种长期的支撑关系,不仅包括提供创业实训环境,同时也包括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近几年,浙江、黑龙江、辽宁等地纷纷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很多企业成为创业实训单位,但是这样的实训基地并不多,数量远远不够,在操作层面还存有很多问题。同时除上海交大、北京大学等少数高校外,很少有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与大学生进行合作。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创业实习基地不充足,大学、企业、政府没有形成一个支撑创业教育的体系。
  三、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完善思路
  围绕创业教育的本质,创业教育模式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激发创业激情,主要通过营造创业氛围、创业大赛、企业家论坛和创业初级课程(创业必选课)的形式来实现;第二阶段是培养创业素质,主要通过创业专题、创业案例课和校内外创业实训基地来实现;第三阶段是培育企业家精神,主要通过创业精英特训、素质拓展训练、企业家论坛等形式实现。在这三个阶段完成后,如果涌现出几批创业团队,就到了第四个阶段――孵化,将通过多对一的跟踪指导来使其顺利发展。这四个阶段都要涵盖在大的创业环境范围之内,将国家、地方和高校的相关政策落实到每个阶段的适当形式中。各阶段的逻辑关系如图所示。
  
  (一)第一阶段――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1 缔造出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以往的高校,看到的更多是充满书生意气的学生,培育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当下,企业是社会的主体,校园资源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新时期的毕业生。高校是学生密集的场所,有着各种需求和市场,同时又有着相当一部分勤工俭学的学生。所以,建立浓厚的校园商业气息是一个趋势,校园宣传栏,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出售信息,例如化妆品、打印、复印、照相摄像、电脑维护、课本、数码产品、高校商品交易网等。
  同时,学校还要大力宣传校内外创业典型。大学生创业作为当今高校的热点,宣传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应该从四方面做好宣传工作:首先,成立专门的网站、期刊、报纸、橱窗,交流创业思想,宣传创业典型;其次,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聘请校内外创业典型,交流创业经验,开设创业论坛;再次,由专门的教师负责对学生创业协会工作的指导,并定期与之交流创业知识;最后,创业教师与地方新闻媒体应该密切合作,定期推荐大学生创业团队。
  2 创业大赛、创业论坛。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应该定期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同时更要设置较吸引人的物质、精神奖品。学校创业部门专门组织老师为各个团队细致地培训,这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团队精神。高校应形成制度化、水平化的创业论坛。每届论坛聘请两位校外企业高层领导、两位资深学院派老师、一位大学生创业者和一位学生主持人,就大学生创业的某一领域问题进行深刻讨论。激发灵感。学生从中不仅能学到创业技能,更能领受到企业家应有的气度和风格。
  3 创业初级教育。创业初级教育是创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应该以必修课的形式向低年级学生开设。授课内容上,主要介绍国家、地方、学校的创业优惠政策,市场环境,创业者素质,商机的把握,企业法律形态,企业注册流程,企业与国家关系,企业运营管理基本过程。上课形式可以采取合班的形式,采 用多媒体教学并配有相关图片和视频。授课形式也要体现出与一般课程的不同,塑造出创业所特有的气氛。可以采取讲授+互动的形式。对学生的要求也要鲜明,考试形式可以分组撰写简单的《创业计划书》。
  (二)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1 创业专题课。该课程是对创业初级课程的深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较掌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策略。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运作管理、采购管理、公司日常管理、战略管理。教学形式以专题的形式授课,每个老师负责一个专题,这样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理论浅显、通俗地表达清楚,适当配合图片、视频案例。考试的形式是分组撰写《创业计划书》,并答辩。
  2 创业案例课。该课程主要体现了对创业知识的分析、运用。这门课的特点是引发学生对创业问题的深刻思考。该课程由十几个经典案例组成。案例的领域涵盖IT、快餐、酒店、商场、家政、中介服务等,案例的内容涉及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客户关系、采购、企业组织等各个方面。上课班型不宜过大,不超过60人,老师将学生随意分组,让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最后,老师做总结,当场对各组排名,并给予成绩。期末成绩,就是平时成绩的加总。我校实践证明,这种上课形式的效果非常的火爆,每个团队都深刻思考了案例中的问题,组内同学积极配合,积极主动地发言。
  3 校内、外实训基地。创业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创业作为素质教育,实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创业素质是在实训中不断锻炼出来的。创业实训也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校生的创业实训,应该侧重在周六、日的时间或者假期,地点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主。这样不仅不耽误学习,也可以到企业学习、锻炼。在这方面,学校起着重要作用。创业实训基地,学校可以从两方面来建设和完善。
  一方面,建立校外创业实训基地。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企业都应该通力合作。所以,高校应该从所在城市寻找一批典型的企业,作为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必要时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这些企业涉及服务业、信息业、制造业等不同行业,并且给学生提供轮换岗位,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的运作,领会处理问题的思路。学生在企业实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企业管理的氛围,对其将来创业有着巨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高校建立自己的创业基地。对于有激情、有条件的学生团队,学校要给予场地、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部门对其管理、扶持,不能出现管理缺位。创业团队可以在学校指定的地点展开经营,并定期接受指导教师的审查。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校园内部经营一些小的项目,如二手书市场、产品的校园代理、家教中介、促销员中介、打印复印等。如果小项目做强做大,即可扶持进入创业基地。
  (三)第三阶段――培育企业家精神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所以,在其系统掌握创业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思想进一步提升。这也是西方国家培养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方面。培育企业家精神,我们认为可以从创业精英特训班、素质拓展训练和企业家论坛来努力完成。其中企业家论坛前文已经有过描述,这里我们对前两者做详细叙述。
  1 创业精英特训班。该班型的培训对象是具有很高的创业激情、较好的创业条件的学生。培训目的主要是近距离地分析企业,为创业中的问题提供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培训的内容侧重实践,诸如老板常犯的错误,如何激励你的员工,企业经常出现的危机,如何打开市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课人数控制在35人之内,便于良好地互动。培训的场地最好按照SYB要求,U型布局。上课的教师至少两位,其中至少有一位是企业管理层人员。培训完毕,学生会对创业充满信心。目前,我校已经在大学生科技园规划了专门的培训教室,正在组织实施特训班的建设。我们认为,学生在经历了系统的创业知识学习,亲身体验了企业运营的过程,再经历精英班的培训后,思想会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2 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是艰苦的,需要体力上、精神上的耐力。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锻炼一个人情商、智商和逆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在正式创业前经历几次素质拓展训练是必要的。素质拓展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整创业者的人格。训练内容可包括户内游戏和野外生存能力训练、团队比赛等。在哈佛商学院,素质拓展训练与案例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应用在我们学生身上,定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第四阶段――企业孵化
  经历了创业教育模式和实践体系后,如果有部分创业团队开始注册、运营企业,那么作为高校在提供场地、资金的同时,应该为每个团队配备多名校内外指导教师。在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从法律、市场、管理、战略等各个方面共同扶持它的成长。

标签:本质 完善 高校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