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心理罪:画像

时间:2017-05-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剖析尸语者,浅谈心理罪,粉碎十宗罪

【试水】剖析尸语者,浅谈心理罪,棒打十宗罪

由于枪城评书的主体是网络小说以及武侠小说,很多枪众对目前国内新兴的一种小说题材——刑侦类知之甚少又或者看过却不知从何说起。本人不才,虽涉猎不多,终究有话可说。不如就在枪城目前对此类书目评定未曾形成一定之规的今天,从个人的角度结合已有评价标准对目前很火的三部刑侦类小说做出相对合理的评价。

在评价之前,我有必要强调一下我的评价标准,欢迎有不同意见者与我多做交流。 愚以为刑侦类小说最关键的评价标准是其内容本身在合理的基础之上吸引人得程度的优劣。

所以我列出了刑侦悬疑类小说评价的几大要素,欢迎书友们参与讨论指正。

另,本标准仅适用于评价此类小说中与案件有重要联系的部分,其他部分不予评价。 0.设定

〇破案手段的特殊性

①破案人员的破案手段

②作者对该破案手段的了解程度

③作者描述的真实程度

④作者描述的详细程度(详细要恰到好处,不等于啰嗦)

⑤技能与技能的分配

1.案件剧情

①案件的完整性(案发、侦查、推理、破案等步骤,可根据类型的不同增删,但本身逻辑必须完整)

②破案过程与方法的描述(方法可以各异,逻辑必须严谨,严禁开上帝视角)

②.③破案人员运用其破案手段的频率和巧度

②.⑤破案关键点

③作案手法

④作案动机(包括嫌疑人和被害人的故事等等)

⑤与其他案子的关联性

⑥犯罪现场

⑦案件的典型性和新奇性

2.人物

①人物塑造

②人物关系

③人物冲突的合理性(作案动机奇葩的绝对要扣分,但有的动机不是你随便说奇葩就奇葩的)

④人证

⑤人物的典型性

3.布局

①.故事外的布局

②.故事本身的布局

③.段落的布局

以上四个要素以及第零要素,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因为第零要素为小说成立的前提和亮点所在,故地位特殊。

4.文笔

①文笔的华丽程度

②文笔的熨帖程度

③文笔的工整程度(语病与表述不清扣分,破案过程表述不清扣到死)

④文笔的剧情承载力

⑤词汇的积累量(尤其指近义词)

先要说的是《尸语者》,这部作品是由一位资深法医结合专业知识和已有案件创作而成的系列作品,最初发表在天涯,原名叫做《鬼手佛心》。目前《尸语者》系列已经出版三部,分别为《尸语者》、《无声的证词》与《第十一根手指》。笔者不愿意多说这部书取得的成绩,但是很愿意扯一扯这部作品取得成绩的原因。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当今这个x而优则出书的社会,一位法医出书并不是难以想象的事,但是作品火爆还需要市场迎合,前段时间兴起的国外和香港的法医影视作品(其实国内的《少年包青天》、《重案六组》等刑侦题材电视剧也对这类小说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无疑为尸语者系列带来了潜在的消费人群。

在尸语者的第一部中作者为大家呈现了二十个短小的故事,从主角成为法医开始说起,用简单的案子来铺设背景,从最简单的判断死亡时间开始让读者熟悉法医的办案过程,一点

点的深入叙述法医学知识,既显得高端专业,又避免了读者因为行文太过专业而放弃阅读,可以说为后续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中作者尝试了新的写作方式,用一个连续杀人案串联多个无关联的故事,创作篇幅也有加长,这无疑意味着案件难度的提升和更多法医专业的办案手法的呈现,频频出镜的痕迹鉴定员和随之而来的痕迹鉴定知识也成为此系列令人称道的亮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案的破获,以凶手患有逆向射精疾病来当做最后悬念,不免有点小看读者智商,或者说作者也想不出其他的点子,但这一点可以说是国内悬疑推理小说的通病,笔者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可以说从前两部作品的步调可以看出,接下来的作品将会是精彩的。

然而第三部却让人略有失望,不知道是创作周期的原因还是作者受困于笔力于和构思力的关系,第三部的作品除了依旧强大的法医学基础之外几乎可谓是漏洞百出,至少也是槽点满满。首先是对节奏的掌握,按理说前两部进行了如此铺垫之后尸语者的读者群已经有了一定的法医学知识基础,至少也对于基本的问题有了了解。对于尸斑、斗拳状等问题完全可以一笔带过,至少也该根据案件具体需要尽可能的少说(新知识展开的部分不算)。可是作者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并不愿意这样做,而是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叙说。

举个例子,单就焚烧尸体的“斗拳状”来说,第三部中出现的两个焚烧尸体的案件尸体都成斗拳状态,(可以说尸体只要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被烧后都将呈斗拳状态,简单点说就是烧“抽了”)虽然第二个案件的“斗拳状”因为尸体曾被装进拉杆箱而显得鸡肋,但很明显这一特殊的现象无助于破案,更和“生活反应”无关。如果说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还有普及知识的意义,后面赘叙则毫无意义。(更有趣的是,两次提问斗拳状是不是生活反应的居然是同一个人,可以想见后面的作品如果再出现焚尸案件也许此君还要再次发问。)

其次就是案件的漏洞和毫无新意,可以说《尸语者》系列的案子较之《十宗罪》系列所谓的大案要案来说并没有显得很重口,尤其第一部很多都是普通的案子,法医知识的描述才是让普通的案子变得不普通的着色笔。然而一味的突出法医的作用,难免让案件侦破本身出现漏洞。第三部中一个扛人抛尸案发生在芦苇荡中,泥地里一定会留下脚印,人体的重量完全可以通过脚印的深浅来判断,可是痕迹鉴定员毫无作为,只会给法医打打下手,难免让人失望。当然,不排除现场存在其他情况的可能性,但是如果真是这样,也只能证明作者的描述存在漏洞,让读者往其他的地方去联想。不过,真相还是趋向于笔者所说的前者。

第三部中最大的败笔是同样串联故事的主线案件,犯罪分子用法医手法掏出多名死者完整内脏器官,又在最后一名死者身上留下主角的精斑来嫁祸主角,然而真相大白时却发现犯罪分子不过是上一部主线案件已伏法的犯罪分子的遗孀。而她的职业是护士,掏器官的手法

是在网上自学而成。这样的解释即便可以说通,又怎么能让读者满意?笔者认为,真正的破解悬念应该是让读者认为凶手就该是他,而不是让读者觉得凶手只好是他。这才是这类悬疑小说真正的精髓所在,这一点来说,不论是尸语者还是国产的悬疑推理小说,要走的路都还很长。

就尸语者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在读者圈子内较为受追捧,然而始终相对小众,而作者想要写出更加优质的作品从而让更多人关注,也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故事的可阅读性,普通的小说可以通过提升文笔来一定程度的弥补剧情的不足,反之亦可。而尸语者系列则需要通过更加专业和精深的法医知识来弥补故事性的不足和文笔的稚嫩,最好是一边继续能介绍之前很少介绍到的或是没介绍到的较浅显的知识,一边拔高加深,走“高大上”路线,这是它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有人会问,专业精深的法医知识不是会让文章变得更加艰涩么,如何增加故事的阅读性?首先,尸语者这个系列已经有了前三部的基础,后续的作品如果仍旧停留在这个层面是很难再吸引读者的,而大部分读者的知识积累也足以让他们接受更加新鲜深入的知识和内容。其次,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是专业的东西,对那些非专业人士的吸引力就越大,精深的法医学知识,对部分小白读者的吸引力简直是致命的。而这种不明觉厉的东西在汉语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偏偏又不会造成太大的阅读障碍,这就使得很多明明对此一无所知的读者对其趋之若鹜。但是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必要的注解还是不能少的,至于如何将这些内容体现在具体的案子上,就要靠作者的构思和积累了。

二、增加主线剧情的构思。二三两部已经让那名犯罪分子和他的老婆全部落网了,据我所知他老婆那有钱的爹也是植物人了,他的儿子是个婴儿而且也已经死了,也就是说这家人死绝了,那么后面故事就应该与这些人和事无关了,希望作者可以走出自己制造的思维牢笼,重新审视人物关系和故事设定,多参考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和真实发生的大案要案,构思出一个相对完成精巧的故事,至少精巧度不能低于第二部的主线故事,不然阅读体验又会大打折扣。

与《尸语者》系列用专业知识撑起来的高大上相比,《心理罪》系列虽然也是靠专业知识镇场的作品,但是由于心理画像学较之法医学更加不为人知,其专业知识却更加容易叙述和被人理解,再加上雷米在书中通过案件的分析、故事的发展和深入不停的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剖析以及借主人公之口对人性做出较为深刻的解读,使这一些列的故事更加的深刻和接地气,也更加接近其他各类型的小说作品。

心理罪与尸语者的最大不同还在于故事的结构,尸语者的故事虽然从第二部开始有了一

个主线,但仍是以单独的故事为主体,所谓的主线故事只是一个暂时无法处理的案子,是扎在主人公心里的一根刺,这根刺扎在那让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在分析每一个新遇到的案子时都努力找寻找拔掉那根刺的方法和灵感,最终找到真相,这个结构无疑是适合尸语者的。而心理罪的主人公在每一部中都只在解决一个案子,主人公作为一个普通警察,却是案件的核心,他可以最大程度的参与案件之中,这是尸语者系列主人公无法做到的,法医的工作毕竟有限,很多案子法医甚至帮不上忙,这也注定尸语者无法或者说很难成为长篇小说。

心理罪的主人公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但他却是不情愿的走上了个人英雄的路,从《第七个读者》到《画像》再到《城市之光》,主人公的成长之路可谓坎坷不堪,所欲凶徒莫不是因为他而滥杀无辜,让他颇有些“天煞孤星”的感觉。他不杀伯仁,

心理罪:画像

甚至不怨伯仁,伯仁还是因他而死了,这也间接导致了主人公后期自我毁灭意识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尸语者的第三部主线剧情就有意无意的在往心理罪的模式上靠拢,即凶手冲着主人公而来,滥杀无辜后被揭发。不过无论是构思上还是篇幅上老秦较之雷米都还是有较大差距,哪怕是秦明被凶手嫁祸也显得有些不痛不痒,让读者的代入感大打折扣,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故事发生的背景问题,心理罪的故事大多发生在主人公身边,死者很多都是与主人公有关的人,而他优良的职业素养和敏感的神经又让他能很快的意识到案件的性质,于是故事开始变得紧凑起来,气氛也烘托得不错。尸语者中看似复仇,实则和主人公关系不大,以至于直到发现自己的精斑前主角都不知道这事和他有关。另外这也许也和法医淡定的性格和高冷的职业外表脱不了干系,而且这也与该书中一贯的叙述风格相一致,我就不妄自评判了。

从心理罪的五部曲来看,雷米是一个写作思路较为清晰的人,也是一个较为重视因果关系的人,这样的人处理问题一般较为谨慎,写作的情节也很少出现跳脱的问题,除非遇到解不开的死结,不会有什么突破下限的雷人情节出现。这点从一开始就表现在了主人公的设定上。主人公方木在《第七个读者》中第一次出现时不过是一个对心理学一知半解却有某种天赋和敏锐感知的大学生,然而人生遭遇重大变故,室友成了连环杀手,被害人有自己的同寝兄弟,一起抽烟的好哥们,还有来不及表白的心上人。这一方面说明了凶手的扭曲,而另一方面,却是方木的自作聪明为凶手提供了作案目标,知道真相的方木只好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并且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于是在第二部《画像》中,成为研究生的方木除了钻研心理学小有成就并偶尔帮助警方破案之外,为人一直低调或者说自卑,不敢于他人多做接触。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有一定的道理,当邰伟将他的优秀表现公之于众后,果然为他引来了另一个丧心病狂的对手——孙普。

标签:画像 心理 心理罪画像txt 心理罪小说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