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心理测量者下载

时间:2017-04-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心理测量资料(个人提供)

区分度 区分度是衡量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在编制测验时筛选题目的依据

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越高,越能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该道题目被采用的价值也就越大。

区分度的常用指标为D,取值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测量学家伊贝尔认为: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鉴别指数法和相关系数法。

鉴别指数法

比较测验总分高和总分低的两组被试在项目通过率上的差别得来。

D=PH-P L

PH为高分组(即得分最高的27%)被试在该题上的通过率,PL为低分组(即得分最低的27%)被试在该题上的通过率

相关系数法

通过计算某一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得分或效标分数的相关系数来判定。相关越大,区分度越高。

(1)积差相关法。

当项目和试题总分都采用连续分数计分时,可用积差相关法来计算项目的区分度。用变量X表示学生在某项目 上的得分,用变量Y表示学生的测验总分,其积差相关系数即可代表该项目的区分度值。

(2)点二列相关。当项目以二分法计分、测验成绩以连续分数表示时,可用点二列相关公式计算区分度

分半信度

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常用信度检验方法之一。反映测验项目内部一致性程度,即表示测验测量相同内容或特质的程度。具体分析是在测验后将测验项目分成相等的两组(两半),通常采用奇偶分组方法,即将测验题目按照序号的奇数和偶数分成两半,然后计算两项项目分之间的相关。相关越高表示信度高,或内部一致性程度高。

当两部分方差相等(方差齐性检验呈齐性时),可以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加以校正:r=2r'/(1+r') r‘为两半分数间的相关系数,r为整个测验的信度值。

如若方差齐性检验呈不齐性,则可采用以下公式:

(1)弗朗那根公式:r=2(1-(S1+S2)/S

S1 和S2 分别表示被试两半测验上分数的变异值,S 表示全体被试在整个测验上总得分的变异数

(2)卢纶公式:S'/S

r为整个测验的信度值,S为同一组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之差的变异数,S表示全体被试在整个测验上的总得分的变异数

难度

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在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作为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难度的计算一般采用某题目的通过率或平均得分率。测试的难度水平多高才合适,这取决于测试的目的、项目的形式和测试的性质。

难度的两种定义: (1)P=1—x/w 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容易,值大时表明试题难,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2)P=x/w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难,值大时表明试题容易,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难度的计算: (1)主观性试题的难度

A 基本公式法:P=1—x/w

B 极端分组法 P=1—(XH+XL)∕2W XH :高分组的平均得分(前27%),XL

:低分组的平均得分(后27%)。

(2)客观性试题的难度

A 基本公式法 :P=1—R/N R 为答对人数,N 为全体人数。

B 极端分组法: P=1—(PH+PL)∕2

PH=RH/n 叫高分组通过率,RH:高分组答对人数,n:总人数的前27%。PL=RL/n 叫低分组通过率,RL:低分组答对人数。

真分数

数学概念基本概念

属于假分数)。

拓展

有时也有“负真分数”的提法,指绝对值小于1的负分数。 没有最大的真分数。

注意: 分子为0时候不是真分数;例如:0/6,虽然0小于6,但0/6不是真分数。原因是“将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真分数的例子:2/5(五分之二),分子必须要小于分母,才可称为真分数。

心理测量

在心理测试中,真分数指的是为研究方便,我们把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那个数值称作该特质的真分数。

它只是一个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得到。因为任何一种测量无论多么科学总会存在误差。我们只能通过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操作方法等方法来使观察值尽量接近真分数。只要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误差不是太大,或者说误差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的测量也就可以看作是可接受的测量。

信度效度(四、五章)

四种水平的心理测量量表

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

即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

属性表现出现,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

表和等比量表。

(一)命名量表

这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二)顺序量表

它比命名量表水平更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在顺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有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

不但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

(四)等比量表

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一般说来,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测验长度和信度值及其原因斯皮尔曼-布朗公式信度矫正公式的灵活应用和计算难度和区分度关系

难度矫正公式计算

16PF(P264)

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F。卡特尔在其人格的解释性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问卷,从16个方面描述个体的人格特征。这16个因素或分量表的名称和符号分别是: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客观题分数矫正公式

篇二:心理测量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

孟子明确指出了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与物理现象一样,具有可测量的特征。

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他不仅观察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不易实现这种现象,而且认为其原因是一心不能二用,这恐怕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分心测验”了。

1925年格塞尔婴儿发展量表的前导。

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七巧板”,在某些方面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验的一种方法。 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和对偶,类似于现代西方言语测验中常见的填字和类比。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思想,东方文化特点:首先,他们都是描述性的,没有定量的标准;其次,心理测验往往将心理特点(能力、人格、智力等)与道德观念联系起来。

7.科学心理测验产生的原因。

⑴对智力落后者分类和训练的早期关注。心理测验产生的最初原因是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治疗的需要。

1838年法国医生埃斯科罗出版了两卷本著作,第一次明确地对智力落后与精神病人作出了区分。

另一位法国医生塞国恩的贡献也特别重要,他是训练智力落后者的先驱。

⑵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实验室,许多早期试验心理学家都在这里接受训练。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验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

8.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是倡导测验运动的主要人物。这虽然不是正式的心理测验,但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

高尔顿也是评定量表和问卷法应用的先驱,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还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

9.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10.比内-西蒙量表在1905年发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比内于1857年出生于法国尼斯,起初学习法律,继而改学医学,以后致力于心理测验的研究。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许多教育家、医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公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

文章中他中介绍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的量表。这个量表很粗糙,尚不能准确地测量智商,但它在心理测验史上极其重要,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比内-西蒙量表在1905年发表,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

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表示,但其通常翻译和提法为“智力年龄”。

比内在1911年去世。

11.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

纵观心理测验的发展,人们常说19世纪80年代时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内的智力测验的10年。

⑴操作测验的发展。由于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所以就有操作测验的问世和发展。 ⑵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运用团体测验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测量许多被试,这是心理测验方式的极大进步,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

⑶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这些测验为了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适用的工具,逐

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此外,普通能力倾向(智力)测验也向多元化发展。

⑷人格测验的发展。

心理测验的另一领域是涉及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方面的人格评估,通常包括对性格、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和态度的测量。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受到计算机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统计方法的改进的极大影响。而“因素分析”的理论从1904年斯皮尔曼提出智力二音素论开始,经心理学家近一个世纪的争论和研究,已日趋成熟和完善,给现代心理学测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心理测验的发展。

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所心理实验式。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成为中国最早的心理测验专著。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并主持编制心理测验事宜。1924年,陆志韦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心理测验的发展

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1989年,成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验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心理测验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种类和功能

1. 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所谓“一定的法则”是指测量行为发生时采用的规则或方法。所谓“事物”是指我们要测量的感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一般来说,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就是确定一个事物的属性的量的多少。通常人们所说的测量,指的是给事物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2. 测量有两个要素:一是参照点,二是单位。对任何事物确定出一个量都要有一个计算的起始点,这个点就是参照点。参照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的零点,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心理测验中所用的参照点都是相对的,因而测量的结果常常不能以“倍数”的方式解释。理想的单位的条件:有明确的意义和有相等的价值。

3. 量表就是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命名量表:是水平最低的一种测量量表,用数字来代替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顺序量表:不仅表明类别,还能表明不通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不能进行乘除

心理测量者下载

运算。

等距量表: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又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比例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4. 心理量表的性质: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因为对于人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来说,绝对零点时难以确定的。

虽然心理现象适合在顺序量表上进行测量,但大多数心理学家喜欢把测验成绩转换为等距量表,最常用的转换方法是转换为标准分数,即把顺序量表转变成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等距量表。

5.什么是心理测验?

著名的心理测验专家阿娜斯塔西认为“心理试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行为样本: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往往也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样本进

行观察,来间接推知被试的心理特征。

标准化:是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标准化的量一个重要步骤是建立有代表性的常模。

客观性:心理测验的客观性的某些方面,总是与标准化的讨论联系在一起的,即对心理测验的客观性要求牵涉到标准化的问题,因此,在不受被试主观判断支配的范围内,测验的实施、评分、解释应是客观的,要尽量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程度。客观性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测题或整个测验的难度水平的确定必须客观。

6. 心理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验的间接性: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断出他的心理特质。

(2)心理测验的相对性:我们在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以每一个被测得的结果,都是与他所在团体或人群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

(3)心理测验的客观性:首先,测验用的项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经过标准化,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其次,评分计分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再次,分数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7. 心理测验的种类:(1)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

(2)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⑶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⑷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8. 论述心理测验的功能:⑴从实际应用角度看:人才选拔、岗位安置、临床诊断、教育评价、心理咨询和治疗

⑵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搜集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实验分组

第三节 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

1. 错误的测验观:⑴测验万能论;⑵测验无用论①某些人格测验侵犯了个人隐私;②测验为宿命论和种族歧视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⑶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2. 正确的测验观:(1)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决策的辅助工具:除实验法以外,心理测验法的出现是心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之一。这是若有相应的心理测验,就可以帮助有关部门作出科学的决策。(2)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尽管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手段,而且实际生活中也在广泛应用,但是心理测验从理论到方法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过分夸大心理测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不对的。(3)科学地看待心理测验,防止乱用测验: ①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②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③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④正确解释测验结果;⑤注意测验的保密。对测验的保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测验内容的保密;二是对测验结果几个人隐私保密。

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对象、目的及目标

1. 在编制测验前首先要明确测量的对象:也就是该测验编成后要用于哪些团体。其包括三个重要的维度,即年龄、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

2. 测验的目的:一般来说;显示和预测。由此我们可以分为两类测验:显示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1)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相似的测验。有些观察法、行为评估法也都是显示性测验,题目取自一个很明确的总体的测验即是样本测验,题目取自一个全开发的总体的测验即是标记测验。(2)预测性测验:指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1)工作分析:对于选拔和预测功用的预测性测验,主要任务是对所预测的行为活动作具体分析,我们称之为任务分析或工作分析。(2)对特定概念下定义:如果测验是为了测量某种特殊的心理品质或特点,那么测验编制者就必须给所要测量的心理或行为特质下定义,然后必须发现该特质所包含的维量将通过什么行为表现出来或怎样进行测量。(3)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如果测验是描述性的显示测验,它的目标分析的主要任务则是确定显示的内容和技能,从中取样。

第二节 测题的编写技术

1. 搜集有关资料:题目的有关来源 (1)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2)理论和专家的经验(3)临床观察和记录

2. 命题的原则及编写要领:1、命题的原则(理解):⑴内容方面。首先,要求题目的内容符合测验的目的;其次,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第三,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互不牵连。 ⑵文字方面。使用语言要准确,语句要简明扼要,最好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尽量少使用双重否定句。⑶理解方面。题目应有确切的答案,题目的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题目格式要容易理解。 ⑷社会敏感性方面。应尽量避开社会敏感性问题,如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应使用。

菲利普对于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怎样鼓励被试作出真实回答的策略: ◇1命题时假定被试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过多的倾向。◇2命题时假定规范不一致。◇3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2、测题的编制要求:对心理测验的题目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对被试的要求不同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提供型选择型题目。提供型题目要求被试给出正确答案,如论文题、简答题、填充题等;选择型题目要求被试在有限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如选择题、是否题、匹配题等。选择题我们比较熟悉,它由两部分分构成:提干和选择。题干就是呈现一个问题的情景,一般由直接问句或不完全的陈述问或不完全的陈述句构成。选项就是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常常是包括一个正确答案,若干(一般是1—5个)错误答案,其中错误的答案叫“诱答”。

第三节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

一、测题的编排

1、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⑴测题的难度排列易逐步上升。⑵尽可能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⑶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

2.两种常见的试题排列方式:(1)并列直进式:整个测验按试题材料的性质归为若干分测验,在同一分测验的试题依其难度由容易到难排列。(2) 混合螺旋式:先将各类试题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试题加以组合,作交叉式排列,难度则渐次升进。

第三章 测验的信度

第一节 信度的概念

1.信度是指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信度理论定义:传统的信度理论认为,每一个测验的实得分数(X)总是由真实分数(T)和误差(E),两个部份构成的,公式为:

X=T+E

讨论一组测验分数的特性时,可用方差导标具体分数,公式:

(测验实得分数的方差)= (测验真分数的方差)+ (测验误差的方差)

操作定义: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方差与总方差(实得分数的方差)的比率,或者是真实分数方差占总方差的的百分比。计算公式:

由于真实分数的方差是无法统计的,因此公式3-3可转化为:

在(书上)图3-1下面的话看一看。

2、信度的指标

(1)信度系数:大部分情况下,信度是信度系数为指标,它是一种相关系数。理论上说就是真分数方差与实得分数的方差的比值,公式是:

(2) 测量标准误:信度系数表示一组测量的实得分数与真分数的符合程度,但并没有直接支出个人测量分数的变异量。

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呈反比关系:标准误越小,信度越;标准误越大,信度越低。

3、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1)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总的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由真实分数的方差决定的,也就是测验的总变异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百分之几。(2)比较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一个测验究竟信度多高才适合,才让人满意呢?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 =1.00,但实际上办不到。一般原则是:当 <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作团体比较;当0.70≤ <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当 ≥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3)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从信度可以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这是测量标准误的应用。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二是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看书公式3-8。(4)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测量标准误和测验信度在评价两个不同测验的分数是否有明显差异时也非常重要。这种比较包括两个人不同分数的差别和同一被试在两个测验上的差别。

第二节 信度的类型及估计方法

1、 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他的计算方法是采用重测法,即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

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的特点而异,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重测信度的前提假设是:⑴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稳定的;⑵每个人对前一次反应的遗忘程度相同;⑶在时间间隔中没有学习另外的与测验有关的东西。

2、 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它是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被试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复本信度的高低。 复本信度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复本测验的选择,因而是题目取样问题。

同重测信度一样,复本信度也要考虑两个复本实施时间间隔。如果两个复本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施测的,相关系数反映的才是不同复本的关系,而不掺有时间的影响。如果两个复本的施测相隔一段时间,则称稳定与等值系数。稳定与等值系数既考虑了测验在时间上的稳定性,也考虑了不同题目样本反应的一致性,因而是更为严格的信度考察方法,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内部一致性信度包括: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1)分半信度:指采用分办法估计所得的信度系数。这种方法估计信度系数只需一种测验形式,实施一次测验。通常是在测验实施后

篇三:心理测量

导言

测量的定义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测量的类型

物理测量:长度,温度,质量,速度 生理测量:血压,血糖,脑电 社会测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心理测量:智力,人格 测量的基本要素

参照点: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相对参照点

单位: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即同一单位对所有人来说意义相同;相等的价值,即第一单位与第二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单位与第三单位之间的距离。 测量的量表: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连续体。

量表的等级: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比率量表 ①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分为两类

标记:球员号码;类别:数字只是一种名称的替代物,各种分类标志用数字表示,如男或女。 ②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首先要给测量对象排序 。

③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如温度,偏爱程度等。但建构等距量表不是容易的事,心理学的研究常常只能做到顺序量表。

④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如身高、体重、速度等,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极为罕见。

四种测量量表的比较

量表等级 命名量表 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 比率量表

绝对零点 无 无 无 有

加减运算 不适用 不适用 适用 适用

乘除运算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适用

功能 分类和描述 排序,确定等级 差异比较 比值比较

统计分析

次数、众数、百分比、χ2 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

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t检验、F 检验 几何平均数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1)心理测量的特征

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②能力倾向测验——个人的潜在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分为一般与特殊能力倾向测验

③成就测验——经过正式教育或训练后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④人格测验——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动机等,分为自陈人格问卷和投射测验

②团体测验——一段时间内一名主试同时测量许多人

②诊断性测验——对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而预先做出的诊断

③预示性测验——了解人的潜能和未来的表现

②非文字(操作)测验——测验内容通过图形、仪器、工具表现,较少受文化背景影响,

“文化公平测验”

②目标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一个绝对标准比较 ③潜力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

3. 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1)心理特质的含义

心理特质就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2)心理特质的可测性

Thorndike: 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 McCall: 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3

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

实测到的分数。通过改进和完善测量工具及方法的方式来使得观察分数尽

X?T?E

T表示真分数;E表示随机误差(不包含系统误差) E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③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

平行测验: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一致。

222

SX?ST?SE

②真分数变异还可以分成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

22ST?SV?SI2 222SX?SV?SI2?SE

心理测验的结果解释:常模参照

? 常模与常模团体

? 参照常模解释分数,通常是将被试的分数直接或间接地以在某个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表

示。这个用来比较的参照团体,称为常模团体(norm group)。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就是常模(norm)

? 常模团体的性质

? 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组群体或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子群体)。 ? 任何一个测验,都有许多可能的常模团体。 ? 在制定常模时,首先要确定常模团体。

? 在解释常模参照分数时,必须首先考虑常模团体的组成。

心理测验的常模

? ?

四种主要的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

?

按照随机表顺序选择被试构成样本

?

(二)系统抽样

?

系统抽样要求目标总体无序可排,也无等级结构存在。

?

(三)分组抽样

?

先将群体进行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

标签:心理测量 下载 心理测量者百度云下载 心理测量者第一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