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巧设三问,干净教学_初中几何教学中巧设开放题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如何把语文课上得干净利落,是困扰许多高中教师的难题。本文从教材的题目、内容、特色三个角度入手,结合具体事例,拟好三个问题,以更清晰地展开教学。   关键词:三问;题目;内容;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49-01
  
  听了许多老师上的课,总感觉要么云山雾罩,缠夹不清;要么支离破碎,味同嚼蜡。不禁反思,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把一堂课上清楚就那么难么?这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呀!到底是自己的知识储备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心灵世界出了问题?以自身之昏昏,能使学生昭昭么?我想更多的原因可能在于缺乏有效地指导,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再加上心灵浮躁,才使得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感于此,我想我一贯践行的三题提问法,在如今这种内容多、课时紧、要求高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那么,为什么要设计三个问题,而不是四个五个问题呢?
  首先,从中国文化角度看,“三”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数字。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万物的本原,“三”这个数字可进可退,可以衍生出许多小问题,视教学需要进行拓展。
  其次,从教学过程角度看,问题太多,势必会冲淡教学重心,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
  再次,从学生接受角度看,其兴奋时间一堂课在三十分钟左右。问题太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最后,从整体效果角度看,三个问题显得干净利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比较大气。
  怎样设计三个问题呢?以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教材为例,我的做法是从这三个角度入手:
  1.从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能够折射文章的思想,涵盖文章的内容,展示文章的特色。因此,抓住了文章的题目,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如在教学《江南的冬景》时,我围绕题目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①文章写了几幅江南的冬景图?②作者认为江南的冬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③你正生长于江南,你认为江南的冬景如何?从对文章的概括分析中,让学生感受到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从而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在教学《一个人的遭遇》时,我扣住题目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①文章写了一个人怎样的遭遇?②从这些遭遇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③文章写的仅仅是一个人吗?三个问题的解答既梳理了文章的故事内容,概括了文章的人物形象,又探讨了文章的深层内涵,领悟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辩能力,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认知的规律,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
  2.从内容入手
  只有把握住文章的内容,才能领会作者的情感。怎样把握文章的内容呢?它需要你去认真地理解,深入地分析,合理地设计。
  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第一部分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①我与地坛有什么关系?(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近)②来到地坛我见到了什么景象?得到了什么启示?③想通了怎样对待生活后,作者再看地坛景物,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三个问题立足文本,要求学生捕捉课文有效信息,分析语段具体意象,从而领会作者前后的情感变化,品味珍惜生命的主题,显得干净而利落。
  第二部分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①母亲对“我” 的爱,体现在哪里?试从心理和行动两方面去寻找。②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这样一份深沉的母爱,作者当时能否理解?从文中找出依据。③等到作者能够理解母亲的爱时,母亲却已不在了,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哪些道理?教学时,配上《我与母亲》、《秋天的怀念》录音,许多学生感动得泪流满面,为这么一份伟大的母爱而唏嘘,为自己曾经的任性而自惭,为能让母亲骄傲而努力。
  3.从特色入手
  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阅读这些文章,就好象跟一位位名家交流。只有把握了文章的特色,才算是了解得深入。
  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①读了这首诗,你对毛泽东感到最佩服的是什么?(浩大的气势、远大的抱负等)②在词中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进行概括?(视野、色彩、动词、情感)③从已学过的诗词里,还有哪些也能体现出毛泽东的浩大气势来?再从四个角度去重新赏析《沁园春•雪》,进一步领会毛主席诗词的特色,辅之以课外拓展《洋人如何评价毛泽东》,布置随笔《我心中的毛泽东》,全班掀起了一股毛泽东热。许多学生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在这过程中,又跟上“立大志,践行动”主题班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这一切都发端于这三个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我扣住欧•亨利小说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特色,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①琼是一位画家,居然识不破这叶子是假的,这符合生活逻辑吗?②贝尔曼冒雨画叶、突然去世可能吗?③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前文有伏笔吗?学生在寻找讨论过程中,深刻地领会到了欧•亨利小说结尾的特色,为他的匠心独用而倾倒,为他的精心设计而折服。
  总之,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地去钻研教材,精心地去设计问题,大胆地进行取舍。让我们的教学如行云般展现,拓宽学生的眼界;让我们的教学如流水般叮咚,滋润学生的心田。

标签:干净 三问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