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演讲稿 > 正文

演讲稿中医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医药启蒙教育演讲稿1

我心中的中医药

--重继承,精创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几千年来,中药,作为防治疾病的武器,对于保障国人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西药的迅猛发展,中药却被逐步推到了风口浪尖。中药缺少可靠统计数据支持,有效成分多且其药理机制复杂,令中药遭受西方世界质疑其科学性,更有甚者说中药是伪科学,提议将中药剔除出历史舞台。听到世人对中药的误解、污蔑……我们岂能无动于衷?岂能不思考如何让中药重新得到世人认可?

西药一般有可靠统计数据支持,作用机制清晰可见,有效成分单一明确,见效快而且便于携带,可随时服用,种种优点使西药迅速得到国人的肯定。但是中药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还记得2003年非典铺天盖地,现代西医对非典束手无策,多半病人使用中药治疗,效果明显,疫情才得到有效控制。中药在这一特殊时期发挥的独特作用说明什么?说明了中药依靠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所强调的整体观念、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强调的不仅仅是治病,更是防治结合,这比之西药更具优势。 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要明确中药学的发展,

不能背离中医药理论,这是前提,是核心;其次,要加速吸收、应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包括西医西药学的知识和技术,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发展自己,而不是单纯的“中药西化”。 在技术上,应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采用现代科技,将中药材或中药提取物制成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制剂。只有这样,中药在新时代才能继续发挥它神奇的功效,让世人了解中药,相信中药,重新认可并放心服用中药,让我们为中药正名!

在青春飞扬的年龄,我们莘莘学子更应做到重继承,精创新,让中药这朵奇葩在世人面前骄傲绽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2016中医授课比赛演讲稿

2016中医授课比赛演讲稿

9

中医授课比赛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大家觉得学中医吃不吃力呀?在座有没有同学每天都六点起床去晨读,背内经,读中药的?你会不会郁闷怎么眼睛看进去的东西总是从耳朵里溜出来,过没一会儿就忘了?是不是觉得虽然接触中医一两年了,始终没能建立起中医的思维,掌握中医的学习方法?每次考试前拼命把题库做得滚瓜烂熟,但考完之后又把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广中医试卷难度不大,分数还是比较可观,临时抱佛脚也能六十分万岁。不过我想提醒大家一点,如果大家将来想从事临床的话,那打好中医基础是绝对必须的!绝不单单完成那张试卷就ok了,这可是关乎一辈子的饭碗,关系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运用‘中医四诊’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心得”,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帮助大家寻找到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方法。

同学们,大家都学过中基和中诊吧?你把那些零碎杂乱的知识点记牢了吗?给大家看一份东西(ppT)这是我蹲了两个星期图书馆,面包当晚餐,浩浩荡荡做出来的一份三十二页的《中基知识扫描》——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的哦!那时考前做完这份扫描,还是有点成就感的。理清线索,筛出重点,挖掘内涵,把中医学大厦的骨架粗略地搭建起来。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身干劲,考完中基,开始上中诊,我就想着要着手整理《中诊知识扫描》,那样,到了期末,自然也得心应手胸有成竹。然而,一翻中诊书,我就觉得似乎每句话都是重点,每个点都应该牢记,而且诊断要点不像阴阳五行脏腑经络那样逻辑严谨,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可知一而推十。光是“望色”一节,足以让我跋前疐后踟蹰不前。我瞎折腾了好几天,不但没理出头绪,反而把信心弄没了,还把身体累病了。 那个周末我就回家了。有个晚上,我和老爸促膝长谈到凌晨四点,我老爸是咱们大师兄,广中医78级学生。谈话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他将当年学习中医的经验方法传授给我,将他行医二十余年的心得体会与我分享。最让我赞叹不已的正是他巧妙地运用中医四诊诠释学习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的要领。<第一课件大家都知道四诊吧?对,望闻问切! 首先,接触一门崭新的学科,踏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宏观地俯瞰——对学科特点,内容,性质有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就好比来了一位病人,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望诊”,了解病人的精神面貌,整体情况。看似简单的一步,却是接下来整个诊断过程的一个基础。“望而知之谓之神”,如果我们能通过对目录的浏览,对绪论的通读,便明白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范围、重点,因其特质制定学习方法,往后学习便如驾驭轻舟,如鱼得水。落实到中诊的学习,通过“望”课本,知道中医诊断学由三部分组成——四诊、八纲、辨证:四诊为辨证获取全面而详细的信息,八纲是辨证的纲领性指导,而辨证是四诊的目的,也是处方用药的依据。把握了这个主线,心中已了然,大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自信。

接下来是按部就班,一字不漏地系统接受知识,包括听课和看书,这就相当于四诊中的“听”。面对虽然只有一百来页,但却几乎字字讥珠,句句精华的中诊书,如果囫囵吞枣,便要深得书中精华,并将其化为自有,那绝对是异想天开。好比病人刚坐下,连主诉都没有,直接就问“医生,你说我怎么啦?”我之前因为尝到做《中基扫描》的甜头,便想着照搬到中诊学习中,跨越了系统学习的阶段就想做总结,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在点滴积累的过程,无论心中多少困惑,路上多少困难,都要坚信“守得云开见月明”,先把所见所闻都统统丢进背篓里。这就像一个耐心而又细心地医生,默默地听着病人诉说,从他发病初始,经过演变,到现在的状况,期间经历多少起伏跌宕,还要掺杂一些看似混淆视听的次要信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倾听过程中,医生的脑袋需要高速地

旋转,筛选能反映问题实质的关键点,去伪存真,去繁索简,随着信息掌握量的增大,清晰的头绪迟早会露出水面。这个过程医生最忌心浮气躁,随意地打断病人,无意中引导了病人的意向,甚至误导病人为自己主观臆断的诊断结果“作假证”。所以,切不可妄自对知识做取舍,特别是依据所谓的考试题库,只记忆题中有的,不顾知识系统的整体性,忽略了细节上的关键点,不但做不到目牛无全,更是管中窥豹。

“闻诊”完毕,接下来才是问诊——有重点有目的地搭建自己的思维体系,临床上便是开始按照辨诊的雏形进一步获取信息。这好比考前的冲刺复习,课本已经学完,背篓里塞满了凌乱的要点——课文斑斑驳驳的划线,书里密密麻麻的笔记,学过了又忘记的,新学的还没记下的——有些慌乱,有些迷茫,还有些彷徨。不用担心,“知识扫描”该上场了!可能负责周到的老师已经为你悉心准备好一份复习重点,或者师兄师姐有遗留下以前的应试指南。但那些终究是别人的东西,还不能成为你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把全书再从头到尾过一遍,把握了线索,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隐藏的规律,理清逻辑层次,筛选重点,做出一份完整的知识扫描,这才真正你自己的东西,是你对这门科目掌握程度的真实反映。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不可避免地淡忘了某个知识点,但你心中有数地翻阅“扫描”,当年深刻的印象又历历在目——人不是储存信息的机器,人是懂得思维的高级动物。大学毕业出去后,关键不在于你记住了多少百度一下便随手可得的信息,而是你敏捷的思维能力,准确的定位能力,全面的统筹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在第一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最后便是“切诊”。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载的老爸透露,其实到了问完诊,大概是什么证心里已经有数,切脉更多是进一步验证结论,还有发现疏漏或错误而已。这又对应练习和考试——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查漏补缺,完善改进。

我自己将“四诊”作为方针付诸学习实践,确实受益匪浅!的确,无论是期末考还是期前考,中诊答题我都得心应手。假期跟父亲出门诊,望形、听音、问诊、切脉,都有板有眼,像模像样。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千年来经久不衰沉淀下来的精华,如果我们把这种思路和智慧迁移到学习上,无论是现阶段对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以后接触临床课程,甚至是终身学习的过程,都有助于我们更快速、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不知大家听完我的这番话有没有一点启发呢?相信在座同学肯定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非常欢迎和我交流,我也希望能得到各位高手的指点。谢谢大家!9

篇三:大医传承中医文化运动演讲稿

大医传承中医文化运动演讲稿

全民健康 中医复兴 人人知医 天下无医

---大医传承

导读:一直有人问我大医传承是什么?大医传承目的是什么?大医传承传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医传承?今天我把大医传承的演讲稿找了出来,相信大家读完以后会对大医传承有一个新的认识。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先生们:你们好!

我们必须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现实:全国(世界)人口总数的95%是有病的人!任何国家政府都无力支付这笔医疗费用!这种状况正在逐年增长。(总人口95%以上是病人,每年有一千万个家庭因病返贫。)面对这个健康危机怎么办?这是人人的问题,人人都有责任去思考怎么办?

这个健康危机是从哪里来的?会是什么恶果?怎样去解决,政府在思考,医学界在思考,人民也在思考。今天我们没时间说造成健康危机的历史原因。我想只用一句话说:我们离开自然规律越远,我们的灾难便越多。医学离开生命规律越远,疾病便越来越多!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回归自然!我今天说的回归自然不是复古,不是离开文明!不是!是文化的复兴,人类文明的大发展,诠释生命本能的中医学问世。

提到中医,我们不能不提到近百年中医遭到的三次封杀,五十年改造。这四个事件看似没有联系,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有一股势力在操纵着这一切行为。今天我不讨论这个问题。我只想问一句:全国中医院有多少位中医还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治病?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朋友们对中医还留有几分自信?还有几分感情?我们今天也

不讨论这些。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今天中医的局面是昨天造成的。我们不知道昨天的原因怎么能知道如何改变今天、创造明天 的新格局呢?请诸位注意:我们把精力放在创新,不在于惩旧!

这十数年来,特别是科技部贾谦教授开始做中医药发展及战略研究课题以来,我便听到“挽救中医”、“思考中医”、“救救中医”。其实,一个文化体系的兴衰,自有它自身内在的原因在,任何神仙皇帝也不可能生杀一个文化体系。中医也一样。封杀也罢,改造也罢,无论阴风鬼火,暗剑明枪,中医以其五千年的根文化,没有任何动心任性,在五十年默默的思考,在冻土中孕育着生机,等待着泰来,静待着春信。“构建和谐社会”,“科学治国”,“自主创新”,“春风”已经发动!一个新的中医体系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高疗效,低成本,无药源性疾病,无医源性疾病,无终身服药疾病,无不可治的疾病,而且一方多治、多人一方。中医出现了融合中医大小流派、各个辨证体系的,医家认识自己、能说明白自己,也能使人人明白中医是怎么治病、是怎么治愈病的系统理论。而且穿越地域,无分时序、国界、人种,世界人类所共同的生命本能医学。同时中医传统的传承方式比之分科教学的学校模式,复制临床全科医生缩短至少七至八倍。

中医药21世纪的新发展,生命本能系统中医学以无与伦比的优势,担当起全民健康中医复兴的责任。全民健康中医复兴,千头万绪,最重要的关键在“大医传承”。

什么是大医?善治未病者为大医。什么是未病?大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及免疫性

演讲稿中医

疾病——在萌芽之前、形成之初,谓之未病。虽然没有疾病的现象,但身体内部已经形成必然发生大病的机制。此时施治是“明者见于未萌,智者避于无形”。具备这样能力的医生谓之大医。凡能治未病者都必然能治已病,当然常见病、多发病都在大医能力范围之中。“大医传承”用祖传与师承的传统方法,师父把一生的积累、成功的成果,无保留、无偿的传授给弟子。这便是大医传承的简单过程。

“大医传承”的成功,乃中医向人民宣布:中医复制临床大医只须一年时间,高效、廉价、简单、易行、一方多治、众人一方、无毒无害。

我所说的向人民宣布,是广义的人民,包括曾经封杀过、谩骂过中医的人。中医是和谐文化的核心,中医没有敌人,它从不吝惜把健康给每一个接受它的人。中医本身便是和谐的载体,它会把中华和谐文化带到世界人迹所到之处。

曾有人问我:百分之九十五的病人是多少?全民健康如何能实现?难以想象,能解释一下吗?

我说,非常好。按现在国家总人口的95%应该不少于十二亿五千万,

这些人每年

支付的医疗费用是个多大的天文数字!而且病人在每年增长。从这个现象,与现今的医疗体制,国家的经济状况来看,当然是不可实现的!而且这是昨天的状况。我讲的是明天。我想先说明天的医疗条件。我们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所谓“亚健康”(亚健康是外国人的病名,我们早在一千八百年前便知道是一种病,而且治愈率理论上是百分之百)。“亚健康”的发病原因又正好是药源性与医源性造成的。而且“亚健康”又是大病发生的基础条件。没有“亚健康”便没有大病的发生。没有药源性、医源性伤害便没有“亚健康”。如果我们切断“亚健康”的发生之来源;在二年内治愈已发病的“亚健康”,又切断了大病发生之源,我想我们的病人会减少绝对多数。这不过是三、五年的事。做到这点,我们已经具备了所有的条件,唯有缺少合格的中医师。我知道,我们现在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能治未病、大病的不多,而取得中医执业资格的考试很难。但我等能给予你治未病大病的行医能力。我不能给你行医资格。我想,这个问题是绝大多数学子们所忧虑的。我在这里敬告诸位:你不必担心,人民所需要的,便是国家的需要。只有具备了能力,才能获得资格认证。

全民健康,中医复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大医传承”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第一步!到中医复兴之时,也是全民健康之日。中医复兴的第二目标是“人人都知医,天下无枉死;有病自家治,大病可商量”。中医的最终发展到“天下无医,生民无病”。郭生白代表朱良春先生、周仲瑛先生、陆广莘先生、祝总骧先生及科技部贾谦教授再次向诸位致意,谢谢!

标签:演讲稿 中医 中医护理演讲稿 中医康复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