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雅思 > 正文

【对宁波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路径选择的思考】 县域综合竞争力

时间:2019-03-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仍在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宁波6县(市)综合竞争力存在不平衡现象,南三县(市)(奉化、宁海、象山)与三北县(市)(余姚、慈溪、鄞州)之间的差距较大,“北强南弱”的特征十分明显。对此,本文通过对宁波县域经济优势的分析,揭示了其发展中的问题,指明了宁波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宁波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路径选择思考
  
  一、宁波6县(市)综合竞争力的分析
  
  宁波市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东南角,全国海岸线的中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最近,被联合国评为中国国内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之一。但宁波发展过程中的“县域特征”比较明显,全市土地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县域面积8332平方公里,占91%。宁波全市总人口596万人,其中县域人口439.5万人,占73.7%;2006年度GDP累计达2864.49亿元,其中县域经济占61%。
  由此可见,县域经济仍在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测评,可以发现,宁波6县(市)综合竞争力存在不平衡现象,南三县(市)(奉化、宁海、象山)与三北县(市)(余姚、慈溪、鄞州)之间的差距较大,“北强南弱”的特征十分明显。但并不妨碍我们对6个县(市)进行综合性的点评,总结优势,揭示问题,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
  1.综合竞争力最强的鄞州
  鄞州在经济实力、综合服务、科技教育、对外开放、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大多数指标都领先于其他县(市),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地域渊源,鄞州都与宁波中心城市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使之更多地分享了中心城市经济外部性的正效应。商品意识较浓,市场化程度高,企业机制灵活,特色块状经济比较突出,在服装、仪器仪表、文体用品等行业创造了国内一批著名企业,整体经济发展快速而稳定。由于鄞州多年来有县无城,只是依附宁波中心城市而生存,致使建成区面积及人口等方面受到空间限制,一直与自身经济实力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鄞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抓住撤县建区的机遇,尽快与中心城市在功能、产业、布局上形成互补态势,未来可以着重发展房地产、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工业和都市型农业,推动鄞州由一个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向城市经济转型。
  2.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慈溪
  慈溪市虽然在全国县(市)综合经济发展指数测评中只排在二十几位,但其表现出的经济活力,却极其明显。主要表现在:大量的非国有中小企业成为慈溪经济发展的支柱,特别是民营经济非常活跃,善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发展空间,能够在小商品世界里创造新的消费市场,并培养了一大批可以驾驭市场的企业家人才。同时,政府更多的是采用“放手”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因此,即使在外部经济环境有所不利的情况下,企业也能够迅速反应,积极应对,确保了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慈溪在科技人才资源、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层次等方面与自身经济实力不相适应,显得相对滞后。诚信观念、人文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工建设,慈溪的区位优势将大大改善,接受上海全面辐射明显增强,未来该区域有可能成为众多跨国公司首选的产业配套加工基地,进而带动本地产业(或产品)的档次、品质有一个显著提升。城市结构和功能将发生巨大变化,通过物流带动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运转,一个百万人的城市将屹立于杭州湾南翼。同时,要通过诚信意识的宣传,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从而为经济持续发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3.加工制造业最具特色的余姚市
  余姚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指标上,拥有一定的优势,全员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社会保险网络较多,尤其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优于其他县(市),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功能构架比较明确。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加工基地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初步构筑起了以日用家电、塑料模具为优势的特色产业群,具有较强的产业加工制造基地的竞争实力。但余姚市场经济还欠活力,微观经济基础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区域合作方面缺乏新的举措,产业技术含量亟待提升。借助各类工业园区,整合优势产业,加大体制创新,构筑国内一流特色产业加工制造基地是余姚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主动接受大都市经济圈的辐射,积极拓宽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与合作范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拓展城市功能。
  4.旅游资源优势最突出的奉化市
  奉化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产业竞争力优势明显,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势头较好。在电子通讯、服装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临海优势,加快发展了海洋产业。科技教育基础较好,相比其他县(市)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源。奉化的经济总量偏小。企业机制转换缓慢,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弱。社会文化理念相对陈旧落后,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
  未来要加快建设与宁波中心城市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主动接受辐射,全面接轨,在服务中发展自己,增强实力。积极构建电子通讯、服装制造、食品加工为特色的都市型工业园区。重点是要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更新旅游观念,挖掘文化底蕴,丰富旅游内涵,以大旅游观念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快体制创新步伐,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5.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象山县
  象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渔业资源享誉全国,海洋旅游资源特色明显。建筑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较强,享有“建筑之乡”的美誉。针织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品牌意识渐浓。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县城规模总体偏小,对外交通有待进一步改善。利用外资和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明显滞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需要尽快优化。
  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建设,扩大县城规模。加大海洋开发力度,优先扶持发展海洋旅游业,积极发展现代渔业,提升海洋加工业,打响海鲜餐饮业。做大做强建筑企业,以过硬的工程质量赢得市场的信誉。积极调整针织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6.生态环境最具竞争力的宁海县
  宁海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县域行政区划调整力度大,县城规模明显扩大,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经营机制转换较快,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模具、文教用品、食品饮料等行业都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创造了“用工业发展思路抓农业”的新战略,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综合服务功能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明显偏低。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亟待改善。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对外开放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宽。
  努力强化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逐步构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结构,全力推出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促进模具、文教用品等优势产业逐步朝低能耗、低污染、环保型方向发展,尽早创出生态旅游品牌。积极宣传生态示范县的特色,鼓励国内外企业加大对各类生态建设的投资,进一步扩大宁海建成全国生态型经济强县的影响力。
  
  二、宁波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1.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构筑区域性特色产业簇群
  许多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能够培育出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从宁波县域产业现状出发,未来着重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取自己的优势产业。不仅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而且还要从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以该产业或产品能否在国内外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来判断其是否有优势、有竞争力。二是加快产业整合。透过六个县(市)“十五”规划,不难发现,县域产业同构现象依然很严重,必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克服目前各县(市)“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实施错位竞争发展战略,构筑起合理分工布局的区域性特色产业簇群,如以鄞州、奉化为主形成的服装制造产业带,以慈溪为主的日用小家电出口加工基地,以余姚为主的塑料模具加工基地,以宁海为主的文具生产基地,以象山为主的针织出口生产基地。
  2.以工业园区整合提升产业,推动城镇化进程
  解决县(市)产业布局分散的最有效途径是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布局园区化。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相关产业聚集,通过骨干企业或龙头企业的纽带,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同时,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建设质量检测中心、创新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做好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着力推动工业园区集中布局在中心镇和县域城区。依托工业园区,加快人口聚集,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工业园区的作用能在城市功能方面得到进一步放大,实现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性循环。
  3.加快港口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内在链接,实现优势互补
  一是充分利用临港大工业兴起的有利条件,尤其是石化、造纸、汽车等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快县域经济中一些特色优势产业与之相互配套,促使临港大工业的产业链或后续产业(产品)能够在县域经济中茁壮成长,并以此带动县域相关产业在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升。二是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贸易口岸的功能,积极抓好这些功能与县域各类特色产业园区的联结,保证县域相关产品出口的便捷、畅通。同时,通过这个窗口,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与跨国公司的衔接配套生产。
  4.继续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完善微观经济基础。对于国有经济成分较大的县(市)继续加大改制力度,大力发展个私经济或混合经济;对个私经济发展活跃的县(市),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经济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规范化的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与国际全面接轨。二是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队伍。鼓励和组织民营企业家通过不同途径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病,全面推行现代管理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三是积极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各个县(市)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探索试点,特别是在一些公共领域、垄断行业敢于率先打破限制,支持民营经济控股、参股开发建设,在全国各地兴起发展民营经济热潮的背景下,保证宁波能够再次赢得发展先机。
  5.实施环境优化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要加紧清理废止与WTO规则不适应的相关政策,加大县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创造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继续完善县(市)经济服务中心功能。积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减少推诿扯皮现象,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为企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优质服务上。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全面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经济领域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投资者和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构筑开放、宽容、诚信的人文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县域经济文化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县域作为投资者、创业者的试验田。
  
  参考文献:
  [1]叶文涛张明华:《宁波县域综合竞争力评析》,宁波政府网站,2004-12-22
  [2]宁波市计委经研所:宁波地区各市(县)经济发展比较》,浙江经济,2003-7-23
  [3]宁波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战略定位与作用研究》,甬简132第10期,2005-7-7
  [4]浙江日报:《全面提升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浙江日报,2005-2-2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宁波 县域 路径 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