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盖大屋的人】大屋后面盖小屋好么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美国的中国研究,在时间上比欧洲和日本对中国的研究晚得多,成果和规模却后来居上,成为当今海外研究中国的第一大国。费正清是美国的中国学发展过程中无与匹敌的人物,中国学创始人,“中国学之父”。
  如果以田园的、初始的、家长里短的方式来陈述文明。人类无非在这个星球上合起伙来过小日子。相安无事的地方各司其职,耕者耕,织者织,挑水的挑水,浇园的浇园。
  费正清可能是那种盖大屋的人:他垒下的基础此后支撑一代一派学术研究之砖石:他扶持的檩粱就像庇护一方于尚不够完备、不够齐整、不够文明的大自然或文化史。
  大研究 他有别于此前所有的汉学家
  他简直相当于创始了新的学科并且确立了基本的理念。美国的中国研究,在时间上比欧洲和日本对中国的研究晚得多,成果和规模却后来居上,成为当今海外研究中国的第一大国。费正清是美国的中国学发展过程中无与匹敌的人物,中国学创始人,“中国学之父”。自他之后,汉学家才渐渐免于成为简单的语言工作者。中国学由偏重“语言学”分析向现当代中国研究转变:运用多种档案、多种语言、多种社会科学来研究作为一个实体的中国。费正清的核心思想在于:“历史学家应该有全局眼光,特别是应该看到历史的全貌。”
  然而美中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取哪种立场?费正清说“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在某个问题上,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会怎样想怎样做,这样才能得到完整的思想史”;“把中国假想成跟美国一样是错误的”。中国的问题要根据中国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来评估,这是中国学研究的出发点。正是由于坚持这种不同,费正清才有效警告并抵制了许多美国学者先建立一个理论再到中国来找证据的倾向。
  费正清是一个推进学术机构建设的热衷者。史华茨曾经说,他从来没有见到有人像费正清这样有能力调度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完成他的使命。他联结学者、管理者、研究机构、联合委员会;同时通过与同事、学生通信、写备忘录,建立起一个巨大的网络,他是这个网络的中心和源头。后任的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曾说:“在费正清所建立的东亚王国中并没有什么第二任的君主……如果没有这位自信的不懈的斗士,开垦拓荒创建东亚研究的王朝,我们无法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
  1991年,费氏病故,欧美媒体认为是西方中国学学术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大立场他不止是一个学者
  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者。1930年代初费正清执教清华,其时与粱思成、林徽因成为好友。时隔几年,联大时期,他再度来华,以外交官身份做新闻和情报工作。期间他在工作报告中陈述他的观察,分析政治形势,讨论美国政策。
  费正清相信学识越多,快乐越多;越是更好地了解中国,越能与中国和睦共处。“每一个他教导的研究全都在缩小隔阂,使这个世界更光明,更安全一点。”他的态度和研究成果也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界和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看法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
  费正清是一个历史学者。他同样相信了解、研究和认识历史,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或为了过去而过去,研究昨天,是为了当下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故而在以后的教育和学术生涯中,费正清始终坚持,学术和大学应该介入公众生活、干预公共政策。“当然,它们的价值应该超越这些。真正的好老师不需要离开大学即可服务于社会”。
  师道先于别的价值普世
  作为给别人最突出的印象之一,许多人记得这位显赫学者的谦虚。1990年前后中国社科院有一位编审整理出版海关密档,因与费教授研究过的一个题目重合,两方互相都有关注。这位编审在这本密档英文版的前言里生硬、激烈地批评了费正清。其后不久,接费氏来信,对前言中的论点,作了非常礼貌和委婉的回应,对于前言不同意他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观点,他说:“或许是对的”。让人感动,让人惭愧。此后费正清又来信,称颂这本资料集的价值,推荐刊物发表书评;表示愿写书评向美国推荐它,这封信署名于1991年8月19日,25天之后,执笔人费正清辞世。有一个学生这样解释这一品质的来源:“费正清以十分的自信,完全取代了被人感到重要的需要。”这是最不寻常的成就。
  费正清的另一个学生回忆到老师的某个独特而又意味深远的风格,就是对于脆弱的学者自我的尊重。
  费正清说:“在这种高度竞争,高度砥砺进取的学术领域里,学生的自我是最主要的发动机,需要不断地润滑和加油。”他在身边的学术讲谈中发现写得不错的论文,就请学生把它发表在《中国论文集》上。那是一份年刊,发给世界各地的中国研究机构和学者。自己的作品刊登在这样份量的刊物上,简直太容易让20多岁那些小毛孩子轻飘飘;而费氏强调,出版学生的论著,“在他的自信心尚未在迅猛发展的学术领域里受到损害以前就确立他的学术身份”。
  人类社会是一个交互作用,相互教育的社会。所以我们也引述费正清在自己60岁生日时发表的示友人的信作为结尾:对于那些自觉欠了老师债的学生,规则是“不要认为你应该试图偿还,而是要把得于之教师的那些东西传下去。”

标签:的人 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