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音乐高考 > 正文

[执著的坚守] 执着坚守

时间:2019-02-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年前的春天,我尚在诗歌之路蹒跚学步,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间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在山海关绝尘而去。海子带着苦闷和惆怅,离开了他热爱的缪斯。他生前最喜爱的书就有梭罗的《瓦尔登湖》。10年前某个秋风送爽的季节,我开始解读《瓦尔登湖》,读到的是在瓦尔登湖畔摆脱生活羁绊,靠一柄斧头伐木造屋,掘地种粮,过着简朴生活的梭罗。
  贫穷、温饱、发展、繁荣;喧嚣、浮躁、朴素、宁静。我们这些1960年代出生,亲历世纪兴废的文学朝圣者,对这方国土上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同身受,激情万分。诗歌拯救过一代人的命运,重塑了一代人的智慧,也激励着一代人的追求。当我回过头去审视自己的心路历程,才发现徒剩一腔正在消退的激情。
  20多年前,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板板桥”,踏上风雨兼程、饱经磨砺的人生之路,开始在人欲横流的尘世寻寻觅觅。虽不时回归故土家园,却再也没有过儿时仰望满天繁星,怀揣童话时光,小木屋中栖息的日子。城市的生活已改变我的人生轨迹,我早已习惯于优裕丰厚的物质生活,日益发福的身体已难以承受故园凄冷寂寞的夜生活。
  “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始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许会有许多收获”。解读这段文字,我感受到心灵的极度震颤和惊诧。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在水泥浇筑的城市高楼内,辗转反侧,浮想联翩。是心灵始终无法安妥,还是思绪从来未曾停止?直到深入《瓦尔登湖》,我终于明白,尽管远离物质意义上的故土,自己心灵最隐秘的地方,始终为诗歌保存着一方圣洁的领地,那就是梦牵魂绕的家园。
  我原本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城市人。这些年来,混迹于灯红酒绿的人群,奔走在人情冷暖的红尘;品尝着作为“城市人”的儒雅和尊贵。可每当曲终人散,躲进寂寞的斗室,便嗅到自己头顶高粱花子的芬芳,身上沾满泥土的纯朴,骨子里奔腾着五谷杂粮的血液。我只是这座城市的匆匆过客,一个披着城市人外衣的“农民浪子”。
  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我的选择却“围城”般宿命与困惑。当年,作为乡里人,我渴望并努力地跳出“农门”。而今,作为“城市人”,我却总向往并怀念乡村生活。也许,我还没有勇气选择“瓦尔登湖”的宁静,却无法拒绝生命中简单而原始的感悟。我们这些披着城市人外衣的“农民浪子”,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一个无法割舍的梦幻家园……
  当我心若止水,开始重读《瓦尔登湖》,除了对“独居于一处小木屋,小木屋就在那片森林中,距任何邻居一英里之遥,它是我亲手所建的。”在那里可以“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我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的梭罗无限敬仰,我还能述说些什么呢?
  10年前,我曾写下《缪斯的光芒》,豪情满怀地表达对诗歌的顶礼膜拜。5年前,我又撰写了《朴素的写作》,郑重宣示对诗歌难以割舍的情怀。今天,我再次提笔,写出的却是《执著的坚守》,能够表达的却只有对诗歌的执著与坚守。盘点自己的创作历程,检视诗歌馈赠的若干荣耀,面对已经变成或正在变成铅字的文字,我一次又一次自我诘问:果真读懂了关于粮食、物质、生命和人性的真谛么?
  世事的沧桑,红尘的纷扰,浮华的喧嚣,文学的疲惫。让我们这些朝圣者如牛负重,欲罢不能。难道,诗歌陪伴走过的风雨人生,留下的只有欲语还休,永不言悔的执著坚守么?

标签:坚守 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