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游记作文 > 正文

[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大众传媒对教学的作用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辩证地分析多媒体教学与历史教学进行整合的利与弊,并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大众传媒 高中历史教学 反思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有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等;电子媒介有广播、影视、互联网络等。从教学上来看,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教育载体,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新知识。
  一、印刷媒介对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设置了九个学习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以专题式和中外历史合编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新体系。高中历史教学重点在于解读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问题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对于历史教师而言,查找历史资料十分重要,因此反映某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的报纸杂志作为一种历史资料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适合师生课外使用的报纸杂志更是多种多样,如杂志《人物》、《环球》等,这些能够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进一步深化所学内容,拓宽师生的视野,而像《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之类的杂志更是深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其中有各地教师对于历史课改进展的分析,课改出现的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及教学上的指导,是很好的教学参考。
  二、电子媒介对历史教学的促进
  历史教学与大众传媒的结合,迎合了历史学科的特性。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媒广泛应用于历史的实际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历史学科的重要特征是历史无法再现和重演。但信息技术应用可以使学生快速、便捷地看到大量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图片等材料,最大限度复原历史的原貌,“再现”历史过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热情。历史学科跨越古今,信息广博,但教材编写相对简单,历史教师往往感觉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将大量的课外资料引入到教学中,以弥补课内知识的不足。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一书、一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节省了时间,扩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课堂节奏课堂容量。
  多媒体课件不能仅仅是书本的搬家、讲稿的翻版。教师首先要切实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在选取材料时,要坚持宁精勿滥的原则,控制传递信息的量。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和大容量,拼命地搜集和堆积资料,一堂课下来,教学内容可谓丰富,但重难点没有突破,拼命追求大容量却导致了低效益。
  教师制作课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不可以千篇一律。历史教师除了会使用PowerPoint外,还应使用Photoshop,Flash,FrontPage等实用软件,因为PowerPoint只能进行静态的演示,而无法将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动态化。灵活应用多种教学软件,可以帮助历史教师更加游刃有余地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固然有着常规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一定要坚持好适度的原则,避免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不能替代教师主导课堂,泛滥的教学辅助资源反而会喧宾夺主,冲淡课程重点。一节课如果全部被课件取而代之,影视剪辑、五彩纷呈的表格和图解虽满足了学生视觉的享受,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活跃了课堂气氛,但随之也淡化了课堂的严肃性与整合性。再说滥用多媒体课件,让过度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艳丽的色彩同时刺激学生的眼球,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或兴奋过度或疲劳不堪。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同时,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消化和做好笔记,适当的时候还应及时对演示的内容进行调整。
  在课堂有限的空间内,多媒体课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效果不明显的应干脆不用或少用。过多过滥就会喧宾夺主,费时费力,而且会严重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课件在一节课的使用比例应不超过20%,40分钟不超过10分钟。要根据教学需要呈现多媒体。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而课件的内容是教师事先按照教学目标有选择有重点设计好的,所有的内容都是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教师充当电脑放映员和人工解说员,学生则被动地跟着幻灯片,这种点对点式的线性传播方式破坏了课堂的交互性,学生成了信息的堆积者,大量的直观内容蜂拥而至,使学生来不及思考,丧失了思辨的能力,学生探索的能力未能得以有效的释放,因此,课堂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师生互动、对话。
  2.影视作品的大量使用。历史影视作品能够拓宽师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一些优秀的传媒作品不仅仅能够为课堂提供丰富的影音资料,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历史课外学习途径。运用历史影视作品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教师要先试看、预看,要精心选择能够帮助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影视片段,这些被剪辑或压缩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片断,容易造成影视情节的急剧变化和跳跃,使学生理解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解释,使情节前后连贯。不能用所收集的影视作品而对学生进行“电灌”,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影视作品主要通过人物和情节来实现主题,是直观化、表面化的陈述,如果缺乏相应的时间进行思考,则无疑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有学者认为组织课堂影视教学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影视作品走进课堂,如果没能够把握住尺度和分寸,难免就会有喧宾夺主之嫌,甚至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过度兴奋,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偏离了课堂的轨道。
  在人文精神教育上,历史影视作品与文字历史相比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影视作品不仅能辅助历史教学,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确立,都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历史影视作品本身也存在给学生带来垃圾信息,传播虚假历史等不足,要杜绝垃圾内容依附大众传媒毒害学生,近几年描写帝王将相,后宫嫔妃的宫廷斗争的宫廷剧日益升温,有些编剧、导演历史责任感沦丧,为了满足部分消费者低俗的需求,粗制滥造,随意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高中学生由于没有进行过专业性的史学研究,很难甄别历史真伪,一些热播的商业化的历史剧进入他们的历史知识构成当中,其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大众传媒,历史教学绝不能拒之千里。但是,历史教师要本着对教学、学生、传媒负责的态度,对良莠不齐的传媒资源自行过滤,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鉴别优劣,有选择性地参考、应用和借鉴。
  影视作品播放要处理好课堂和课外的时间关系,一些教师利用上课时间放映一些紧扣历史教材内容的历史影视片段,学生们往往会意犹未尽,多数学生希望安排在晚自习或者下午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继续播放。高中生课业负担重,往往无法观看大型的历史连续剧,教师也不能过多占用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要有计划地适当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电影,如《甲午风云》《大决战》等。

标签:反思 大众传媒 高中历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