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优美的句子 > 正文

教育创新的例子【浅议教育创新】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与教育创新是两个出现频率很高的概念,教育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要搞好素质教育,为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必须要不断发展与创新。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本文主要谈谈自己对教育创新的认识,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创新 特征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3-0020-02
  教育创新(Educational Innovation) 即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具体的教育活动有具体的教育目标,总的来看,教育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创新活动应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教育创新包括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课程教材以至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等,几乎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自产生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着创新活动,如学校的创立、课本的出现,都属于教育创新。它的提出不仅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知识经济崛起的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呼唤。
  一、教育创新的特征
  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教育。应试教育并不是指现存教育,而是对现存教育弊端的集中概括。它的最大危害就是变相“奴化”学生的人格。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个性很难充分舒展,思维不能健康发展,导致思想依附,灵魂萎缩,那种唯师是从、唯书是从、分数至上、智育第一,已经成为普遍性的精神现象。而创新教育注重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方面注重德、智、体、美、劳诸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有机渗透,培养其崇高坚定的人生信念、坚韧不拔的奋斗志向、纯洁优秀的道德品质、超凡脱俗的审美理想、宽广渊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灵巧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从事未来创造工作所必备的独特精神品质,如坚持探索、不随大流的独立人格,标新立异、破除陈规的批判精神,不拘陈见、富于变通的灵活态度,博采众长、吸纳百川而又独树一帜的宽广胸襟等。
  二、如何进行教育创新
  1.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创新的前提
  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已经把教育的作用描述的很全面了。尤其在当今,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不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况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娇纵是绝大多数家庭抚养孩子的方式,这样的孩子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育创新的一个新课题。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尊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然而,在传统的认知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孩子是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往往不是在受尊重的范围内。以往孩子要求得到承认和尊重的呼声很弱。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没有尊重,就没有平等,孩子尽管依附于师长,但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一旦需要得以满足,就会有力量,就会前进,就能发展。从教育学讲,尊重也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尊重人格,尊重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
  有人认为,尊重学生就是在降低教师身份,是对学生的妥协。其实不然,尊重是在树立教师的威信,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去理解、尊重和全心全意关爱学生,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既可增进师生情感,同时也可树立教师的威望。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是多谈心,少说教。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关心的问题,开好“师生沟通会”,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去敲开学生心灵的大门。二是多鼓励,少批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使学生增强自信,振奋起来。批评、指责往往使学生感到内心焦虑不安,产生抵触情绪,要把握好鼓励和批评的尺度,先表扬,后批评;多鼓励,少批评。三是多引导,少命令。教师既要有“主心骨”,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计划,把个人意见强加给学生,造成学生围着指挥棒转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和教师拉开距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动员、引导为主,出谋划策为辅,让学生主动去设想、安排学习,教师做些必要的调整完善。这样,学生受到锻炼,信心随之增强,对教师的信任自然也就有了。
   其次,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梁不正,下梁歪”。生活在大家庭的学生当中,教师就好比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自觉地影响着班上的学生,他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管好、教好学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自己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在学生面前要树立榜样。教师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学生对教师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自己也会从严要求自己,这样一来,会不自觉地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达到和谐的关系。
  第三,要有爱心。爱生之心是教育力量之所在。但是光有爱还远远不够,只有加上严格管理、严格教育的爱才能达到真爱的境地,即有情、有力、有度。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教育心理学上讲,调动学生积极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教育能力,也取决于教师的真诚和对学生的热爱。
  2.教育方式与方法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
  针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我认为主要应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才能达到新时代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变灌输式教育、应试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创造式教育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升学率,这是考核教师的唯一指标,也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因此,形成了一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如题海战术、车轮战术,这些都是一种单向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现阶段,我们要提倡的是: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活动,使他们有较多的时间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所谓启发式教育,就是要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来引导知识,启发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思考,从而获得知识,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创造式教育就是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对理论知识的升华与提高。总之,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更高一级实践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如加快计算机网络、电子图书、多媒体教学、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以此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师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获取、传播、加工和创新知识的水平。形成多层次、多手段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的创新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提高教育自身素质是教育创新的动力
  在教师中间要强调终身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接受新观念、新思维。教师的学习对自己是提高,对学生则起到了楷模的作用。教师的学习内容可以多样化,我们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建立立体的知识系统,包括前卫知识、时尚知识、人文知识、信息、网络等科学知识。教师学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学校可以设立校长论坛、教师论坛、专家论坛、家长论坛等,以此促进学习与交流。
  三、结束语
  学习没有止境,创新没有边界,创新教育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机制、方法的创新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本文从教育创新的含义、特征以及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等方面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希望能对当今的教育创新有所借鉴,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桑玉成,黄芳.牢固确立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新理念[J].复旦教育论坛,2005,(03).
  [2]温恒福.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3,(09).
  [3]袁贵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J].求是,2003,(01).

标签:创新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