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阅读 > 正文

高考新改革二表b

时间:2017-05-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06410163412_250439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讲座

生 物 图 表 题 解 题 方 法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王建业

1.生物图表题的概念及特点

凡是含有图、表的生物题统称为生物图表题。 生物图表题的特点是:

(1) 新情景:即通过图表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

(2) 重能力:以图表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功能等,对学生能力要求高。 (3) 比分大:所占总分约1/3—1/2。(见下表统计)

(4) 考查知识呈递进关系:即前一问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问的条件。

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2.生物图表题在高考题中的重要性

生物图表题在历年高考题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在近几年上海、广东高考生物卷中更占有突出位置,故在高三生物教学和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2.1.分数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近几年上海、广东高考生物卷中生物图表题题数一般在12道上下,除2001年以外,一般在70分以上。 2.2.考查层次、知识点分布

考查层次统计(以2001、2002广东卷为例) 1

拔人才时区分度的关键。

从知识点分布看:生物图表题在各章节知识点中均有,大部分知识点均可以图表题形式考查学生。

综合所述,提高生物图表题的得分率是提高生物学科高考成绩的抓手。

3.生物图表题的类型

3.1.按概念分

3.1.1图像题:含有图像的生物题。如细胞的形态结构图像。

3.1.2图解题:含有图解的生物题。主要有生理功能图解、遗传图解、进化图解、生态图解、实验图解、直方图解、曲线图解和综合图解等。

例题1:(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高考新改革二表b)下图是绿色植物和动物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代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两大类物质,A代表 , B代表。

(2)代表光合作用的编号是 ,非生物因素除图中己表示的外,

(3)在植物体内完成③需要量最大的矿质元素是 。

(4)图中⑧为④提供的是 ,图中⑨为⑤的过程提供的是。 (5)图中D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完成此过程需要在直接指导下

2

进行。

(6)图中某些生理过程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B进入植物体内需要呼吸作用提供H、HCO和ATP B.第一过程和10、11过程中产生的ATP性质和用途相同 C.第7生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氮物质很难被动物体再度利用 D.E代表的生理过程主要在剧烈运动或高原缺氧等情况下进行

3.1.3表格题:含表格的生物题。主要有数据表格、过程表格、结果表格、材料表格等。 例题2 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号如下表。

+

3-

2.6种果蝇均为纯合体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 请回答:

(1)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运动器官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 。

(2)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形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表现型及基因型是 。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的理论根据是。 (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wY(长翅白眼雄性)的果蝇,选作母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 。选作父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是 。 3.1.4图表综合题:含有图解、图像和表格的题。主要有一图一表题、二图一表题、一图二表题、二图二表题等。

例题3 下列是用柞蚕的蛹进行实验,研究休眠的蛹变为成虫的必要条件。

实验1:对正常的蛹进行如下实验(注长日照处理为光照16小时,黑暗8小时;短日照处理为光照8小时,黑暗16小时)

实验2对经过手术除去脑的蛹,进行与实验1同样的处理

实验3在己除去脑的蛹的腹部移植入其它蛹的脑,再进行与实验1同样的处理。

3

(1)对实验1的结果进行分析,蛹变为成虫的必要条件是什么?(2)对实验1--3的结果进行分析,蛹变为成虫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光周期的变化是如何调控柞蚕的蛹羽化为成虫这一生命活动?请你作出一种合理的假设: 3.1.5绘图题:含有绘图的题。如重要细胞器结构图、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图、细胞分裂图、遗传图、生态图、实验图的绘制等。如细胞分裂图除了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有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是多少?染色体主要变化特点是什么?若是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若是减数分裂是形成精子还是形成卵细胞?以上问题要先考虑好后再动笔,不然一画就错。

3.1.6设计表格题:含有表格设计的题。如过程表格设计、实验表格设计、结果表格设计等。

例题4在人群中,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己知无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某小组计划调查南京市500个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间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1)如果你是该小组中的一员,请确定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2)请设计一张表格(写在下面),用于调查时统计数据,并给表格起一个标题。

(3)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3.1.7直方图题:含有直方图的题。

例题5 与右图所示的情况相符合的是 ( )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 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所含能量比 C、高等植物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比值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 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3.2.根据题型分:主要有图表选择题、图表简答题等。例题:略

4.生物图表题解题策略

由于生物图表题创设了新情景,因而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和解题信心不足。不少学生说:见到这种题就头发昏、脚发麻、手发抖。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的意思都看不懂,更不

4

用说解题了。由此不难看出提高学生生物图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生物图表题解题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一是树立信心,提高心理素质;二是静下心来,把题目看懂;三是积极思维,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四是先易后难,该拿到的分数决不丢失。五是根据题意和知识点,科学组织答案等。

下面重点就图表题中的图解题、表格题、图表题、设计表格题和直方图题的策略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4.1.树立信心,认真审题 这是解图解题的前提。

(1)静心通读:审题时一定要静心,烦躁不安、心不在蔫、心烦意乱是大敌,审题时最易出差错。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注意找出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如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个还是对?至少还是最多?一个还是多个?多少种还是多少个?等等。

(2)明确条件:首先理清图表中呈现了哪些条件?二是思考题目中还隐含了哪些条件?即由呈现条件还可以推出哪些条件?如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是DNA还是RNA?基因中的两条链是哪一条链转录的?再如绿色植物在光下,说明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在暗处就只有呼吸作用。隐含条件往往在后面要问及。

(3)找出陷阱:陷阱是命题人故意设置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能力的高低。在读懂题和明确条件后,要进一步明确哪几个地方设置了陷阱。陷阱有很多,常见的如条件陷阱: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条件是没用的?没用的条件是陷阱。概念陷阱:相似相近的概念不能混淆;还有原理陷阱、过程陷阱等等。

如例题2中,让学生找出隐含的条件: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共4对染色体,其中有第Ⅰ对是性染色体,第Ⅱ、Ⅲ、Ⅳ三对是常染色体,从而明确题表中所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再以②号白眼果蝇为例,得出它的表现型是什么?基因型是什么?

本题中的陷阱也很多,如在自由组合规律实验时,基因在第几号染色体上非常重要,都在Ⅱ号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不能选;第Ⅰ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伴性遗传,所以也不能选,还有看清题目中要求的性状是什么?性状不符合题意的也不能选。

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很多,有知识问题、有能力问题,但是审错题是重要原因之一。我的体会是:在审题上多花一分钟,解题时就可少丢好多分!在平时做题过程中,同学们要把关键性的字、词、句划出来,以引起特别注意,抓住关键。在各种月考、模考、练习、作业结束后同学们自己统计一下,因审题不清或错误丢了多少分?部分同学是否有切肤割肉之痛,提高审题能力的关键是强化平时的训练,严格要求,逐步改掉审题不认真的毛病。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看清楚想好了再动笔,否则一动就错。

4.2.剖析图表:这是解图表题的关键。

(1)剖析图解: ①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二个或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②二个或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③不同类型的图要作特殊剖析。如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要能识别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并知其功能;生理功能图要联系生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生态图要会分析成分、营养级、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等。

如例题1剖析:先把图解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左边是绿色植物代谢,右边是动物代谢,左边又包括以下知识点:光合作用、矿质营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右边又包括以下知识点:动物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过程等。然后再回答问题。

5

篇二:试题

内乡高中2012—2013学年61届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72分)

1、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A.哈格里夫斯B.瓦特 C.爱迪生D.贝尔

2、下列叙述,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的是: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②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③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④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3、1999年12月,在20世纪的最后一期《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应是

A.牛顿 B.焦耳C.法拉第 D.爱因斯坦

4、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5、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6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生产力匀速上升

C.人类文明分为四个阶段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7

A.马克思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是因为他提出的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

C.牛顿排在第三位,是因为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D.达尔文排在第四位,是因为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论

8、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

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

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汽船②汽车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

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此“乌云”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1、著名科学家沃尔夫针对某部著作在1935年写道:“(它)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这部著作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神曲》 D.《论物体的电动力学》

12、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其中 “先生”的主要含义是

A.输入工业商品 B.输入西方文化 C.瓦解自然经济 D.开放通商口岸

13、右图为某一文章插图,该文章插图发表于

A.洋务新政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4、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A.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任务

C.使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D.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5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

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

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

16、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 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日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

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该段话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

C.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 D.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

1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18、“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9、“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提出这一思想的应该是

A.资产阶级激进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地主阶级洋务派

20、下列二表为中国近代学校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造成1913—1923年间崇拜孔子的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样本300) 1923年北京大学(样本1056)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B.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五四运动唤起民众的爱国意识 D.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21、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

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22、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表明当时的陈独秀是

A.民主主义者 B.马克思主义者 C.民族主义者D.改良主义者

23、辛亥革命部分地完成了三民主义的目标,其中完成最为彻底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内容,不是思想解放成果的是

25、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26、下图为1998年长江发大水,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 决口的情景。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面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 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28、十七大:“《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突出成就是

A.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赎买”政策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9、李涛在图书馆翻阅历史报刊时,发现一份1977年2月的《某报》社论上有这样一段宣传文字:“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对这段宣传文字的正确理解是

A.毛泽东思想在指引明了文革结束后的中国发展方向

B.教条主义并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毛泽东思想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

30、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1986年首期的封面人物。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

①他推行新的经济政策,改善了世界1/4人口的生活②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③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④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1、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播出后引发观看热潮。其解说词“中国当时已经进入历史的关键时刻,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四人帮’粉碎了,中国走什么路这在当时是一个大问题。”材料中的“关键时刻”是指

A.“文革”结束后两年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C.“文革”还没有结束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

32、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体制的创新需要改革开放

C.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D.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33、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作者对“这个思想”的评价是 ①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②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 ④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4、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5、右图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人群中打出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B.希望“文革”早日结束

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

36、右图是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的海报。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的传奇经历。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7、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

篇三:2016届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三押题卷语文试题

2016年6月遵义县第一中学高三预测押题试卷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荣新江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好的时候,文化的交流会通过官私渠道,畅通无阻;有的时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关系,但文化是流动的,并不因为政权的敌对而完全断绝交流,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或传出。

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代表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波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在唐朝交融产生的成果,比如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又从长安传到新罗、日本。

文化交流所能达到的深远程度常常是出乎今人意料的,唐朝有个叫杨良瑶的,在德宗贞元元年,受命出使阿拉伯半岛的黑衣大食,他从广州出发,走海上丝路,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完成联络大食、夹击吐蕃的政治使命,返回唐朝。杨良瑶聘使大食更为重要的结果,是给唐朝带回来珍贵而完整的海上丝路的航海日记,这应当就是贾耽记录下来的《皇华四达记》中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而晚唐入藏法门寺地宫的一批伊斯兰系统的玻璃器,或许也和杨良瑶的聘使大食有一定的联系。

杨良瑶从海路出使大食的背景,是吐蕃乘唐朝“安史之乱”,攻占了唐朝的河西领地,并向西域进军。由于吐蕃和唐朝的敌对关系,像杨良瑶这样的政治使节很难经陆上丝路去往西方。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贞元六年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之后,中印之间的交往就完全断绝了,晚唐五代时期西北兵荒马乱,中印之间也没有任何交往的记录。许多历史没有被传世文献记录下来,但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出土文书再现某些历史真相。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告诉我们,从晚唐五代直到宋初,中印之间僧侣的往来、经本的流通等佛教文化的交往始终未断,因为吐蕃也同样信奉佛教,所以僧侣的往来并没有受到阻碍,他们仍然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奔波在陆上丝绸之路上。

文化的流动性极强,它不仅在中国与西方之间传播,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东渐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由于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收藏品的大量保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们也不断从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找到新的印证。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学术研究的训练和背景不同,中国学者关注更多的还是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虽然我们目前在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没有看到类似新疆古代遗址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但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中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都起到了沟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的作用,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由丝绸之路实现的文化交流还能以某国为基点发散传播,如唐人学习的波斯文化又会传到其他国家。

C.唐代的杨良瑶从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黑衣大食完成政治使命,其背景是当时吐蕃与唐朝是敌对的,政治使节很难经陆上丝路去西方。

D.目前研究丝路文化的中国学者关注较多的是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所以如今还不能肯定中国当年对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有无文化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它们之间是否友好没有关系,因为无论关系好还是不好,文化的交流都会畅通无阻。

B.中国与萨珊波斯关系友好时,有着较多的使者来往、政治声援以及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等,而萨珊波斯文化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C.唐朝的杨良瑶出使大食有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带回了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贾耽的《皇华四达记》中记录了这条路线。

D.在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的收藏品以及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都有证据证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东渐现象的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程度深、角度多,如中国与萨珊波斯的文化交流不仅有以金银器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也有以景教、摩尼教为代表的精神文化。

B.晚唐入藏法门寺地宫的一批伊斯兰系统的玻璃器,有可能是经过海上丝路出使大食完成联络任务的杨良瑶带回来的东西。

C.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后中印间的交往就完全断绝了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目前的传世文献、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等能够证明,从晚唐五代直到宋初,中印之间僧侣的往来、经本的流通等始终未断。

D.丝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即使目前在中亚、西亚没有看到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中对中国物产等的记录也都印证了中国文化西渐的事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人,后徙潍之北海。祖及父皆中明经进士科。崇礼幼颖迈,十岁能作邑人墓铭,父见..

大惊曰:“吾家积善之报,其在兹乎!”

初入太学,诸生溺于王氏新说,少能词艺者。徽宗幸太学,崇礼出二表,祭酒与同列大称其工。登重和元....

年上舍第,调淄县主簿,为太学正,迁博士,改宣教郎、秘书省正字,除工部员外郎,寻为起居郎、摄给事中。..

召试政事堂,为制诰三篇,不淹晷而就,辞翰奇伟。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进用之速,近世所未有,高宗犹以为得之晚。

移兵部侍郎,仍进直学士院。御笔处分召至都堂,令条具进讨固守利害。崇礼奏:“谍传金人并兵趣川、陕,盖以向来江左用兵非敌之便,故二三岁来悉力窥蜀。其意以谓蜀若不守,江、浙自摇,故必图之,非特报前日吴玠一败而已。今日利害,在蜀兵之胜负。”又奏:“君之有臣,所以济治。臣效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忠于国者,不计一己之毁誉,惟天下之治乱是忧;洁其身者,不顾天下之治乱,惟一己之毁誉是恤。然效力于国,其实甚难,世未必贵;窃名于己,其为则易,且以得誉。二者有关于风俗甚大,是不可不察也。”

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刘豫导金人入侵,扬、楚震扰,高宗躬御戎衣次吴会。崇礼以近臣承宁方面,谓:“浙东一道为行都肘腋之地,备御不可不谨。”密疏于朝,得便宜从事。于是缮城郭,厉甲兵,输钱帛以犒王师,简舟舰以扼海道,疚心夙夜,殆废食寝。及春,帝还,七州晏然不知羽檄之遽。期年,上印绶,退居台州。卒年六十,赠左朝议大夫。

(选自《宋史》,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效/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

B.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

C.臣效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

D.臣效实用/则君享其功/臣窃虚名/则君受其弊/实用之/利在国/虚名之/美在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墓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属于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通常刻在墓碑上。 B.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大学,始设于汉代,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祭酒是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员,主要任务为掌太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D.博士是古代的官职名称,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传授经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綦崇礼幼年非常聪明,颇有才华,他父亲认为这是自家多年积善之报。他刚入太学时便得到众人的赞

赏。

B.綦崇礼进士及第之后步入仕途,被快速提拔重用,由县主簿到中书舍人三品之位,其升迁速度是近世所没有的。

C.綦崇礼在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任绍兴知府时,刘豫引领金兵入侵,綦崇礼便趁机秘密向皇帝进言,

从而得到好处。

D.綦崇礼认为浙东是要害之地,在皇帝亲征吴会时,悉心治理浙东,早晚操心,几乎废寝忘食,卓有成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召试政事堂,为制诰三篇,不淹晷而就,辞翰奇伟。

译文:

(2)于是缮城郭,厉甲兵,输钱帛以犒王师,简舟舰以扼海道。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

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沉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

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注释:杨无咎耻于依附秦桧,屡被征召而不就,寓居洪州南昌。

8.上片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5分)

9.下片为什么说“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望岳》写傍晚已到,诗人却沉醉于望岳,不愿回去,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

美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阙状写眼前之景,下阕怀古抒情,其中“,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卫风﹒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和氓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句子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将所选的大题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讲最后一个故事

裘山山 不知是谁提议的,每人讲一个故事。

当这个提议摆上桌面时,桌前坐着的八个人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

简班长叫简单,如今早已是简处长了,他醉意浓浓地说,我可是天天看报的,大小报都看,从上班看到下班,谁要剽窃报上的现成故事,我马上就能知道,罚他喝酒!

大家一个个说着自己的故事,引来一阵阵笑声。简单说,严亮,你讲讲吧,让我们也了解了解你。他一边说一边看着米晓岚,米晓岚若无其事的样子,但看得出,她的内心并不轻松。

严亮和米晓岚上高中时就挺要好的,上大学后依然情深意长。没想到严亮从军医大毕业后,一下分进了西藏。两人就此分手了。

孙家杰见严亮不讲,就说,这样吧……没等他说完话,张平均自顾自地说,有一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在自己的酒楼喝酒,喝高兴了,就站起来大声宣布,今晚所有的客人都免单!这下可好,欢声雷动,夸我是个豪爽的老板……

严亮说,比起你们讲的那些事,我的生活实在是太平淡了。我们团驻守的那个地方,叫察隅,海拔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 色,还有花。

米晓岚插话说,察隅怎么会和成都一样呢?差得太远了。

严亮看她一眼说,你怎么知道?

这 是他们俩今晚第一次搭话。严亮说,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那儿有一种毒蚊子,它只要在你手上叮一下,你整条胳膊都会肿,半个月才能好。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蝎子煮熟了吃可以消毒,要是生吃会不会好些呢?我就决定试试。

简班长说,你小子胆子还挺大。他注意到,米晓岚抬起头来,有些担心地看着严亮。

严亮笑笑说,我找来一个卫生员,让他观察我的情况。结果吃下去后,没有任何中毒反应。我这才大胆地用到临床上,当天就能止疼止痒,三天就能消肿。把我们团长高兴的,给我记了一功。

简单说,严亮,我认为你讲的这个吃蝎子的故事,是今晚最精彩的故事。

大家哄地笑起来,纷纷说,同意!同意!

一个细细的声音突然响起,说,我还没讲呢,你们怎么就评出最精彩的了?

米晓岚笑笑说,我来讲最后一个吧。

米晓岚说,我认识一个女人,读中学时爱上了班上的一个男生。男生也很爱他。他们彼此说了许多山盟海誓的话。后来,男生大学毕业分到了西藏。在家人的坚决反对下,她只好和他分手了,其实坦率地说,家人不反对,她自己也缺乏勇气,也害怕面对西藏……

可是分手后,她怎么也忘不了他,怎么也无法开始新生活。去年暑假,女人终于决定去西藏找那个男生。她想也许见到他,发现他还爱着自己,自己也还爱着他,她就有勇气面对西藏了。

女人坐飞机到了邦达机场,一下飞机,她就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像要死掉一样。到分区后得知,去他那个边防团的路被洪水冲断了,而且断了不止一处,正在抢修。她只好住到分区的招待所等。在招待所,她见到了许多要去那个边防团探亲的家属,不少人还带着孩子。那些日子,她听到了太多关于军人家属的故事,那些故事让她非常具体地明白了当一个军人妻子的艰辛和不易,她有些害怕了。

分区司令员请沿线的地方政府协助,先把这些女人送到道路中断的地方,女人们步行走过塌方处后,再由下一段路的地方政府接上,继续往前走。就这样,一段一段的往前移。可是最后来接应她们的拖拉机无论怎么挤,也挤不下所有人。护送她们去的分区干事非常为难。政委的家属见状说,我回分区慢慢等吧。这时,那个女人拦住了政委的家属,说,还是我下去吧,我不是家属,没道理挤这个座位的,我只是去看一个朋友。她和那些女人分手后,返回了分区,又返回了成都……

严亮直直地看着米晓岚,好象被她的故事定住了似的。米晓岚艰难地笑笑,说,我承认,我没有勇气面对,所以我就……半途而废了。

严亮忽然说,不,不是这样的,这个故事还有个结尾。结尾是,当那些女人到达时,所有的丈夫都等在路口,他们呼啦一下冲上去,和自己满身风尘的妻子孩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作为医生,我当时也站在那里等她们。当我看到这一场景时,忽然想,幸好我没有结婚。

苗娜忽然大声说,不是说好了不许讲伤心故事的吗?

她的眼泪和话同时涌出。

没有人说话。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严亮和米晓岚是一对从中学时就要好的恋人,但严亮从军医大毕业分到西藏之后,两人却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米晓岚缺乏面对西藏的勇气。

B.严亮之所以说他们团驻守的那个地方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还有花,是因为想在同学面前显得体面一些而故意说的。

C.米晓岚专门乘坐飞机赶到西藏去见严亮,是因为她怎么也忘不了严亮,无法开始新生活,她想做一次努力,看自己是否有勇气面对西藏。

D.小说以“每人讲一个故事”开篇,构思非常巧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讲故事”也是全文的线索,串联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E.严亮看到战友与他们的家属泪流满面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结婚,暗自庆幸自己可以不用承受他们的痛苦。

(2)这篇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严亮“吃蝎子”的故事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在去边防团的途中,米晓岚为什么选择放弃?她的这一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

少年时代的于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也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愿望。上大学后,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他就拼命学习,很快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60年代初,有关部门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原子弹研究一步。于是,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意味着自己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但是,于敏欣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开始新的研究。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再加上我们的设备不足,国内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有95%的时间是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的,只留下5%的时间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是,于敏领导下的工作组就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直至获得所需的数据。从1960年到1965年初,在艰难的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爆炸成功后,于敏接着对氢弹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

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一些曾经和于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①。于敏也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去做基础研究。但是,他稍加权衡就放弃了离开九院的想法。他对别人说:“虽然下面还有不少人,但掌握物理设计全面的也就是自己了。在这个时候把任务全交给下面,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正是由于于敏等科学家们的先见之明,中国在禁止地上核试验后,及时转入地下核试验,随即又在全面核禁试前取得了应有的试验数据,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标签:高考 改革 新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