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阅读 > 正文

2010年高考河南文综

时间:2017-03-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0年高考河南文综

鏂版氮楂樿?/em>鍚庣涓鏃堕棿鍙戝竷2010骞存渤鍗楅珮鑰冩枃缁?/em>璇曢鍙婂弬鑰冪瓟妗堬紝鎻愪緵鍦ㄧ嚎浼板垎鍔熻兘锛屼负鑰冪敓濉姤蹇楁効鎻愪緵鍙傝冿紝鍚屾椂閭璇峰悕甯堝楂樿?/em>璇曢杩涜鐐硅瘎銆?

edu.sina.com.cn/gaokao/ 2010-06-09 -

2010年高考河南文综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 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第 I 卷 1 至 7 页。

第 II 卷8 至 12 页。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 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题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 I 卷共 35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市 2008 年户 籍人口 出生 9. 67 万人, 出生率为 0. 699%; 死亡 10. 7 万人, 死亡率为 0. 773%。甲市户 籍人口 这种自 然增长态势已持续 14 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 出 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 1 2 题 1. 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 延安 C. 上海 D. 广州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题目 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 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人口负增长, 从而可以判定应选----上海 2. 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 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为现代型, 图中四地为现代型的只有 A 图 2 示意某区域某月 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图中 N 地气压高于 P 地. 读图 2, 完成 3 5 题。

3. N 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解析】 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 N 处在高压脊上 , 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 4. M、 N、 P、 Q 四地中, 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 地 B. N 地 C. P 地 D. Q 地 【解析】 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 P 处低压槽部, 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应选 C 5. 当 M 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 M 处在北半球, 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 1 月 , 故选 D 甲、 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 这三条道路的纵向 剖面图(图 3)。

读图 3, 完成 6 8题。

6. 甲、 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 为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解析】 从题目当中很清楚看出, 两地高度分别为 260 和 150, 故高差为 110 选 B 7.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 道路①为直线 B. 道路②经过甲、 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 道路③最长 D. 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 ①水平距离最长, 不会是直线, ③水平距离最短, 两地之间的最高点可达 375 米左右, 排除法, 可选 D. 8.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 最适合行车的是 A. 道路③ B. 道路① C. 道路①和② D. 道路②和③ 【解析】 运输重型机械, 最好选平坦的道路, 故选 B. 道路①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 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700km , 表 1 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图 4 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 9-11 题。

表 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箭竹及灌丛 阔叶林 旱地 水田 石砾地、 裸地 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 28. 90 25. 30 10. 40 3. 10 5. 70 9. 在该水源地内 A. 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 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 石砾地、 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 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解析】 从图 4 可以看出, 阳坡面积大于阴坡, 面积越大, 坡度越小选 A, 而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算出阔叶林面积不是最小, 10. 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 保护高山灌丛 B. 防止水土流失 C. 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 扩大梯田面积 【解析】 根据图表, 阳坡水土流失较重, 选 B. 11. 该水源地位于 A. 长江三峡谷地 B. 青藏高原 C. 汉江谷地 D. 江南丘陵 【解析】 该地为亚热带, 且为调水的水源地、 谷地。

选 C, 汉江谷地。

12.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 则齐鲁秦吴 氏于字, 则孟孙叔孙; 氏于居, 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 司马、 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 官名 B. 爵位 C. 谥号 D. 行业 【解析】 司马、 司徒 是中国古代较早在中央机构就设有的重要官职, 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 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13. 四面楚歌 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 楚歌 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 南方经济的影响 B. 统治集团的更替 C. 北方文化的衰落 D, 民族融合的结果 【解析】 可采用逐一排除法。

a 项错误, 当时南方经济落后北方; c 项错误, 相当长时期内, 北方文化处于领先地位; d 项迷惑性很大, 刘邦得天下和原楚怀王都是汉人统治,民族融合应该是两个或者几个不同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所以 d 不对。

刘邦得天下后因为统一局面的形成, 所以: 楚歌 得以流行天下。

14. 南朝秀美灵动, 北朝刚健雄浑, 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 唐朝文化的新气象。

一下嘴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 初唐书法 B. 秦王破阵曲 C. 飞天壁画 D. 唐三彩 【解析】 初唐书法 娟秀淡雅 反映了 南方文化的特征。

15. 表 2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 万户) 朝代 区域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表 2 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朝代时间长短 B. 王朝力量强弱 C. 疆域面积大小 D. 经济格局变化 【解析】 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 南方的户数逐渐增加, 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故选 D 项。

16. 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 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 B. 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 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 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解析】 逐一排除法。

A 错误。

辽是契丹所建立, 属东胡族系, 是鲜卑的一支; 西夏是党项族的一支。

B 中, 北宋建立于 960 年, 辽建国于 907 年, 国号契丹, 916 年始建年号, 早于宋。

D 错误, 约为兄弟之国的是宋辽, 西夏向宋称臣。

故 C 正确。

17. 1858 年, 中英《天津条约》 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 无论京外, 内叙大英国官民, 自不得提书 夷 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天朝上国 规制受到冲击 C.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 从材料中的 自不得提书 夷 字 , 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 否定了清王朝以 天朝上国 自居的规制, 故选 B 项。

18. 1917 年, 李大钊撰文指出: 孔子者,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宪法者, 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 专制不能容于自由, 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 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 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 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咋此强调的是 A. 批判封建皇权 B. 反对尊孔复古 C. 捍卫《临时约法》 D. 倡导科学精神 【解析】 从材料中的 以专制护符之孔子, 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 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 , 可以看出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

19.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 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 我军 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 初不以为重, 主在引敌深入, 使其兵力分散, 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 淞沪会战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平型关战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四次战役特征的认识, 符合 引敌深入 、 予敌主力以打击 等特征的是台儿庄战役。

20. 法国人达尔让松在 18 世纪中期写道: 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

没有他们, 什么事也办不了, 只有通过他们, 事情才能办成; 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

上述材料说明, 当时的法国 A. 专制王权强化 B. 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 国王权力旁落 D. 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解析】 从时间判断 18 世纪的法国是封建专制制度 ; 从有效信息上看 , 国王把大事全委托给大臣或办事员 从反面说明国王权力至上的特征 。

21. 1787 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规定: 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 民主主义 B. 平等主义 C. 自由主义 D. 共和主义 【解析】 首先可以根据美国当时民主现状, 黑人和印第安人并没有同白人对等的权利排除b ; 再可以根据美国总统和议会由选举产生是其民主性排除 a ;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自由主义 , 工业革命时期成为流行的社会思潮和政策 ; 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信息应该是防止和反对专制特权的。

这个题是内涵式文综题。

内涵式综合是指用其他学科知识解答本学科的问题。

此题关键是弄清楚共和主义的实质: 即共和主义。

核心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这是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根本要求和本质内容。

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 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

共和是政体。

之后针对针对美国独立前 13 个州, 英国是分治, 美国联邦宪法目的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国情来确定。

此题并没有超纲。

只是一个标准的文综题。解答此题要用到政治学科的政治学部分国体、 政体的内容来解答。

22. 19 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 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他们) 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 有一个忙碌的摆, 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 当时的曼彻斯特 A. 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工厂纪律严格 C. 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 贫富差距缩小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 19 世纪中期 , 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确立, 再结合材料中的 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 说明当时工厂纪律严格。

23. 拉尔夫 达伦道夫在 1998 年写道, 20 世纪 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 导致热战冷战不断, 但 20 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 ; 全球化开始 主导人们的生活、 想象和恐惧 , 人们不得不 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 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 20 世纪 A.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解析】 从材料中的 全球化 等信息可以看出, 达伦道夫强调的是世界联系日 益密切。

24. 某小企业 2008 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 8 元, 产量为 10 万件, 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6 元。

如果该企业 2009 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 其他条件不变, 那么, 该企业 2009 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 2008 年相比 A. 增加 8 万元 B. 增加 6 万元 C. 减少 14 万元 D. 不变 【解析】 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 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 但对 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

通过读题, 从 某小企业 生产一件甲种商品 必需明白 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 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 其次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6 元出信, 即 10 万 6 元=60 万元, 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 提高 10%, 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 万件 (1+10%) =11 万件), 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 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 11 万件 6 元=66 万元, 所以, 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 6 万元。所以本题选 B 25. 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 5%。

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 200 元, 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 如果不要发票, 可以获得一瓶价值 4 元的饮料, 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 ①使餐馆少缴纳 6 元税款 ②使餐馆多获得 6 元收益 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本题十分灵活, 贴近生活, 最容易迷惑学生的就是选项①, 也是学生错误最多的。因为在小明和他爸的这次消费中, 该餐馆应纳税额是: 200 5%=10 元, 不开发票, 就意味着餐馆偷税 10 元。

如减去 4 元的饮料成本, 应是餐馆在偷税的基础上多获得 6 元的收益,但餐馆偷税额仍是 10 元, 这是不变的。

另外, 消费不开具发票, 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所以本题选 B 26. 当下, 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 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

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 加强市场管理, 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

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 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 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 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从审题中, 首先可排除①, 因为 按劳分配 原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而材料和本题设问很显然是个体经济。

从材料中也不能体现从事这类个体经济的人是低收入群体, 更体现不出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解决就业问题, 所以排除③。

④正好是教材中讲到的个体经济的作用之一, 从材料中政府的行为也正是为加强管理而实施。

所以本题选 D 27. 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 为反击销售提供了条件, 也为梨弄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 没储存 1 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 0. 5 元, 这一做法表明 A.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 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 C. 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 D. 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 【解析】 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从题中 反季节销售 梨农增收 每储存 1 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 0. 5 元 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 鸭梨增收的主要原因是恒温储存, 反季销售, 这都是受供求关系影响, 所以本题选 A 28.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 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 密切合作、 共同应对。在些关键时刻, 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时, 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 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是一种意识, 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能被改变的;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所以意识是不可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的, ①③的说法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错误的, 故本题选 D 29.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 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 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正如恩格斯所说,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 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

从灾难到进步, 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 灾难 和 进步 作为矛盾双方, 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 灾难 向 进步 转化是无条件的, 体现了 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 灾难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 进步 转化, 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 灾难 促进 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②的说法错误,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 ④的说法错误,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不能起决定作用, 所以本题只能选 B 1978 年安徽小岗 村 18 家农户 决定分田到户 , 揭开了 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 小岗 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 年 1 月 , 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 规划了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红色旅游、 着力办好工业园 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回答 30 31 题。

30. 多年来, 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 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说明: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 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②中观点和 28 题①观点一样, 错在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 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而不能创造规律。

④中观点认识到了致富道路的特殊性, 看到了要因地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否认了 规律的客观性, 也是错误的, 所以本题选 B 31.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 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正确的决策 是意识, 本题考查的正确意识能动性理解, ③中观点明显违背了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 是错误的, ④中观点犯了 28 题①和 30 题②一样的错误, 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 只能认识和利用 规律, 而不能创造规律。

所以本题选 A 32. 2009 年初, 在 G 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 一位人大代表提出: 现在市金融危机期间,打工者有份工作就不错了, 政府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由时常决定。

该代表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议论。

在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议论种, 正确的观点是 ①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发表意见 ②该代表在人大会上具有自由发言而不受追究的权利 ③该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议案向市人代会提交 ④该代表的言论过于偏激, 应撤销其人大代表的资格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民代表的权利知识点, 人民代表具有发言、 表决免责权; 提案权;根据教材知识可以直接选出答案 B 33. 2008 年 12 月 27 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 2008 年 12 月 27日修订通过, 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公布, 自 2009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全国人大工作程序需要得到国家主席的认可 ②国家法律只有经过国家主席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 ③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审查法律的权力 ④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颁布法律的权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国家主席的相关知识点, 据教材知识也可直接选出答案 D 34. 2008 年, 民主党派成员有 40 多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 ①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参与执政 ②坚持了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 ④是保障我国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本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我国多党全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提到我国的民主党派 参政议政 职能, 但我国的执政党只能是中国共产党, 所不能把 参政 理解为 参与执政 , 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当然也不是 保障我国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本条件 , 所以本题选 B 35. 1990 年以来,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20%左右。

2007 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 2025. 5 亿美元, 提前三年实现了 2000 亿美元的目标。

这表明 ①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②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加 ③东盟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④东盟发展为世界政治力量的重要一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以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为背景考查了以外贸易及国家利益与对外政策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灵活运用了 教材, 通过审题, 通过题中给了的材料并不能确定 ③东盟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 并且该答案与事实不符, ④中观点更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材料只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情况, 并不能由此得出 东盟发展为世界政治力量的重要一极 的结论, 所以本题选 A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 II 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考生现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然后粘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 姓名和科目。

2. 第 II 卷共 4 页, 请用直径 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 II 卷共 4 大题, 共 160 分。

36. (36 分) 根据图 5 和表 3 的资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要求。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图 5 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① 阿特巴拉河 ▲ 4307 山峰 ^1500〉等降水量线(mm| 年) ~河流 表 3 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流域构成(%) 时段 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 阿特巴拉河 全年 32 60 8 洪水期 10 68 22 枯水期 83 17 0 (1) 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 分) (2) 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 (6 分) (3) 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 分) 【解析】 该题难度不大, 题目当中提供的信息比较明显, 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尼罗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降水季节变化, 取决于流域的气候特点, 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气候区, 流域径流和气候的变化影响流域的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1) 季节变化特点: 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 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

原因: 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 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 产流量醉倒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2010年高考河南文综)热带草原气候区), 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 产生径流多; 干季出现在冬半年, 产生径流少。

(2)(尼罗河枯水期时, 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 产生的径流量少: ) 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 南半球为雨季, 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 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 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 洪水泛滥之后, 开始农耕。

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

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 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7. (32 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 . . . . . .) 材料一 从公元前 594 年鲁国 实行 初税亩 开始, 控制自 耕小农, 据以征收赋税、 调发力役, 成为国 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元 780 年, 唐朝推行 以资产为宗 的两税法。

在此之前, 历代赋税征收, 或据田亩, 或按人口 , 或按户 头, 收取粮食、 丝绢等实物, 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 与内 容时有变化, 税额也各有不同 , 但无不以个体农户 为基础。

清查户 口 、 人丁, 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防止自 耕小农破产, 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 年中 , 按资产收税, 收取货币 , 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

这也是明代 一条鞭法 、 清代 摊丁入亩 等制度的主要内 容。

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 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 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 题, 对土地实际占 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等 材料二 表 4 1950-1965 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 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其中: 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 50 494. 54 433. 88 50. 66 13. 00 11. 70 一五 时期 8017. 80 933. 21 847. 45 85. 76 11. 60 10. 60 二五 时期 6983. 20 833. 32 745. 66 87. 66 11. 90 10. 70 1963-1965 年 5004. 50 374. 02 333. 42 40. 60 7. 50 6. 7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 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 长达 2600 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 年3 月 5 日)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14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材料处理的能力, 特点主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 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参考答案: (1) 特点: 两税法实施之前, 以自耕小农、 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 以征收实物为主; 两税法实施以后, 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 以征收货币为主。

原因: 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 小农破产, 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 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 保证财政收入。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1950-1965 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10 分) 【解析】 变化趋势注意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归纳, 归纳要全面, 主要原因注意结合当时的主要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2) 变化趋势: 总体呈下降趋势, 中间略有反复。

主要原因: 建国初期, 百废俱兴, 加上抗美援朝等需要, 农业税比例较高。

随后, 国家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 需要农业的支持: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受高指标和浮夸风等因素影响, 农业税比例略有上升。

此后, 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 农业生产以恢复和稳定为主, 农业税比例明显降低。

(3) 根据材料一、 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的认识。(8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3) 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长期努力,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经济结构改善、 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 长达 2600 年的农业税的取消, 意味着中华文明 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 由农业至此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 有重视积累、 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 共享改革成果, 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 统筹发展;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和谐社会。

38. (32 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 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2008 年冬到 2009 年春, 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 8 个省市遭遇 50 年来的特大旱灾, 受面积达 1. 57 亩。

在中 央统一部署下, 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 紧急调拔资金、 物资, 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 全力抗旱救灾, 取得 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 年 3 月 , 国务院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按照《条例》, 在紧急抗旱时期,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 组织动员 本行政区内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 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 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 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 河水浸灌抗旱, 加剧了 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 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 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 造成雪上加霜; 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 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 有些地方因资金困 难, 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 只能靠天吃饭。

(1) 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6 分) (2) 运用相关经济知识, 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 分) (3) 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 分) (4) 结合材料, 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 分) 【解析】 从题目 设问来看, 第( 1) 问限定运用 经济手段 知识来分析抗旱工作, 第( 3)直接从政府的性质、 宗旨、 工作的原则的角 度考查政府为什么要承担抗旱职责, 从政府职能角 度考查在抗旱工作中怎样体现政府职能, 都很好地体现了 教材知识点与热点材料的紧密结合, 引 导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 调动和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 2) 问范围宽, 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 同时对的学生概括能力提出了 较高要求。

第( 4) 问给出的哲学范围较大, 要求学生对材料层层解析,很好地准确地提取材料信息, 找准哲学观点, 这有一定难度。

参考答案:(1) 加大财政支农投入, 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改革灌溉方式;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使人们节约用水。

(2) 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 确保粮食安全;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 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合理分配用水, 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3)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地基本原则是对人们负责; 农民遇上严重旱害, 需要国家帮助救灾, 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 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为了抗旱救灾, 政府调动公共资源保证粮食生产, 主要履行的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帮助农村抗旱救灾, 体现的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 坚持实事求是观点, 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实践观点,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 因地制宜, 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抗旱措施; 坚持关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 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的和较远的影响。

39. (60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 . . . . . .)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历史加快了 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

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 文化联系的主要内 容之一。

三角 贸易兴起于 16 世纪 , 在 17-18 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 因涉及欧洲, 非洲和美洲三地, 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 形, 故称 三角 贸易 。

满载着枪支、 纺织品、 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 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 出程 ;到达欧洲后, 用 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 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 , 此为 中程 ;商船到达美洲后, 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 咖啡、 烟草、 棉花等物品, 再运回欧洲, 此乃 归程 。

一次三角 贸易的航程, 大约需时半年, 可做三笔生意, 获得数倍的利润, 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 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 土著居民的被剿灭、 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 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世间, 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 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 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 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 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但是, 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 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 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 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8 分) 【解析】 角色要从材料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即可, 历史背景注意要从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 角色: 商人; 奴隶贩子: 殖民者。

历史背景: 航海技术发展, 新航路开辟; 海外殖民扩张, 新大陆开发; 扩展海外贸易的要求。

(2)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12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黑奴贸易的影响, 注意要从非洲、 美洲、 欧洲和世界多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2) 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 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 推动了 资本主义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 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3) 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 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 暖流)。(11 分) 【解析】 考查了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3) 属于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 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出程, 寒流; 中程, 暖流;归程, 暖流。

(4) 某船队 1 月份从欧洲出发, 并如期回到里斯本。

说明该船队达到里斯本时, 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9 分) 【解析】 考查了气候分布规律和气候的特点, 依据里斯本的地理位置确定其气候类型, 进一步分析其特点和成因。

参考答案:(4) 特征: 到达里斯本时为 7 月(8 月或 7~8 月 ) , 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

成因: 受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 以下沉气流为主。

(5)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 国际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三角贸易相比有何区别? (8 分) 【解析】 本题直接以历史命题材料三角贸易为背景设问, 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三角贸易有何区别 一问, 咋看起来难度较大, 但只要学生能认真分析材料, 准确把握材料,从试题所给的材料中概括出三角贸易的特点, 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与所学的教材有关国际贸易知识比较对照, 从中概括出二者的差别, 得高分是不难的。

参考答案:(5) 现代贸易的对象一般是商品、 技术和劳务。

三角贸易中除了商品外, 还把奴隶当作 商品 进行交易。

现代贸易以等价交换为基础原则, 贸易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上互利合作。

三角贸易中存在违反等价交换原则的行为, 导致财富主要流向欧美。

(6) 结合材料, 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 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2 分) 【解析】 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 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问, 要求学生对马克思《资本论》 的一段叙述进行认真分析,理解资本扩张的二重性, 这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 具有较高难度。

而 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以让问题回归教材, 试图让学生在理解资本二重性基础上概括出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知识点, 这显然既结合了教材又从思维上给学生一个高门槛, 显示出出题人的匠心独具。

. . . 参考答案:(6) 马克思既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也充分肯定其发展生产力、 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作用。

阐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 让人民及时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体香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践行科学发展观, 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2010年高考河南文综

资源节选:

29. 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A. 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 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本省份的其他科目试题

试题

答案

2010年河南高考语文答案

2010年河南高考理科数学答案

2010年河南高考文科数学答案

2010年河南高考英语试题

2010年河南高考英语答案

2010年河南高考文综试题

2010年河南高考文综答案

2010年河南高考理综试题

2010年河南高考理综答案

2010年高考河南文综

以上关于《2010年河南高考试题及答案(全部科目)》由有途高考网/gaokao/编辑整理,若想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发现本文中引用了您的版权文章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卷 2010高考文综全国卷 2010年高考河南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