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阅读答案 > 正文

如何促进幼儿的求知欲|幼儿的求知欲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师幼互动”确实促使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首先,要建立适宜互动的关系。我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认真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孩子“需要发展”的时机,加以引导,再把问题反馈给幼儿。如:俊俊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养在了我们自然角里,小朋友们对可爱的兔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会拿菜给它吃,一会拿萝卜给它吃,喂养的可认真了,可是几天后,兔子死了,孩子们在难过之余,感到很奇怪:我们喂小兔吃的饱饱的,为什么它会死呢?我及时抓住了这次机会,采用“为”的策略介入孩子中,并强化了孩子的问题,有的说:“兔子吃的太饱”。有的说:“兔子现在不喜欢吃青菜了”等等答案,这些只是幼儿最初级的认识,他们凭自己的想像寻找出了答案,并且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时孩子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最高潮,我又采取了“不为”的策略,没有及时把正确答案告诉幼儿,而是给幼儿留了一个小问号,到底谁的答案对呢?正如皮亚杰所言:教师应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平常。果然,几天后幼儿纷纷找回了答案,原因是小朋友们给兔子吃的太多撑死了。
  其次,要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端吉欧的教学理论中就曾把教学过程比作是教师和儿童在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并且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发展出其他游戏。”这种游戏是双方合作进行的,离开任何一方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虽然合作双方的经验水平不对等,但教师不应因此去控制、限制幼儿的行为,或代替幼儿的研究探索,相反,教师应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和自由表达。正如,在观察街心花园的活动中,孩子们无意中捉到了一只蝴蝶,养在自然角里没几天就死了,幼儿特别想再捉一只,但是冬季来临了,蝴蝶一直没捉到,于是幼儿又生成了新的疑问:“冬天蝴蝶去哪了?”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又积极开始了答案的查找。第二天,芸芸小朋友找回的答案是:蝴蝶在冬天来临时,产下卵就死了,等到春天到来时,挂在树板上,在风里摇摇荡荡。当我将查到的结果告诉幼儿时,他们马上提出反对意见:不对,冬天蝴蝶生下小宝宝就死了,小宝宝在春天时再变成小虫子,然后变成蛹,最后就变成漂亮的蝴蝶了。意见产生了分歧,于是我们决定一起查找资料,一段时间后,幼儿又查到了答案:蝴蝶的生命周期不一样,有的蝴蝶在冬天来临时正好是蝴蝶,所就它就以卵过冬;而有的蝴蝶在冬天来临时,正好变成蛹,所以就以蛹过冬。幼儿在一次次的查找中,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更重要的是:幼儿对蝴蝶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并且逐步产生了新的问题:“蝴蝶和蛾子的区别”小动物如何过冬?……
  总之,互动实施新课程的较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不再作为只是接受者,被动地听老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直接与老师互动,在老师创设的互动环境中与实务现象进接进行支持者,推动幼儿按他们的逻辑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求知欲望。

标签:求知欲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