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责任书 > 正文

高中生物教材 [浅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模糊语言”在生物教材中分布广泛,对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若处理不当,会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带来消极影响。若运用恰当,则能准确反映自然界中普遍和特殊、简单和复杂、主观和客观的各种生物现象和规律。如何正确处理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引导探究、标记关键字词、适当拓宽教材内容、“反例”教学、强化训练、示范教学等方面来应对处理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 模糊语言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048-02
  所谓“ 模糊语言”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状态的不确定性的物质形式,是语言表现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模糊语言主要是指由模糊词组所产生的,表示概念的外延难以确定的语言。在生活中,当人们无法具体或精确地确定思维对象的范围时,语言就带有模糊色彩。一般来说,模糊语言语义不清,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从而产生模糊结论。对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若处理不当,会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带来消极影响。相反,若运用恰当,则能准确反映自然界中普遍和特殊、简单和复杂、主观和客观的各种生物现象和规律。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正确处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的认识及其应对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常见模糊语言
  据笔者的粗略统计,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涉及“模糊语言”的词语有“主要原因”“主要分布”“主要特点”“主要方式”“主要区别”“某些”“有些”“绝大多数”“大多数”“绝大部分”“大部分”“部分”“几乎所有”“一定浓度”“一定条件”“一般”“接近”“通常”“基本相同”“主要”“常常”“轻微”“重度”“大致”“适时地”“有计划地”等,而且许多与重要概念、规律有关。
  二、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的应对策略
  笔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和听课活动中感觉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模糊语言都不太重视,常常视而不见,忽视它们的存在和重要性,即使看到也不去仔细推敲、琢磨、弄清它们的准确含义。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准确、科学、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不能准确理解其中含义,这种现象很严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好生物语言的模糊性和知识的准确性之间的矛盾,将模糊语言对教学的消极影响转化为教学的有利因素。下面笔者结合生物教学实践谈谈对“模糊语言”教学的一些策略。
  1.先入为主,引导探究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短短两节中出现了许多模糊语言,如仅第10页就有“绝大多数”“主要成分”“主要”“相对”“可以”等模糊语言。教师在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时要把握契机,明确告诉学生类似这样的模糊性语言在今后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应用。这样一方面可引起学生对模糊性语言的有意注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隐藏在模糊语言背后生命的奥秘,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如针对如下模糊语言“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构成生物体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笔者对模糊语言“主要成分”“相对”“主要”“几乎”“绝大多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成分除DNA外还有哪些物质,遗传物质除DNA还有哪些物质,酶除了蛋白质外还有哪些物质,遗传信息除在DNA中外还存在于哪里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学习欲望。
  2.标记关键字词,引起重视
  在具体教学中碰到一些重要的模糊性语言,教师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讲,而应让学生作为关键字或词用笔圈出或点出,以引起学生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如针对如下模糊语言:氨基酸分子共同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至少”两字圈出,并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如必修一24页的练习第2题)进行仔细剖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
  3.适当拓宽教材内容,帮助理解
  对含模糊语言知识的有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恰当拓宽,掌握其外延。如在讲授“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内容时,笔者对细胞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蓝藻、细菌等原核生物、病毒的呼吸方式(特别是产生ATP的场所)进行适当拓宽,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模糊语言“主要”其中的含义。又如,笔者在讲授“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教材中的例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捕鱼;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时,笔者对“适时地、有计划地”其中的含义进行适当拓宽,与必修三“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4.“反例”教学,加深理解
  对教材中一些存在于重要的概念、规律中的模糊性语言,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举出一些典型的“反例”、“特例”来说明,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语义的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笔者讲授教材中描述“物种”时解释“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可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和“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概念时,笔者用骡、狮虎兽、虎狮兽的产生、生殖来说明为什么只说“一般”这个模糊性语言。笔者用“生殖隔离”图片展示人类正常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XY等特殊例子来说明“同源染色体”中的反例。这样学生学习了以后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强化训练,巩固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编制一些选择题、判断题或简答题进行强化训练,认真讲评,纠正错误,深化理解,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来描述生物现象和原理的能力。如笔者在讲授教“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的应用时,针对教材中讲到“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如笔者设计如下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以巩固理解。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程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6.示范教学,激发实验兴趣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由于学生对“少许或少量”这些模糊语言很难把握,在添加这些药品时往往加得过多,既影响了实验效果又浪费了实验药品。因此,在实验前笔者先作出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些模糊语言中的量的把握有个印象,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生物教师要处理好“精确”与“模糊”的辩证关系,在上课前对生物教材中“模糊语言”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弄清弄懂模糊语言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规范、准确、科学地使用教学语言,做到该模糊时就模糊,该精确时精确,绝不能模棱两可,一知半解,这样才能让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的真正价值得到体现,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李 翔)

标签:浅谈 模糊 教材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