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责任书 > 正文

阳光体育中学生绘画 [从生态视角看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试从体验自我、调整自我、创造自我这三个维度谈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生态视角;阳光体育;主体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18-2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亿万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其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表面上看,“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行政倡议,但从学生主体性生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对人性的一次解放,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尊重,是对人的创造欲的满足。本文试从“生态”角度,解读“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一、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会自觉体验到“本我”
  刘惊铎先生认为,人是生活在一个包括人的生活世界、自然之境以及人的心灵世界的“生态系统”中的,人只有对这“三重生态”有一种和谐的体验,才能体会到一个“完整的自我”,才会体会到人之为人的幸福。遗憾的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始终游离在这个“生态系统”之外,作为人的特性始终无法被学生自己体验到,他们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机械性存在,或者说是一个整体性的机械存在。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反复强调:“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像出来的人出发,也不是从口头上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像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如此看来,人的本质是一个又一个以生存为目的的实践性存在,而生存实践的逻辑是:人的生存实践是开放性的,在有限中蕴含着无限,而对无限的东西有所把握就不可能再依赖既定知识的教授,而只能去体验;人必须“沉入”现象之中去领会,且只能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开放性生存实践中相互生成、相互确证并得到领悟,而不能在某种“理念”所编织的封闭的经验世界中去“认知”。由此可见,人要想发现“本我”,领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必须走出教室,走进实践。唯有如此,人,才能不断生成新的生存境界。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吸引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实现学生的生命发展。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这与人是一个又一个以生存为目的的实践性存在理论相吻合。体育是跃动的音符,是舞动的旋律,是运动的艺术。学生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会感悟到自然生态之美、人际和谐之美以及自我生命之美,最终会发现自我的作为人的价值与意义。例如,在我校实施的大课间跑步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和着音乐的节拍,会主动地排好整齐的队伍,会和谐而又有序地围绕学校轻跑,甚至会跟着学校花木草坪中的鸟雀、蝴蝶自动调整队伍的呈现方式,有时他们还哼起了小曲儿。在这项运动中,教师没有发出任何指令,也没有哪一个学生发出指令,学生在自然之境中是那么和谐地运动着,感悟着,理解着。由此可见,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能获得异乎寻常的体验,感觉自己就是“生态系统”的一份子!
  二、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会主动调整“自我”
  依照刘惊铎先生的“体验理论”,人是生活在一个体验场中的。所谓体验场,就是个体对世界的领悟所由发生的功能性关系情境和氛围。它是由体验者周围在场不在场的、被认识到的和尚未被认识到的一系列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有机联系而形成的一种整体关系情境和氛围。在这种整体关系情境和氛围中,存在着有效诱发和唤醒体验的因素。当学生被排斥于这个“整体关系情境和氛围”之外,学生的生态感觉就会失衡,就会失去应有的作为人的生气与活力。长期的应试教育以及封闭枯燥的体育教育,使学生麻木、被动地适应他们所生活的关系世界里,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始终得不到调整,作为人的主体性始终得不到有效展现,他们始终生活在失衡的关系世界之中。
  笔者以为,体育运动的价值不仅在于维系健康这一功利目的,其本身也是让人愉快的事,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尤其容易从中获得快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强调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表面上看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改变应试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片面追求,实际上它是在更深的层次上要求学生体验人在“三重生态”中的一种和谐,一种快乐,从而促进自己健康全面有效发展。例如我校推行的“操场捆捆跳”活动,这种运动首先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并让每个小组排成两队,然后裁判用竹竿和绳捆住小组成员的小腿,要求他们在整体跳动中从操场起跑线奔向目的地。可以看出,活动前,学生的自由组合就体现了学生主动、自主地对一种人际关系的调整。活动中,为取得优异成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以及不断调整更是自然的事情。学生对“内生态”的有效调整,是传统的封闭体育运动无法比拟的。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无论是在运动形式上还是在人数参与规模上都有明确的、新的、质的要求,这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根本的区别。学生可以在而且一定能在“三重生态”中,不断地体验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科学研究证明,实际生活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诱发和唤醒的因素是十分丰富的,只要环境、关系和氛围适当,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学生主体地位诱发和唤醒的有效因素。构成阳光体育运动的诸要素,如自然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内心体验等,无疑会诱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并让他们学会在“运动”中不断调整自我,最终实现包括学生自身在内的生态系统的和谐。
  三、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会努力创造“自我”
  生态理念的核心与灵魂就是“以人为本”,确立人之所以为人的主体性,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完整的人,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的人,笔者认为,创新是其本质特征。事实上,学生生命包括体质健康,这应该是一个自我发展的概念,因为发展的主体是学生。笔者以为,传统的体育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创新精神,学生或按照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要求进行着体育学习与锻炼,或在“自由活动”中迷失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和体育能力。这使学生始终无法形成自己对体育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到体育教育中来,共同体验体育的魅力,体验生命的美好,体验发展的快乐。
  阳光体育运动强调学生对体育的独特体验,以形成健康而科学的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与体育能力。这就务必要求学校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规定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阳光体育课,全体学生必须走出教室,走向草场;其次设置种类齐全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组建田径、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多个兴趣小组和运动队,利用课间时间为学校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体育健身的氛围。开展校园体育节活动节,通过田径运动会、迎春长跑比赛、乒乓球、跳绳、健美操、篮球等各级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逐渐学会了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我校每年体育节的许多项目就是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
  笔者以为,体育是最需要创新精神的,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造自我,挑战自我的运动员能站在奥运冠军的领奖台上?阳光体育运动,其实就是让学生在“阳光”下,体验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境界前进!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苏联)马申斯基.教育人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标签:主体性 体育运动 中学生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