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化学 > 正文

河南中考化学考点微视频微视频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人教版中考化学考点集萃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 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

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

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考试要求: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

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 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 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高。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的含量高。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 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 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充分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

延。

18、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 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 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1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 ①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

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

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见前6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考点五、 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

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考点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⒈ 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D、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

⒉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 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考点七、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1、连接方法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小心!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考点八、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考试要求: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

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点燃

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

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课题2 氧气

考试要求知道氧气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能识别化合反应 认识氧气与与常见物质(碳、磷、铁、蜡烛、硫)的氧化反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

CO2 化学方程式C + O2 点燃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

篇二:中考化学就考这些点,你准备好了吗?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

都含有氧元素。

4、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 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结论:

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

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考试要求: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使试管炸裂。

(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河南中考化学考点微视频微视频)、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约成45°的角度热等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烧杯 用途:① 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 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用途① 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② 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4、锥形瓶 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仪分离仪器:漏斗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1、 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容积的2/3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 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 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 先排空再吸液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

② 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他试剂)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

③ 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④ 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注意事项:① 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

⑤ 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质落入试管)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② 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② 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17、酒精灯 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① 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② 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充分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③ 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④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注意事项:① 不能加热 ② 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 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⑤ 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

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⑦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 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

精而且不易点燃)

步骤:

⑨ 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8、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 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 ② 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1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见前6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选、慢注、滴加

即: ①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味。

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考点五、 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

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

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考点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

篇三:中考化学64道经典题目精讲 附加独创解题方法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B,C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AC,则ABAC?的最小值为( )

?

?

??

1

41B.?

23C.?

4D.?1

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OB,OC表示其它向量。

????

2.找不出OB与OA的夹角和OB与OC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OB,OC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2??2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由AB?AC得,(OB?OA)?(OC?OA),因为

??????

,所以有,OB?OA?OC?OA则OA?OB?OC?1??????

AB?AC?(OB?OA)?(OC?OA)

???2????

?OB?OC?OB?OA?OA?OC?OA

?????OB?OC?2OB?OA?1

????

设OB与OA的夹角为?,则OB与OC的夹角为2?

??11

所以,AB?AC?cos2??2cos??1?2(cos??)2?

22

??1

即,AB?AC的最小值为?,故选B。

2

?

?

【举一反三】

【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

AB//DC,AB?2,BC?1,?ABC?60? ,动点E和F分别在线段BC和DC上,且,????????????1????????????BE??BC,DF?DC,则AE?AF的最小值为.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

????????????????运算求AE,AF,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AF,体

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

????1????????1????

【解析】因为DF?DC,DC?AB,

9?2

????????????1????????1?9?????1?9?????CF?DF?DC?DC?DC?DC?AB,

9?9?18?

29 18

????????????????????AE?AB?BE?AB??BC,????????????????????????1?9?????1?9?????????AF?AB?BC?CF?AB?BC?AB?AB?BC,

18?18?

?????????????????1?9??????????1?9?????2????2??????1?9?????AE?AF?AB??BC??AB?BC??AB??BC??1????AB?BC

18?18?18?????

??

211717291?9?19?9?

?????? ?4????2?1?

cos120??

9?218181818?18

?????212???29

当且仅当. ??即??时AE?AF的最小值为

9?23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的焦点F?1,0?,其准线与x轴的

?

交点为K,过点K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 (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 (Ⅱ)设FA?FB?

?

?

8

,求?BDK内切圆M的方程. 9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的方程为y?m(x?1),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K??1,0?,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

则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A?x1,y1?,B?x2,y2?,D?x1,?y1?, 故?

?x?my?1?y1?y2?4m2

整理得,故 y?4my?4?0?2

?y?4x?y1y2?4

2

?y2?y1y24?

则直线BD的方程为y?y2?x??x?x2?即y?y2???

x2?x1y2?y1?4?

yy

令y?0,得x?12?1,所以F?1,0?在直线BD上.

4

?y1?y2?4m2

(Ⅱ)由(Ⅰ)可知?,所以x1?x2??my1?1???my2?1??4m?2,

?y1y2?4

x1x2??my1?1??my1?1??1又FA??x1?1,y1?,FB??x2?1,y2?

故FA?FB??x1?1??x2?1??y1y2?x1x2??x1?x2??5?8?4m,

2

2

则8?4m?

??

??

84

,?m??,故直线l的方程为3x?4y?3?0或3x?4y?3?0 93

故直线

BD的方程3x?

3?0或3x?3?0,又KF为?BKD的平分线,

3t?13t?1

,故可设圆心M?t,0???1?t?1?,M?t,0?到直线l及BD的距离分别为54y2?y1?

?-------------10分 由

3t?15

?

3t?143t?121

? 得t?或t?9(舍去).故圆M的半径为r?

953

2

1?4?

所以圆M的方程为?x???y2?

9?9?

【举一反三】

【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5

y=4与y轴的交点为P,与C的交点为Q,且|QF|=4(1)求C的方程;

(2)过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若AB的垂直平分线l′与C相交于M,N两点,且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的方程.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2=4x.

(2)x-y-1=0或x+y-1=0. 【解析】(1)设Q(x0,4),代入

y2=2px,得

x0=,

p

8

8pp8

所以|PQ|,|QF|=x0=+.

p22p

p858

由题设得+=p=-2(舍去)或p=2,

2p4p所以C的方程为y2=4x.

(2)依题意知l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的方程为x=my+1(m≠0). 代入y2=4x,得y2-4my-4=0. 设A(x1,y1),B(x2,y2), 则y1+y2=4m,y1y2=-4.

故线段的AB的中点为D(2m2+1,2m), |AB|m2+1|y1-y2|=4(m2+1).

1

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2m2+3.

m将上式代入y2=4x,

4

并整理得y2+-4(2m2+3)=0.

m设M(x3,y3),N(x4,y4),

则y3+y4y3y4=-4(2m2+3).

m

4

?22?

2故线段MN的中点为E?22m+3,-,

m??m

|MN|=

4(m2+12m2+1

1+2|y3-y4|=.

mm2

1

由于线段MN垂直平分线段AB,

1

故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

211

22从而+|DE|=2,即 444(m2+1)2+

??22?2?2

?2m+?+?22?=

m???m?

4(m2+1)2(2m2+1)

m4

化简得m2-1=0,解得m=1或m=-1,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y-1=0或x+y-1=0.

三、考卷比较

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题型分值完全一样。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标签:视频 河南 考点 河南中考化学考点 2016河南中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