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试题 > 正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被教育界人士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与认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与学生健康个性的养成。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笔者就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处于主要地位,是教学的权威,而学生只处于从属地位,只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为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与学生间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转变为指导与参与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是真正的课堂主体,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与调控者等角色参与教学。
  1.组织者。教师主要是分配学习小组,确立教学目标,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四个人组成:一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差生。组内异质可以促进优生带中差生,推动学习进程,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组间同质可以确保各小组实力水平相当,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障。
  2.指导者。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完全放手,学生因自身基础知识、生活阅历与年龄等因素的限制,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参与,推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这样小组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或刚开始就夭折。这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当小组的讨论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无法进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点拨,为学生指明学习方面,从而使小组讨论顺利进行。
  3.评价者。合作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至关重要。评价得当可以让学生看到合作学习的优势,激起更强大的学习动力,产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意愿;评价不当则会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信心,将合作学习扼杀在摇篮中。通过评价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代表小组的成功,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才是最终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探索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进而产生与他人讨论与交流来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求知与探索的最佳状态,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让各小组给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计算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比比看是老师算得又快又准确,还是学生算得又快又准确。经过一番较量,学生发现尽管各小组都非常认真与努力,但老师总是能比他们快速而准确地说出各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对此学生都非常惊讶。此时老师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不用计算就能准确而快速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合作学习的愿望,使得组内的讨论与交流异常活跃。此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各小组合作的进程,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点拨。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探索与讨论,终于找到了不用计算而得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方法。实践证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为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经过合作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运用更灵活。学生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今后自然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三、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与交流,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提出问题:一个三角形只已知其中的一个角,能否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哪一类三角形。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已知的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已知的角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已知的角是锐角,就是锐角三角形。有些同学认为这些同学的看法不对,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此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将问题抛给各学习小组,让各小组展开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各小组经过讨论,集合小组的智慧,提出已知的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已知的角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已知的角是锐角,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有锐角。此时再次引导学生:如果已知两个角否能判断出所有三角形是哪一类。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可以判定,但若已知两个锐角,仍然无法判定,因为不管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锐用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此时各小组再次进入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中,经过各小组的充分讨论与交流,学生达成共识:已知一个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角为钝角是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判定是三个角都为锐角。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索,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同时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科学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责编 张晶晶)

标签:浅谈 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 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