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数学 > 正文

浅谈电工学理论在新能源应用_浅谈图底关系理论及其应用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图底关系理论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罗吉尔?特兰西克教授提出的有关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通过对传统城市和现代城市的形态分析,初步阐明了图底关系理论的特点,并对其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适用范围做了初步总结。
  关键词:城市设计图底关系理论城市外部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relation with urban design raised by Professor Roger Traneik of Cornell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the 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 by analyzing the shape of the traditional city and the modern city. And a preliminary summary of the scope of the adaptation to the 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 in modern urban design is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urban designtheory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Citie outside space
   城市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研究城市人类生活形态的学科,其发展也自始而终地反映出哲学的影响。在上个世纪哲学界中曾发生了一系列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也引发了当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多方向发展,其中美国康奈尔大学罗吉尔?特兰西克(Roger Traneik)教授所总结三种城市设计理论,对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三种理论分别为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而其中应用的最广泛的也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图底关系理论。
  一、图底关系理论与作用
   图底理论,是关于图形和背景的一种理论,是研究城市建筑实体和开放空间关系的理论。这一理论基于心理学的知觉选择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中的建筑实体由于其形象清晰,刺激强度高,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其周围的空间环境则成为衬托的背景,这样“建筑”就被称为“图”,而周围被模糊的环境对象则被称为“底”。通过这种图形与背景关系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认识城市的结构,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城市空间环境。
   几乎所有的当代城市设计理论都会论及到图底关系理论,认为图底关系的好坏是判断城市外部空间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出这一理论的罗吉尔?特兰西克教授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一书中谈到:“图底理论系研究地面建筑实体和开放虚体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每个都市环境中,实体与虚体都有一个既定的模式。空间设计中运用图――底法,可以籍操纵模式实际形状的增减变化,决定图底的关系。而控制图底关系的目的在于建立不同的空间层级,理清都市内或地区内的空间结构”。从大部分的欧洲中世纪城市(如巴黎)和我国一些古城的平面来看,每一个城市平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图底关系,建筑与空间互为图底,呈现出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城市图底关系中图底的可交换性,这也是评判城市空间优劣的标准之一。而从实际的空间感受层面来看,这些古城无论是从尺度、界面还是空间感受上都是那样的富有特色,丰富多姿,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对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外部空间的设计对城市形象来说非常重要,一个城市空间是否吸引人,能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外部空间营造的成功与否,城市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凭借图底关系理论可以判断出一个城市空间丰富与否,明显地看出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问题所在,为现代城市设计理出了一种现实可行的分析操作方法。
  二、图底关系理论的特征
   在通过对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空间特征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着良好图底关系的城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建筑密度大。也就是说建筑所占的平面空间与道路广场等空余空间越接近,就越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底关系。比如苏州古城中的建筑密度超过了50%,由此也产生了良好的图底关系。
   2.建筑与空间分布均匀并相互连接。只有当空间与建筑呈均匀分布,并且建筑与建筑、空间与空间相互连接时,图底之间才能得到互相转换的关系,使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尺度更加宜人。
   3.空间界面封闭性好。建筑是周边连续且封闭的实体,这样围合出的空间也相对连续,如果说在图底关系上空间能够转换成建筑,说明空间具有良好的封闭界面。
  三、图底关系理论应用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城市之中,无论是西方的罗马、威尼斯还是中国的丽江、苏州,在城市外部空间的设计上堪称典范,人们喜欢漫步在城区多变的街道上,喜爱在广场上闲座,热衷于在回廊里看外部的各种活动,时时刻刻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城市空间无穷的魅力,也正是在对这种现象的深入研究中才总结出了图底关系理论。
   而在现代城市中,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下,很多城市都以追求效益为前提,导致城市规模的剧烈膨胀,交通成为影响城市空间特征的重要因素,城市的连续性被破坏。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也为了获得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筑间的间距拉大了,建筑同时也呈现垂直发展的态势。在以上条件影响下,现代城市的空间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空间膨胀、建筑孤立,从理论上说,图底关系彻底丧失了。
   现代实体城市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种缺乏图底关系是不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问题的致命症结,或者说是图底关系理论是否是解决城市问题的良药,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现代实体城市一样充满活力,一样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都市空间。空间是否受欢迎,是与空间的本质密切相关的,其社会学意义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学科,而图底关系仅仅是空间在图形学方面的表现。
   因此在现代城市设计过程中,图底关系理论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片面强调“图底关系”将必将会导致城市环境和交通的拥挤,也会影响到人的私密性。
  四、图底关系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适应方面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古城中良好的图底关系在现代城市中应用起来必将产生诸多的问题,这也说明了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理论,但通过图底关系理论中“图”与“底”可以相互转换、建筑密度较大的特点,结合城市设计中各种项目的自身特征,我们依然可以找出比较适合应用图底关系理论的设计项目。
   1、旧城改造与更新项目。由于传统城市有很好的图底关系,在对其进行改造与更新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空间特色,延续其空间格局,可以以图底关系理论为指导,进行改造更新,延续传统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
   2、城市商业中心或大型商业步行系统。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核心地带,地价高昂,因建筑性质的原因,其层数也不会太高,建筑必然会尽量向水平方向发展,导致极高的建筑密度。同时,为了加强城市各商业建筑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商业空间的活力,空间的连续性较强,尺度也相对较小。因此,应用图底关系理论将创造出富于活力的外部空间,有效的带动商业的发展。
   3、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建筑功能一般以公共建筑为主,地价高昂,开发强度大,建筑密度高,具备“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可以丰富城市中心区的外部空间,增加城市的人情味儿。
   此外,大型、复杂的城市公共建筑综合体和其它高密度城市建设项目中也可以应用图底关系理论。而在其他的城市空间中,例如住宅、普通街区、工业开发项目、教育建筑等项目都不具备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条件,这些项目可以采用其他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例如更多地采用场所理论的方法来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
  总结
   图底关系理论告诉我们城市的空间同建筑实体一样重要,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设计好那些实实在在、有形的建筑实体外,同时还要关注实体建筑外的空间。然而图底关系理论并不是医治城市病态空间的万能药,片面和盲目的应用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正确的认识图底关系理论,并结合其他城市设计理论,真正掌握城市空间的本质,创造出为人们所热爱的城市。
  参考文献:
  [1]郭思章、林京、刘德明、金广君美国现代城市设计综述建筑学报1988年12月
  [2]罗杰?特兰西克找寻失落的空间〔M〕台北:创兴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3]柯林?罗、弗瑞德?科特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
  [4]陆海鹏、周铁军对传统建筑空间中模糊空间的初探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
  作者简介:何星亮(1983-),男,汉族,辽宁辽阳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工作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标签:浅谈 及其应用 理论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