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小菲回家了:小菲洗发水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陕西蓝田小姑娘魏小菲,自小生长在大山深处,却执著于一个文学梦。2002年,正在初三上学的她将心中的苦与乐、喜与痛写在了旧作业本的背面,写下了《我以及我家里的真实故事》,其中渗透出来的真情震撼了《美文》的编辑们,文章变成铅字后,同样打动了全国许许多多《美文》的读者,扬州新东方中学决定接小菲到学校读完高中。
  2004年1月21日,西安很冷的一天,从扬州求学归来的魏小菲在老师们的护送下回到了蓝田老家。等待这个幸运的山村女孩的,将是通过高考再次改变的命运。
  回到故乡 ,份特殊的见面礼
  
   小菲这次回来,是要按规定到户籍所在地剔口高考。此前,蓝田教育局已为她联系好了全县最好的中学――城关中学。
  上午10点,小菲一行到达蓝田县城关中学的时候,当地教育局的领导及学校的老师们早已在等候了。一见面,校长李正彦的一番话就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他说:学校已经决定减免小菲剩余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
  小菲被安排在高三?三班,班主任曹静仙告诉我们,前一天晚自习时,她在班上宣布了要来一名新同学的消息,没想到一提“魏小菲”、的名字,同学中竟然发出了欢呼,原来,这些和小菲同龄的学生中,不少人都看过小菲当年在《美文》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在小菲的要求下,曹老师带着她到教室和同学们见面。一进门,全班70名同学给予她热烈的掌声、曹老师安排她坐到第三排临窗的一个空座位,据说这是前二天晚上同学们争着让给她的“黄金座位”,算是全班同学送给她的一份见面礼。
  曹老师师自己也在当晚给小菲安排好了住处――就在县城她自己的家里。她说,班上有三名家庭贫困又学习优秀的女生这几年一直住在她家里,刚好可以和小菲做个伴。
  回到故乡的第一站,魏小菲依然被浓浓的关爱包围。
  在学校办公室,面对帮助过她的人,这个曾经敏感脆弱、时常惊慌失措、动辄就哭鼻子的山村女孩显得成熟了许多,她的二句“大恩不言谢,尽在行动中”不由使人感慨:过去的两年里,扬州新东方中学给予这个北方山村女孩的,不仅是一次求知的机会,更是一段心灵的成长经历。
  
  爱心接力在两个城市之间
  
  这趟送小菲回家的人都是老面孔,当年把她从穷乡僻壤的老家送到繁华之都的扬州、把她从失学的边缘送回课堂的,正是这群人:扬州新东方中学的两位老师、扬州日报的记者及《美文》杂志的编辑。
  一路上,小菲和《美文》杂志的编辑聂晶形影不离,亲热得像一对姐妹。当年,小菲的姐姐逃婚,使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退还对方的彩礼,父母又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正念初三的小菲显然不可能再跨进高中的校门。这一切,让她感到困惑和无助,在一篇作文中写下了她以及她家中的真实故事。这个敏感又自尊的16岁女孩,在文章里写道:“穷人也有穷人的尊严”。
  但谁也没有料到,这篇文章竟改变了她的命运。美文杂志社的编辑聂晶从数不清的来稿中发现了她写在作业本背面的文字,并予以发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市,有所名为“新东方”的私立中学,董事长彭勇贵看到《美文》上发表的小菲的文章,即被她的不幸遭遇和强烈的求知精神所感动,当即决定愿免费接魏小菲到扬州上学。我报当时曾以整版篇幅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当年8月,新东方中学校长一行亲自到蓝田,接走了正准备辍学外出打工的魏小菲。
  当年,聂晶曾亲自送小菲到扬州求学,因为那时候刚走出山区的小菲非常腼腆,还很脆弱,动不动还爱哭鼻子,只有和这位与她有过多次书信往来的编辑姐姐在一起才显得不那么拘谨。在扬州求学的几年,她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书信和电话往来。这次小菲归来,聂晶送给她一本美文杂志社出版的精华作品集,鼓励她继续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告别扬州 一次特别的升旗仪式
  
  在扬州的时光,点点滴滴留在小菲心底的太多太多,回家的路上,她反复念叨的是临别前和老师、同学的依依不舍。
  一直跟踪报道此事的《扬州日报》记者赵明告诉我们,为了送别小菲,新东方学校专门把周一的升旗仪式改在周二举行,并专门安排她上台做“国旗下的讲话”。小菲讲了自己的过去,很多原来不认识她的同学,听到她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动地落了泪。
  专程送小菲回家的扬州新东方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谢国栋,是小菲高二时的班主任。谢老师说,就在小菲入学当年,新东方开设了两个“助学工程班”,招收了90名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困的学生给予减免费用,魏小菲就被安排在其中一个班里。尽管她一度因基础差成绩落后,但她文笔出众,又踏实努力,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小菲说,离开扬州的前夜,学校董事长彭勇贵一家亲自设宴送她。之前,董事长的夫人,也是学校的总务处主任李顺谋女士,采购了许多扬州特产,塞满了车的后备箱。
  离开的当晚,班亡也为她举行了一场欢送会,每位同学―卜台给她讲了一句话。
  “小菲,你要加油!”
  “小菲,别忘了扬州还有你一个家!”
  最后,全班的同学都哭了。
  与尊师好友的离别,让小菲的回乡路,纠缠着喜悦和忧伤。
  
  回家 父母的泪水与感动
  
  记得两年半前,新东方学校到小菲家里接她走的时候,她的妈妈,激动得不知所措,眼看着两手空空的孩子要出门走了,她突然搬着梯子爬上阁楼,从一堆杂物里摸出一元钱,塞到小菲的手里,在场的人无不唏嘘感慨。
  那时候所有人才真实感受到魏小菲笔下那个贫寒又厄运不断的家。
  在通往家里的那条泥泞的小路上,迎面碰到提着柴筐的母亲,小菲哭喊着一头扑到妈妈的怀里,而瘦弱的母亲则和着泪发出一声悲啼:“可怜我娃回来喽!可怜你们这些好人呀!”
  从门里迎出来的父亲也忍不住地抹泪,小菲强忍着泪、不住地用拥抱安慰父母。这一刻,她像极了一个大人。
  小菲的家,在前卫镇杨木寨村。屋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后屋给姐姐准备的新房修了二半,毫无人气,用木板隔着门,养了一窝猪崽。
  这个贫寒的山村人家,除了床头的一个小闹钟,没有一件散发出现代气息的物品。仅有的几件旧桌椅,据说也是在当年本报报道小菲的事情后,有位西安的市民专程开车给他们送来的。小菲的归来,也给家里带来新年的气息。车厢里大包小包的东西,有校领导送的特产、有同学送的小礼品、还有老师们捐赠的衣服。望着进进出出给小菲搬卸行李的人,美文杂志社的副主编穆涛动情地说:“正是众人点点滴滴的爱心,造就了小菲的幸运啊。”
  当年来接小菲的《扬州日报》记者赵明这次又专程随小菲回家,还给小菲的父母带来了他们报社捐赠的2000元现金,新东方学校的顾问何成华也代表新东方中学向小菲家捐赠了1900元现金。他们表示,如果小菲考上大学,新东方将一如既往地资助她。
  因为要赶当天返回学校,小菲仅在家里呆了半个小时就要走了。临走前,她没忘记询问父母有没有姐姐的消息。那个曾患尿毒症、又逃婚而去的姐姐,留给家人的,除了沉重的债务,还有无尽的牵挂。但父母说,姐姐已经一年没有和家里联系了。
  
  拜访恩师 留在心底的感激
  
  返回学校前,一行人专程驱车赶到小菲曾就读的前卫镇吴村庙中学,去拜访一位她原来的中学语文教师王立峰老师。
  4年前,魏小菲只是吴庙村中学一名成绩普通的初中生,教她语文的王老师就发现她文笔很好。当他看到魏小菲写的作文《我以及我家里的真实故事》后,非常感动。课堂上,王老师让小菲自己上台念了那篇文章,50多岁的他,竟然和教室里的几十名学生一样,泪流满面。
  不久,王老师到县城办事,在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美文》(少年散文)杂志,当即掏出5元钱买了下来。回来后,他告诉小菲可以按照上面的地址投稿。几天后,他得知小菲因为没钱买信封邮票无法投稿,又自己跑到镇上,帮她寄了出去。
  小菲的故事,就从这里转折了。
  那年暑假,扬州新东方学校的校长茅庆茹来蓝田接小菲时,见到了王立峰老师。同是教育工作者的他被这位勤恳无私,又富有爱心的北方乡村老教师深深打动。这次小菲回家,他特意嘱咐要她一定去看望王老师,并带上他的问候。
  但我们却没能在吴村庙中学见到王老师。由于即将退休,他已经调回离家较近的一所小学任教。
  尽管当地老师一再告诉我们去往那里的路很难走,但面对小菲急切的日光,我们还是坚持选了一辆越野车送她去。
  看到王老师的那一刻,小菲几乎是跑过去扑在了他的怀里。一路上的拘谨全没有了,两人像久别的父女,高兴得说个不停。
  今年59岁的王立峰老师,在蓝田教育战线工作了30多年。据同行的蓝田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掌群说,当地很多考上学的孩子都是王老师的学生,那些有出息了的学生,都很怀念王老师。
  送小菲返回城关中学时,已是下午三点,天空飘起了雪花。告别时,小菲拥抱了所有的人。留恋、感激、还有承诺,都尽在这拥抱中。
  (记者感官)的确,如果没有一个乡村教师花5块钱买本《美文》;如果没有尽职尽责的编辑在众多的来信中发现那篇写在作业本背面的文字;如果没有一个学校的慷慨接纳,一切都将改变。魏小菲,也许只能像无数个山村女孩一样,重复失学、打工的命运。
  对有的人,这场爱心接力即将结束了,但对于小菲,这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女孩子还必须坚持跑下去。因为梦想,永远在前头。

标签: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