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2016扬州市语文中考试卷答案

时间:2017-04-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扬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栖息(qī) 沉淀(dìng)撷取(jié)卷帙浩繁(zhì)

B.狭隘(ài) 蒌蒿(hāo) 分泌(mì) 侃侃而谈(kǎn)

C.栅栏(zhà)狡黠(jié) 翌日(yì) 受益匪浅(fēi)

D.负荷(hé) 跌宕(dàng)山岚(lán)毛骨悚然(s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

B.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自己了。 ...薄.

C.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 ....

D.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将瞻瞻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解说:“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五颜六色 爱国情怀 冰天雪地 锻炼身体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

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3分)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A)赏析沈从文的《端午日》,能了解湘西茶峒人端午节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感受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B)品读沈括的《梦溪笔谈》,能知晓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地理、农业、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成就,活字版印刷术就是其中的成就之一;/(C)欣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能看到鲍西娅超群出众的才智,她欲擒故纵、先退后进,一步步将夏洛克引入了陷阱;/(D)诵读朱自清的《背影》,能体会父亲肥胖的背影下浓浓的爱子之情。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王羲之《兰亭序》帖的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xiān细轻盈,笔断而意连,提按顿cuò恰到好处;整体布局上,前几行较收liǎn,中段逐渐放开并保持至篇末。 通篇一气呵成,具有xiāo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感时花溅泪, ▲ 。 (杜甫《春望》)

(2) ▲ ,乞人不屑也。 (《<孟子>二章》)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4) ▲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横眉冷对千夫指, ▲ 。 (鲁迅《自嘲》)

(6)晴空一鹤排云上, ▲ 。 (刘禹锡《秋词》)

(7) ▲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8)近期,《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学过的古诗词。假如你参赛,当右图徐徐展开时,你应该用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 ▲ , ▲ ”抢答。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扬州,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古代文化】

扬州和《水浒传》亦有渊源。宋江平方腊时,曾在军师吴用的指挥下,以扬州为据点攻占了润州(今镇江)。《水浒传》中吴用的智谋随处可见。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两题。

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攧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水浒传·第十六回》

(1)请根据这段文字将第十六回回目补充完整。(2分)

杨志押送金银担 ▲

(2)晁盖听了吴用的计策,大喊“好妙计”“好计策”。这个计策实施的关键是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对此他们做了精心安排。请根据小说情节,完成下表。(3分)

【现代文明】

一叶白帆沿着运河古道,从唐诗中缓缓而来,回眸已是千年。如今,继润扬大桥开通和扬泰机场启航后,宁启铁路动车,又让扬州多了一条腾飞的跑道,从此扬州进入“加速时代”。

(3)某报记者登上宁启铁路首发动车,体验扬州“新速度”后,发布了一条微博(见下图)。

这条微博一发布,就有许多网友不断点赞留言。

网友一:从身边小事做起,一点一滴都是文明。小朋友,好样的!

网友二:你用美丽行为展现美丽心灵,你是动车上最美的小孩!

请你参照网友的留言也为这个小朋友点赞留言。(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①②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③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9.(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2分)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多获全济(▲) (2)甚异之 ()

(3)见许 ( ▲ ) (4)朝议令善明举人(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

B.为之叹息 是吾剑之所从坠 (《刻舟求剑》) ..

C.善明以母在虏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

D.痛悼于怀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治水必躬亲》)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3分)

① ▲ ② ▲ ③ ▲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白雁

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

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⑥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

(选自2015年7月第8期《科学大众》,有删改)

1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4分)

15.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这几种植物的“传奇色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6.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⑥节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材料:“申遗”是某国家或地区以某一特殊文化遗产价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为。申遗成功后,可使该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2014年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孙子的麦收

王旭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了。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了,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者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 ...

(选自2016年第7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8

4分)

19(4分)

20.阅读下列两句话,联系全文,回答问题。(5分)

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

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 ...

(1)这两句话中的加点词都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 ▲ (1分)

(2)简要分析加点词的内涵。

呆住了: ▲

脸红了: ▲

21.《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月亮,发现美,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界。文中的“大老刘”也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了“孙子”。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他们这种教育方式的认识。(80-100字,5分)

三、作文(60+3分)

22.香,有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

请以“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篇二: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扬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栖息(qī) 沉淀(dìng)撷取(jié)卷帙浩繁(zhì)

B.狭隘(ài) 蒌蒿(hāo) 分泌(mì) 侃侃而谈(kǎn)

C.栅栏(zhà)狡黠(jié) 翌日(yì) 受益匪浅(fēi)

D.负荷(hé) 跌宕(dàng)山岚(lán)毛骨悚然(s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

B.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 ....

C.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 ....

D.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将瞻瞻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解说:“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五颜六色 爱国情怀 冰天雪地 锻炼身体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

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3分)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A)赏析沈从文的《端午日》,能了解湘西茶峒人端午节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感受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B)品读沈括的《梦溪笔谈》,能知晓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地理、农业、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成就,活字版印刷术就是其中的成就之一;/(C)欣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能看到鲍西娅超群出众的才智,她欲擒故纵、先退后进,一步步将夏洛克引入了陷阱;/(D)诵读朱自清的《背影》,能体会父亲肥胖的背影下浓浓的爱子之情。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王羲之《兰亭序》帖的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xiān细轻盈,笔断而意连,提按顿cuò恰到好处;整体布局上,前几行较收liǎn,中段逐渐放开并保持至篇末。

通篇一气呵成,具有xiāo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感时花溅泪, ▲ 。 (杜甫《春望》)

(2) ▲ ,乞人不屑也。 (《<孟子>二章》)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4) ▲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横眉冷对千夫指, ▲ 。 (鲁迅《自嘲》)

(6)晴空一鹤排云上, ▲ 。 (刘禹锡《秋词》)

(7) ▲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8)近期,《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

美”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学过的古诗词。假如你参赛,当右图徐徐展开时,你应该用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 ▲ , ▲ ”抢答。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扬州,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古代文化】

扬州和《水浒传》亦有渊源。宋江平方腊时,曾在军师吴用的指挥下,以扬州为据点攻占了润州(今镇江)。《水浒传》中吴用的智谋随处可见。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两题。

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攧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水浒传·第十六回》

(1)请根据这段文字将第十六回回目补充完整。(2分)

杨志押送金银担 ▲

(2)晁盖听了吴用的计策,大喊“好妙计”“好计策”。这个计策实施的关键是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对此他们做了精心安排。请根据小说情节,完成下表。(3分)

【现代文明】

一叶白帆沿着运河古道,从唐诗中缓缓而来,回眸已是千年。如今,继润扬大桥开通和扬泰机场启航后,宁启铁路动车,又让扬州多了一条腾飞的跑道,从此扬州进入“加速时代”。

(3)某报记者登上宁启铁路首发动车,体验扬州“新速度”后,发布了一条微博(见下图)。

这条微博一发布,就有许多网友不断点赞留言。

网友一:从身边小事做起,一点一滴都是文明。小朋友,好样的!

网友二:你用美丽行为展现美丽心灵,你是动车上最美的小孩!

请你参照网友的留言也为这个小朋友点赞留言。(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①②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③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9.(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2分)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多获全济(▲) (2)甚异之 ()

(3)见许 ( ▲ ) (4)朝议令善明举人(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

B.为之叹息 是吾剑之所从坠 (《刻舟求剑》) ..

C.善明以母在虏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

D.痛悼于怀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治水必躬亲》)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3分)

① ▲ ② ▲ ③ ▲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白雁

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

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⑥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

2016扬州市语文中考试卷答案

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

(选自2015年7月第8期《科学大众》,有删改)

1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4分)

15.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这几种植物的“传奇色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6.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⑥节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材料:“申遗”是某国家或地区以某一特殊文化遗产价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为。申遗成功后,可使该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2014年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孙子的麦收

王旭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了。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了,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者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 ...

(选自2016年第7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8

4分)

19(4分)

20.阅读下列两句话,联系全文,回答问题。(5分)

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

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 ...

(1)这两句话中的加点词都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 ▲ (1分)

(2)简要分析加点词的内涵。

呆住了: ▲

脸红了: ▲

21.《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月亮,发现美,把孩子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界。文中的“大老刘”也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了“孙子”。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他们这种教育方式的认识。(80-100字,5分)

三、作文(60+3分)

22.香,有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

请以“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篇三: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标签:扬州市 中考 试卷 2016扬州中考语文试卷 2016扬州中考数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