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周公解梦 > 正文

周公解梦罪犯

时间:2017-05-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国学百科问答 五

目 录

1、酒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女招待?

2、唐代女人流行的“袒胸装”最早来自哪里?

3、“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立什么?/

4、“四面楚歌”的“楚歌”指的是哪里的音乐?

5、为什么“丹书不祥”不能用红笔写信?

6、我们常说的“局外人”的“局”的本义是什么?

7、史上最早“暗送秋波”的是哪位美女?

8、为什么把女子的细腰叫做“小蛮腰”?

9、“感冒”一词最初来源于哪里?

10、为什么把差不多叫“半斤八两”?

11、为什么常用“丹青”比喻不渝的忠贞?

12、“一炷香”的时间大约有多长?

1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河”是指哪条河?

14、为什么古代的铜钱是外圆内方的?

15、筷子最早叫“箸”后为什么叫“筷子”?

16、“周公解梦”与“梦周公”的“周公”是同一人吗?

17、“祸起萧墙”的“萧墙”指的究竟是什么?

18、“东窗事发”一词最早与谁有关?

19、为什么骂人时说“不要脸”而不是“不要面”?

20、“泾渭分明”源于怎样的自然现象?

21、七月十五鬼节这天为什么要放河灯?

22、“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时间用寸衡量?

1

酒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女招待?

?

?

? A. 汉代B. 唐代C. 元代

唐代,胡人来我国经商开店,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经营酒肆也是主要行业。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胡人酒肆主要开设在西市和春明门到曲江一代。酒肆的服务员,即是西域的女子,被称为“胡姬”。她们是促使胡酒在唐代城市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古代青年女子当垆不多的情况下,这些“胡姬酒肆”曾为唐代长安饮食市场开创了新的局面。

胡姬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翻开《全唐诗》,可见其中有许多描写。初唐诗人王绩曾以隋代遗老身份待诏门下省,每日得酒一斗,被称为“斗酒学士”,他在《过酒家五首》中最先描写了唐代城市里酒肆中的胡姬:“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此日常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依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常道(上“世”下“贝”),惭愧酒家胡。“这里饮酒饮葡萄酒,去的又是胡人开的酒店,而且钱少了不好意思进门,很显然有为侍酒的胡姬准备“小费”的意思。为了胡姬而去酒店饮酒,在唐代城市里是一种世风,张(礻古)有一首《白鼻(马呙)》写得很清楚:“为底胡姬酒,常来马鼻(马呙)。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胡姬酒肆”常设在城门路边,人们送友远行,长在此饯行。岑参在《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郝主簿》中写道:“送

2

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酒肆中除了美酒,还有美味佳肴和音乐歌舞。贺朝《赠酒店胡姬》诗生动描写了“胡姬酒肆”里的情景:“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毛旁,上日下羽)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鱼会)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所有诗人中似乎是李白最爱与胡姬谈笑了,所以他的诗作中描写胡姬的地方甚多。他指出胡姬常在酒店门口招揽顾客:“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胡姬能招揽到顾客,一凭异国情调的美貌,二凭高超的歌舞技巧。李白在《醉后赠王历阳》中写道:“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纵起龙虎,舞曲指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他在另一首诗《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二》中又写道:“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可见当时长安以歌舞侍酒为生的胡姬为数不少。

胡姬侍酒,收费一定很高,大概只有贵族少年才敢不断光顾胡姬招手的酒肆。李白在《少年行之二》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马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他在另一首《白鼻(马呙)》中也写道:“银鞍白马(马呙),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按鞭直就胡姬饮。”胡姬来到中原,克服了大量旅途的艰辛。为此,她们在酒肆里强欢作笑时也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李贺《龙夜吟》所述:“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征。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浩月愁中听。寒贴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不过,胡姬在酒肆里服务态度和收入都是不错的,这是数百年间酒肆里能保持胡姬侍酒的主要原因。

胡姬酒肆里的酒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名酒,象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龙膏酒”等。高昌“葡萄酒”在唐太宗平定高昌后传入我国。《册府元龟》记载:“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益。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这是在中原仿制西域酒的开始。波斯的“三勒酒”是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三种酒的合称。顺宗时,宫中还有古传乌弋山离(伊朗南路)所酿的龙膏酒。

3

唐代女人流行的“袒胸装”最早来自哪里?

?

?

?

? A. 宫廷嫔妃和歌舞伎者B. 西域胡人女装C. 青楼女子 查看答题历史 正确答案为A!

中国传统礼教对女性的要求非常严格,不禁约束了女子的行动,而且桎梏着她们的思想,要求妇女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稍有裸露便被视为放荡。唐代时期国风开放,女子的地位相对提高,在服装上出现了“袒胸装”,形成了独特的开放风格。唐代女子上着短襦,下穿长裙。“袒胸装”主要指的是短襦的变化,除了襦的短的特点之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领口的变化,有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等。“袒胸装”最早出现于宫廷的嫔妃和歌舞伎者,她们里面不穿内衣,将胸部袒露于外,表现出唐代女性丰满的胸部和颈部曲线的美丽。

“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立什么?

?

? A. 立德、立言、立身B. 成家立业

4

? C. 有孩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里的“立”应该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四面楚歌”的“楚歌”指的是哪里的音乐?

?

?

? A. 湖南民歌B. 安徽民歌C. 江汉流域民歌

古代的楚地民歌。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是南方大国,它在政治、文化上虽与中原地区有所交往,但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保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诗歌、乐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早在《诗》三百篇中,就已经包括了中国中南部江汉流域的民歌──《周南》、《召南》,其中某些作品如《汉广》、《螽斯》,《摽有梅》等诗,隔句用一“思”字、“兮”字缀在句末,很有规律,在形式上显示出一定特色。另外,在其他古籍中也保存一些楚地歌谣,如《接舆歌》(《论语·微子》)、《孺子歌》(《孟子·离娄》)、《越人歌》(《说苑·善说篇》)、《徐人歌》(《新序·节士篇》)等。它们都不是四言体,而且都在隔句末尾用语助词“兮”字,与中原地区的民歌在形式和风格上都有不同。这些楚地民歌的艺术特色,曾被屈原所吸取,成为他创造“楚辞”体诗篇的基础。

5

篇二:践行宗旨 改进作风

践行宗旨 改进作风

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孙东升

(2014年4月1日)

同志们:

按照市委的部署和督导组的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我和鸣镝局长各做一次专题辅导报告。今天,由我抛砖引玉,先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与同志们做一个交流和探讨。

这次报告的题目是《践行宗旨,改进作风,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深入兰考县实地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就新时期学习焦裕禄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向全党发出的一个强烈政治信号,也是为全党践行群众路线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做出了示范。我们应深刻体会,认真领悟,务实推动,结合实际,搞好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下面,我从三个大方面,与同志们一起开始学习。 一、开展活动,整纪刹风,是中央的政治抉择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四风”问题开刀,决不是简单学习走过场,而是断腕求生真变革,是一次整风肃纪的战略决战,也是一次向官僚体制挑战的政治抉择,目的是让广大领导干部自觉照镜正容、洗澡去垢、醒脑治病,直面“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 1

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即长经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我认为,中央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基于以下历史与现实考虑:

第一,不抓干部作风就会亡党亡国。干部作风不是小事,我们作为人口大国,光党员人数就有8500万人,从人数上看,相当于1个越南或埃及,2个南非或乌克兰,4个伊拉克或朝鲜,8个葡萄牙或匈牙利,这么多党员有一小部分出问题,后果就会不堪设想。建国初期,我们干部作风较好,1949年至1978年间,干部与群众鱼水情深,干群一心,涌现出了很多像焦裕禄似的好党员好干部,很少有干部由于作风问题受到查处,大案要案更少,当年刘青山、张子善就地正法,震惊朝野;改革开放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干部作风发生变化,以致愈演愈烈,渐成顽疾,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第二批动员部署会上,总结基层领导干部在“四风”上存在25个方面的问题,2月25日,市群教办总结全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在“四风”上存在37个方面问题,林林总总,无所不包。我这有一组数据,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共有420万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每年大约有14万人受到处分,按13亿人口计算,每1万人里就有1个人受到处分,按全国4000万名左右干部计算,每1000名干部里就有近4人受到处分,这其中包括省部级高官120人。党的十八大后,短短1年多时间,就有30余名厅级以上高官落马,最近,中纪委网站登出了对我市邓晓军的初步 2

审查意见,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交司法机关审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子,不得不引起我们警醒。这几年,就连我们教育战线也不能独善其身,也出现了“开房校长”、“流氓老师”,当然出事的都是南方学校,这哪还像一个教育工作者?哪还像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007年,国家行政学院一项针对90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的调查发现,其中高达52.4%的同志迷信风水、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算卦,官员的迷信程度甚至超过一般群众。在中国风水第一村的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经常可以看到官员和名人的身影,他们在风水师面前低三下四,与在群众面前冷冲横硬判若两人。贪腐、迷信、沉沦,正是隔开干部和群众的一堵墙。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一句“我是党员,跟我上”,就会让无数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真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现在我们还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吗?前几天,省委党校副校长祝福恩说,现在的干群关系是“蛙水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跳出来,要我说还是“油水混合关系”更准确,具体说就是“掺了水的汽油”,用上这样的汽油,中国这辆车还能平稳到达目的地吗?2013年9月8日,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谈起前苏联解体时痛心地说,前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是领导干部贪腐,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前车之鉴,殷殷嘱托,我们的总书记记在了心里,我们也要引起深思。

第二,不抓干部作风就会贻误发展。当前,改革已进入 3

深水区,按照习近平和李克强的说法,好吃的肉和好啃的骨头都吃完了、啃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都有需要破解的难题,最近,中央连续成立了深改委、国安委、网安委,习近平都亲自挂帅,显示出了中央推改革、惠民生、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但是没有一个好的干部队伍来落实、来推动,还像过去那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出不了中南海”,那一切都是空谈。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改革,力度空前,其中对教育有专门的论述,共709字,分为德育、教育公平、职成教育、教育改革等几个部分,重点有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招考分离、减少科目、不分文理、英语一年多考、普职高校学分转换、管办评分离等等,含金量很高,但推行起来难度很大,必须用好的干部、好的作风、好的机制来推动落实。为了落实好这些举措,今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要制定或完善20项标准、启动20项新计划、筹备或召开8次专项会议,内容安排紧锣密鼓,工作节奏步步紧逼。当前,我们齐齐哈尔市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节点上,既要保质保量跟上国家和省厅节拍,完成好规定动作,又要面对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积极进位,奋发进取。直面我们的现实,教育资源还处于紧平衡状态、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基础教育的质量还不高,在全省排名还有上升的空间,职业教育活力不强,创新发展趋动能力不足,教育家型校长和名师还比较缺乏,教育教学模式仍需进一步改革创新,高考招生多元录取模式仍需深入研究探索,这些问题或不足,需要 4

我们深刻认识,努力研究,全力破解。

第三,不抓干部作风就会影响社会安定。现在社会仇官仇富,表面原因在贫富不均、社会浮躁,根子在领导干部为政为廉、社会不公。部分领导干部关心的不是群众利益,而是自己的切身利益,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二八定律”,也叫帕累多法则,即全国20%的富人掌握全国80%的财富,全国80%的穷人只掌握20%的财富,现在中国的财富资源被少数人高度垄断,这其中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及领导干部的亲友,暗渡陈仓,敛聚钱财,一部分官商,即过去说的红顶商人,瞒天过海,偷梁换柱,另一部分奸商,投机取巧,无缝不钻,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合法经营发财的商家,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为所欲为,唯利是图,为非作歹,花天酒地,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与群众格格不入,水火不容,形同陌路,群众能没意见吗?近些年来,干部冷冲横硬,吃拿卡要,徇私枉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暴力拆迁、暴力截访、暴力执法,致使群众对干部的印象日趋下降,致使政府的公信力日趋下降,党的威信日趋下降,致使小事变大,大事爆炸,致使类似瓮安事件、什邡事件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记得有位中央领导曾经讲过,暴力具有逆向传导特征,你施加给群众多少暴力,它将会加倍返还回来。近些年来,除了群体性事件,发生在公务员身上的刑事案件也呈逐年增多趋势,2005年2月25日,湖南省永兴县法院院内发生了一起爆炸案,造成一死两伤;2010年7月30日16时15分左右,长沙市芙蓉区一税务分局大楼被罪犯引爆炸药,造成4人死 5

篇三:思想史

概述及时间线索

1、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特点

1.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神权御用)

2.等级特权观念浓厚;

3.宗法思想渗透一切;

4.“一准乎礼”,纲常名教是其核心;

2、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

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时期,神权法与宗法礼治思想;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各家的法律思想; 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鸦片战争以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

3、夏、商时期的“天命”、“天罚”思想。

(一)夏代的神权法思想

根据史料记载,神权法思想早在夏代即已产生,相传夏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泰伯》);

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恭行天之罚。”(《尚书? 甘誓》)

(二)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

神权法思想发展到商代进入高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表记》)。商王借神命作威作福,把对奴隶和平民以及敌对部落的镇压称为“天罚”,常常以“天命殛之”。

4、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1、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

(2、《周公解梦书》并非周公所作,具体作者不详。

周公是孔子最为尊崇的圣人,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

(3、“以德配天”说的意义

“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意味着神权的动摇。统治者必须注重人事,重视人心向背,关怀小民,“知小民之依(隐痛)”(《诗经?大雅?文王》)。

“天命靡常” 《诗经?大雅?文王》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

5、从“天命”、“天罚”到“以德配天”的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6、西周的宗法“礼治”思想。从字面解,“礼治”就是“以礼治国”,孔子称其“为国以礼”。

(1、“礼治”的核心——宗法等级制

“礼治”思想是夏商以来甚至氏族社会以来传统的宗法观念和西周初期的分封制相结合的产物(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周公解梦罪犯)。在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穿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原则。

(2、“礼治”的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西周“礼治”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汉以后的“三纲”即滥觞于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中。

(3、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有四方面的内容:

反对专任刑罚,主张德刑并用;

反对重刑滥杀,主张区分主观罪过;

反对罚不当罪,主张罚当其罪;

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但周公也主张对不忠、“不孝不友”、“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等罪犯严加惩处,“刑兹无赦”。

7、先秦儒家成立后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学派的儒家。

儒家是以一个学术派别的面目出现的。它主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之儒、战国中期的孟子之儒和战国后期的荀子之儒三大流派。

其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儒家三大流派的思想特点:

孔子之儒重礼,以“仁”释礼,纳仁入礼,以仁为手段,以复礼为目的;

孟子之儒提出了系统的“仁政”思想;

荀子之儒“隆礼重法”,是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的先行者,对秦汉以后的儒、法合流有着直接的影响。

8、 秦朝“缘法而治”的法律思想。

秦始皇和李斯是秦王朝的主要政治代表,同时也是秦朝法律思想的集中代表。他们都推崇法家“缘法而治”的法治思想,并将法家学说加以实施和发展。

“皇帝临位,制作明法”,“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秦朝的立法以繁密著称。

秦始皇继承了法家轻罪重刑、严刑峻法的法律思想。“秦时劓鼻盈累、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受天下之徒”。秦始皇还法外施刑,滥杀无辜。

9、 汉初由法至儒的过渡。

黄老学派基本内容

(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2、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3、重视法律作用,要求统治者明法修

(4、约法省禁,刑不厌轻

(5、“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

历史作用和影响:它对推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它为两汉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它对统治阶级法律思想由秦朝的法家转变为西汉中期以后的儒家为本,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过渡性作用。

10、汉中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是指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以儒家法律思想为主,兼采阴阳家、法家、道家等各家之说的法律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德主刑辅,君权至上,礼律融合,法有等差等。

(1、“王者法天”的神权法思想

(2、“德主刑辅”的德、刑关系说

(3、礼律融合,法有等差的立法主张

((4、“《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所谓《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经义附会汉律,指导司法的一种制度,即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春秋》决狱的核心是“原心定罪”,将儒家经义置于法律条文之上。主张《春秋》决狱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春秋》决狱”是礼法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反映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将礼置于法上的观点。

(5、顺天则时的“司法时令说”。“司法时令说”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神权观的体现。

(6、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间的赏罚应与“天意”相符。在春夏万物生长之际,应从事教化奖赏;秋冬万物肃杀之时,则应从事断狱活动,故而“秋冬行刑”成为制度。

11、魏晋南北朝。

(1、玄学。在荒诞空虚的经学无补于治的汉代,他们崇尚老庄,援道入儒,以道释儒,宣扬“自然无为”。

(2、法律虚无主义。东晋时的思想家鲍敬言继承了阮籍、嵇康一派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以为无君、无政府的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在法律上,鲍敬言主张废弃刑法,回归自然,具有法律虚无主义的思想。鲍敬言对现实的批判,对封建黑暗的揭露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3、律学。晋代律学集汉魏律学之大成,开唐代律疏学之先河,是中国法律史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律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集中于晋代,即张斐、杜预、刘颂。晋代律学家对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纳礼入律,“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也”。 其二,对律典体例的继续修订。 其三,用准确的语言对法律专名词进行了解释,统一了人们对法律的理解。

<1、礼法合一,以礼率律

<2、君权至上,法令划一

(4、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理直刑正”的立法主。“随事取法”。刘颂“严明执法”的司法主张。律学家对法律的研究。

12、隋唐时期。P87~P100

13、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董仲舒、朱熹等)

学问家(经学家、律学家,如杜预、张斐、长孙无忌等)

政治家(周公、管仲、子产等)

法制改革家(商鞅、王安石等)

有作为的帝王(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康熙等)

有作为的宰辅大臣(魏征、包拯、海瑞等)

有思想的革命家(孙中山等)

各家思想

1、 儒家。

(1、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曾修《诗》、《书》,

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为政在人思想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贤人之治。二是强调为政者要严于律己。三是极力夸大当权者个人的作用。

“仁”是孔子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仁”不仅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总纲领,而且是孔子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孔子的伦理主义的法律思想可以被看作是以“仁”为核心展开的。

所谓“为政以德”。其德治的核心是提倡“仁政”,反对暴政。

德主刑辅。刑罚与礼德相比,礼德是根本。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事亲亲原则的要求。

“苛政猛于虎”: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孟子。姬姓,孟孙氏,名轲。孟母三迁。在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

孟子。仁、义、礼、智。

“省刑罚”, “罪人不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仁者无敌。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孔孟思想的比较:

1、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从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德治”思想发展变化而来的。

2、孔子的“仁”只是一种道德范畴,孟子则将其发展为“善政”的标准。

3、孟子比孔子更重视民心向背,把民心的向背视为“得天下”或“失天下”的关键。

4、孟子主张实行“王道”,反对“霸道”;实行“仁政”,反对“暴政”。主张不用暴力征伐的手段来实现全国的统一。

【民主与法治精神能否植根于中国厚实的儒家文化土壤呢?

1、儒家文化中的等级伦理、宗法伦理、和合伦理与法治精神格格不入,严重阻滞着法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的实现。儒家伦理中的等级观念、宗法意识、和合思想和公平、正义、权利、自由、契约等法治精神是根本冲突的,正是它们作祟,消解了法律的慑制力。

2、儒家思想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儒家思想在经过清理、改造后,能够达到使传统与现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互动互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道德力量的支撑,没有自律的充分保障,法律会成为单纯的规范形式而失去生根的基础。儒家思想并非与现代化必然背道而驰。

(3、荀子。名况,字卿。性恶论。礼法起源论。先教后诛。荀子坚持的礼法,既不同于孔孟的“礼”,也不同于法家的“法”。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即尊崇礼、法制完备,国家就能井然有序。“治之经,礼与刑”,即礼和法都是治国必不可少的工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学无止境。

良医之门多病人。

长幼有序。

【荀子和孟子法律思想的异同:

1、孟子与荀子法律思想上的异:孟子“法先王”他“法后王”;孟子道“人性善”,他则倡“人性恶”;孟子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他则“王”、“霸”并举;孟子重德轻刑,他则德、刑并重。

2、 同:(1)都对孔子法律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都维护礼治;(2)都反对滥用刑罚。(3)

标签:罪犯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大全查询2345 周公解梦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