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祝福语 > 正文

祝福语的赏析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祝福_赏析[1]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写作背景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主要内容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中心思想

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控诉中,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作品解析

人物形象分析

1、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⒉、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3、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有心计的女人,也是封建社会中自私自利典型。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钱,把祥林嫂当成工具,并且不顾祥林嫂的反对,不考虑她的意愿,就把她嫁到偏僻的村庄来获取高额的彩礼钱。同时她也从容能干,面对鲁四爷的时候从容应对。

4、柳妈

柳妈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加以奚落。出于善意,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柳妈自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从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5、“我”

“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6、四婶

四婶只是看祥林

祝福语的赏析

嫂能干,把她当工具一样使用,并没有把她当人看。

7、夫家的堂伯

帮助祥林嫂的婆婆捉走祥林嫂,而且在贺老六死后抢夺屋子。

读后感和评析

从心理学上讲,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因为它不但有损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它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导致人生的悲剧。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本身就是如此。只要打开鲁迅的《彷徨》,看看《祝福》中的祥林嫂,一切都会不言而喻了。

祥林嫂是个淳朴善良而且安分耐劳的农村妇女,手脚非常勤快——[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她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一个生活的权利,她就心满意足了。

正是带着这样的一个愿望,祥林嫂在新寡之后逃到鲁镇去做工。然而不久,她就被唯利是图的婆婆绑了回去。她不但连一个工钱都没着落,而且还被婆婆以高价卖给大山深处的贺老六。她虽然拼死地反抗——[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

骂......]。但最后还是认了。按说,她的生活不应该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可谁知祸不单行,几年之后,年轻的丈夫竟被伤寒夺去了生命,而唯一可以相依的儿子又被恶狼给叼走了,这可叫她怎么活呀!恰在这个时候,[大伯来收屋,又赶她],使她真地[走投无路了]。

当祥林嫂带着丧夫失子的悲痛再次来到鲁镇做工时,雇主鲁四老爷把她看成是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一切祭祀用品都[用不着她沾手];镇上的人们也都嘲笑她,奚落她,厌弃她;而笃信鬼神的女佣人柳妈又用死后的锯刑来赫唬她,劝她到土地庙去捐一条[给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以便作为替身,[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本来祥林嫂就因为倍受打击而有些精神失常,听了柳妈这番话,她更是[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都围着大黑圈]。虽然极端的恐惧一直笼罩着她,但她还是抱着一线的希望。[整日闭紧了嘴唇],默默地操作着。直到她以一年的劳动所得[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她才[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起来,似乎自己已经赎清了所有的罪孽而可以重新做人了。

然而,又是一个冬季祭祖的时节,当祥林嫂[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不料主人却命令她说:“你放着罢,祥林嫂!”这口气,同过去分明没有两样。祥林嫂[象是受了炮烙似的]缩回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从此以后,她便揣揣然[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愈发变得失魂落魄和麻木起来,甚至[时常忘却了去淘米],而她那[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转,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虽然祥林嫂在不断的进行抗争并表现出了最大的韧性,但在她经历了辛酸和血泪之后,她所追求的[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也始终没有到来。而就在人们的一片欢欣的[祝福]声中,在漫天的大雪之中,在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重重枷锁之下,怀着对地狱的恐惧和疑惑,一直[被人们弃在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百无聊赖的祥林嫂],终于[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祥林嫂的悲剧,不正是她所遭受的野蛮的残酷的令人窒息的精神虐待的必然结果吗? 《祝福》读后感:

沁凉如水的夜风如鬼魅一般划过城市的夜空,悄无声息,却惊醒了我沉睡的梦。迷惑懵懂的心还藏着昨日的忧绪与愁丝。一团一团,剪不断,理还乱。

读完鲁迅先生的《祝福》,我有种压抑是说不出来的。在我这个容易多愁善感的年纪,我常常会不由得读别人的故事哭自己。担这次,我却是压抑得落不下泪来。 只是,突然好想打开窗,让呼吸更顺畅些。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终是离开了我们。为什么说是“终”?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即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还是会被社会中那只无情的,黑暗的手所杀害。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我只能揣测,她在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罢。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步履艰难地走着。这时候,死亡对她来说,已不再是恐惧。在现实的痛楚里,死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解脱。她死了,我想,她是看到了安琪儿美丽的微笑了。当岁月的蹉跎将两鬓白霜吹进她的发,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脱的光点??

时光飞转,如今已不再是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黑暗社会了。在当今这个提倡“人人平等”“民主自立”的社会主义下,却还是“隐藏”着许许多多不同概念的“祥林嫂”。

现在这个提倡“计划生育”的时代中,我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父母无不是“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然而,在糖罐中长大的我们,却是有许多悲凉。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爱,但在被关爱的过程中,却是既享受又害怕。我们得到的越多,就害怕得越厉害。我们怕自己不够好,给不了、做不到父母所期望的。我们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真的理解。我们当然在努力,再努力,努力使自己看不到父母失望的表情。可,沉浮风景。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到处可见“沉浮风景”。有人浮起来,就必有人沉下去;有人在笑,就会有人哭泣。我们也许真的不是很惧怕失败,我们只是害怕失去。失去父母鼓励的微笑,失去爬起来的信心。关爱,期望,学业,考试,升学??太多太多,压迫着我们。我们都承受着应试教育给我们的种种压力。它束缚着我们,就好比束缚着祥林嫂的封建礼教,让我们身不由己,让我们意识到竞争的残酷——你不去踩别人,就要被人踩。但同时,我们却也在拥护着应试制度,认为那是现在最公平的方式,每天每天地用功。达尔文是对的——“适者生存”。我们都在尽力让自己适应,适应充满压力的生活,适应残酷的竞争,适应让自己更强壮与强大。

结构图示

情节 内容 方式 序幕 交代祥林嫂生活的旧社会环境 结局 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 →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倒

发展 祥林嫂被卖再嫁 ∣叙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后变成乞 ←

尾声 鲁镇祝福景象及“我”的感受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

篇二:特别的祝福语

特别的祝福语(王琼华)

那年,我调到市一中工作。校长征求了我的意见后,就让我担任初三(6)

班的英语老师。校长还特意提醒我,这个班有几个同学特别调皮。

果然第一节课就有学生向我发难了。

我当时问学生:"当我说“我很漂亮”的时候,是什么时态呢?"A话音刚落,

就从教室一角冲出一句怪怪的叫声:"过去时,老师!"

一听,我在一些学生的轰然大笑中真的有点尴尬。

因为,我当时已经三十好几了。虽然平日里还是注意化妆打扮,但这个年纪

的女人跟眼前这些花季少女相比还真成了明日黄花。只是面对这位同学似乎很刻

薄的嘲讽,应该去怎样面对呢?说实话,我心里一时感到十分别扭。

少顷,我平静地说:"请同学们稍等一下。" 说罢,我匆匆走出了教室。

当我返回教室时,教室里叽叽嘎嘎闹哄哄的。有个同学还伸长脖子看看门外,

奇怪地问:"老师,怎么校长没来呢?"

"怎么,还以为老师要去告状,搬来校长训话?你们有什么理由让我这样做

呢?"接着,我举起一张相片,"我去办公室找了一张照片。看看吧,这是我10

多年前的照片,怎么样?我当时还被男同学捧为“校花”呢。跟这张照片比较的

话。如果我还说“我很漂亮”,确实是过去时。过去,我的确漂亮。十八岁的姑

娘一朵花。所以,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是实话!"

讲台下鸦雀无声。

我又说:"现在坐在这里的女同学,说“我很漂亮”,既是现在时,也是将来

时。还有男同学,说“我很帅”,也是如此。"

猛地,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这掌声响得好长!

我笑了,甚至,眼睛有点湿湿的。我真的有几分感动。为自己,也为这几十

名同学的掌声。 我说:"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 时隔多年,这天是我

的生日。一位自称是我的学生的男子上门。他西装革履、温文尔雅的模样,一看

就是一个挺有出息的人。不过,他一见我马上就有点不好意思。 因为,我开

门一看,脱口就说:"哟,是你?!"

"老......老师还认得我?" "放心,我把别人都忘掉也忘不了你!还有,

你年前当上了总经理,这事也有同学告诉我了。好,不错!" 于是,我和他

笑了。

他说,他打听到今天是我的生日,特意买来了一盒化妆品。他解释说:"不

贵,主要是表达一下心意。"化妆品盒上还有一张生日贺卡。上面写着一句特别

的祝福语:"衷心祝愿老师永远漂亮--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他就是说

那句"过去时,老师"的学生。

离开时,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个躬说:B"谢谢您,老师!您给了我知识,更

给了我一种做人的智慧。"我又一次感动,但接下来他的回话更让我感动。我说:

"要不,吃了饭再走。"他说:"下次我请老师吃饭,今天还真有点事,我约好了,

等一下带几个人去探望一名烧伤了脸的女员工,还要告诉她,不会因为这张脸不

好看了,就炒了她的鱿鱼。"

我想,当学生的不该念死书,当老师的更不能教死书。我蓦然想起母校的校

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后来,这盒化妆品用完了,但那张写着祝福语

的卡片我用精美的玻璃框镶着,一直挂在墙上。

8.概括文中“我”的心情变化过程(4分)

① → ② → ③感动怀念

9.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6分)

A.话音刚落,就从教室一角冲出一句怪怪的叫声:"过去时,老师!"

B."谢谢您,老师!您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一种做人的智慧。"

10.结合文章分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11.就文章运用的一种写法并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8.①尴尬别扭 ②平静感动

9.A运用语言描写,通过“怪怪”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学生的嘲讽,衬托出我的宽容善良。

B.通过“智慧”一词,突出了拥有内在美才会永远漂亮的主题,表达了学生对我的感激之情。

10.宽容善良,沉着冷静,富有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善于因势利导。

11.对比。示例:学生对我外貌刻薄的嘲讽与我的冷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我的善良,宽容,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篇三:鲁迅小说祝福赏析

冬天的故事

—— 重读鲁迅小说《祝福》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胳膊都浸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这是鲁迅重回故乡,对正在准备“祝福”的鲁镇女人的描写,她们准备“福礼”,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然而每年不都是这样吗?

小说在爆竹声中开始,在爆竹声中结束,或许,我们能从这声巨响中听出些什么。在古代,爆竹是用作驱赶年兽来保一方平安的,然而扎根在鲁镇人心中的“魔”能被驱赶得走吗?小说开始便写到“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声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结尾处:“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少了祥林嫂的鲁镇依旧爆竹声连绵,“祝福”的空气弥漫。这巨响声并没有让人们“觉醒”,生活仍在继续。

一说起祥林嫂,我们就会联想起那个“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的形象:“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然而她初到鲁镇时却还是:“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是什么将她摧残成这般模样,是上苍的早已安排,还是人群将她掩埋,其实我们已经给出了答案。祥林嫂是悲剧的,死了两任丈夫,两岁大的孩子也被狼叼走了,这种致命性的打击摆在当今社会,相信很少有人能承受得了,也许就此了结一生,同“他们”一起去了。然而祥林嫂却只是单记得那个发生在春天里的悲剧故事:“我真傻,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反反复复讲了无数遍,最后可能连祥林嫂都忘了这是她自己的故事还是自己原本就知道的故事,也许这是她选择忘记痛苦的最好的方式。没有在发现阿毛死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选择继续自己的生活,从某种角度上我们可以说她是坚强的。在“捐门槛”这件事上我们也能看出她的执着,暂不说她是为了赎罪。然而人性的冷漠一次次地将她推向离生命终点最近的地方,是“天堂”还是“地狱”?应该是“地狱”,在那个有“魂灵”的地方阎罗大王会怎么处置她:一家人能见面吗?会被据成两半吗?祥林嫂她自己多么想知道。就这样带着重重的矛盾与遗憾离开了人世,竟连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都没有人知道,鲁镇人只是用了“说不清”三个字就将祥林嫂的生命画上了句点。

至于祥林嫂的死,我们不能将矛头单单指向任何一个人。然而这些女人是谁都脱不了干系的。四嫂,祥林嫂的悲剧人生中有她留下的重重一笔。 当初见祥林嫂像个安分耐劳的人,不管四叔的皱眉便将她留下。后又因为雇用的女工左右不如意,只有她还常提及祥林嫂。这些只是建立在祥林嫂能干的基础上才有的。 因为祥林嫂的“不干净”所以总是“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 “你放着吧,我来拿”…… 最后这句“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给我们了一些暗示,祥林嫂的结局也已经注定,四叔家她是呆不下了,偌大的世界何处才能容得了她。柳妈“干枯的小眼,褶皱的脸”,和祥林嫂一样,同样是给人干活的。 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洗器皿,可祥林嫂到是想做也没的做,只能看着柳妈干活,连被使唤的资格都没有。在谈天中,柳妈告诉了祥林嫂一件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事:“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 柳妈的话让祥林嫂恐慌,原来她是有罪的,将来是会被劈成两半的!但柳妈也告诉了她解决的办法:“我想,你不

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然而门槛都捐了,还是不能去碰“福礼”,她始终是个“不干不净”的人。祥林嫂的希望一个接着一个地破灭,心都熬凉了。祥林嫂的婆婆,她的自私与贪心害了祥林嫂的一生。如果祥林嫂不改嫁给贺老六,就不会有阿毛的死,也不会有“再嫁”的罪名。现在,或许祥林嫂仍在鲁四老爷家帮工,好好地在继续她的生活,也不至于最后那么凄惨地死去。卫老婆子,带祥林嫂来鲁四老爷家的人是她,带祥林嫂走的人还是她。祥林嫂对于她而言永远是要和利益搭边的。要不是她泄露祥林嫂的去处,也许祥林嫂的命运就不会是以这种方式收场。

再多的“也许”都换不回祥林嫂的生命,鲁镇的生活仍然再继续,这个在“祝福”下的女人注定有冬天般的命运。

标签:赏析 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的赏析 祝福语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