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祝福语 > 正文

盖房的祝福语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光山地方婚嫁习俗初考

光山本土婚俗初探

光山二高 李淑娴指导老师 夏振华

光山本土婚俗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已成“稳定”、“丰富”、“明礼”、“革新”的特征,作为学生能够亲耳聆听,亲手整理身边的历史与文化实属幸运,对于传承优秀文化更是尽心尽力。

本土婚俗,要经过六道程序,叫六礼:一是纳采,即男方向女方送礼物,表示求亲之意;二是问名,即男方问清女方的姓名及生辰“八字”(旧时,将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相配,每项用两个字代替,四项就有八个字;认为根据这八个字就可推算出命运的好坏),以便占卜相命;三是纳吉,在祖庙卜得吉兆之后,到女家报喜(问名和纳吉都得送礼);四是纳征,就是宣告订婚,要比较重的聘礼,送币帛;五是请期,择定完婚吉日,向女方征求同意;六是亲迎,也就是迎亲。这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注重。

清末、民国时期的嫁娶,通常有订亲、允酌、传柬、送日子、过嫁妆、完婚等习例。

订亲男女婚姻,由父母作主,有的自幼相许,有的指腹为婚,讲究门当户对,只要双方家长同意,经媒人从中说合,就算订亲了(俗说童子婚)。

喝准盅 在适当的时候,男家设筵席,请亲戚六眷来喝酒,让大家知道订亲了(群众叫明“明个众”),俗称“喝准盅”或称“允酌”。

传柬 由男家请媒人和阴阳生(或教书先生)来做“龙凤柬”即一式两份大红柬贴,内写“乾造”、“坤造”。在“乾造”一帖上,书写男方的年庚八字,在“坤造”贴上书写女方的年庚八字,再用缎子被面将书柬包好后,随礼箱一起送到女家(礼箱,即带格的箱橱,俗称“格子”,分格装放化妆品、“龙凤柬”、鱼、肉、蛋、面、馍、布匹、衣物之类的礼品)。到女家后,媒人把“乾造”帖交给女家,女家在“坤造”帖封底写上“允诺百年”四个字后,交媒人带回给男家。这种行为过柬称作“传柬”,有的叫“下书字”,也有叫“送年庚”的。

送日子 男家定期娶亲,委托媒人征得女家同意后,便备酒设宴,

请来媒人,瞧期先生和诸方亲眷。瞧期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择取吉日良辰,定下结婚日期,并写成红帖,用衣料包好,边同女家所要的衣物,一并送到女家,这就是“送日子”。女家收到后,就着手为女儿打嫁妆,做嫁衣裳。

送头面 结婚的前一天,男家将上妆用的凤冠霞帔、盖头(俗称“头面”)和礼品等物,一起送到女家,女方将嫁妆发给来人抬回男家,这叫“过嫁妆”、或称“送头面”。

是日入夜 洞房里摆放嫁妆,牵娘子(主人特意来搀扶新郎新娘拜堂的所谓有福份的妇人)挂好帐子、门帘同,并用四个大萝卜塞放新床的四角(意为多生萝卜头子——即男孩子)。夜晚,还让牵娘子睡新房、压新床。这种“暖房、压床”的旧习,现在农村仍有所见。

完亲(即结婚) 旧习惯有“送亲”和“迎亲”两种做法。 送亲,由男家将备好的花轿,根据路程的远近,在结婚的前一天或当天到女家。新娘坐花轿,新娘的叔父或哥哥乘小轿送亲,根据事先瞧定的时刻准时赶到男家举行婚礼。婚后第三天,由女方的哥哥或弟弟接新娘回门(回娘家),新郎随行,上午去,下午又一路回到男家。第六天,再来接新娘走头一趟娘家。

迎 亲,婚期这天,新郎压花轿,媒人乘小轿,鼓乐随后,一路细吹打到女家迎亲。新郎来到女家,首先拜见岳父岳母及长辈,然后入席用饭。散席后新郎提前动身,新娘随后按时赶到男家举行婚礼。同样,婚后第六天走头一趟娘家,只是第三日不回门。

不论是送亲还是迎亲,都得准时,“拜堂”。香案上置香烛,摆放斗、称、大葱(意即称心如意,四季长青)。新娘轿至,鼓乐鞭炮齐鸣,牵娘搀扶新娘入堂与新郎举行婚礼。参拜、交拜礼毕,双双入洞房坐帐、拜床、喝“子孙汤”(也叫“连心汤”)。晚上新郎新娘入席喝“交杯(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盖房的祝福语)酒”(俗称“团圆酒”),宴毕,入洞房,撒帐,闹帐,闹新房。闹得越热腾,主人越高兴。普遍认为吵发吵发,不吵不发,所以还有邀请邻舍人来吵新房的习惯。婚嫁事至此完成,故称“完婚”。

闹新房彩头

一进新房喜洋洋,恭喜新娘和新郎。

全套嫁妆摆满屋,金光闪闪报吉祥。

一报荣花共富贵,二报金玉铺满堂;

三报三元早及第,四报龙凤配成双;

五报贵子登金榜,六报八马转回乡;

九报夫妻同到老,十报全家享安康。

撒帐彩头

撒帐,用红枣、花生、白果(银杏果)、棉籽之类掺合一起(意为早生贵子),边撒边喊彩头,是闹新房的花样。

二进新房喜洋洋,我为新人来撒帐;

撒帐上,下有龙凤呈吉祥;

撒帐下,下有龙凤呈吉祥;

撒帐左,左有财宝涌进屋;

撒帐右,右有麒麟送子忙;

撒帐东,福如东海长流水;

撒帐西,鸳鸯枕上恩爱长;

撒帐南,寿比南山松不老;

撒帐北,百鸟都来朝凤凰;

撒四方,四方亲友来贺喜;

今晚又来闹新房,新房三日无老少,多谢新姐茶烟糖!

男女青年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才可以结婚。但结婚前,必须到当地政府登记,领到结婚证书后,方准许结婚。绝大数还是男娶女嫁,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加之政府提倡,男到女家落户的新风正在各地兴起。

教师置评:

本文作者以传承当地文化传统为已任,深入社会进行考察与整理,体现了较为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加深了与社会沟通与交流,揭示了知识的科学来源,也反映了知识对人与社会的指导意义。

光山作为历史文化较深厚的豫楚交接之地,其地方文化必然具有连接作用,尤其是作为与楚文化相近的地域的文化习俗,也一定对楚文化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婚嫁喜庆习俗在本文中记载的很具体,从婚嫁的习俗必经的六道

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总起到每道程序的细致讲解,虽然不是一名当代中学生能够力及的,但是作者通过认真而深入的访问和资料查询,基本上真实的反映了光山本地的婚嫁习俗,有些程序的记载细致到能够实际操作而别无异议的地步,象“允酌”、“送日子”、“过嫁妆”等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象 “入洞房”一节喝“子孙汤”(连心汤)、“交杯酒”、“撒帐”、“闹洞房”等既与其他地方的婚俗有共同之处,又有较为通俗的特征。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收集有两类“彩头”。“彩头”在光山文化中随处可见,如盖房上梁上要念,玩旱船、舞龙、玩狮子要念,里面都是些吉祥喜庆的祝福语,就连乞丐上门也要念彩头,希望主人家能有吉利之兆。

“闹新房彩头”与“撒帐彩头”一是祝福新郎、新娘,二是祝其早生贵子,语言通俗易懂,意识简明丰富,在非物质文化流失的今天,确实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彩头”中的“龙凤”、“松鹤”、“八马”、“麒麟”、“鸳鸯”“青山”等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这对文化的同宿与认同是积极的推介与传承。

另外,本文不仅是把目光盯在传统的婚嫁礼仪上,而是把相当多的笔墨用在光山本地风俗历史发展中,从原来的板板眼眼到现在的新事新办,从农村的封建礼节到城镇的一切从简都有所记录。而对当代中的不良习俗也进行了大力的抨击,可见新时代的青年思想的进步性。

每个时代、每个地域的文化都有其约定俗成的习惯,但对于习惯除了继承外,还应懂得与时俱进,毕竟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顺应时势。

标签:盖房 祝福语 盖房协议 农村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