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准考证 > 正文

[武汉市某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调查] 高校毕业生竞争力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既有社会的原因,同时也有大学生群体本身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问题,从人力资源师的角度和江汉大学毕业生的现状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提出提高毕业生求职成功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人力资源师
  
  1.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许多毕业生在毕业时只是完成了临时就业,之后则工作变动频繁,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没有将择业、就业与个人的特点结合起来。大学生只有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1]。根据各种要素对学生就业时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可归结为三方面的竞争力,即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2]。
  核心竞争力是学生在知识积累或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后,具备的自主开发、能动挖掘的潜能,是一种隐形素质或能力。环境竞争力是包括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在内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基础竞争力是指毕业生能担任并完成某项社会工作所需的各项基础能力的综合,是在就业过程中马上能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能力或素质,是一种显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就业心态以及从中延伸出的其他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与问卷法,分别从招聘者与应聘者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这里主要涉及对基础竞争力的调查,因为它属于显性因素,比较容易调查。
  2.1 研究对象
  访谈调查的对象是有关企业的人力资源师(human resources professional,下面简称HR),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江汉大学的毕业生。
  2.2 研究程序
  2.2.1 利用访谈法对14位企业的HR进行调查,所用的问题是:“你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应聘时,哪些特质最重要?”对回答进行整理与统计,得到如下关键词:自信、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心态好、了解自己、实践经验丰富、诚实、有责任心、社交能力强、谦虚、执着、能吃苦、性格开朗。
  2.2.2 利用初步访谈中得到的关键词作为选项,做进一步的深度访谈。请39位HR在这些关键词中选出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应聘成功,最重要的5个特质,并做出解释。
  2.2.3 根据HR的选择及解释编制问卷,对江汉大学的120位毕业生进行调查,以明确他们与招聘方要求的差距。问卷收回113份,其中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达到95.58%。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访谈调查,39位HR做出的选择中排名前6位的依次是:沟通能力强、能吃苦、了解自己、实践经验丰富、心态好、学习能力强。这6种特质的被选百分比都超过了50%。
  在所选的特质中,沟通能力排在第一位,有34人选择,占到总数的87.18%,可见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沟通能力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武汉某服装制造企业负责招聘的吴小姐说:在我们企业,管理员工有200多人,一线员工近千人,招聘一名新员工进入企业后,我希望他能够尽快地适应这里,熟悉工作环境包括身边的同事。那么就需要这个新员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融入这个大家庭。如果他不善于与人沟通,即使能力再强,也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吃苦,有31人选择,占总数的79.49%。某贸易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谢小姐表示,招进来的新人,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无论是将他安排在管理岗位还是一线岗位,他都需要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例如经常要去巡铺、收集报表等,这些工作不仅辛苦而且枯燥,如果员工没有肯吃苦的精神,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工作或者放弃工作,离开企业。
  有30名HR认为应届毕业生能了解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占到总数的76.92%。很多招聘经理认为,毕业生应该了解自己的喜好、特长,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虽然企业会为新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员工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公司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很多毕业生在面试的时候都不清楚自己要应聘什么职位,而是反问招聘方:你认为我适合做什么。遇到这种应聘者,招聘方多半是不会考虑聘用的。因为这种人就算各方面很优秀,企业为其做好了职业规划,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因工作激情减退而离职。简单说来,如果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就算工作能力很好,但工作缺乏稳定性,最终会造成企业的人力成本、招聘成本增加。
  有超过66%的HR表示应届毕业生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毕业生们刚刚离开校园,通常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但是实际动手能力与人际关系等都比较欠缺,企业都希望能招到实践经验丰富的“新人”,因为这种人的转型时间短,能较快地投入工作。
  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有61.54%的HR选择。对于心态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能否自我调节,能否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是否会遇到挫折就一败涂地,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其二是工作态度,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很了不起,瞧不起别人。一方面认为公司太小,自己的特长无法发挥,无用武之地,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工作起来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又总是蠢蠢欲动,寻找机会跳槽。企业希望员工能够把压力化为动力,有较强的战斗力,戒骄戒躁,谦虚踏实地工作。
  另外有53.85%的HR认为学习能力也尤为重要。进入企业,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一定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新的制度、新的工作流程等等,这些都需要职场新人们能尽快地学会。
  3.2 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如下结果:
  在沟通表达能力方面,有52.31%的学生认为存在困难,只有33.34%的学生认为没有问题。在吃苦耐劳方面,有26.85%的学生不愿做简单、琐碎的工作,有46.3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吃苦。从对自己的了解情况看,有39.81%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喜好、需要,有53.70%学生知道自己的喜好、需要。在应对挫折的心态方面,有39.35%的学生容易陷入挫折中,而37.04%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好。
  在实践经验方面,着重考察大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是否一致。把大学生对课外实践重要性的看法分为三个等级: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实际参与实践的情况也分为三个等级:经常参与、偶尔参与、从不参与。以课外实践的实际参与性为因变量,对课外实践重要性的看法为自变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非常重要”组与其它两组之间在参与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比较重要”组与“不重要”组之间在参与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的差异如图1所示。
  
  图1 参与性与参与人数的关系
  图1中显示,从不参加实践活动的人中,认为实践活动非常重要的是最多的,有30多人。但经常参加课外实践的同学认为实践很重要的数量上是最少的。用百分比显示也有相似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参与性与参与人数比率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近60%从不参与课外实践的同学认为课外实践非常重要,而有近40%偶尔参与的同学认为课外实践比较重要,40%经常参与课外实践的同学认为其并不重要。
  这说明没有实践经验的同学认为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学并不将实践经验看得那么重要。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有实践经验的同学希望可以从其他方面更多地丰富自己,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拥有的实践经验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而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同学们来说,则更向往能够拥有实践经验,在他们看来,实践经验是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但究竟为何这些同学没有参加实践活动可能有各方面的原因,还需进一步调查。
  4.讨论
  本调查缺乏一个确切的职位作为背景,所以HR们未给出与专业有关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核心竞争力之后最为HR关注的就是基础竞争力了,基础竞争力是招聘方与应聘者在短暂的接触与了解后就能够掌握的,它关系到一个新员工进入企业后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是否具有稳定性、能否实现其自身的价值等。调查发现,现在HR在招聘过程中,更关注毕业生的基础竞争力,特别是沟通能力强、能吃苦、了解自己、实践经验丰富、心态好等。
  本次调查还发现,现在的HR认为环境竞争力并非关键因素,是否出于名校、家庭是否有背景等都不需要太过关注。所以像江汉大学这样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凭借自己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也可以在就业过程中展现自己的闪光点。
  但是很明显,调查表明江汉大学毕业生现在所具备的基础竞争力与HR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沟通表达能力方面,超过52.31%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有欠缺。另外有39.35%的毕业生则很容易陷在挫折中,有39.81%的毕业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不清楚自己的喜好及需要,有26.85%的毕业生不愿意完成简单、琐碎的工作,不愿意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一些毕业生虽然认识到了参加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付诸实践。所以学校还需要从这些方面加强努力,力争培养出优秀的、具有高就业竞争力的毕业生。
  5.研究结论及建议
  HR认为决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沟通能力强、能吃苦、了解自己、实践经验丰富、心态好等。
  江汉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HR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沟通表达能力方面。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校从学生入校伊始,就需要在提高其各项素质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关注其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耐挫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些素质的养成,关系到学生的顺利就业,必须从一开始就抓,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全程就业指导”[3]。学生一入学就帮助他们进行未来择业预测和设计,帮助学生做好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了解求职择业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尽早做好准备。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期间,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4]。在实践中去体验社会、体验生活,领悟社会需要哪些知识与才能,进而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相应的素质,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面对挫折,调整好心态,最终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玉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13-14.
  [2]王瑞萍,楼旭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及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师,2007(S1):
  160-161.
  [3]钟秉林.把好“三关”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6):1-2.
  [4]刘南槐.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点解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48-49.
  
  作者简介:孙远(1974―),女,河南南阳人,硕士,江汉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与教育工作。

标签:武汉市 高校毕业生就业 竞争力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