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助学贷款 > 正文

【货币政策维“稳”】 稳健的货币政策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从2月24日起,央行再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5%。“降准”一直是被市场所期待的“放松”信号。“降准”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有利于指数上行。本次“降准”,沪深300期指也理应在接下来的一个交易日高开30~40个点位,而当时的情况也的确如此。
  众所周知,流动性不足是资本市场的大忌。“降准”同样有利于为商业银行释放信贷压力,保持暴利。为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对于基础金融行业一定的制度支持和政策红利,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当然,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确保市场预期在一定程度之内持续向好。
  然而自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导作用,同样影响了周期性行业股票的市场表现。而周期性行业,由于资产规模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相对于市场流动性预期,一般总要超前一些。
  自“十一五”期间的股改和汇改至今,从信贷、货币、资本、金融与财政的增量循环,正好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上升周期。最终,是以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而告结束。
  金融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初衷,主要是解决“政企不分”,并且切断政府对于信贷总额的行政分配。而事实上,近年来的信贷超发表明,金融与财政在深层次的、由政府所主导的“分工与合作”,并未得到改善。
  当然,政府货币政策直接干预利率,事实上是必须存在的。在此期间,当银行希望摆脱行政干预的同时,就会失去政策的保护。
  严格地说,一个社会,你有一个怎样的货币供给结构,就会有一个怎样的投资结构。事实上,考虑到目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以及政府财政的强劲,人们有一个很自然产生的问题是:这么多投资效用到底如何?
  由于信用不足,不动产资源不足,中国小微企业拆借资金的实际成本其实不低。据了解,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借贷成本高于国企至少50%左右。
  最近10年,货币超发,政策性投资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弱势迟迟得不到改善―10年来,股票指数徘徊不前,股市在国家经济高速的货币化进程中,也被GDP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远甩在身后。
  如果货币政策更多地关注小微企业,更多地支持小微企业,实体经济方不至于除央企和国企之外,民营企业积弱不振,始终面对流动性不足的“老问题”。
  3月1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记者会上,对此的解释是:“从理论上讲,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可以非常大,现在是20%出头,但我们也有过比较低的时候,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存款准备金率只有6%。从国际上看,其他一些国家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过更低的水平,因此空间很大。”
  此外,间接调控货币供给的数量工具,比如“央票”,也在逐步释放。2011年,央票余额剧减1.7万亿。外部资本进入中国的投资力度,已经大大放缓。
  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当宽松银根,货币政策可以加大对于投资品市场的政策支持,而尽量不要“卡”得太死。货币政策立足于未来经济发展的质量,立足于直接融资,方为长久之计。

标签: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