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自主招生 > 正文

初中美术课堂游戏100例 关于美术课堂中合作教学的探究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传统美术教学以传授再现性的美术技能知识为主,其模仿型、传授式、灌输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对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的压抑,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激励和艺术个性的培养。这种方法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师应应用多种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合作教学就顺应了教改的发展需要,这种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相互交流探讨来达到学习目的。但它的优势远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拓展,把它演变成多种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就美术课堂中的几种合作教学方式做些探讨。
  一、师生之间的合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是课堂上所谓的领导者,而学生是被领导者。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微妙的对立关系,使得本应该轻松自由的美术课变得单调沉闷,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思维受到压抑,更别谈学生大胆的奇思妙想了。师生之间就像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一样,产生不了共鸣。所以,现在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要从领导者的角色走下来,充满爱心和饱满的热情,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共同营造民主、自由、温暖、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的心情才能得以彻底放松,思维才会不再受到压抑,学习兴趣才会很快被激发起来。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专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充分享受创造美的喜悦。例如,在七年级的板报设计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参观上一届的学生作业,然后回到小组中讨论。我接着引导:这些作品美在什么地方?不美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来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要求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到前面发言。这样就轻松地调动起了学生表现的欲望,然后我就趁热打铁地向学生传授板报设计的基本知识,并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指导学生设计主题明确、板面醒目的板报。另外,师生之间的合作方式也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在与学生合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课题和内容经常变换角色,与学生共同营造生机勃勃、自由快乐的课堂气氛,使教与学真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教学。
  二、学生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团结协作
  由于受课堂45分钟的时间限制,给学生的设计作业课带来极大不便,铃声一响,学生就遗憾地喊出:“唉呀,还没做完!”留在几天后的美术课上,容易失去灵感,兴趣也会消失。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建立一种学生之间合作的关系,这样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组成员可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就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初二第四册标志设计这一课时,我曾做了这样一个安排:五个组分别代表五个企业。
  ①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的企业标志,并说出标志的含义,教师点评后讲解标志的意义、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
  ②每小组列举十个著名的标志,要求不能重复,之后老师简单讲解标志设计的过程。
  ③布置作业。每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元旦文艺会演”的徽标。
  大家各显神通,每人的优势都得以发挥。在互相合作的交流过程中,大家互相尊重,共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现代教育主张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直接获得经验,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一些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活动大胆实践,自己去求知、去探索,吸取众人之所长,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老师传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前人的经验所得,而通过学生之间的作用,自己得出的经验比老师的更直观,从心理上也更有成就感。例如,在教学“剪纸”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绘制一个对称形窗花并把它剪制下来。我有意不讲其简便的方法步骤,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时,问题就出来了。有的人画好一边,努力一点点照着画另一边,再剪制;有的同学则比较聪明,画好一边后翻过来拓印后再剪制;有的剪完一半再剪另一半;有的人把纸从中间对折一次性就剪好了,方法各种各样。然后我让同学分组讨论,评比出最佳的方法。
  三、多种表现形式之间的合作――拓宽作业要求,注重创造过程
  我曾经在一部分学生中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对工艺课的喜爱程度远远超出了绘画课。一触摸到各种工具和材料,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而绘画课则不同,碰到新鲜有趣的课还可以,一碰上那些较枯燥、难掌握的课时,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完成的作品也就缺乏想象和创造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所以我们不妨打破工艺课与绘画课的界限,使之融合,让多种表现形式互动起来,使那些枯燥的课程变得像糖衣片一样,不那么难吃。例如,在上平面构成设计中重复这一课时,有较多成人化的知识和表现方法,学生很难理解,传统授课方法肯定会不太理想。其实,作为一名中学生没必要去了解过多的构成知识,只要能联系实际明白什么是重复就可以了。我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各种表现形式和身边的各种材料,灵活地把重复现象表现出来。于是,学生发挥出了他们的自由天性,有的用彩纸剪制出许多一样的小鸽子,飞在蓝天上;还有的学生甚至把尺子上的几何图形重复描画;更有意思的是有几位同学还运用歌声和舞蹈动作等行为艺术来表现重复现象,作品形式异彩纷呈。最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把作品裁成10cm×10cm的正方形。这节课,我没有过多地灌输构成知识与技法,而学生们却在这多种表现形式的合作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学生逐渐掌握了多种材料性能和多种表现形式,激发了学习兴趣,那些枯燥难懂的课题,不再成为阻碍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绊脚石了。
  四、各学科之间的合作――淡化学科中心,提高综合素质
  在美术课程改革下,要努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进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设置“综合?探索”领域,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之处,并更有效地运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徒手画校园”,讲到线的节奏时,“节奏”就可以作为一个跨学科学习的主题。首先,我们可以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节奏,即某种可比因素有规律的反复。然后,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节奏现象。从自然学习的角度,认识四季的更迭、昼夜的交替、花开花谢、潮起潮落等节奏现象;从体育的角度,认识人的呼吸、脉搏,人体的运动变化等节奏现象;从音乐学习的角度,认识节奏在音乐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旋律、和声、节奏构成音乐的三要素),认识节奏是形成不同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认识段落的疏密、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变化所体现的节奏感;从美术学习的角度,可以认识线条的虚实疏密、明暗和色彩的呼应、构图的聚合所形成的节奏变化,并在美术创作和设计中自觉地运用节奏规律,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让我们迎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强劲东风,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责编 张晶晶)

标签:美术课 探究 堂中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