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 正文

作文素材配角

时间:2017-03-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11月第8辑)2015年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

1. 莫把“百姓河长”当作“治水配角”

2. 斩断“学生工”实习背后的利益链条

3. 复试改分,研究生考试岂能如此随意?

4. “养老不离家”的“养老驿站”能走多远?

5. “高龄农民工被欠薪”需同情更需公平

6. “安乐死合法化”有违多重伦理

7. 强化城市工作首先需要根治城市病

8. 规范地方债务管理,守住“欠债还钱”的底线

9. “捐赠免税”不仅是慈善法的命题

10. 补偿“晚婚假”政策不能“装糊涂”

11. 揭穿自导“减刑剧”,需要扼杀装睡空间

12. 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值得期待

13. 语言无处安放,何以载乡愁

14. “这辈子用不完”是开药还是卖药?

1. 莫把“百姓河长”当作“治水配角”

司马童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臭不可闻、80年代鱼虾断代。”这首顺口溜,是福州内河几十年发展的真实写照。记者近日获悉,继首设内河污染曝光平台后,福州内河管理再出妙招,将实行内河河长制。目前,向民间招募的首批“百姓河长”已召集完毕。(12月21日《福州日报》)

水是生命之源,内河污染的铁腕整治,更与市民百姓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福州招募“百姓河长”,由住在河流周边的热心居民实施“零距离”监督,及时有效地向政府部门反馈河流信息。我以为,这是触角延伸的管理出新,但切不可看成权作补充的“治水配角”。水污染防治刻不容缓。为此,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被称为“铁腕治水”的该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其中专门列出一条,“要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这便从国家层面确立了发动民众齐抓共管的治水纲领。

“百姓河长”也是治水主角。我国的水环境社会治理,主要将依靠政府治理、企业治理和公众推动这三种形式的有机融合与联动。对于水污染防治,广大“生于斯,居于斯”的市民百姓,不但对现实情况耳聪目明,而且其治水热情也普遍高涨。比如,从2014年起,浙江举全省之力全面实施以治污水为突破口的“五水共治”行动,治出了环境改善、产业升级、百姓点赞的良好成效。其间,浙江一些地方聘请“百姓河长”主动参与治水,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百姓河长”很好地消除了“治水短板”。一度以来,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治水监管的鞭长莫及,以及偷排污水的难抓现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公众参与和协力推动方面缺乏实招、成了软肋。而事实已然表明,推进社会共治、尤其是招募“百姓河长”,可以化解信息迟缓和监管失灵,并且借此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其中,进而使得监督企业环境行为更加实时迅速。

“百姓河长”不是“治水配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民间力量和公众“水官”的监督促进,这对政府部门的各级“河长”,也能起到用心治水的倒逼作用。因为,有些地方尽管建立了“河长制”,竖起了“公示牌”,但由于缺少“百姓河长”二次监督的推力与压力,

未尝没有虚与委蛇、空搭花架的懒政作派。所以,让更多“百姓河长”来走马上任,就能使政府治理更少“跑冒漏滴”。

显然,水污染防治来不得虎头蛇尾或着力不均,发挥“百姓河长”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可时冷时热,甚至沦为摆设。唯有从一开始就把每位“百姓河长”视作“治水主角”,且在各个方面激励和保护其监督热情,成为号召一方的“百姓榜样”,众多“河长”的召集,才会拧成一股呈现“绿水青山”的强大动力。(司马童)

2. 斩断“学生工”实习背后的利益链条

斯涵涵

在各制造企业生产线上频繁流动的工人中,除了农民工群体外,还有一个不被人了解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学生的身份,但却从事着与工人完全一样的工作,而且拿着可能还低于正常工人的薪水。他们就是由学校带队到这里参加“顶岗实习”的中专或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军。在珠三角,这些学生主要是在操作相对简单的电子厂顶岗。(12月21日《北京青年报》)中职学校组织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接受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了解岗位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首要要求岗位对口,其次要保障有力,才能确保学生在货真价实的实习中学到真本事。

为了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2001年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制订了一整套严格措施,如“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要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前要妥善选择资质齐全、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信誉好的用工单位,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然而,这些明文规定的具体操作规范在输送“学生工”的巨大利益面前成为一张废纸。

一边是企业面临的用工荒,一边是中职学校掌握的大量学生资源,让原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异为校方和企业各取所需的黑色利益链。据记者调查,学校送来一名“学生工”能获利上万元,如此暴利分摊至各个环节,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各有分工、各具利益的产业链。

从一个正常的初中毕业生被蛊惑走进民办学校开始,再到学校安排的工厂顶岗,一些学校已经全然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宗旨,利用教育管理者的强势地位,把学生当做廉价且听话的劳动力,把安排“学生工”实习顶岗当做发财的旁门左道,而超期实习、工作时间超标、高强度的重复性劳动、精神压力大等各方面“非法用工”的实情,让尚未成年的中职生还未工作便已心生倦怠,积聚了不良情绪。

“学生工”既是学生又是工人,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被大量“征用”,做着普通工人的工作却拿着低于正常工人的薪水,这种尴尬而无奈的身份,背离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良好初衷和实习目的,侵犯了学生及未成年人的权益,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学生工”泛滥缘于监管缺位。据多方面的信息推测,目前在珠三角各类电子厂的生产线上大约有三成工人都是这些来顶岗实习的“学生工”。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忧虑的庞大数字。因后面牵涉着学生的合法权益、企业用工的法律规范以及社会公平。但正是因为企业与学校相互串通、教育主管部门的失察失责,加之在校学生实习和企业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处于劳动监察的空白地带,学生维权困难,暴利之下违规成本却几近全无,近几年滥用学生工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管控,反而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遏止滥用“学生工”的歪风、保护实习生权益刻不容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要针对学生实习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研究制定学生实习与管理的有关制度和措施堵漏补缺,厘清正常实习与顶岗实习牟利之间的差异,加大对违规实习的监察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以牟利为目的的“校企联盟”, 斩断“学生工”后面的利益链条,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工作健康有效地开展,维护民众权益和社会公平。(斯涵涵)

3. 复试改分,研究生考试岂能如此随意?

叶祝颐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在微博里称,该校中欧法学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复试中,两名考生复试总分未超过60分,按学校规定不可录取,但经私下更改复试笔试考分而被录。记者从法大内部人员提供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答题纸上看到,两名考生的复试笔试答题纸进行过修改,在每道题分数未变的情况下,总分栏上均被阅卷教师拔高了15分。中欧法学院刘飞院长表示,考生复试分数太低,建议改分。(12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事关考生切身利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严肃性不容质疑,教育部也是三令五申严肃考试纪律,研究生考试无论是考试环节、阅卷环节,都应有严格的组织程序与管理制度。考生复试成绩低本来是不能录取的。然而,从方流芳教授爆料的情况来看,只因院长一句话,考生的复试成绩一下子就拔高15分,堂堂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考试成绩说改就改,复试改分,研究生考试阅卷如此随意,研究生考试的严肃性从何谈起?广大考生的利益如何保证?如果不是知情人事后爆料,研究生考试的潜规则我们又知道多少?即便大学在研究生考试复试中拥有自主权,院长称这两名考生的初试成绩、面试成绩都不错,但是老师阅卷一把尺子测量,也有其道理。阅卷老师在院长的“建议”下直接改分,显得不严肃,也容易给人留下权力暗箱操作、营私舞弊的印象。

进一步说,本该十分严肃的研究生考试为何如此不严肃呢?在我看来,除了大学在研究生招生上享有自主权的因素以外,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制度本身也存在弊端。现在的研究生考试命题存在着一种考生公认的不正常现象:外语、政治等公共课由全国统一命题,通过难度较大,而专业课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试卷从命题到阅卷都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中国政法大学随意更改考生的复试成绩更是说明了这一点)。这样,研究生考试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外语等科目的竞争,考生们最关心的往往是外语过了资格线没有,而事关考生专业素质的专业考试,反而退居次要地位。

再者,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多由报考学校导师自主命题、阅卷,又不实现回避制度。客观上为学校暗箱操作、导师权力寻租提供了方便。导师讲课、命题、阅卷三位一体,即使他们不故意泄题,阅卷不随意改分,也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透露试题。在这样的考研体制下,本校学生容易考取那几个导师的研究生,及各种考研培训班火爆就不难理解了。

从这个角度讲,研究生招生复试随意改分到底是院长爱惜人才,还是有人权力寻租;需要当事人自证清白,学校秉公处理,也需要一个公正的调查过程,不能由当事人自说自话。另外,学校还应修补命题、保密、监考、阅卷、统分诸环节的漏洞,维护考研诚信与公平。更为重要的是,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应该从中反思研究生考试命题阅卷制度的种种弊端,让本来很重要的专业水平考试恢复其应有的地位,保证研究生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让更多的考生享受公平的命题、阅卷环境与竞争环境。(叶祝颐)

4. “养老不离家”的“养老驿站”能走多远?

辛 木

生活难以自理但又不想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嵌在居民区内的养老机构是绝佳去处,子女每天下班回家还能探望,共享天伦。这是日本比较流行的“驿站式”养老模式。据悉,南京借鉴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试点“驿站式”养老服务,将在多个小区建养老“驿站”,老人们“养老不离家”的强烈愿望就此有望实现。(12月21日《南京日报》)

媒体对位于建邺区朗诗国际街区内的长者居家服务中心的描述令人神往:“驿站”设施齐全、环境安静、小规模和多功能、温馨、舒适、周到,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超三成护理员曾在海外留学,基本都是大学生,能为入住老人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尽管媒体对这种新引进的“养老驿站”极力褒扬,但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由于护理员的海外留学背景和高学历化,所收取的费用相对较高。按护理级别不同,每月会向每位

老人收取4000—9000元不等的费用。如此高的费用显然令大多数老年人及其家庭难以承受。此外据报道,该“驿站”从去年试运行以来,已入住了8位老人,而“驿站”拥有30名护理员。这样看来,该“驿站”能否长期可持续运行恐怕也是个大问题。

在政府鼓励下,南京市一些地产企业开始介入到“驿站式”养老运营,以解决个人经营资金不足,场地难寻,管理经验和医疗保健、养老护理等专业知识缺乏等等方面的问题。南京市相关部门也对此给予了厚望。但是,地产企业的介入能否破局,却仍然值得大大地打上一个问号。

事实上,南京市所借鉴推行的这种所谓“驿站式”养老模式,只是日本四种主要社区养老组织形式中的一种,即企业式养老服务,其他三种形式分别是:第一,以政府力量为主,服务人员由政府与民政人员组成;第二,政府资助下的民间组织,如社会福利协会等;第三,志愿者及其组织,主要由家庭主妇、大学生及健康的老人组成。很显然,日本的“驿站式”养老,政府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公益性、慈善性被摆到了异常突出的位置。而企业式养老服务则明显属于高档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和其他三种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与贵族学校和普通公办学校、公益学校之间的关系相类似。

在目前的中国,像南京这种企业式养老的“养老驿站”究竟有没有市场,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纯粹由企业操作运行的“养老驿站”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发展养老事业,政府绝对不只是起到为养老企业起牵线搭桥的作用,而更应该置身其中才是。譬如,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法规制度,明晰政府的责任,对行政机构在社区养老方面的权责、职能加以界定,以明确责任主体,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政府应该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民间组织和社会福利协会参与社区养老,并为社区养老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培训护理人员和志愿者。等等。所有这一切,在政府的参与下,都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养老不离家”的深层内涵其实更是“养老不离政府”,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养老驿站”不能只是看起来很美,更应该做的更美才是。(辛 木)

5. “高龄农民工被欠薪”需同情更需公平

杨朝清

一个多月来,记者奔赴四省采访了100位5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工。在他们的打工生涯中,均遭遇过欠薪,其中,有的欠薪长达10余年,索要无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7.1%,达到4684万;农民工人均被欠薪9511元,比上年增加1392元。(12月21日 澎湃新闻网)

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高龄农民工更加弱势。一方面,年过五旬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往往承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高龄农民工通常只能从事一些相对轻松的体力劳动,从而导致收入下降。作为“弱者中的弱者”,“高龄农民工被欠薪”让我们见证了一个阶层或者一个群体脆弱、艰辛的生存生态。

高龄农民工追求一种“保守的稳定”,他们往往会跟随亲友、老乡等熟人一起进城务工。这样的“抱团取暖”,尽管让高龄农民工享受了诸多便利,也让他们的欠薪问题具有普遍性。每一个不良商家和包工头的背后,都有着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上百人 “钱袋空荡荡”。换言之,少数人的“荷包鼓鼓”,是以牺牲他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的。

一个旨在“让劳动更有价值、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的社会,农民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和激励,本身就是劳动者权益的缺失。 当农民工基本的劳动报酬都得不到保障,他们适应城市、融入城市又从何说起?

农民工作为“漂泊的候鸟”,游走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地带。为了讨回欠薪,农民工千方百计地使出浑身解数——用哭穷、求情、耍狠乃至跳楼、拉横幅等进行表演性抗争,将个体遭遇公开化,从而“曲线维权”。在强弱关系失衡的格局下,农民工利用“弱者的武器”,只为了争取和捍卫劳动者最基本的合法权益。即使要到了欠薪,农民工也可能会遭遇暴打;

这样的悲苦人生,让人痛心不已。

守卫公平正义,健全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农民工讨薪“撑腰”,需要公共部门有一种“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农民工悲苦的人生才会多一些光亮和温暖,农民工才会少一些讨薪需求;即使讨薪,也不需要承受屈辱、矮化自己。

在农民工权利不断彰显的当下,讨薪的境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劳动者是否拥有足够尊严和安全感的一面镜子。实现农民工讨薪的制度化、规范化,固然需要在制度完善、漏洞修补上下功夫,也需要将“有”的东西落到实处,发挥好制度的应有效力,及时地为年终岁末的“讨薪季”保驾护航,让高龄农民工“开开心心回家过年”。说到底,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公平正义。(杨朝清)

6. “安乐死合法化”有违多重伦理

汪昌莲

儿子亲手拔掉了脑死亡母亲的呼吸管致母亲死亡,随后被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刑事拘留。一起悲剧,让“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又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自1994年起,几乎每一年的全国两会上都会有代表委员提交有关安乐死立法的建议。(12月21日《法制日报》)

不可否认,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两会代表委员,呼呼安乐死立法,即安乐死合法化,出发点是好的,充满了临终关怀,不忍看到患者在“临终抢救”中,忍受了痛苦和折磨之后,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然而,人的生命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倡导“有尊严地死去”,但我们更支持“有尊严地活着”,而对患者实施安乐死,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不尊。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违背了人性、亲情、家庭和医学等多重伦理。

事实上,多数患者是不愿放弃治疗的,明知道“临终抢救”可能是徒劳,但越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越对生命充满无限眷恋,求生的欲望也愈加强烈,并希望有医学和生命的奇迹,在自己身上出现。因而,很少有人会去响应安乐死合法化,并主动签署实施安乐死的“生前预嘱”。退一步讲,即便是有的患者表达了放弃救治的意愿,其家人也不会答应的。因为,哪怕是有一线希望,他们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抢救亲人的生命,这是人性和亲情使然。否则,就是对亲情的一种背叛,违背了家庭责任和伦理。

救死扶伤,是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天职。面对患者被病魔无情地折磨,神圣的义务和责任感,激励着他们采用积极的医疗态度和措施,竭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包括采用“插管”等被认为增加患者痛苦的医疗方式。不可否认,这些医疗手段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短暂的痛苦,但却能够延续患者的生命,甚至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医学奇迹。因此,面对一名重症患者,医生不可能消极对待,更不可能“见死不救”。否则,既违背了医德,更违背了医学伦理。正因为安乐死有违生命本真,安乐死合法化才不可以在我国贸然施行。毕竟,法律不能挑战,社会伦理同样不能挑战。虽然社会伦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变化,但其人性核心的理念不易改变;虽然社会伦理,与人们追求的高尚文明道德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有较大差距,但其仍然受到公众普遍接受和遵从。毕竟,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应成为道德与法律设置的双重底线。(汪昌莲)

7. 强化城市工作首先需要根治城市病

薛宝生

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新华社12月22日)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7名常委全部出席会议,其规格

篇二:2014上海二模范文参考

>思想者说:“他们在谈论我,但没有人——想到我。”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莫谈且思(68分)

“孔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思想家,这样的圣人我们应该请来好好地供养。”春秋时期的君主大臣议论纷纷,露出复杂的笑颜。

历史诚然如此。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我们追随者孔老夫子的足印到了形形色色的国家,诸如晋国、卫国,都曾向他敞开大门,允诺给他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这些君主爱戴的,供养的并不是孔子那有血气莫不尊亲的仁义之道,也不是孔子带来的礼乐与规范,而是孔子在外的名声。孔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意识到,他们在谈论我,但没有人——想到我。于是这位六十岁的大思想家率领着弟子们依旧执着地“在路上”,寻找着哪位可以“想到他”的君主。

我想,如果要给思想家的“想到我”下个定义,也许就是旁人可以好好读他们的思想,进而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观念与立场,想到他们之所想,产生共鸣——甚至可以反驳,针锋相对。总之是要产生思想的火花,先不要说,而是想,从而更明确自己。这样的想法让落水更明白自己是落水,长天更明白自己是长天。这个过程是思维的运转,的确可以归纳为一种无声的运动。比起那些平庸肤浅却又常常不明所以,不知所云的谈论要高出好几个等级。

然而,现实亦如历史。韩寒对王小波有着这样的评价:“想起他是件痛苦的事,他生前写了那么多文章,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却没人理他。直到他去世之后人们才发现他作品的价值,觉得他写得很好。”不少人仍在谈论王小波,为的是给他划进一个怎样的类别,好像给他的文学分类是件最重要的事。他们都在说他,却不曾想到他的道理,不想到他的四志,我们需要改变。

莫谈且思的确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世界再喧嚣,心远也会地自偏。这需要一颗沉静安宁的心,一种不轻浮不急躁,不急于表达不急于唱高调的平和心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去想,去思考品惜生命,去完成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生的修行。

当然,人不是不要说话,不是不能表达,关键在于要先有思想才能为说提供素材与基础,这样的表达才具备价值,才能告慰那些思想者,才能为自己带来真正的修行。

斯人已逝,今人当自勉,莫谈且思,是为警讯。

2014年黄浦区二模】

林语堂说,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在他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有人却不以为然。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主配皆宜,方为影帝

林语堂说,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在他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但我却认为,一个人驾驭得了主角,演活了配角,才能捧起自己人生的奥斯卡,完成自己人生的价值。

不得不说,《最后一片常春藤》中的老贝尔一位“影帝”他是苏珊小姐人生的配角,默默关心,给予资助,最后舍身点燃她对人生的希望。但他同样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他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幅叹为观止的杰作。由此,谁能说主角、配角如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呢?

但有人一心只想舍鱼而取熊掌,只专注于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他们忘记了一点,若是专注做好自己人生的主角,聚焦自我,处我会越来越清晰,他人的戏台越来越模糊,这样会引出一个结果:不久之后的我们会无戏可唱。看不到他人的悲喜人生,看不到其他主角所走的弯路,失去间接经验的我们只会将自己陷入死角。由此,适时地在他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为他们甘做背景,也是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乃至影帝的必由之路。

如斯,愿成为他人配角的人必有长远的眼光。有长远眼光的人或许可以透过一层层幕布,看到自己追求的大事业,使自己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完成自我的价值,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须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皆为接力跑选手。若干年后,撞线的“主角”收获鲜花掌声,此时再伟大的前人也只能沦为配角,但是这些配角又何尝不是自己的主角呢?牛顿是主角,被其踩在脚下的巨人伽俐略又何尝不是主角,是物理学上的一位影帝呢?因此,我们不该不甘成为他人人生的配角。有配角,才有大事业、大学问的延续。若人人都只想成为自己的主角,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永远中能止步于开头。

主配皆宜,方为影帝。只有在他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方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觉积丰厚的底蕴,也只有在自己的人生中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有酱为另一主角做配角,为自己一生所追求的大事业作配角,这样的人生才是影帝的最佳影片。

戏里戏外

仍然记得有一位台湾女记者这样说自己的女儿:“我让她去表演个节目,她不肯,说,‘妈妈,我要坐在下面给好朋友鼓掌。’”是的,当英雄路过时,总要有人在路边鼓掌。

当九零后乃至更多的独生子女被贴上“自我中心”的标签,这样一段故事引发了更多人的深思。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该饰演怎样的角色?做主角,我们表现出的是强烈的自我意识;做配角,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益。我认为,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舞台上“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曼德拉忍受牢狱之灾长达27年,却仍然借着正义的灯光,在人生的舞台上气宇轩昂。他的言辞在整个世界依然掷地有声;“麦田的守望者”出身富裕,却选择了发表小说后隐退,赛林格把人生演绎得随性却严肃,在“迷茫一代”中脱颖而出,却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收场??.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是一个“全人”的基本要求。在自己的戏里,我们必须自信、投入。

然而,人之所以为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人类具备社会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的戏剧自然也会有交集。在他人的戏剧里,我们应该摒弃“戏外”心态,同样投入地去配合,我们会因此有不同的收获。

“不要问我的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而鸣”,约翰唐恩所具备的正是当今社会所匮乏的“配角”心态,或者说,一种更为广泛和人文关怀。因为利益更多,因为欲望更多,我们越来越入自己的戏里,越不愿意到戏外做一个“龙套”。其实,越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就越是需要以这样的形式进行交流。“独角戏”已经不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因此,抽入到别人的戏中做配角,于已,是一种新的体验,是个人价值的拓宽;于社会,是前进的驱动力,是个体到整体的纽带。而这一切的来源,便是我们戏里戏外始终不变的投入。

我们的头上有两重天,一重是屋顶,一重是星空。无论是在屋顶下表演其乐融融的集体舞,抑或是在星空下高傲地独舞,我们都显得那样的投入,因为我们在演绎生命最美的含义。

主角与配角

林语堂曾言: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在他人的戏剧中充当配角。这话诚然不假,因为没有人会一生甘于被人遗忘在灰暗处,尤其是对于当今这个开放且拥有更多展现机会的社会而言,没有谁会一辈子充当主角。

配角与主角的关系往往是春泥与鲜花,没有碾落的泥土,花朵绝不可能安然吐露芬芳。然而人们往往只看到绽放的娇美,因而争当花朵,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所在。就如同英雄主义,人们对英雄的情感是十分矛盾的,即是爱戴有加又想取而代之,英雄的存在让人们感到安全却也却也感到卑微。所以若是有一天人们不再需要他或是厌倦了他,英雄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人们可以回归平常,而英雄却不能,可见那些一直用来衬托英雄丰功伟绩的民众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才是主角存在的意义。

人们对于想成为主角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没有人生来就看破红尘,回归本真,这就是人生的本性——占有欲。占有欲往往使人前进,使人生处于永远未完成的状态,然而过于极端化可能迷失方向,被占有欲操控会使人的道德底线被冲破,不择手段、强取豪夺,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这种刻意的追求,想紧紧抓住一切到头来只能画地为牢,反而成为所占有之物

的奴隶却仍沾沾自喜。得失是人生常态,看开一些,少一些争夺就多一份恬静。往往随性之人才是得到愈多的人,因为他们从不曾失去,只有万物的皈依。

人生没有绝对的主角,否则就只能称为“英年早逝”,才有可能一生宰割他人。绝对的主角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查理一世的过于专制最终将其自己送上断头台,死在“配角们”面前;儒学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使其逐渐僵化,在面对外来文明的入侵时不堪一击。主角和配角往往要互相配合,即便是在戏中也没有人能享有绝对的戏份,否则只会劳己伤身而又单调乏味。

真正的主角通常潜藏于配角之中,正如真正的深刻通常蕴含在平淡之中,这也就诠释了英雄可以在关键时刻及时现身的缘故。只有充分体会到人民的苦难,有感同身受之痛,才可成为受人尊重的英雄。高高在上的独角戏只能是寂寥收场,没有观众,何论精彩?

【2014年虹口二模】阅读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一群人抛开束缚,一有机会就走出去,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穷游”。 “穷游”人,追求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背上行囊,清爽上路;风餐露宿,简朴行走;读山阅水,心灵自由。他们的足迹,可以踏入还未被开发的地方;他们的梦想,就是要穷尽想游之地。有时,还会无计划、无目的,买一张车票,潇洒出行。时下,强劲的“穷游”风,刮进了校园。家长、社会对此表示忧心。

穷游,无所不游

高原上的溪流,流入河,流入江,流入大海,没有束缚,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流入石隙,流向低处,仅此而已。古云“上善若水”。水无所求,因此无所不能。没有目的,因而最终可能到达一切目的。无论自然,或是出游,以及万事,达到一切目的而不受束缚的唯一方式就是“没有目的”,而“没有目的”的前进也正是通向那超乎预想的伟岸目的唯一的方式。

“穷游”可谓是最佳的出游方式了,因其自然,因其没有目的。买一张车票,潇洒出行,在最想下车时下车,在最想咏叹时咏叹,在最想归乡时踏上归途。不既定的行程,在每一个景点理应收获却无法收获的“目的”,穷游时的每一步都是目的。老子骑青牛西行,阮籍驾车呼啸山间都是穷游,我们不知其到达何方,但游时的欢畅是一定有的,感慨是一定有的。确实,穷游之时前路未卜,担忧也是理所当然。然而,若是庄子不再“曳尾涂中”而去做了

官吏,若是徐霞客用功名代替远行——选择了那些目的明确到脚下的每一块砖都没有分别的路的他们,会有任何成就吗?

“穷游”的生活态度,正是在于对这些过分拘束的对抗。如果对未卜前路的担忧可以胜过对未知的一切的探索精神,那么穷游的快乐何在?悉达多从未说过自己“将要去悟佛法”,张道陵从未说过自己“将要去修道术”。漫无目的的苦行,漫天目的的探索,如此以后,他们眼前手中的就是佛法道术,他们似乎并没有想“如果失败”。因为他们理解,“穷游”总有收获。甚至,一个人,生中收获最大的时光,也就是迷茫的时光。

是的,我们需要“穷游”,却又畏惧“穷游”。害怕失败,因而选择了既定的道路。写一篇文章,想要展示一个时代,殊不知随性而作即是一个时代;在课堂中学习,竟想着事业金钱,殊不知只有热爱学习才能有所收获。因为,无为则可无不为,没有目的的出游,最终的目标却是无穷远。

或许,从那“穷游”的风气之中,我们可以看见如今青年们无所畏惧的气概。也许他们并没有想过无为而治之类,然而,那正是更深的无为,而以致更远的无不为了。

或许大多碌碌无为的人在“穷游”之后仍然回归了追求某一个目的的平庸生活,然而,也一定有用一生去“穷游”的人——这样的生命,才会达到更高远,乃至无尽。

【2014长宁、嘉定高三二模】

27. 作文。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山的存在,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仰视与敬畏

山,拔地参天,高耸雄伟;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天,苍茫无垠,深邃无边??面对大自然的伟岸凛然,神秘博大,我们只能叹服,正如毕淑敏所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这种仰视,产生一种敬畏,支撑起人的心灵姿态和生命意义。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仰视星河:“每当我静静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力量如波涛汹涌而来??”

篇三:2015作文素材

~2

素材之美文3~7

素材之人物8~15

——素材之诗歌

诗歌① 昨夜难安,一壶浊酒难入我心肠,

花溪有水东去,不忍离散一场,

分手岂在朝暮,彼岸寻你一片花海,

或许如今不知何曲,只是隔江随你犹唱。

岁月剥落心绪,幽幽南天东风却吹散,

那数不尽繁华,变成一阵炊烟,或是半许惆怅。

终于谁在忧郁,将一个背影淡忘,

风起风又落,空留此地我一人彷徨。

风已将我带走,谎言谩语的如烟,

交织成为悲怆,唯有数不尽的誓言,

还在承诺,关于流言蜚语中,

这段说不清楚的伤痛。

雨天再来的时候,给你的雨伞,

将会罩住我的泪水,

或者是相聚不能爱的无奈。

诗歌②

一番云雨后是我多情,

送你却总在相思最浓时,

泪水见你不休,

水乡绕梦只是怨那六月的天。

岁月剥去我的脸颊,

多少无趣和许多柔美,

过后冲淡了时间里的记忆,

牵住手原是一响贪逸。

再醉红花间,

谁用一曲离骚歌唱花熟花败时,

过了多年,

篱笆外的陌路上有你,

也有无知的风霜雨雪来,

却只剩下我的无奈。

惆怅在雨季,

阁楼上的檀香渐熄渐灭,

红颜的泪依溪畔流水,

一声长叹过后去了。

终会等你来,

不在乎许久思忆,

因为我自顾红尘里,

耐不住的是流连,

放不下的是相思。

诗歌③

那是假如——

我在静听世界的声响,

可却总找不到关于爱,

那会是怎样的感受,

是波涛汹涌,还是流水无情,

时间过去了,人也开始了离散,

只是我不能抗拒自己,

内心深处的最寂寞。

终于可以学着放弃,

每当你从我身边走过,

多了几次惆怅,少了几次不安,

于是我再也熬不过年华,

看看岁月,自己的影子,

又该何去何从。

那是假如么?我一个人的自我欣赏,

我不恨黄昏的美丽,

只怨这个夕阳下,没有你存在的背景,

躲进角落里,静悟年华绝代,

可也早就被记忆抹平思忆,

为此,我在苦守相思,

整整一辈子。

诗歌④

还没有问你一声,关于爱或恨的感受,

就已被风吹散送远,

还没有爱你一次,最深的寂寞停留在夜里,

便在灯火阑珊处惆怅。

想去好好追求,哪怕伤痕无数的内心,

不服命运的安排或是折磨,

等到松手,也会喃喃不休,

我并不去否认这个人间,

别样的生命,有一样的痴恋。

再也不会,将时间淡忘,有些事过去了,也就算了,

你驻足的时候,我却在行走,

江南的雨天,南国的花期,

谁还会为,一场没有意义的结束解释。

我还会相信么,天长地久的爱,

只是越到风吹雨落时,

越是我不谙俗世的妄想。

——素材之美文

①伴随着张震岳的这首老歌, 仿佛我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大学即将分别的日子,带着不舍与迷惘和他们说再见。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朋友圈各种晒毕业照,毕业旅行照,学士帽漫天的飞舞,各种送别活动在鲜花和掌声中慢慢退去色彩,心里不时充满着各种思念。 离开校园整整一年了,每当 和别人谈起母校各种自豪,大学生活各种多彩,人生经历各种丰富,其实内心还是留有种种遗憾;四年的蹉跎时光,有人收获了知识,有人收获了人生阅历,还有人收获了爱情,而我收获的只有那纯洁的友谊,兄弟情。

分别整整一年了,还记得那 时我们都是多么的不舍,同学情,兄弟情,混合着酒精流到心里,一米八几的大男孩哭的稀里哗啦,拥抱着说再见;之后的我们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奔赴在各个工作岗位,去体现自己的价值,为生活而忙碌着;一转身,有些人真的就再也不见。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扛着 班旗去踏青,一起秋游的欢乐;还记得全班男生与妇产系联谊的搞笑瞬间;还记得那年我们评出的班花,追过的女孩;所有的所有都留在了那个瞬间,定格成一副大大的毕业照。相信我们每个人再看到毕业照和毕业视屏都会满怀感慨和留念那段岁月,那段有你有我的岁月,一转眼只剩下我们自己,独自拼搏在陌生的城市。

毕业一周年,你们还好吗? 工作还顺利吗?学习还顺心吗?一切都回不了头,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着你们,希望你们安好???????..(话题:感情、生活)

②习惯于简约的午后,倚着窗 扉,沐着清风,闻一瓣花的香甜,枕一册书卷呼吸浅眠。倘若再有一窗幽竹相伴,怕是连光阴都不舍离去了。素来喜爱幽雅翠竹,若可,真想于季节的门楣前,植上一隅,每天静坐幽篁里,读书品茗。

每每思之,必会想起这首清奇 闲雅的小诗,只觉其中的葱郁纤秀之韵能够直抵心灵深处。仅观此名,便可想象出其中的美妙画境。这是修建在山中的一所简单草堂,它虽不及高阁楼台的精致华美,但周围的自然野趣,却是耐人寻味。

春暖花开时节,山里的空气总 是明净的,远山含黛,燕影剪水,莺声啾转,桃红梨白等各色的花绽满枝头,那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景致,就像画片似的聚焦在瞳孔一览无遗,活色生香的供你怡心受用,供你闲暇鉴赏,供你赋诗作画。

诗者身居于此,想必内心早已 沉醉在春天摇曳的美色中了,就连呼吸都沾染了花的香甜。然而,春光是美好的,也是无情的。当你深深地恋上她时,她却会毫无理由地于时光渡口悄然离去,待你醒来,欲要追寻,她却已经走远。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 杏花飞。”此时,已是三月春尽落花时,昔日的芳草香泽、雀鸟穿梭之景,俨然暗换为如今的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此时的诗人,面对眼前如此凋零空寂的景象,也只能无奈的摇头叹息道:好事无常歇,好景不长留呵。

诗人惆怅的走向归途,步伐沉 重。一直以来,他将所有的情事都付了春红,每日与她倾心相伴,墨笺交谈,而今呢,却是红衰翠减,人是物非,她终是抛弃了自己。

诗人的心境,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情意并不及人与物的情意深笃。不禁想起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在他的世界里,怕是连风华正茂的绝代佳人也不及他那玉骨冰心的梅妻吧。

也许,正是因为失去,才使得 诗人幡然醒悟,发现了另外一种可贵的美。“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原来,那一窗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亭立的幽竹才是真正值得自己去怜爱的啊,只有她始终如一的陪伴着自己,只有她才会风姿卓越的每日等待自己的归来,并心甘情愿地为自己付出,为自己带来沁心的凉意。

是呵,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 无时莫强求。有时,我们总会去错误的追求一段花事,结果发现,不管自己怎样努力,终是不能企及。而在此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缘分。所以,无论何时,请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缘分。也许,只须一个回眸,一个转身,抑或一个擦肩,你就会在某个渡口,遇到真爱之人,真爱之物。(话题:简单、质朴)

③青春?这是一个熟悉的字眼,只记得当时和它亲密地接触过。青春,是那么的一个美好的

词语。她拥着那些年热情挥洒的浪漫,那些年懵懂不知的笑容。

什么是青春?正值青春的人儿,不懂得青春是何物,只有在观望了青春的过程,才知道,原来青春是这样的一种启程,不知不觉已经步入青春,而又不知不觉中,青春悄悄的远去。青春永远不知道如何的来,又不如何地去。回过头来看时,青春已经白发苍苍,那些的样子,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热火的青春。青春它也会发光发热,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故事里面有很多的不一样的主角,有时候分不清自己是主角,还是配角,那个时候的自己,是身在局中不知情,或是在局外观战看战言。在炎炎的夏日,会穿着一双球鞋,而在操场上跑得气喘吁吁,会在夏日的大榕树下面,听着知了声而沉沉地入睡。夏日的星星会觉得永远是那么明亮,都会不期然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希望会有那么的一颗流星,可以许下心中的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却是埋在自己心底中的永远的一个小秘密,不许别人去问起,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的那一团热火把自己燃烧了也不知道。

如诗般的青春。在这样的青春中,充满了色彩和梦幻。会想象着如偶像剧中的情景,发一阵子的白日梦。去一下图书馆,假装着很闲静的,在等待着什么发生,是奇迹,也是一个在心中挠挠得痒痒的梦,梦里面有一个穿着白衣的恬静女孩,只为了和自己相遇。或故意去篮球场中,看一场不懂的球赛,漫无目的呐喊着,只想那个壮实的身影能在自己的眼前出现,或回过头来给一个让人着迷的微笑。其实都不知道,这些像情诗一样的青春,在他(她)们的心中慢慢地漫延。

绿色的青春。就像大榕树上面的叶子,茂密而有活力。最重要的

作文素材配角

是那绿绿的有生机的绿色,给予以希望,满树的希望,无限的希望,让人兴奋。春天当然是满树的希望,而到了秋天,万物萧条的时候,满树的希望,就慢慢地掉落下来了,留下的失望。不知道,春天还会不会再来,不知道春天多久才来。可知道,落下的叶子中也蕴含了无数的希望,只是,没有去细细挖掘而已。

歌唱青春。青春是一首歌。记得我们那时所钟爱的一首歌吗?有一天,在大街上,会听到那么的一首歌,在轻轻的唱着,会驻足听很久,听完了还想再听。因为它勾起了那些时光。这首歌和一群人唱过,在那时候,那个情景,每一个人都激情地唱着,粉红的脸颊,自信满满,大家手牵着牵,顶着细雨,但却高兴的,因为一起走过那片草地,一起唱着同一首歌,如此的满足,在彼此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烙印。也许,对于这首歌的含义,一知半解,可是,那个旋律美好,滋润心房。

其实,青春是一条长长路,永远也知道路的尽头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路上有些什么,一条未知的路,长路漫漫,有苦有笑,苦得如墨汁般,黑暗而无光茫,乐得就像口渴之后喝上一口可乐,很凉快,很舒服。路途上,有美丽的风景,有同伴,一路走来,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雨,有聚有散。在青春里面,我们有健强的体魄,有灵活的心灵,有美丽的身影,出现在不同的人和物的面前。

也许,你不记得曾经的青春是怎么的样子了,但是你总会知道,走了那么长的路了,你现在应该清醒了吧。你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你青春时候该有的样子,那是你那时正迷茫着。那时的你,正迷茫得不知所措,好像做什么都不对。想要好好地找工作,但是工作却并不如人意,你失落得一塌糊涂,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这样的一种状况。想要好好地谈一场恋爱,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一段感情,矛盾着,犹豫着。你想改变自己,但是却并不成熟,不知道怎么去找到突破口。但是,不知不觉中,你渐渐地走过来了,你也不知道是怎么样过来的,摸着摸着就过来了,然后感叹着,时间过得真快啊。

无情的岁月毫不客气拉着你度过青春,让你还来不及看清它的样子,青春就这样过去了,你一定会很努力地想着青春到底是什么样子吧?告诉你,迷茫,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话题:青春|14年江苏作文|)

④我曾不被一切感动,因为有 太多的往事让我不堪回首,曾经所经历的日子,让我孤独寂寥,甚至怀疑自己麻木的灵魂无法拯救。那些日子,总是无言傻站在鸟儿不再飞翔的夜空下,看星星的冷眼,看流星优美地陨落。外面的世界跟我无关,我己为绝缘体了,充其量也只能算半导体。

自从有了你,有了能理解曲 折心思的你,猛然发觉,心灵深处的呼唤是风、是潮——挡也挡不住。尽管我不是一个善于燃烧的人,我还是禁不住不理会你递过来的充满语言的眼神。我知道,在这个世界里,许多人暧昧的心跳比我快,那些人所以把那种感觉人们称之为激情,我小心翼翼闭上眼,称之为幸福。

于是,我重过滤一下我的思 想,重新检讨过去,展望未来。原来不历经风雨终是不能见彩虹的。那过去的峥嵘岁月,现在回想起来既温馨又潮湿,心底的那斩不断的情结,总在梦寐中萦绕,当感情的历程寻找回家路径的时候,那强大的决心势不可挡。感情的历程历经了坎坷,那顽固的种子扎根于心之土壤已经发芽,终必长成大树。

在没有星星的夜晚,我便沉思人生其意义。在挫折中走过青春;在平凡中苦度岁月;在苦难中磨砺睿智,原来是如此值得。人生的快乐、事业、意义都在那场永无止境的跋涉中次第灿烂。

潮涨潮落的世界,人生不可能没有点忧伤;飘飘荡荡的人间,不可能没有几句歌唱。心站在夜里,不要老是埋怨黑暗,心来到太阳底下,不要对脚下的阴影视而不见。昨天还是一路凯歌,今夜却又走进风雨。承受一回回痛苦吧,幸福就在你经过的每一个路口等候。

我喜欢“奋发图强”这个词,因为他能使人获得新生。但不爱“励精图治”这词,他含矫情的成分太重,离不开花哨的味道,是花瓶,是摆设,有皇帝的新装般的故弄悬殊。朴朴实实才是真!

我相信奋斗,相信努力。我爱“开辟”这个词,不是“开拓”。因为我正在努力做一个征服自己的人。

笑看秋月春风的这么些年来,走过了哭泣的年龄,也学会了坚强。曾经只是胡乱翻阅过生活,现在一边重新阅读,一边在泥泞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印出自己的履痕。曾经那些酸甜苦乐,如今发现是生命之歌的音符,是那些音符把生命的传承定格于永恒。(话题:感动、永恒) ⑤曾几何时,一起欢声笑语,同醉同休。一起光着膀子踩着沙地嘻嘻哈哈。而如今,那一抹微笑却只能成了遥远天边那一弯彩虹。

浅浅白云驱逐苍鹰博赤蓝天,悠悠红鳞嬉戏白浪送走清波。只留的雄鹰独翅翱翔,只剩的浪涛孤往直前。而我却没有雄鹰的高傲,没有浪涛的决心。

我需要借助蓝天的庇护,需要白浪的冲击。我不适合特种兵那种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角色,只适合百团大战那种互相协助配合的小丑。我需要朋友,需要一个真的懂我的人,需要一个监督我的彭德怀,需要一个共同竞争,共同进步的小庄。

我需要一个真正理解我的人,我那一脸的笑它面前总曝光的一无所有。我内心的伤痛总有它暖暖的小手轻轻抚慰。

我要的不是纸上谈兵,不是天方夜谭。仅只多做少说。切合实际。但也并不意味是沉默寡言,我是一个活波开朗的主,虽然曾几何时它以尘埃落定,但至少在你面前,他总是很有想法,分分扬扬。

我也并不是一个只知索取,只有抱怨的人。每每想起他们一张张开心的笑,我都心如刀绞。也许是他们在成熟,心在成长,只留的幼稚的我苦苦等待。可能是他们在高考在即都思学业,只有我还没有萌发。可我真的不想孤军奋战。我需要你们。

好在我能忠诚吧,留住了它。即使所有的人都扬袖离去。只有你还在为我扯袖拉领。每当我心情低落时你总可以给我一微笑。吓走我脸上所有的乌云。当我汗流浃背时,你总是吹起一缕清风将它吹干。。。。。。

标签:作文 配角 素材 主角与配角的作文素材 我不只是配角作文素材